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橫生的時光— 我的二十世紀人生

趣味橫生的時光— 我的二十世紀人生
定價:450
NT $ 57 ~ 405
  • 作者:Eric Hobsbawm
  • 譯者:周全
  • 出版社:左岸文化
  • 出版日期:2008-05-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723070
  • ISBN13:9789866723070
  • 裝訂:平裝 / 57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九十一歲的歷史學家,他的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二十世紀。雖然如此,他自己也誠實地說:個人的生活經驗其實與二十世紀的許多恐怖事件之間,存有明顯的矛盾,因為至少一般人的生活仍講得出好笑話。

身為一位歷史學家,而不是小說家,
他的筆觸充滿熱情卻不煽情,
敘事方式叼叼絮絮卻不試圖勾勒一個戲劇化的人生,或者特意營造某種感染力。
可是跟隨他信手拈來的吉光片羽,
才發現他側面認識了許多影響二十世紀發展的重要人物
不論是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或社會行動方面。

他也許不是某個事件的直接參與者,
卻在某種機緣下近身觀察,加上身為歷史學家對文獻的嫻熟掌握,
幫助他速描事件中人們的處境,以及每個世代、每個地區的變動痕跡,
讓我們體會「那些年代、那些人、那些事」。

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生,但不只是「他的」人生
是一個趣味橫生的「二十世紀」人生。

作者簡介

Eric Hobsbawm

  霍布斯邦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1917)。童年在維也納度過,青少年時期在柏林度過,不論維也納或是柏林都屬於戰敗的一方。在動盪的時代裡,有人選擇法西斯,青年霍布斯邦則選擇了共產主義。

  從此之後,馬克斯思想成了他終身奉行的價值。一位有著獨特史觀的歷史學家,寫就了膾炙人口的大眾歷史讀物。他認為歷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為寇的軍人和牧人,所以寫作了《原始的叛亂》、《盜匪》這樣探討平民叛亂的歷史書;他認為學術不應該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書寫了以一般大眾為對象、橫跨三世紀的系列叢書:《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他的著作在一九六○年代,不論是合法流傳或非法盜版,都成了第三世界人民反對獨裁統治的思想來源,都成了憤怒青年反對傳統、亟欲推倒權威的引用辭彙。

  他一九三六年加入共產黨,一九四六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對他來說「黨」(Party)這個字的「P」具有大寫般的重要地位,甚至想像不出如何跟非黨員交往戀愛。但是隨著一九四八年之後冷戰的到來,自由世界這方的共產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每況愈下的是,一九五六年史達林的惡行公諸於世,許多黨員紛紛退黨,霍布斯邦卻選擇留下來。

  一九六○年代後霍布斯邦抱持他的世界觀,成為少數真正瞭解拉丁美洲的歐美人士。也以他老一輩的「革命分子」身分,關心「嬉皮世代」。目前,秉持無國界的世界主義以及平衡觀察的視野,「全球化」成為他關切的議題。

譯者簡介

周全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於台北市,台大歷史系畢業、德國哥丁根(G?ttingen)大學西洋史碩士及博士候選人,通六國語言。譯者旅居歐美二十年,曾親歷柏林圍牆倒塌與蘇聯解體,先後擔任德國高中及大學教師、俄國高科技公司總經理、美國及巴哈馬高科技公司行銷總經理,現從事撰著及歷史書籍翻譯。譯作有《白玫瑰一九四三》、《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閱讀的女人危險》(皆由左岸出版)等。譯者在俄羅斯的工作成果,可參見Discovery頻道「科學新疆界──俄國裡海水怪」節目。

 

序文
第一章 前奏
第二章 維也納的童年時光
第三章 艱困時期
第四章 柏林:威瑪共和滅亡
第五章 柏林:褐色與紅色
第六章 在英倫島
第七章 劍橋
第八章 反對法西斯主義與戰爭
第九章 身為共產黨員
第十章 大戰
第十一章 冷戰
第十二章 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
第十三章 分水嶺
第十四章 克尼赫特山下
第十五章 一九六○年代
第十六章 政治觀察者
第十七章 與歷史學家為伍
第十八章 在地球村
第十九章 馬賽曲
第二十章 從佛朗哥到貝魯斯科尼
第二十一章 第三世界
第二十二章 從羅斯福到布希
第二十三章 尾聲
中英名詞對照

 

內容連載

推薦序 認識霍布斯邦的好方法
文/楊照
在一個媒體時代,我們如何認識霍布斯邦?
霍布斯邦在自傳裡有答案:沒有耐心的媒體通常只會提兩件事──霍布斯邦是位一生都在大學裡教書的歷史學家,卻又在英國共產黨裡維持了半世紀的黨員身分。媒體會這樣提,不是沒有道理。歷史學家身分引不起人家什麼好奇,英國共產黨黨員身分卻會。曾經入黨、曾經跟共產黨有過關係的知識分子還蠻多的,尤其是年輕時懷抱熱情理想的知識分子,可是年輕時入黨,到年老卻沒有退黨、不曾退黨的共黨知識分子有多少?

很少很少,很稀奇很稀奇。霍布斯邦待在英國共產黨的半世紀中,他的政黨從來沒有執政過,甚至從來沒有過一點點的執政機會。不像在蘇聯在東歐或中國,共產黨是統治政權掌握者,入黨作黨員可以享特權分配政治資源,英國共產黨員幾十年內一直都是社會上的極少數,非但分不到任何好處,還飽受別人的青白眼看待。

霍布斯邦作共產黨員的五十年中,世界有多大的變化,共產主義運動又有了多大的變化!這中間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美蘇的冷戰對立、經歷了赫魯雪夫對史達林的鞭屍清算、經歷了柏林圍牆倒塌、蘇聯集團瓦解。每一次變化,都有害而無助於一個英國人、一個清醒理性的英國人留在共產黨內,繼續當共產黨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終結歐洲的帝國版圖,想要建立普世帝國的美夢破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破碎的新國際現實。冷戰結構形成中,英國明確選擇和美國站在同一邊,還由英國首相邱吉爾提供了「鐵幕」說法,以「極權主義」定位蘇聯政權。隨後美國陷入「麥卡錫主義」的白色恐怖中,只要被懷疑可能和「紅色」──左派思想與共產黨活動──沾上邊的人,都遭到無情的調查與打壓,美國共產黨徹底瓦解,英國共產黨的遭遇也好不到哪裡去。更何況接著還有來自蘇聯內部的黑暗訊息。赫魯雪夫在1956年揭露了史達林的種種罪狀,包括用血腥手段清算黨內同志,在蘇聯內部廣設集中營對人民進行大規模拘留與勞動改造。蘇聯非但不是共產主義天堂,還顯露出邪惡地獄的猙獰面孔。除非眼睛壞掉看不見這個真相,或頭殼壞掉不承認這個真相,怎麼會有人面對真相,可以不和共產黨保持距離、甚至劃清界線?

然而我們明白知道,霍布斯邦眼睛沒有壞掉、頭殼也沒有壞掉。在他的歷史作品裡,表現出最敏銳的觀察能力,也表現出第一流的理性分析風格。他必須是個再理性再清醒不過的人,才能寫得出那樣的歷史著作。

霍布斯邦其人因而顯現為巨大、稀奇的矛盾衝突。他不是個被熱情沖昏頭的叛逆者,為了叛逆任性的衝動,選擇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可是如此冷靜細膩思考的人,怎麼可能依憑自我意志決定當了五十年的共產黨員?這個矛盾衝突比任何力量更決定性地主宰霍布斯邦一生的事業與努力。聰明如霍布斯邦者,自己再清楚不過別人眼中的這個矛盾,但一路走來他的選擇都不是依照別人的期望「解決」矛盾,捨棄歷史成為狂熱的共產主義基本教義派,或更容易地捨棄共產黨共產主義成為優雅又有地位的史學大師。他反而不斷地提出說明,解釋自己身上的矛盾,內在有其邏輯有其合理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3
    $57
  2. 二手書
    29
    $130
  3. 二手書
    51
    $229
  4.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