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科學-六位女科學家的生命態度

我愛科學-六位女科學家的生命態度
定價:220
NT $ 98 ~ 198
  • 作者:簡宛曾文娟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8-02-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62703
  • ISBN13:9789573262701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洪蘭 動腦更用心,推動閱讀教育
余淑美 對水稻基因情有獨鍾
林納生 與竹子病毒共舞
鍾邦柱 智慧調控人生與荷爾蒙
廖淑惠 生命在原子與人生之中交會
王瑜 在化學的世界裡造就自己

  推動閱讀和教育不遺餘力的認知與神經心理學家洪蘭,關懷農田大地的分子生物學家余淑美,研究竹子享譽國際的植物病毒學家林納生,智慧調控人生與荷爾蒙的生物化學家鍾邦柱,堅信有做就有希望的結構分子生物學家廖淑惠,有著科學的腦與理性的心的無機化學家王瑜……成功的女科學家能照顧家庭又有出色的研究成績,更能造福社會人群,這才是真正令人稱羡的無愧天地,無憾人生。有心從事科學研究的朋友或是女性朋友,能從她們的身上看到人生因為堅持而可以成功,也可以學習她們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心法。

 

目錄

推薦序 努力的人走向成功,有心的人活在幸福中陳維昭
推薦序 女科學家精采的人生故事劉翠溶
推薦序 科學園中的奇葩 薇薇夫人
推薦序 「認真」是女科學家最動人的身影簡靜惠
審訂序 我看女科學家的無憾人生 家興
自序  因為用心,所以成功簡宛
側寫  動腦更用心的洪蘭 28
期待蔚然成林:推動閱讀與教育 32
側寫  關懷農田大地的余淑美 58
對水稻基因情有獨鍾 62
側寫  樂在研究的林納生 90
與竹子病毒共舞 94
側寫  自信與開闊的鍾邦柱 114
智慧調控人生與荷爾蒙 118
側寫  有做就有希望的廖淑惠 136
生命在原子與人生之中交會 140
側寫  有選擇最快樂的王瑜 168
在化學的世界裡造就自己 174

 

因為用心,所以成功 簡宛

  近幾年來,我和丈夫家興應中央研究院之邀,每年都有回台小住的機會。因為住在南港中央研究院內,週末常去附近的傳統市場,購買剛從田裡摘下的新鮮果蔬,時常會在擁擠的市場小路上,遇到騎著自行車或推著買菜推車的家庭主婦,其中不乏丈夫同在中研院共事的女科學家,她們在忙於科學研究之餘,週末換下白色實驗衣,提著菜籃買菜,主掌家事。她們常會停下來與我們閒談,並與丈夫談及彼此的研究近況,言談間充滿著對科學新知的好奇與興奮,我常站在一旁欣賞著她們用心於科學研究的投入,在那素樸的臉上,所流露出的真誠與自在,是最迷人的魅力。

  丈夫告訴我:「她們的研究工作都非常出色,在同行中很受重視。」

  望著匆匆騎上腳踏車,又趕回家的身影,想著女科學家在研究之外的柴米油鹽……「真不容易!」我滿心的敬意。

  能在家事與工作間平衡而能應付裕如,這不只是因天資聰穎,還得有熱情與智慧去調適。身為女性,我特別感受到走在家庭與工作的鋼索上,要保持平衡的身段是多麼不易!

  研究工作與一般的工作不同,需要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投入,不論研究再忙再累,週末也不能偷懶怠慢,因為研究工作是恆常盤據心中的思維,但日常生活也需要用心照顧,兩者都能兼顧,需要德智兼具,身為女科學家、主婦、妻子與母親,有時家中還有父母公婆要照顧,她們是怎麼做到的?

  我也想起身旁共同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伴,多年來常常一進實驗室就忘了時間。做學生時帶兩個便當上班是常有的事。最難忘記的是有一次在冷凍室做實驗,竟然到天亮都不知回家,還勞動校警到處找人。身為女科學家,如果碰到這種二十四小時或不能中斷的實驗,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她們的研究出色,但有多少人看到她們在工作與家庭中的辛勞和努力?我常假設若自己身處其境,是否能做到?

  多年前我曾做過研究,探討婦女在工作與家庭間的平衡力量,發現在成家之後,再走回學校讀書的婦女,大多數的回答都是:因家人與丈夫的鼓勵,才能順利完成學業。那麼在職場工作的女性,在工作與家庭間,是否也存在著同樣的因素?尤其是女科學家,我一直好奇地想找機會與她們面對面坐下來談談。除了好奇,也想了解「家人的鼓勵」是否也佔著重要的因素?學科學的女性有什麼特徵是一般女性沒有的?

  這個在心中盤據多年的問題,在二○○五年找到了機會,趁著在中研究院居住的三個月時間,我先聯絡了六位女科學家,並安排訪問時間。由於我在台北只有三個月,所以在時間上有些緊迫,幸好有文娟在台北,協助聯繫及採訪後的撰稿、整理等工作,使得一切可以順利進行。我相信還有很多和她們一樣在生活與研究中都能兼顧的女科學家,但是由於機緣,我先請洪蘭、余淑美、林納生、鍾邦柱、廖淑惠與王瑜(依訪問時間)等六位博士接受我們的訪問。我私心中有一個心願,希望這本書不僅可以給在生活與事業抉擇上徘徊的學生與婦女做參考,也希望將科學推廣至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傳統上一般人的迷思──認為女性比較欠缺科學頭腦。

  在與各位科學家進行訪問時,我感到時間過得特別快,常常有意猶未盡之意,每一位科學家都把自己的研究融入到生活中,對科學的用心,早已成為她們生活中的吐納之氣,也形成了她們的氣質。在侃侃而談中,都不失科學家特有的真誠與坦率,但是,她們不像一般人所誤解的,以為科學家都住在象牙塔中。她們不僅對家人對社會關懷,對於未來人類的發展更是全心投入。

  在訪問結束後,我從各位科學家的談話中看到她們的共同點──

  第一,認識自己:她們很早就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能認識自己的長短處,在學業上都能集中精神,在研究上不隨波逐流。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自我認知上她們從小就很清楚自己要走的方向。她們也都有好奇心,所以會鍥而不捨的追根究柢,數理工科強項外,對科學有興趣,有興趣的項目才會專注持久,所以不會有半途而廢的失敗。

  第二,全方位發展:傑出是她們的特點,但懂得生活才是她們的精神。她們不是只讀書,也參加社團、交朋友,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發展。

  第三,樂觀面對:努力固然重要,但樂觀更是她們成功的因素。試想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往往得經過不斷重複的探討與研究,才找到確實答案,不樂觀的人早就放棄做下去的信心。今天,大家看到的是她們在科學研究上的出色成績,但是她們那始終不變的用功,絲毫不被傑出而改變用功的習慣,這才是根本精神。

  第四,親人的支持:余淑美、林納生、洪蘭、鍾邦柱、廖淑惠、王瑜,每人都提到父親對她們的鼓勵和影響。父母與家人的鼓舞,往往是學習路上最大的激勵,在重男輕女的傳統社會中,有父親的鼓勵,婚後有丈夫的支持,是能專心研究巨大的助力。她們六位中,除了王瑜是單身,廖淑惠與鍾邦柱的丈夫不是同行外,其他的另一半都是同行甚至同學,一路走來不僅能談情說愛,還有共同語言,婚姻中有愛情與友情,是人生最幸福的伴侶,也是生活快樂事業成功的基本。

  第五,凡事用心:六位科學家都很用心,她們不僅具有女性的特質──耐力與包容,而且細膩溫和,在做人處世與家庭工作中,都很自然地流露出用心專注的特色。用心,能專注於研究,用心,所以有包容和柔軟心,在工作與家庭中,都因為用心,而使她們能以柔克剛,保持平衡的處世態度,這也是她們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努力的人走向成功,有心的人活在幸福中。這是我從她們身上學到的真理。

  對六位傑出女性,我們分別以側寫及自述兩種風貌呈現。在進入每位科學家的主題自述之前,有一段簡單的學經歷簡介,及一篇側寫。側寫有如快速剪影,是筆者與女科學家在專業之外的交談與互動片段,著重在科學之外的生活面。全書主要根據訪談整理,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表達,這是經過考慮後,認為這種方式比較能接近科學家的真實面,讓讀者從閱讀中有如在聆聽朋友談心,不僅拉近了科學與生活的距離,同時也有可能更接近科學家,並與之結成朋友。

  感謝洪建全基金會贊助本書的寫作和遠流出版公司的出版,使此書能順利與大家會面。也感謝六位女科學家,分享她們專業的科學知識,並幫助我們把科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傳播給大眾。在幾次的訪談中,我學會以在文學的情懷中注入科學的精神,也希望有心從事科學研究的朋友或是女性朋友,能從她們的身上看到人生因為堅持而可以成功,也可以學習她們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心法。

審訂序
我看女科學家的無憾人生 石家興

  兩年前,我們受聘中央研究院客座,簡宛遇到了多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對她們勤奮用功又真誠樸素的氣質印象深刻,便興起深入認識的念頭,同時也希望能因此寫一本有關女科學家的故事。我不但支持,並且也為她推介出色的高手。其中有幾位是舊識,也有幾位久聞其名,經過詢問及聯絡,終於得到六位女科學家的認同與同意接受訪談。

  國內傑出女性同行眾多,本書中僅呈現六位,難免有遺珠之憾,我們希望首次能舉出六位典型的科學家,另一方面也希望後繼有人,將來若有緣可在國內發掘新的人物和新的成就。

  我們同時也很幸運,能找到協力──曾文娟女士,她同時在編輯、撰稿、企劃推廣上都有相當的經驗,她的專業與效率,使全書的進行順暢,不致因我們身在國外而受影響。

  六位科學同好相聚於一本書中,是難得「同舟共渡」的緣分,值得珍惜。余淑美的「稻米心」和林納生的「竹葉情」早已深植吾心多年,我們也有多年共事的友誼。淑美開創了單子葉植物轉殖基因的方法,納生首先發現並分離出竹葉病毒,兩位在基礎研究上均有獨到的成就,而稻米與竹子也正是台灣重要的經濟植物。兩位都有意由基礎科學切入,把她們的知識與技巧應用在這兩種農林作物,這是典型的「科學農業(Science based agriculture)」。二位原是中興大學同班同學,想不到後來共事於中研院,一起致力於科學農業。

  鍾邦柱多才多藝,她利用斑馬魚來研究荷爾蒙功能,獨樹一幟,訓練清潔工成為實驗助手,更是神來之筆。近年來研究細胞老化,行有餘力,更兼任國科會生物處處長,是服務奉獻,更是一展長才。由於邦柱的推介,我們才有機會結識廖淑惠教授,她的一生頗富傳奇性,自幼貧苦的她以堅強的意志,克服萬難,苦學有成,對學生、對家人更充滿了熱愛。她說「科學為渡,體驗人生」,我有相同的感受,不論任何行業,不正是我們在人生的長河上的渡舟嗎?

  久仰王瑜大名,她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化學家,主攻分子結構原理,曾經出任國科會自然處處長及台大理學院院長,對科學及教育政策都很有見地。「如果國內產業與基礎科學結合得好,產學合作就能走得順暢。」這是她的關心,也是國內產業要加強的一環。洪蘭是簡宛心儀已久的「同好」,兩人分別在不同國度、不同崗位上「用心於社會,並以教育為志業」,她們有共同的信念,就是要重視家庭和親子教育。洪蘭家中有六姐妹,簡宛是七位弟妹之大姐,相似的成長背景,養成她們同樣寬廣的愛心。

  走進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每個人都會看到書畫大師歐豪年的兩大幅墨寶,右幅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為立言,雖久不廢。此之為三不朽。」讀之再三,感觸良深。

  所謂「立言」,便是著作,對科學家而言,就是發表論文(Paper),行內人都了解其重要性,求職要 Paper,升等要 Paper,得獎要 Paper,SCI 重要,《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更重要。立功是學術成就,追求的是突破,推祟的是地位,期許的是國際聲望,「立言」與「立功」的步驟與方法已形成默認的遊戲規則,在中外科技界,也形成為特有的文化。

  至於「上有立德」,反而被輕忽了,科技界也有些不當的行為,令人憂心,譬如發表不實數據,抄襲他人論文,教授役用學生,前輩壟斷資源,真偽莫辨的履歷表等等。由於競爭劇烈,近年來新聞不少,往年清靜的學術不再。

  以上提到的只是狹義的個人操守問題,「立德」應有更深更廣的含意,簡而言之,就是理想和德性。理想包括了科學上的精進與突破,有助於傳道授業解惑,甚至造福人類。在德性方面,除了個人操守之外,還有相互合作的歡喜,愛人以德的寬容,達到無憾無愧的人生。

  上無愧於天地,下無愧於父母子女,更無愧於社會大眾,這樣的無憾人生,大概就是立德,高於立功、立言了。

  如果從不朽的觀點來觀察男女科學家,一位成功的女科學家,能照顧家庭又有出色的工作成績,更能造福社會人群,這才是真正令人稱羡的無愧天地,無憾人生。

(本文作者石家興博士為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特聘講座教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講座教授。)

推薦序
努力的人走向成功,有心的人活在幸福中 陳維昭

  拜讀簡宛《我愛科學──六位女科學家的生命態度》感覺既熟悉又親切,因為,這令我想起二○○五年臺灣大學在歷史系張秀蓉教授策劃之下,曾經出版了《臺大群芳》一書,收錄十二位臺大傑出女性校友的故事,兩書的共同之處是書中的主人翁都是女性,不同的是《我愛科學》一書對女性學者投身科學研究的動機、過程,和其成就有更深入的剖析。覺得熟悉、親切的另一個原因是,書中幾位女性學者,在學術界本就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平時也有不少接觸的機會,更不乏臺大校友,甚至是多年共事的伙伴。對幾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科學家潛心科學研究的熱忱和非凡的研究,一直心存尊敬。

  很多女性都不願意強調性別的差異,事實上一個人的成功與社會聲望也與性別無關。但是,某些「差異」確實存在,誠如王瑜所說:雖然有人說「夫妻要分擔」,但是有些東西就是沒法分擔,像生孩子就得女性自己承擔。洪蘭認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在大腦,所謂平等並不是要求女生做男生的事,而是女生做女生擅長的事,男生做男生擅長的事,要求的是機會和待遇的公平。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在社會已經充分自由與開放的今天,女性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成就自己的理想,的確需要有更多的付出。這也正是這些女性科學家的故事之所以更令人好奇,他們的成就更令人敬佩的原因。

  從這些女性科學家的故事當中,可以發覺一些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似乎比一般人更能瞭解自己,認識自己,並勇於追求自己之所愛,為了實現自我,達成理想,不怕挫折,不畏艱難。而一旦他們找到他們的人生定位,總能樂在工作,全力以赴。林納生認為如果覺得工作為何那麼辛苦,工作時間為何那麼長,便否定了自己的價值,如果覺得工作很有意義就不會計較這些,因為這都是自己所追求和想要的。由此可見,享受犧牲,樂在工作,是女性科學家成功的重要因素。

  當然,在一個人的奮鬥歷程中,周遭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書中幾位女性學者,很幸運的,在其人生摸索的過程中,能夠獲得長輩(尤其是父親)的鼓勵和指引,更有不少人,夫妻不是同學就是同事,甚至既是同學又是同事,令他們無論在學習或工作,乃至家庭生活都可以少幾分阻力,多幾分助力。或許因為這些背景,他們對子女教育、家庭生活更加重視,也更樂於投入社會服務與人文關懷。洪蘭說得好,成功的定義很多,不只是事業上的成就,兒女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也很重要。幾位女性學者的故事,清楚告訴我們,擁有非凡成就的女性科學家,絕不是某些人想像中藏身白色象牙塔深處的科學怪人,她們,或許,比其他人經歷更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她們的生活絕對是豐富而多姿,成就也是充實而多方面的。

  著者透過側寫與自述呈現每一位女科學家,讓讀者一方面可以快速認識書中的主角,一方面又能深深融入他們的生活,體會他們的人生起伏。簡宛從事寫作多年,著作涵蓋散文、小說與翻譯。其文章趣味、感性、理性兼具,並每每蘊含嚴肅意義。《我愛科學》一書,除了引領讀者認識女性學者的科學人生,增進科學知識,引發科學探索的樂趣之外,其給予讀者最重要的啟示正是著者所說的「努力的人走向成功,有心的人活在幸福中」。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前臺灣大學校長)

女科學家精采的人生故事 劉翠溶

  在這本書中,身為科學家另一半的簡宛女士細述了六位女科學家成功的故事。不但真實感人,更可砥礪後學。簡女士之用心應首先得到肯定。

  依書中出現的次序,這六位女科學家是認知與神經心理學家洪蘭、分子生物學家余淑美、植物病毒學家林納生、生物化學家鍾邦柱、結構分子生物學家廖淑惠、無機化學家王瑜。她們共同的特點是,不但在自己專精的科學領域表現傑出,在教學與學術行政上卓然有成,而且對於社會更有深切的關懷。

  在她們成長的歷程中,堅毅地克服各種困難是她們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對其中幾位出身於較窮困家庭的女科學家而言,這個因素更顯得突出而動人。在投入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她們秉持專心、細心與恆心,一路走來,不斷精進,才得以提出傲人的成果。她們對學生後輩的提攜,也都不遺餘力。在科學研究與家庭生活之間,她們也都善於安排時間,一樣的全力以赴,從而享有學問與天倫兩方面的樂趣。

  從六位女科學家各自深入淺出介紹自己專精的研究中,讀者也可以一窺科學的堂奧。書中至少提到這些課題: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的分野,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分際與整合,立體結構類似的蛋白質如何歸納成超家族,水稻基因功能的發現及其控制,分子農場的發展,竹嵌紋病毒的發現及其危害的清除,衛星核酸的發現及其發展潛力,認知神精科學解開大腦的奧秘,類固醇荷爾蒙的合成與調控。此外,六位女科學家對於男女平權、產學合作、學術倫理、教育問題、老年問題等也有中肯的見解;至於身體力行,擔任義工,以落實對於社會弱勢的關懷,則更令人欽佩。

  總之,這本書故事動人,足以勵志,層面寬廣,可增見識,是一本用心編纂的好書。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台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科學園中的奇葩 薇薇夫人

  老友簡宛從海外下了一個指令,要我替她的新書《我愛科學──六位女科學的生命態度》寫一些讀後的話,我雖立刻答應,但心裡卻頗為猶豫。因為書中的主角都是女科學家,而我是個數理白痴,程度只達到讀科幻小說,我怎敢寫?

  不過我也是書痴,書到手就能興致勃勃地讀下去。在寒流來襲的午後,一口氣讀完六位女科學家的故事。這個陌生領域中六位女主角在我眼前閃閃發光,我太閉塞了,竟不知有這些傑出的女性,而且是在傳統男性主導的職場上,是在大多數人極不看好女性的科學領域。

  也因此她們在走向科學這條路上,多數是比男性要格外努力。縱使有些父母很支持她們,但學術界卻把她們看成異類,除非她們特別聰慧,特別認真,特別堅持,特別辛苦,才能在雄性環伺在側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有兩位女科學家童年爭取讀書的機會過程就十分艱辛,簡直是勵志電影很好的題材;也說明了對於向上心強的人,磨練就是成就的助力。

  除非不結婚不生孩子,否則女性要想兼顧家庭與事業,至今仍然是難題。幸好這幾位女科學家的另一半,大都會分擔家事,照顧子女,只是把孩子帶到實驗室做實驗,必定不是男科學家會碰到的情境。懷孕和產假對工作的影響,也是女性要面對的考驗,尤其是實驗也許會中斷的科學研究,女性的付出比起男性一定多出好幾倍。這幾位不但通過了一關一關的障礙,而且對子女的教養都很成功。相對的,她們也都憂心現在年輕人的種種現象、現在父母教育的方式、現在社會對孩子的影響。她們不是只在象牙塔裡關注自己的研究和實驗,她們也關心人,更關心下一代。我認為這是女性的特質,這幾位女科學家讓我們看到這種可貴的特質。

  其中唯一一位單身的女科學家同樣有這種特質,她和高齡母親同住,自己不久後要退休,因此關心老人生活,並且推己及人,發現政府對老人的安養制度還有很大的不足。她在自己科學的成就之外,憂心更多的老人無法在較好的環境中生活。

  而簡宛,我一定要不避嫌的推崇她。她是我幾十年來看到最勤寫不倦的作家。有一顆易感的心,看到的、想到的,透過她的心,經過她的腦就能源源寫出。她關心女性,關心教養,多年前就說過「你敢不敢管教你的孩子」這句讓我忘不了的話。她有慧眼慧心看到這些傑出的女科學家,如何突破傳統對女性的束縛,讓自己綻放在科學花園,芬芳四溢。但願這本書在浮華、奢侈、盲亂的環境中,能讓人呼吸一點純美、潔淨的香氣。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畫家)

「認真」是女科學家最動人的身影 簡靜惠

  早起看書是我每日的習慣,而且我看書的種類很廣。近年來,宗教類型的經書是我晨起必讀的書種,它彷彿「晨鐘」,讀經成了我的早課,靜心細讀,常有體悟。

  當我答應為簡宛新書《我愛科學──六位女科學的生命態度》寫序時,手握書稿,心中卻有點小小的壓力。深究原因是我對科學領域不熟悉,不知該如何下筆。但我想了一想,定心告訴自己:先把稿子一篇篇仔細讀了再說吧!

  當我一邊讀這新書的同時,我也在讀著弘一大師李叔同的《解經》。我向來敬佩弘一大師、也喜歡他的字,所以它是我近日的「早課」。

  這兩本看來完全不搭調的書,或早或晚交替讀著時,竟然讓我發現到一個共同價值:那就是為人的「認真」。

  豐子愷在《解經》序文中這樣描述他的老師李叔同:「弘一大師好比全能的優伶:起老生像老生、起小生像小生、起大面子又很像個大面……都是『認真』的緣故……。」

  在這本記錄六位女科學家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她們認真的身影」。我相信每一位女科學家要在各自專業領域出人頭地,必須是非常堅持而認真的。

  從事科學的研究是一樁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必須全心投入的工作,實驗與精神不能中斷,而且還需要不斷的嘗試失敗與挫折,重複又重複,鍥而不捨、追根究柢,只有「認真」才能前進、才能得出結果。

  一般女性要兼顧家庭與事業,可能都要有著三頭六臂才辦得到,更何況是這群女科學家!她們為了擁有自己的研究天地,就更要懂得分配時間陪伴孩子與照顧家庭,也因此發展出平衡之道。她們的共同點是:雖然忙碌,但都很注重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她們以身作則、心無旁騖,生活中只有家與實驗室,因此她們的孩子也就很習慣把實驗室當成第二個家。有的孩子繼承衣缽,自然而然的走上科學研究之路,有的即使不進科學領域,另有發展,但都在父母的尊重與祝福下成長、擁有自己的世界。這六位女科學家不僅擁有令人激賞的科學成就,她們親子教養的觀念也非常值得學習的。

  科學發展是人類進步的根源,女性的細心與耐心剛好是科學研究的必要條件。所以年輕學子只要有心入,科學的道路將是無限寬廣!

  「我始終相信各行各業的人可以使世界更加多采多姿,生活中有科學的理性與求真,再加上文學與藝術、音樂、人文的美善,人生必然會多出很多繽紛顏色,很多寬廣的迴轉空間。」這是本書作者簡宛的出書動機,也是我支持贊助這本書出版與「走進校園,分享科學之美」的重要原因。

  我與簡宛有很多共同的人生與學思歷程,常會激發火花、產生共鳴,付諸行動後常有佳績,這本書的出版就是一個見證。

(本文作者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內容連載

把認知神經科學帶進台灣
我是在台灣大學念完法律系之後,再去國外轉念神經心理學,再去神經科做博士後研究,算是從法學院跨到理學院,再從理學院跨到醫學院。我是順著自己的興趣往前走,雖然很辛苦,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也不覺得苦,我相信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一點都不必自我設限。

美國是一個學術自由開放的國家,很多人可以跟著自己的興趣一直轉行,而不必一「試」定終身,我很希望把這個觀念帶給父母親,不要因為小孩考到哪個領域,就認為他終身只能往某一行發展,路是無限寬廣的。

選擇認知心理學領域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我人生中重要且正確的決定。我在美國讀書時,受到加州大學 Lew Petrinovich 教授的影響,他研究的「動物行為」引起了我對「人類行為」的興趣,進而全心投入。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探討人的大腦和行為的科學,台灣過去的心理學研究是由社會心理學所主導,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極為緩慢,所以我急著把這方面的資訊帶進台灣,喚起國人的注意,畢竟認知神經科學在國際上已成為主流,而在台灣卻還停留在必須向人解釋認知心理學是什麼的階段。到現在,我遞名片給別人,還有人不知道如何把這學科念得順,可見人們對認知心理學的生疏。因為大腦跟教育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希望政府能重視它,更希望引起年輕人的興趣,進入這領域,匯集眾人的力量才能解開人類大腦的奧秘。

認知神經科學可說是近代科技整合後出現的新領域,它是綜合了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神經科學、電腦等各領域的學者,共同為解開人類大腦之謎而努力。我們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與榮總合作,以核磁共振(fMRI)儀器,尋求大腦與人類行為的關係。二○○三年,在劉兆漢校長的邀請之下,我從陽明大學借調到中央大學,成立了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是台灣第一個以研究大腦機制與人類行為關係的研究所,做了兩年所長後,因為後卓越計畫的關係,回到陽明大學做計畫的總主持人,我團隊的成員都很年輕,是台灣的後起之秀,能夠帶出這些年輕人,我覺得我回台灣的努力沒有白費。

三百多年來,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一直是哲學上的爭論,現在逐漸塵埃落定。因為腦造影技術的精進,我們可以在活人的大腦上看見線上(on line)心智活動的情形。一九九四年,美國愛荷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寫了一本相當轟動的書《笛卡兒的錯誤》(Descartes’ Error),正式宣布心物是一元:大腦受傷了,心智的功能也隨之而變弱或消失;也就是說,大腦受傷,人格就改變,行為就改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5
    $98
  2. 二手書
    75
    $164
  3.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