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工作者的回眸
一個成熟、努力、自慢的工作者的下一步是什麼?當然是自慢的小職員要出頭天了。要不就成為幹練、高薪的資深工作者,要不就變成主管一方的領導者。但是在高升之前,還有再進一步修煉工作私房學的必要。
這十二篇都是小技巧、小觀點,但都有大用處,要不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選擇做不一樣的事);要不告訴你如何做大事;要不讓你學會舉止優雅(往前坐);再不就是讓你避免錯誤(不信邪及失手二篇),不只工作者要學習,連主管也常犯這些錯誤。
最後三篇則是成為主管前的心理準備:選擇要回人生自主權,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然後下定決心,為大眾服務,成為管理者、成為主管。每一篇都是我深刻的人生體驗,也是我不知不覺走上主管、老闆及創業之路的心得寫照,本篇裡的文章,就算是告別工作者的人生回眸吧!
不信邪孤注一擲
人要用一生計成敗,很少能預先檢討。但在賭場就不一樣,每一次下注,都可計算成敗。「不信邪孤注一擲」是賭場的情境,但用在檢視人生,也十分深刻。
前月因事過境澳門,駐足一晚。對這個東方賭城,我一直無緣瞭解。這一晚在企業家朋友的帶領下,一探澳門賭城究竟!
這位斯文的企業家朋友,沒想到他是賭城老手,這一晚我除了見識澳門賭場的氣派奢華之外,最大的收穫就是分享了他的賭場經驗。
這位朋友告訴我,在賭城一試手氣,有一個絕對不敗的方法:就是與倒楣鬼對賭。他說賭場隨時都會有倒楣鬼,這種人可能已經賭了一天一夜,輸了很多錢,印堂發黑,但卻不信邪,還在與命運之神搏命。只要找到這種人,就與他對賭,他押大,你就押小;他押閒家,你就押莊家,保證你會贏。這樣做雖然有些不道德,但這就是賭場的真相。
命運之神落井下石
我不太理解,如果真是這樣,那不就是命運之神老是喜歡捉弄倒楣鬼嗎?這位朋友接下來的談話,更令我吃驚!
他說,命運之神真的就是會落井下石,最喜歡欺負「不信邪」的人。每一個人的手氣會有循環,好會連續好,壞會連續壞。賭場輸贏的邏輯在於:「好的時候大膽加碼,壞的時候保守認賠」,這就是賭場的「邪道」。那些一輸了錢,打死不退,偏偏不信邪的人,根本就是要挑戰命運之神與賭神做對!不是命運之神落井下石,而是「不信邪」自做孽!
這位朋友又說:最可憐的就是那些「不信邪孤注一擲」的人,這些人用簡單的機率、不信邪:
「我已經連輸七把(或更多),不信下一把又輸。」他告訴我他看過連輸十三次,怎能不傾家蕩產呢?
他又繼續分析:這種人其實不是輸給命運之神,而是輸給自己。如果你能自我控制,理性判斷,你絕對可以懸崖勒馬,不致跌落萬丈深淵,問題是你控制不了自己,被情緒、被情境拖著走,越輸越急,越急越輸,最後就走上「不信邪孤注一擲」的道路,悲劇就發生了。
這趟偶然的澳門賭場之旅,我雖然沒有下場真正領會下注的感覺。但是這個賭場老手的不傳心法,卻讓我受益良多,原來世界上的道理都是一通百通,「不信邪孤注一擲」的悲劇在現實世界中,也一再發生。
商場上,景氣有榮枯,生意有好壞,市道不對時,要有耐性、要沉潛,不可「不信邪孤注一擲」。股票市場上,也有起伏漲跌,順時「進場狠狠咬一口」;逆時也一樣要保守、要沉潛,「低點還有更低點」,這是股票市場的名言,說的也是那些不信邪、不斷低檔加碼豪賭的人。人生亦復如此,有起有落,絕不可和命運之神生氣,不信邪一場豪賭,只會被魔鬼綁架。
我很清楚:「不信邪孤注一擲」不是放手一搏。因為放手一搏通常建立在絕對的理性分析、思考、判斷上。「不信邪」是自己和自己生氣,是直覺、是死心眼、是自我放棄,把結果賭在自己的情緒上。當你選擇自我放棄時,你就是那個印堂發黑,被命運之神捉弄的倒楣鬼
後記
一、這篇文章,做股票的人不可不看。
二、「不信邪孤注一擲」和「進場狠狠咬一口」有何不一樣?一樣都大膽投入、傾力一搏,但差異在前者是印堂發黑、青筋暴露,是倒霉鬼的死亡賭注。後者是冷靜分析,看準所有指標,多頭排列,是贏家理性的通吃作為。兩種情境完全不同。
三、輸了就認賠出場,絕不傷筋動骨,孤注一擲,只會讓你在傷筋動骨之後,傾家蕩產。
紮硬寨,打死仗
孔明借箭,奇兵制勝。這是令人領羨的傳奇故事,每個人都想快速成功,但成功其實沒有捷徑,不能速成。有的只是決心、毅力、練好基本功,不達目的,絕不終止。曾國藩「紮硬寨,打死仗」的作戰方法,某個程度是成功致勝的不二法門。
一個年輕人想創辦新事業,由於生意模式相當有想像力,再加上他精明能幹,因此所需要的資金很快就籌齊了,我有幸也是其中一個共襄盛舉者。不過就在最後公司即將成立的時候,我發覺這個年輕人並沒有實際出錢投資,只以技術及能力作價,取得部份股權。
對這種做法,我完全不能認同,我要求這位年輕人也要多少出一些錢。因為如果他沒有真的把錢丟進來,代表他的決心不夠。如果賠錢,也缺乏感同身受的痛苦。在我的堅持下,他終於同意也出了一小筆投資,金額不大,但對他而言,已足以形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壓力,有助於他的全力投入。
這是我一向的工作習慣,把自己置於不能回頭的境地,非要往前走,殺出一條血路,才有可能活得回來。因為這樣,我才會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窮寇」,完全處在拚命的狀況,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我都有可能在絕境中展開反擊,並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身處絕境才有可能逆轉形勢
說「拚命」,當然只是形容詞,每當我處在這種退無可退的情境時,我反而是異常的興奮與冷靜,因為我知道處身「絕境」,在絕境中只有冷靜,才有機會奮力一搏。因此,任何事我都做最壞的打算,做最深的準備。用最基本的方法,絕不花拳繡腿,把基本功做足、做實。這時候工作與我完全融為一體,事情的成敗也就是我的成敗,那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要創造這種境界,公司中怎能沒有我自己的錢呢?我沒投資,玩的是別人的錢,沒有切身感,當然不會進入「天人合一」的情境。
本來我以為這只是我個人的性格,但後來我讀到清末湘軍領袖曾國藩的著作,其中提到湘軍如何從非正規軍的鄉勇,轉變成為打敗太平天國軍的主力,其關鍵的作戰邏輯是「紮硬寨,打死仗」。湘軍的營寨有三層防禦,深溝、竹*,堅壁清野,讓敵人完全沒有輕越雷池的機會。而「打死仗」則代表領軍者的決心,鄉勇投軍,完全是為了成就功名時的榮華富貴,惟有勝利才能擁有一切,因而每個人都抱必死之心以求勝。這是湘軍經常能以寡擊眾,最後並成為清末安鄉定國的主力軍隊的原因。
「紮硬寨,打死仗」把我破釜沉舟,全力以赴,不達目的,絕不終止的工作邏輯,做了最簡單有力的註解。
這其中更孕含了幾層的意義:(一)紮實做好每一件事,沒有捷徑可走。(二)任何事做最壞的打算,先把失敗想清楚,甚至先把「後事」也料理了,然後方可以全心全意打仗。(三)認同天下沒有容易做的事,任何事只有當做徹底做到底時,才可能有成果,這些都是「紮硬寨,打死仗」的基本理念。
相對於「紮硬寨,打死仗」,是輕鬆做,走捷徑,當大多數人想去走捷徑時,全力以赴的人成功的機會就變大了!
後記
有退路時,繼續溫水煮青蛙,醉生夢死,這是人之常情。
「紮硬寨,打死仗」不只避免團隊安逸,更是要養成強悍不懼的習性,養成做好基本工作的能力,更是要養成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