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硫磺島

十七歲的硫磺島
定價:280
NT $ 140 ~ 252
  • 作者:秋草鶴次
  • 譯者:吳怡文
  •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702049
  • ISBN13:9789866702044
  • 裝訂:平裝 / 25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十七歲時在做什麼?我十七歲時,在硫磺島上,
一個慘絕人寰的戰爭煉獄,好不容易回家的時候,家人正舉辦著我的葬禮……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這不是不捨,而是每個人都有他尚待完成的事……」

這是十七歲的秋草鶴次,經過了漫長的六十二年,
用只剩下拇指、小指,以及短了一截無名指的右手握住筆桿,
為我們捎來的信函

  那一年,十七歲的少年兵阿秋,首次登上硫磺島,等待著他的,是和夢想完全相反的殘酷現實……。「你可不能死啊,人死了,是無法開花結果的……」離家時,奶奶這麼告訴他。但當他重傷僥倖生還,返抵家門的那一刻,家人卻正在舉辦他的葬禮……。

  當身邊同樣年輕的同袍相繼死去,生命的可貴,是這十七歲的少年最真實的領悟:「世上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存的價值,任何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這並不是基於對世界的不捨,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尚待完成的事。」因為身在這座遠洋的孤島上,心中即使有再多的企盼,能實現的也就只有那麼一丁點。

  地下坑道的生活是對人類忍受痛苦能力的極端試煉,飢餓、恐懼、燠熱和?望,再多的文字也無法描述其中的慘況,就算是把所有生還者的手記都集中起來,恐怕也無法做出完整的描寫。

  在島上,天空中完全看不到任何一顆星星,沒有人知道自己可以活到什麼時候?大家都只剩下肥皂泡般的生命力而已。

  為了怕父母知道太多那段過去而悲傷,阿秋隱藏著硫磺島的可怕回憶,直到數十年雙親亡故後,才說出那段往事……。

──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冠軍,甫出版即引起全日本民眾熱烈討論及迴響

作者簡介

秋草鶴次

  左腳被艦砲射穿,右手三指被炸斷,身軀幾乎無法移動,因此無法參加最後的戰役,而在陰暗、炎熱的地下戰壕內苟延殘喘,親眼目睹戰敗同袍自殺的十七歲少年日本兵。

  1927生於日本群馬縣山田郡矢場川村(現在的□木縣足利市)。自願加入海軍,自橫須賀海軍通信學校畢業後便成為海軍通信兵。1944年7月被派遣到硫磺島。玉碎戰後又活了三個月,結果幸運獲救。成為俘虜之後被移送到美國各地,1946年1月退役。

  曾就職於東武鐵道,現為自營業。他回到日本後便將在硫磺島的體驗仔細寫在筆記上,在雙親亡故後開始著手將文章正式謄寫在稿紙上。本稿為首度發表。

譯者簡介

吳怡文

  專業譯者及文字工作者。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畢業,曾任日系情報誌副總編輯,譯有《巴黎時間旅行》、《明天是舞會》、《溫柔的音樂》、《古典音樂簡單到不行》等。  

 

目錄

  序幕
仰慕年輕飛行員 飯沼正明∕十五歲時離鄉背景∕奉派前往硫磺島

  第一章 美軍即將登陸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四日,美軍終於逼近∕一月二十五日,海、空攻擊行動開始∕一月二十六日,早晨,外頭的景色徹底改變∕好友「阿影」∕硫磺島赴任的旅程∕硫磺島,第一次戰地洗禮∕被汗水洗掉的密碼表∕硫磺島上走一遭∕轉任,再轉任

  第二章 情報收集

  二月一日的任務∕報告南地區的現況∕得知美軍開始對日本本土展開攻擊∕數百艘軍艦集結在塞班島海岸∕大量轟炸攻擊,戰壕崩毀∕登陸作戰揭開序幕∕二月十七日,摺?山砲台反擊∕二月十八日,眼前有著無數的敵人

  第三章 美軍登陸

  還不反擊嗎?∕日軍拼命進行射擊∕從司令部遺跡可以清楚看見戰況∕黎明登陸∕搭下一班飛機回家的飛行員∕二月二十日,燒夷彈從天而降∕長達十小時的戰鬥,美軍更進一步登陸、進攻∕我方戰車擊毀敵軍的大型戰車∕不顧一切挺身突擊∕硬把手槍推給我,說「殺了我吧!」∕回到我方發報室∕友軍的飛機來了∕戰車在發報所所上頭來回行動

  第四章 摺(金本)山的太陽旗

  摺(金本)山被攻下了∕奪回摺(金本)山∕二月二十四日,摺(金本)山從早晨開始遭到反擊∕摺(金本)山的太陽旗再次被奪下∕之後的局地性戰鬥∕擊毀七輛戰車的阿部先生∕只得到一口雨水∕即使向本部請求增援,也只得到「請採取持久戰」的回應∕東邊玉名山、西邊各陣地所展開的應戰∕今天的戰鬥可能是打成平手∕在天色變暗後步出戰壕∕以人肉地雷進行攻擊∕進攻過來的美軍∕倖存的日本兵從地下進行最後攻擊∕兩個罐頭∕發報室終於停止運作

  第五章 砲擊與負傷

  發報室遭火焰槍攻擊∕送信前往南方空壕本部∕有右手腕,但卻沒有手指∕我在這裡,請救救我∕左腳大腿被碎片貫穿,右手則是——

  第六章 從玉名山展開的總攻擊

  無法帶口信給阿影讓我深感遺憾∕被當成郵政人員派遣來的軍屬∕通信科的殘存士兵決定於八日展開突擊∕切斷北區和南區∕玉名山地區隊,總攻擊之日

  第七章 壕內徬徨

  對通信室放火,出發進行總攻擊∕新的「指揮官」出現了∕六根清淨,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槍響就是一個生命的結束∕美軍丟進冒白煙的鐵罐∕水攻之後又是火攻

  第八章 一瓶汽水

  逃離充滿污泥與惡臭的戰壕∕步出戰壕覓食∕觸動響鈴遭敵軍發現∕從威嚇射擊中脫逃∕向南方出發∕喊著要投降的日本兵∕在終於願意收留我的戰壕中∕無法反抗,出發的決定∕軍屬們一個都沒有回來

  第九章 石棺

  投降的飛行員們∕因為拒絕投降而壯烈犧牲的熊倉∕勸降的喊話與抵抗∕不吃不喝的極限∕得知兵團司令部的末日∕救命的木炭

  終曲

 

導讀

唯一能思索的,似乎只剩下一己的生命價值 
  
  猶記就學期間某年盛夏,筆者曾偕同友人一同參觀靖國神社遊就館。走過威武的飛機、大砲,在一角瞥見玻璃櫃內的士兵遺留品。這些均為戰時生還者重返戰地憑弔戰友英靈時,自地下發掘的私人物品,雖然個個鏽跡斑斑,每一件卻都訴說著一段段觸目驚心的故事。看到上頭有著碩大彈孔的鋼盔、被壓得稀爛的眼鏡,不由得開始想像起這些物品的主人,在生前的最後一刻經歷了什麼樣的痛苦。雖然現場播放著宣揚尚武精神的雄壯軍樂,但筆者和友人早已為這些物品所訴說的血腥與黑暗所壓倒,壓根兒忘了思索遊就館內究竟是以宣揚何種理念為目的、或日本是否該大舉建軍擴展國力等政治問題,只能黯然佇立在玻璃櫃前,久久不能自已。
  
  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九日起的三十六天裡,硫磺島這座位於東京外海一千多公里處、面積僅二十二平方公里的小島,可能是全東京都轄區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地點。有超過十萬名平均年齡為十九歲的美、日青年聚集在此,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殺戮。日方的二○九三三名中,有二○一二九名沒能活著離開這座孤島。  

  曾赴實地拍攝《硫磺島的英雄們》與《來自硫磺島的信》的克林伊斯威特,在2006年底的一次訪談中,曾做過如下述懷:
  
整座島上吹著陣陣充滿靈氣(spiritual)的風,讓我們悉數為戰爭的悲慘所震懾。   

  然而,當年的戰事並沒有在《來自硫磺島的信》中的栗林中將、西中校兩位靈魂人物的英勇事蹟後便嘎然告終。事實上,整場戰役中最悲慘、絕望的情節,很可能是在栗林中將玉碎後才開始上演的。秋草先生的著作,血淋淋地記錄下這段期間內發生了些什麼事。
 
  栗林中將在戰後獲美軍將領票選為日本最傑出的指揮官,他在島上所構築的防禦工事至今仍被譽為軍事史瑰寶,但日本本土的這第一場戰役,畢竟是由兩萬多名默默無名地死去的將士打的。這些年輕人在生前的最後一段日子受盡慘絕人寰的折磨,死後也多半無法返鄉,其中有許多甚至連全屍都難保;至今仍有一萬三千餘具骨骸埋在島上,其中有不知多少頭顱,被與役美軍當成戰利品帶回了國內,至今仍無法追回。
 
  當年日本軍事人員重要性的排序為軍官、士官、馬、兵卒,價值甚至不如一匹馬的小兵,在指揮階層的眼中不過是形同一雙襪子的消耗品。而由於戰爭前夕頒佈的「戰陣訓」明言被俘乃軍人之恥,加上日本自甲午戰爭至二戰初期為止,從未有過戰敗的經驗,因此日本將士一直沒有機會思考投降的可能性。因此不論身處何等劣勢、戰勝乃至生存的機率如何渺茫,對絕大多數士兵而言,投降從來不會是一個選項。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在敵襲、饑渴、與疾病的交互煎熬下負隅頑抗,在超乎想像的惡夢情境中,如螻蟻般任憑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毫不起眼地劃下句點。  

  或許這就是日本許多戰時生還者的回憶錄為何如此震懾人心的原因。不論是如《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中篇漫畫《總員玉碎》、文豪大岡昇平的自傳性小說《野火》,在這些作品裡,沒有麻木不人的戰術推演、歌功頌德的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個已是一無所有、甚至被迫放棄生存權利的個人,在慘絕人寰的情勢中徘徊於生死境界間的掙扎。在歷經秋草先生所形容的「耐力賽」之後,不論是以巴布亞紐畿內亞為背景的《總員玉碎》中,在瀕死前的迴光返照中唱起感嘆娼妓坎坷生活的「女郎之歌」?的小兵,或以菲律賓為背景的《野火》中,屢屢被迫思索是否該吃同儕屍體以求存的主角,讀來都是那麼的教人動容。水木茂認為對玉碎的命令心懷抵抗絕非膽怯,而是人命尊嚴的最後一絲抵抗。而大岡昇平筆下的主角在極度絕望中重拾基督教信仰,到頭來仍被迫承認這世界不過是上帝的憤怒所留下的痕跡。  

  秋草先生雖非專業作家,但在事發期間仍不忘以抒情的眼光觀察周遭一切、省視內心自我,讓當時的複雜體會毫不做作地流露於字裡行間。雖然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說:「對於在硫磺島作戰的人來說,不尋常的勇氣是普遍的美德」,但從本書生動的敘述中,不難感覺當一個人並非坐在指揮室裡作沙盤推演,而是直接面對戰爭這種殘酷的「非日常」時,腦子裡恐怕已沒有任何英勇的大義名分,唯一能思索的,似乎只剩下一己的生命價值這種最根本的問題。無怪戰時日本雖宣稱大多數士兵會在死前英勇高呼「天皇陛下萬歲」,但如秋草先生的生存者均異口同聲坦承,其實最常聽到的卻是一聲淒厲的「媽——」。   

  一九四三年底,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提出一份名為「鋪道」的作戰計畫,直接攻佔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沿海地區,以切斷日軍在東南亞的戰略補給線。後來由於麥克阿瑟在翌年於菲律賓的雷伊泰一役告捷,美方才改將佔領菲律賓、硫磺島及沖繩列為優先,因此台灣雖飽受轟炸,卻得以逃過美軍直接登陸的劫數。倘若歷史曾稍有轉折,發生在沖繩那場導致人口在數月內半減的慘劇,極可能就在我們如今生息的這塊土地上演。每想至此,雖然身處太平盛世,還是不禁想起托洛斯基的一句名言:   

也許你對戰爭沒興趣,但戰爭對你非常有興趣。 

本書編輯顧問
劉名揚
二○○七年十一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
    $140
  2.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