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歌劇
- 作者:阿川佐和子
- 原文作者:Agawa Sawako
- 譯者:王蘊潔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7-12-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733132
- ISBN13:9789861733135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別理哭哭啼的肥皂劇了
來看暖洋洋的《湯歌劇》!!
吃膩重鹹口味,想來點清粥小菜?
讀阿川佐和子,宛如喝一碗暖洋洋的好湯,餵飽你的心!
日本家喻戶曉的電視名人、超人氣作家──阿川佐和子,
烹調一道純淨、高營養、無負擔的心靈精力湯,
指揮一齣真情率性男女共演的幸福湯歌劇。
人和人的相遇,無論相處時間長短,即使沒有墜入情網或是產生其他特殊感情,都有可能成為一生中無法取代的邂逅。
島田露依,35歲,經常被說長得像奧黛麗.赫本;她煮得一手好湯,守著姨媽的舊房子度日,直到她平靜的生活闖入了不速之客──風流倜儻的老畫家、處事圓融卻「性」趣缺缺的好青年。一女二男同住一個屋簷下,上演一齣溫馨感人的歡喜劇。
曖昧很重要,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每件事都一清二楚。
雞骨湯、洋芋奶油湯、水蜜桃冷湯……,湯各有濃淡酸甜;
戀愛逃避症、「sexless」、性別倒錯……,人也有千奇百怪。
人與人之間迸出的火花魔力,調配出親情、愛情、友情等美妙滋味。
作者簡介
阿川佐和子(Agawa Sawako)
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後,服務於慶應義塾幼稚園圖書室。曾任記者與新聞主播。
1992年起旅居華盛頓一年,期間曾擔任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兒童導覽義工。回國後,以散文作家、主持人等身份活躍於日本文壇及螢光幕前。
1999年,以《這麼說,那麼吃》(與檀文合著)獲得講談社散文獎。
2000年,首部小說《梅子》獲得坪田讓治文學獎。
著有:《美食閒聊》(東京書籍)、《青蛙的孩子還是青蛙的孩子》(筑摩書房)、《阿川佐和子想見的人》(文春文庫)、《言食往復》(集英社,榮獲講談社散文獎)等。翻譯繪本:《誰吃了我的早餐》(小學館)。
導讀 小說家的女兒是小說家
新井一二三
日本文學界似乎有女兒繼承父親事業的傳統。從明治時代的文豪森鷗外的女兒森茉莉起,詩人萩原朔太郎的女兒萩原葉子、小說家太宰治的女兒津島佑子和太田治子等皆如此。雖然其中不乏男作家繼承父親事業的例子,但從作品風格來看,女作家受父親的影響比男作家多而大。
小說《梅子》、《湯歌劇》的作者阿川佐和子的父親阿川弘之也是文學家。一九二○年出生的他,於一九五三年以戰爭文學《春城》獲得讀賣文學賞,和遠藤周作、安岡章太郎一起被稱為「(戰後)第三代新人」。佐和子就是父親得獎那一年的十一月一日出生的,從小即常接觸諸多日本文壇名人。
佐和子長大後,畢業於名門慶應大學文學系。雖然出身和能力都不錯,但是她並沒有考慮外出工作而是以嫁個溫柔的老公,成為家庭主婦為職志。為了達成目標,她多次參加相親,但結果不是被對方謝絕,就是自己將對方給否決了,一直沒有成功。一九八一年,有人推薦她在電視節目《早晨熱線》中擔任現場記者。佐和子個子瘦小、模樣可愛,長得有點像奧黛麗赫本,非常討人喜歡。而且阿川這個姓氏在日本不常見,觀眾自然討論起「她是不是阿川弘之的女兒」來。猶如熟人家的孩子上了電視一般,從一開始她就擁有很多支持者。
就這樣,佐和子成了報導節目中的紅人。在《今日信息編輯台》節目擔任助理後,被提拔為重要節目《NEWS23》的主播之一。年近四十歲時,為了增加見識,她一口氣停下手邊所有的工作,前往美國華盛頓居住一年。回國後,佐和子擔任《報導專輯》的主播。在報導節目中發揮才智的同時,也展露出性格中幽默的一面,受到大眾矚目。在為《周刊文春》連載系列單元「想看那個人」專訪來賓時,她很滑稽地把自己定位為「矮個兒老處女」,很容易令受訪者在她面前放鬆心情,常在無意間暴露出自己鮮為人知的秘密來。
在日本,電視紅人出書的情形相當普遍,阿川佐和子也從一九八八年起,出過多本散文集和對談集。一九九七年三月,她與父親阿川弘之的往復書信集《青蛙的孩子是青蛙的孩子》問世。老一輩父親思想非常保守,重男輕女得厲害,一直說女孩子的能力沒有男子強,快點嫁出去生養子女為佳。但是,那時候女兒已經四十三歲了,連封建老爸都得承認她日後結婚的可能性不高,既然在媒體界做事,最好下工夫認真寫文章。
也許,父親的建議和鼓勵為她帶來了事業上的轉機,第二年她發表的頭一部小說《梅子》獲得了兒童文學的坪田讓治文學賞。這部小說以兩個幼稚園女童美代和梅子為核心,藉由幽默且讓人心暖的筆觸講述孩子們在周圍眾多大人的關照下,漸漸發現廣大世界的過程。作者文筆之洗練,很難令人相信這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有一天從遠處來,引起許多事件後又去了遠處的女孩梅子,無疑是作者塑造的虛構人物,但卻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深刻而生動的形象。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故事裡有好幾個充滿魅力的男性人物:沉穩可靠的美代父親、睿智的幼稚園園長、以及調皮活潑的美代哥哥。 作者本人有大她兩歲的哥哥阿川尚之,他現在是慶應大學法學院的教授,曾擔任過日本政府駐美公使。可見,在佐和子的生活中向來有兩個極有影響力的男性:父親和哥哥。
隨著《梅子》之後問世的《那樣說這樣吃》,是講談社散文賞的得獎作品。這本散文集是佐和子和女演員檀文的共同著作。檀文與佐和子不僅是慶應大學文學系坐在前後位子的同學,而且檀文的已故父親檀一雄也是著名的小說家。再說,阿川弘之和檀一雄,都以美食家的身分廣為人知。檀一雄生前寫的《檀流食譜》在他去世後三十餘年一直不停地再版,現在還擺在書店書架上販售。至於阿川弘之,他過了八十歲,在二○○一年出版的《食味風風錄》,還在距上次獲獎約半世紀後,為他帶來這輩子的第二座讀賣文學賞。
在《那樣說這樣吃》及後來出版的幾本共同著作裡,這兩名美才女幽默地講述自己無緣無故成為老處女,只好把口福當作人生最大幸福活下去的滋味。她們或許認為自己是自然而然、無特殊理由地走上這樣的人生道路,但不少讀者卻懷疑,才子兼美食家的父親是否在女兒下意識裡成了永遠無法超越的偶像,使得她們無法找到可以與之匹敵的結婚對象?其實,佐和子有一次在和父親的公開對談裡講過:「我至今不能結婚的一個原因是,父親老說應該和美食家結婚,找到了之後他要考試。」
雖然阿川佐和子小說的產量不及散文、遊記等作品,但每一部皆博得評論家的好評。二○○五年問世的《湯歌劇》,內容描寫食物的場面使人垂涎三尺,許多人不禁盛讚她絕佳的文筆。該小說中,主人翁是三十五歲的單身女職員。她與姨媽在一間木造小屋生活了大半輩子。在姨媽與男朋友離開後的一天,家中忽然來了兩名男子,其一是年紀與她父親差不多的畫家,另一個是比她小幾歲的雜誌編輯。三個人猶如虛擬家庭般的共同生活裡,雖然不乏性愛的元素,但友愛的成分卻更多。這樣的關係,顯然引起多數三十餘歲單身女讀者的共鳴。畢竟,大家都想擁有交往密切的異性和溫暖的生活,卻寧願迴避情人關係或婚姻必然帶來的束縛。尤其是老畫家的形象,充滿著男性和父性雙重的吸引力。故事裡戀父情結若隱若現,但佐和子的文筆優雅而不露骨,讓讀者能夠放心地想像禁果的味道。
譯序
王蘊潔
拿到《湯歌劇》這本書時,看到封面腰帶上的文案「一部描寫一個屋簷下的單身女人,和兩個男人之間綻放出愛情花朵的長篇小說」,乍看之下,還以為這是一部描寫一女兩男三角戀情的故事。
《湯歌劇》的作者阿川佐和子曾經當過新聞主播,目前身兼數職,除了是作家、散文家以外,更是經常出現在電視節目中的主持人。
阿川佐和子從小就喜歡小孩,最大的心願是成為家庭主婦,曾經相親不下三十次,至今仍然單身的她,有不少散文作品都是談論結婚的「自虐性」題材。
她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和同樣過了適婚年齡的日本女演員檀文,以言詞辛辣的書信方式撰寫了好幾本散文著作,其中《這麼說,那麼吃》獲得了講談社散文獎。
出人意料的是,阿川佐和子是日本文壇老將、曾獲獎無數的阿川弘之的女兒,她小時候並不喜歡閱讀,作文也從來不曾受到稱讚,曾經令她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感到自卑。然而,她的第一部小說《梅子》不負眾望,不僅獲得了坪田讓治獎,更被拍成了電視劇,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絲毫不比她父親遜色。
喜歡下廚,對廚藝相當有心得的阿川佐和子不僅寫過以料理為題材的散文,第一次在文藝雜誌上連載《湯歌劇》這部連載小說時,也是以「湯」貫穿了整部作品。她的作品筆調令人感到親切,經常穿插有關料理的描寫,被認為是一位「可以把料理寫得令人垂涎三尺」的作家。
日本的書評家認為,《湯歌劇》(soup opera)的書名應該是模仿「肥皂劇(soap opera)」而取的名字。事實上,整本小說的翻譯過程也像在看連續劇般輕鬆愉快。
故事在煮雞骨湯的場景中拉開序幕。
三十五歲的「我」──露依──和從小養育她長大的姨媽「藤姨」住在世田谷郊區的一幢木造房子內,因緣際會之下與六十多歲的奇怪畫家「湯尼」和三十歲的雜誌編輯「康介」同住一個屋簷下。
正如書名,「湯」的主題貫穿了整本小說,當素昧平生的三個人同居時,「我」和其他兩人約定「下廚值日生每天都必須煮一道湯」,而每日必備的「湯」也使原本非親非故的三個人在相處的時候格外融洽。
從藤姨從小煮給「我」吃的雞骨湯,到藤姨特別傳授的「酸辣湯」,湯尼拿手的「洋芋冷湯」,隨手煮的「小黃瓜蕃茄清湯」,以及在初次認識康介時令「我」驚艷的「水蜜桃冷湯」……,每一道湯都令人垂涎,令人食指大動。
如果說,這部小說是一道湯,那麼除了「我」、湯尼和康介這些「主料」以外,書中的每一個配角──晚年才陷入熱戀的藤姨、個性古怪的戀愛小說家、肉店老闆、有同性戀傾向的法語教授……,都成為煮出一鍋好湯的絕佳配料。
作者在小說中也運用了大量食物做為比喻,恰到好處,妙不可言。藤姨生氣的時候,「好像即將爆開的熟透蕃茄」;當「我」被裹緊在被子裡的時候,就像是「被保鮮膜包得緊緊的茄子」。還有,還有,作者還用「酸梅」來形容一個人的表情(我很努力的在想像到底是怎樣的一張臉)。
小說的核心,當然就是兩男一女之間的互動,雖然不是我原先以為的三角戀情,卻也充滿了緊張刺激和懸疑。無論是「我」和康介之間,還是湯尼和「我」之間,都是一種說不清的愛的形式。借用湯尼在書中說的一句話,「曖昧很重要。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什麼事都一清二楚。」
無論是哪一種愛,愛在曖昧不清時最美麗。
因此,故事也在他們曖昧不明的微妙關係中繼續發展,即使到了最後,謎團似乎解開了,又似乎越發捉摸不透。其實,無論是哪一個答案,都只是讀者的「自由心證」。
不過,正如書中重複提了兩次的這段話所言:
「人和人的相遇,即使沒有產生戀愛情感或是其他特殊感情,無論相處的期間是長是短,都可能成為人生中無法取代的邂逅。」
今天你的心情怎麼樣?
是否需要《湯歌劇》帶給你一份溫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