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淙琤-讀涂靜怡的《回眸處》兼及其他 ◎魯蛟
作為一個積極進取的詩人,會不斷的閱讀,不斷的創作。閱讀靠興趣,靠耐心;創作靠活力,靠毅力。涂靜怡就是這樣的一位詩人,她立足詩壇多年,不斷的拋出亮麗的創作成績單。
︽回眸處︾的問世,距離她的上一部創作集相隔了七年,看來,間距似乎是長了一些,數量也嫌少了一點。這在她的創作歷程上,是較為異象的。不過,我可以為她找出理由和原因;一是她把大部分的精神和力量,投入到她那親愛的︽秋水︾身上去了(特別是環繞在︽秋水︾周邊的一些詩的工作如「詩選」和「詩畫筆記書」的編選、「秋水詩屋」的籌劃以及繪畫藝術的追求),某種程度的影響了她的創作。二是隨著年華的增長和詩藝詩觀的變化與成熟,自律度越來越高,自我要求越來越嚴,不願率而出章,淡弱了詩的品質。其實,這也是一個好的發展,君不聞「寧缺勿濫」和「慢工出細活」乎!事實上,此種態度,對任何一位從事文學創作者,都是極為重要甚至是必需的。
在詩市疲弱甚至蕭條的今日,能夠推出一部詩集,是勇氣也是魄力,對作者和出版者都應給予掌聲。他們也許有另外的一種思考,那就是,為的要讓詩壇多一份資產;讓詩的讀者多一份選擇。果真如此,他們就更值得敬佩了。
◎五個詩?的組合
︽回︾集共分五卷,計九十首詩作。第一卷︹午後雨︺得詩二十首,都是在作情感的訴述和心緒的傾吐,文字細緻,意念暢達。在這些篇章裡,你會看見一個孤獨的多情女子,在不同的角落裡,以細細的思維,低低的音調,喃喃著潛蘊在她內心深處的,那一絲絲一縷縷,真摯而熱情的心意。站在她面前的,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樁事,也許是其他種種。輕盈的音波裡,有喜悅也有哀怨,有夢幻也有現實。請看︿歸零﹀中的第四段:「愛有許多方式∕緣起緣逝皆是情∕故事那麼長∕我卻選擇了匆匆把句點劃上」。而我們要問的是:究為何事,竟如此的心涼!
第二卷的︹詩的窗口︺裡,蓄納著一些詩和一簇簇的短句小語。基本上仍是心緒的告白,但是多以不同的方式出之。短句和小語,是作者慣用的詩型之一,也是常常飄動在︽秋水︾上的旗幟,寥寥三五句,卻代表一種力量,一個完成。其中︿春日小語﹀有句曰:「沿著自己的感覺走∕依然可以在紅塵道上∕找到心園裡的鶯飛草長」。在這樣的詩卷裡,宛若有串串的紫葡萄在懸垂著;有一種耐聽的樂音在琤琤著;有一些珍珠在滾動著。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涂靜怡是一個熱愛旅行的詩人,對岸的大江南北到青藏高原;遠方的阿美利加到歐羅巴,她都去過。不同的是,別人是去觀光,她則是去「讀書」。因此,每次遠遊回來,紀錄的文章隨後即出。對那些地方,不光掠影,也作剖視。第三卷︹布拉格﹀裡的七首詩,就是多次旅遊裡的最高所得;多篇「遊記」中提煉出來的精華。「不管查理士橋下的流水∕帶走幾個世紀的滄桑∕布拉格這個酷似花籃的山丘城市∕在年年的音樂季裡∕都是 詩人筆下無法割捨的主題」︿布拉格﹀第四段),這就是涂靜怡眼中的捷克首都。
名為︹世俗之外︺的第四卷,則是屬於綜合性的。十八個作品,題材多樣,容貌豐繁。這裡面,有吟哦、有嘆息;有吶喊、有控訴(這是涂詩中少見的),也有她對病症的體驗和退出職場的感受,甚至還觸及到天災人禍和生活的不安。章句之間,流露著淡淡的哀愁:「不管時空如何轉移∕我依然是∕風雨樓外∕被世俗遺忘的∕那朵小小茉莉」(︿世俗之外﹀的第一段)。
壓軸之卷是胡品清教授替她英譯的二十首詩,它是︽回︾集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出版這本詩集的主要原因。胡教授於教學、研究、寫作以及維護健康的情況下,抽出時間來熱心的做這件事情,並且把涂靜怡視為知己,這讓她感念至極。為了珍惜且留住這份寶貴的「詩緣」,她以莊重的態度,敬謹的心情,讓胡教授的恩澤和心血,留在這本詩集裡,傳之久遠。 ◎風格之形成與實踐
詩人群裡,涂靜怡是屬於沉潛、穩重,不事虛浮的那一種,在創作上,她始終把自己規範在一條理性、務實、正義的軌道上。她無暇也無心涉入甚麼流甚麼派以及甚麼主義的漩渦。她端正的創作理念和明麗的創作情操,就是她的流她的派她的主義。她也不追逐玄奧的、千絲萬縷的所謂的理論,對她來說,那是一種綑綁,一種束縛。她的詩,都是在情感之孕成熟了之後自然誕生的。例如她的︿生命的扉頁﹀: 清晨 我從朝陽的手中
接過一片純白 黃昏 我又將它 歸還給暮靄 日復日 年復年 我總是如此單純地玩著這種遊戲 純白 純白 純白 如雪般深深地將我覆蓋 使我觸及的 盡是冰涼 蒼白 蒼白啊蒼白 象徵的是無限悲哀 您若是春 就該把春的顏色帶來 讓我生命的扉頁 抹上絢麗的色彩
這樣的一首短詩,卻包容了她對生活的感受和生命的看法。段節發展自然,句組運用妥切,象徵意義也抓得很準。 早年,涂靜怡的詩創作曾經受到她的老師詩人古丁的影響,傾向於剛陽莊正,音韻鏗鏘,後來隨即回歸到抒情唯美的道路上來。
自古以來,女性詩詞百家筆下所流露出來的,多是溫婉雅緻、輕柔和煦之作,那裡面,很難出現大草原上揮鞭馳騁、放聲高歌的豪氣;也不易找到峽谷、曠野、高原、大漠的壯闊畫面。當然,也就沒有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這就是女性翰墨的一般特色。作為女性詩人的涂靜怡,自然也是如此,不過,她的抒情世界卻是廣大無涯的。前輩詩人覃子豪曾說:「詩無論進步到如何程度,抒情不會和詩絕緣。」詩人唯弦最近也有言:「詩若不是抒情的,便甚麼也不是。」
涂靜怡的詩,不論甚麼題材甚麼立意,每一首、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是從抒情的蜜缸裡撈出來的。因此,讀她的詩,會感受到芬芳、溫馨、熱誠的情的氣韻;會看到色澤的躍動,光譜的閃爍,有如春風拂過江南花田。看看她的︿詩緣﹀:「好想 好想∕寫一首詩給你∕在心懷微醺的夜晚∕似夢如幻的靈思∕划過千山萬水∕來到一處莫名的世外桃源。那美麗的幽徑∕古雅的小亭∕在相識的晚風裡∕都成了我們心空上∕最耀眼的星辰。切莫追問∕那閃亮的故事裡∕究竟 隱藏了∕多少心動的話題∕或許 委婉的答案∕就寫在∕時光的追逐裡。因詩所結的緣∕願 與詩偕老百年∕也不厭倦」。
這算是比較明朗的一首詩,只須透視不必剖陳即窺其意,然而,這裡面卻澎湃著豐沛的感情。感情是作品的靈魂,有靈魂就有生命。 涂詩的特色之一,就是詩裡面常有一個「你」,讓她愛戀、縈懷、牽掛的「你」。(那或許是,一個過去的「你」,現在的「你」,甚至是虛構的「你」,夢裡的「你」。某些時候,詩也是她的「你」。)在她的生命中,這個「你」太重要了,她不惜花費若干心神和篇幅來和「你」對話:
拉開記憶的簾幕 你依舊是今夜最耀眼的畫題││︿素描﹀ 心緒一直不寧 因為聽到你低聲的呼喚││︿曾經﹀ 坐下來 讓我為你端出 這年終最後的晚餐││︿留言板﹀ 幸福是一種感覺 當我跌入困境 深陷泥沼時 你即時伸出的手 讓我有如握住了 一條有力的繩索││︿圈點幸福﹀之一 有些詩裡,即使沒有把這個你擺進去,而她心目中的那個「你」,仍然是活存在字裡行間。例如: 我們只把相視的目光匯聚
幻想那是一條安靜的小河││︿留言板﹀ 我在秋日的窗前默禱 誰能許我一個 無愁的心靈假期││︿暈眩過後﹀ 每一個看見或看不見的「你」,都是和「情」字綁在一起。這個現象,構成了涂詩的深度和濃度。
◎澄澈與清純
寫詩不必要背負沉重的使命感,以及世俗的道德壓力,正如作家為文不一定要「載道」一樣。然而,有些寫作者,本於他的文學良知和自我的人格要求,在著墨落筆時,常常會本能的顧及到,他的那一詩一文是否會造成文學環境的污染!甚至是生存空間的傷害?也有一些局外人或是旁觀者,期盼寫作者們,即使不能給社會生命的養分,但也不要給它一條傷痕。對於這一點,正如絕大多數的寫作者,涂靜怡有很穩妥的掌控。她的詩作裡,不論是詠物,不論是敘事,或者是個人獨白、自我吟唱,都是清純澄澈,不納污濁的。
記得前人有這麼一個說法,大意是說:「你要畫一隻羊,無須先要進入羊的最裡層;你要畫一棵樹,自己必須先成為一棵樹。」繪事如此,寫作亦然。涂靜怡寫詩,不會有驚人的震撼力,但是,卻能在平實中顯露出她是如何的投入,如何的「進入羊的最裡層」,如何的「先成為一棵樹」。
詩是精緻的文學,每一個字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藝術重量。以高度熱忱關心詩的作家南方朔曾經表示:「詩是語言的立法者」,「詩人是文字的鍊金師」。不論是「立法」還是「鍊金」,除了靠智慧,還要靠膽量,一種勇於創造、勇於開拓的膽量。這一點,涂靜怡所表現的,稍有不足,可是,她也試著去做了。下面這些美好的句組就是見證: 露珠在荷葉上築夢 追逐一夜未眠的花語││︿午後雨﹀
落葉般的秋日心情││︿季節的嘆息﹀ 讓浪漫在雲端 自在飛翔││︿絮語﹀之四 而愛詩的人 今夜 只想坐守一盞青燈 捧讀古卷裡的 行雲流水││︿春日小語﹀之三(「青燈黃卷」的意境) 歲月在我的臉上 編纂著遠古的荒涼││︿克拉瑪依魔鬼城﹀ 褶疊在額皺裡的 那些歲月││︿閒情﹀ 作者在描寫丹麥海灘風景││美女陽光的畫面時,曾有這樣的詩句: 以三點式比基尼裝 誘惑
陽光的親吻││︿丹麥印象﹀(「誘惑」和「親吻」,用得妙極。)
接下去我要選出兩首詩來作一個簡單的討論,其一是最長的︿丹麥印象﹀和最短的︿陌生人﹀。︿丹﹀詩計分八段,共四十六行,是本集中最長的一首。看得出來,詩人企圖以長的篇幅來介紹丹麥。因為她對此地有良好的印象,恨不得一下子要把整個丹麥搬給讀者們看。不過,由於要好心切,網撒得太廣,想撈的東西太多,復以使用了少數散文語言,使這首詩的體質略受影響。反觀︿陌生人﹀: 你,是一粒種籽
來自不知名的國度 卻要在我已荒蕪的 心園裡萌芽 短短的四行詩,所呈現出來的,卻是一個清晰的場景和一種悽孤的心情。經濟的用字方式,活潑的意象經營,是使這首詩成功的主要原因。當然,詩的長短是要依題材的特色而定,寫一個國家的外貌和內蘊,絕對不是三五幾行所能表達的;同理,寫這樣的一個陌生人,自然不須拉大篇幅了。
在這個單元的最後,我要鄭重的說出,這不是一部純然的詩集,而是一部詩畫並茂並陳的作品。靜怡於詩之外,也勤於習畫,特別是素描,曾窮數年之力強攻,並卓然有成。
在此之前,她曾經出版了兩部詩畫共容的筆記書││︽綠箋多情︾和︽紅塵留白︾,曾暢銷一時,另外,她也「主編」了八本(她的畫配當代詩人的詩),都有好評。由此可見,她在「畫」上投入之多了。 涂靜怡的畫一如其詩,澄澈清純,微漾芬芳。詩與畫一起擺在讀者面前,品詩兼賞畫,該是一種甚麼境界? ◎除了詩沒有別的
詩壇上,很多詩人都和詩綁在一起,詩,不但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可是,與詩結緣之深、之密、之獨特,涂靜怡可能是其中之最。她雖然從事公職,那只是職業上的她,是靠其維生的;事業上的她,則是屬於詩的。她的身上,除了詩幾乎沒有別的,她等於是為詩而生活,為詩而生存。以下試舉三個事例,用以說明她比別人突出的地方:
●她與︽秋水︾││自創刊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四年多歷史的這份詩刊,一直是由涂靜怡主持編務,一編就是三分之一個世紀。在這漫長的時日裡,她是用極大的付出││包括心力、體力、毅力甚至財力,來維護刊物的生存與發展。她以她的人緣和影響,長期的凝聚著一個屬於︽秋水︾的詩的團隊,共同為詩刊和詩事打拚。她常常用「靜怡便箋」和作者保持連繫並獲得良好的回應,所以這份詩刊上時有「書簡」刊出。由於主編詩刊,與大陸詩人也建立了互動的管道,又有了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貢獻。
涂靜怡與︽秋水︾已經成為生命共同體,是一份不解之緣。︽眸︾集內就有一首給︽秋水︾的詩,給這位夜夜和她「廝守」的,「上帝差遣來的使者」。
●她與「師道」││涂靜怡是一個非常重視師道的人,詩人古丁授之以詩技詩藝,她則尊古丁為師,也忠懇誠正的持弟子禮。古丁去世後,她哀慟逾恆,曾有多次的哭墳之行。復在︽秋水︾上闢「師生緣」專欄,以書信方式,用充滿感情的話語,向她已經升天的古丁老師,述說詩壇諸事、世間種種,以及她的所思所念,內容極為感人。後來她又傾力奔走,出版了︽古丁全集︾。古丁去世後的這二十多年間,涂靜怡的懷念之情一直是縈縈繞繞,未曾稍減,她的詩作中、文字中以及話語裡,經常會有「古丁老師」這四個字出現,三年前出版︽詩人的畫像︾時,她所寫的︿後記﹀中的最後一句話還是這樣的寫著:「但願這也是一份報答古丁老師知遇之恩的﹃成果﹄。」
凡是教過她的,她必記住,像是散文家李樂薇女士、她的素描老師高好禮先生,都是她常常提到的名字。
●她與「詩屋」││涂靜怡是一個學習力、奮鬥力、創造力極強的人,她常常能完成一些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事,「詩屋」即是。這件事情的產生背景,是緣於他們要為︽秋水︾找一個美麗的歸宿;一處可以收藏歷年來︽秋水︾出版的詩刊、詩選,和詩友們的書簡、照片等的地方。消息一出,各方響應,歷時三年完成,此乃詩壇上空前的創舉。已有相當規模的「詩屋」,如今已經展開正常的運作,除了達到上述目的外,又兼具舉辦小型詩活動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將來可能成為「古丁紀念館」。
◎放眼新的未來 涂靜怡是有豐沛創作潛力的。如今,該編的書也編完了,「詩屋」也已經落成,瘋狂追求的畫事也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必然是要把時間和精力,轉移給創作。我相信,在詩的追求上,未來的幾年,應該不會相同於過去的數載,她將會在一片廣袤的新的詩野上,勤勤的播種,頻頻的收穫。
有效的支配時間,勇於向未來挑戰,是涂靜怡的拿手本領,有了這兩點,還有甚麼事情不能成功! 在未來的詩的歲月裡,我預測,她會試著去拓展一下題材的新領域!開闢創作的新礦源。語言上、技巧上,也會作一些些的調整!
讀涂靜怡的詩,所感受到的是:視覺上的淡淡的美,嗅覺上的清清的香,聽覺上的汁淙淙琤琤,其畫亦然,這就是本文標題的誕生背景。 從來沒有為人寫過詩序,此為首次,處女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