推薦序
一本一次就想翻閱完畢的網路創業傳奇
王志鈞Yahoo奇摩理財專欄作家
近年已經很少有一本書能讓我一口氣閱讀完畢,這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像翻閱金庸的武俠小說,你會一次就想看到結局,卻又不想錯過故事的每一個精彩環節。
馬雲不是江湖豪俠,作者孫燕君也不是小說家。前者是中國首屈一指的.com公司創辦人,後者則是資深的財經媒體記者,但是《阿里巴巴的神話—馬雲的美麗新世界》,卻是我近年所見過最精彩且有趣的創業故事。
這本書會精彩,除了馬雲自身的人物性格不羈的豪氣外,孫燕君流暢且生動的紀實報導,在在讓人擊節讚賞。我是在一個週末的午後,一口氣讀完,它不但像一本馬雲的創業回憶錄,更是一本窺探中國網路市場的入門書與導讀書。
一般來說,寫一個商場創業故事的難度是很高的,難是難在於,值得用一本書撰寫的商場人物,通常已經功成名就,置身商場的絕頂高峰上,很難親近。再者,創業成功後,公司草創期的人事已非,很難還原創業的點滴歷程,包括創辦人日後親筆撰寫回憶錄時,都很難避免涉入局中,而美化或遮掩部分創業的真相。
孫燕君算是難能可貴的財經作者,1995年12月,馬雲第一次北上北京宣揚中國黃頁時,兩人就認識了。那時的馬雲,才創業九個月,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老闆,年紀不到三十歲,辦出來的公司是存在於386電腦上、虛擬而不可見的東西。
如果你當時已經是一家報社的副總編輯,媒體工作有十年以上,閱歷無數政商大人物以後,你會把杭州來的窮酸小子,當作一回事嗎?
孫燕君沒有這樣的勢利眼,反之,她還有一雙慧眼,她看見馬雲滔滔不絕網路背後的領袖特質與蓬勃將興的網路新潮流,也種下了她與日後阿里巴巴十八人創業團隊元老的深厚交情。
透過這樣的機緣巧合,阿里巴巴每一個創業歷程與峰迴路轉的滄桑點滴,都看在孫燕君眼下,最後透過她的流暢之筆,讓我們看見了馬雲如何從杭州發跡,從外界都不看好的B2B模式,創建了一個能在中國稱霸,且能面向國際世界的.com網路帝國。
馬雲與日本軟體銀行孫正義、美國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的合作祕辛,在這本書裡,都有巨細靡遺的描述。如果說這本書稍有遺憾的話,那就是,它還來不及把台灣鴻海郭台銘投資阿里巴巴的故事列入其中。
馬雲,這位中國網路之父的創業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加上作者貼身採訪創業元老團隊與生花妙筆,形成了一本一次就想翻閱完畢的網路武俠小說。既然故事這麼精彩,阿里巴巴也正與Google、百度、ebay纏鬥中,我們就期待射雕二部曲的趕緊面市!
正視「馬雲現象」
尋找下一個中國投資機會
謝金河 財信傳媒董事長
來自中國的最大B2B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最近幾個月突然暴紅,並不是因為阿里巴巴股票在香港上市,一度大漲到四一.八港元,創下二○九倍的高本益比而受矚目,而是中國政壇兩位重要領導,都不約而同稱許阿里巴巴,也大大誇獎馬雲,使得阿里巴巴成為全中國矚目焦點。
其中之一是剛上任不久的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兩次感嘆為什麼上海留不住馬雲。九年前創立阿里巴巴的馬雲,原本是在上海落腳,上海原本是IT人才濟濟的城市,可是阿里巴巴不堪上海的高經營成本,最後將企業總部遷往杭州。目前每天大清早,就有數十名六、七年級生從上海西南郊的莘莊,坐上大巴士直奔百里外的杭州城。使得IT人才濟濟的上海市,因為留不住馬雲,而使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遺憾慨嘆。
另一位是重慶市委書記轉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他上任不久即親率廣東省政府高層幹部考察長三角,談到阿里巴巴,汪洋立即盛讚「馬雲是浙江的一個寶」。上海、廣東兩位重量級書記同時都稱許阿里巴巴及馬雲,敏感的中國產業界立刻感受這兩位書記背後的弦外之音。這是對馬雲經營阿里巴巴的一種肯定,但背後更意味了中國下一個階段的產業政策恐怕會有重大改變,因為「馬雲現象」正是當下中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目標所在。這不僅是廣東、上海必須思考的產業轉型,也是全中國必須思考的產業發展方向。也就是說,中國在過去二十年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八年是產業轉型最關鍵的一年。
而「馬雲現象」則代表了未來中國轉型的新道路,要探討馬雲現象,則必須先探討阿里巴巴。其實馬雲是一批在二○○○年以後投入IT產業的中國青壯派創業人士,與百度的李彥宏互相媲美。與百度的入口網站不同的是,阿里巴巴是中國B2B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取了一個好念的名字,他的經營核心思想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巴巴以致力為全球中小企業創造最具效益的交易市場為目標,在全球化的市場中不斷地攻城略地。阿里巴巴的馬雲今年初曾應中信金控之邀來台演講,考慮在台灣設立分公司,今年日本的阿里巴巴也將開張,將進化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電子商務網站。
過去五年,阿里巴巴的業績快速成長,○四年全年營收三.五九億人民幣,純益是七三八六萬人民幣;○五年營收七.三八億人民幣,純益是七○四五萬人民幣。到了○六年是大成長的一年,全年營收一三.六五億人民幣,純益達二.一九九億人民幣,EPS為○.○四五六人民幣。到了○七年,阿里巴巴的營收躍升到二十一.六二億人民幣,純益達九.六七億人民幣,純益成長三三九%。
阿里巴巴在獲利高成長中,去年以每股一三.五港元在香港上市,挾著市場的高知名度,阿里巴巴的股價一度飆升到四十一.八港元,最高本益比一度達到二○九倍。但是去年受到美國次級房貸影響,港股一度回挫三五.二%,阿里巴巴股價一度跌至十一.七四港元,股價從高檔回挫七一.九%,本益比降為五八.九倍,仍是中、港股市高本益比的代表。
目前市場對阿里巴巴未來的高成長仍深具信心,阿里巴巴每股淨值只有○.七二人民幣,股價淨值比高達二一.八四倍,不過毛利率仍高達四四.七六%,資產報酬率〈ROA〉為一五.九九%,淨值報酬率〈ROE〉也達二六.七九%,手上現金有四十三.二一億人民幣,對於未來擴張版圖,仍有相當強勁的競爭優勢。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總計發行五○.五二億股,目前股價約一五.六港元,市值高達七八九億港元,本益比仍達七十倍。最近,阿里巴巴公布首季財報,營收達六.八億人民幣,純益達三億人民幣,成長一一一.六七%,EPS達○.○五九五人民幣。今年阿里巴巴獲利如果倍數成長,全年獲利可達十八億人民幣,EPS約○.三六人民幣,本益比可降至五十倍以下。
當中國靠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鞍鋼新軋鋼、寶鋼、江西銅業在國際間受矚目之際,阿里巴巴、百度卻在IT產業快速躥紅,除了中國網民人數世界第一外,阿里巴巴架設了一個知識經濟平台,讓所有企業與企業間的交易都透過阿里巴巴的平台來完成,這正是中國下一個產業革命的新道路。
俞正聲、汪洋不斷強調馬雲是個寶,正是代表下一個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這個新經濟模型代表的是重視知識經濟,也就是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其次是汙染水的產業,過去二十年中國把汙染留在自己身上,如今水質變壞,空氣也變差,整個中國陷入浩劫。三是低耗能。自從中國變成世界工廠以來,所有的原材料無不大漲,如今油價已經超過一二七美元,目標直指一五○美元,甚至是二百美元,貴金屬從二○○○年以來,分別已創下五至十倍的大漲幅,如今中國十三億人口一張嘴,農產品價格全面揚升,迫使中國必須從低耗能產業來著手。
從推動《勞動合同法》,到兩大書記不約而同強調馬雲現象,很清楚看到中國正全力推動經濟轉型。過去二十年,中國接下了原本亞洲四小龍加工製造出口的角色,中國不願再做世界工廠了,要積極從重視知識、低耗能、汙染小、回報大的產業來著手,敏感的台商應抓緊這個重大轉折訊號,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找到新的契機。
我們可以預判,中國將全力推動數位經濟,全力發展高科技。過去十幾年以來,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全力協助中芯,可惜中芯表現並不出色;中國在面板產業也扶持上海廣電、京東方與龍騰,不過競爭力仍然不敵南韓、台灣;在PC產業,聯想併了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目前與宏?正力拚全球老三的地位。
在這個基礎下,台商的電子業已紛紛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如何利用台商的力量,全力提升科技業的全球競爭力,這是中國產業新政策的第一個焦點。
未來兩岸交流加深,也許聯想可以購併台灣的PC大廠,把PC的產銷縱深再加大,而台灣廠商則必須轉換角色。過去台灣的科技大廠只是把中國當廉價生產基地,但是下一步,科技業必須將中國當成homemarket,把十三億中國人當成全力搶攻的大市場,擴大自主技術研發,再從通路轉向品牌。
今年鴻海集團的營運,似乎碰到瓶頸。鴻海過去二十年來,完全以代工為主,但是,今年的成長似乎遇到了瓶頸,今年似乎是鴻海轉型最具關鍵的一年。目前三星、LG的手機、電視都在中國攻城略地,台灣的宏?、多普達的SmartPhone也站穩了腳步,台灣的百腦匯、聯強、大聯大,也在中國建立了新通路。
當中國的領導人都在講馬雲的時候,除了可以眼明手快,下手買阿里巴巴的股票之外,中國期待轉型,台灣科技業機會來了,但不是過去的廉價代工模式,而是通路、品牌,還有台灣的科技廠商與中國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