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v哲學百科
- 作者:彼得.昆茲曼,法蘭茲—彼得.布卡特,法蘭茲.魏德曼,阿克瑟.維斯
- 原文作者:Peter Kunzmann,Franz-Peter Burkard,Franz Wiedmann,Axel Wei?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7-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9613
- ISBN13:9789861249612
- 裝訂:軟精裝 / 288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來自德國 dtv 出版社,最權威、詳盡、易讀的圖解百科系列。
《哲學百科》全球銷售逾 500,000 冊,已譯為二十餘種語文。
每個家庭都必須要有的一本書。
嚴謹、詳盡、清晰是「dtv-Atlas 圖解」系列的特色。自 1964 年推出《世界史百科》,創下高達 7,000,000 冊的傲人銷量以來,dtv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的圖解百科可說已涵蓋了各個學科,從數學、化學、物理學直到文學、音樂、建築。在德國每個家庭的書架上,幾乎都可發「dtv-Atlas 圖解」的蹤影。頂尖學者與專業繪者之間相輔相成的合作,使得「dtv-Atlas 圖解」早已成為「圖解百科」的代名詞。
關於存有的意義、萬物的本質、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的問題,是我們的思想根基。因此,哲學──愛智──也被視為一切科學之「母」。從古代到今日,哲學所提供的答案隨境況而不斷改變,但在本質上,哲學卻又是始終如一。因此,瞭解哲學的工作永遠也是對它的歷史的觀察。
《哲學百科》是一本哲學的理論史,由哲學家本身及其重要的主張、概念的介紹貫串而成,同時以彩色的圖頁做具體的呈現。本書圖文並陳的系統以兩頁為一個單位,左頁是彩色的圖像,右頁則是詳盡的文字解說。
獨特的表詮方式,嚴謹的內容,使得《哲學百科》自 1991 年問世以來,已譯為二十餘種語文,全球銷量高達 500,000 冊。
隨著問題與對象範圍的不同,哲學也被劃分成獨立的研究領域(*學門*)。
*人類學*
認識人類本性的嘗試乃是哲學的基本課題之一。人類的普世通性的探索,有助於人們自我反思並釐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例如他與其他生命體的差異如何),無論就個人的自我實現或人性社會的建立而言,都有其實踐性的關涉。
*倫理學*
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何者為「善」。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處世態度與實踐行為。倫理學的目標是方法性地揭露公正的、理性的、有意義的行為實踐與(群體)生活的根本基礎為何。倫理學的原理與論據不應訴求任何外在的權威與習俗,必須普遍有效而具理性說服力。因此,它的位階高於既有的道德規範,對它保有批判性的立場。
**後設倫理學**的課題是重新檢討倫理學命題的語言形式與功能。
*美學*
美學處理美的普遍性內涵、它在藝術與自然中的表現方式以及對欣賞者產生的作用。隨著自我設定的不同,它可以純粹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規定性的。除了藝術理論外,它還可能討論審美判斷的問題以及審美感受與經驗的各種形式。我們還可以在較現代的美學中看到資訊理論與語言分析的路線。
*形上學與存有論*
發韌於***亞里斯多德***,由於它探尋的對象是存有物作為存有物的第一原理與本源,故稱為「第一哲學」;它的主題範圍是存有自身(**存有論**)、神性的存有(哲理**神學**)、靈魂(**心理學**)以及一切存有物的總體脈絡(**宇宙論**)。
*邏輯*
邏輯學教導前後一貫而井然有序的思考。**形式**邏輯或稱**古典**邏輯,可細分為邏輯要素論(概念、判斷、推理)與方法學(研究過程與證成過程)。 **現代邏輯**追求形式化與數學化的最大可能,所執行的邏輯演算可理解為符號系統加上一套運算規則。此外它也引進了多值的系統,即命題除了「真∕假」之外可以有其他的真理值。
*認識論及科學理論*
此乃關於知識之條件、本質與界限的理論,討論的範圍為認識的主體、對象與內容之間的關係。
**科學理論**探討個別科學的知識的預設與基礎,其方法、原則、概念與目標均一一予以釐清與批判。
*語言哲學*
語言哲學探討語言的形成、發展、意義與功能。
***維根斯坦***所開啟的語言分析成了今日的主流,它又分為兩大旁枝。理想語言的系統嘗試透過語言批判與形式化創造一個具高度邏輯精密性的語言,以滿足精確科學的要求。反之,「一般語言哲學」則分析語言原始的、日常的應用與意義。
此外還有一系列跨科系的學門。
*歷史哲學*嘗試掌握與解讀歷史的本質、意義與過程,並透過歷史性來瞭解人類。
*宗教哲學*詢問宗教這種現象的本質並討論它對人類與社會的功能,或予以批判。
自然的整體性詮釋與說明為*自然哲學*的主題。在歷史上,它也包括了自然科學的研究。
*法哲學*探討的問題是法律的基礎為何,特別是成文法的訂定是否有位階更高的規準作為依據(如自然法)。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討論國家與社會的構造、功能與意義。在此,人被視為社會性的存有者,其自我實現乃是在社會中完成。特別是在當代,它也含括了對現代工業社會的生活條件的批判。
作者簡介
彼得.昆茲曼(Peter Kunzmann)
1966 年生,攻讀神學(資格考)與哲學(博士、大學授課資格)。在慕尼黑大學與伍茲堡大學擔任私人講席,研究領域包括人類學、宗教哲學、語言哲學與中世紀作品。
法蘭茲—彼得.布卡特(Franz-Peter Burkard)
1958 年生,於伍茲堡與杜賓根攻讀哲學、教育學與宗教科學。在伍茲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人類學、倫理學與存在哲學。
法蘭茲.魏德曼(Franz Wiedmann)
1927 年生,就讀於杜賓根與慕尼黑。自 1969 年至 1995 年退休為止擔任伍茲堡大學的哲學教授講座。研究領域包括歷史、藝術、法學與宗教,以及史賓諾莎、黑格爾與紐曼。
阿克瑟.維斯(Axel Wei?)
1958 年生,自 1985 年起為專業書籍繪製插圖,並寫作青少年讀物。1993 年以《哲學百科》在費羅納獲「費里西安諾國際大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Felice Feliciano)。
*原著*
以下資料僅限於通常可在書店購得的德文單行本或全集。學術研究的標準原文(全集)版資訊,見 W. Totok: Handbuch de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6 Bde. Frankfurt 1964。
個別哲學家原典之後為入門文獻。在此先列出有一般性參考價值的幾個系列:
Rowohlt Bildmonographien
Reihe Campus: Einf?hrungen
Beck’sche Reihe – Denker. Leben. Werk. Wirkung
Junius: Zur Einf?hrung
裡面有許多哲學家的傳記資料與入門介紹。
*繪圖*
本書繪圖在作者起草後均視需要重新描製。下列繪圖有特定的臨摹對象:
頁 10-1:A. Rodin: Der Denker (1880);頁 22-4:Fung Yu-Lan: A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Band 2. Princeton 1953. S. 436;頁 30-3、30-4:B. Russell: Denker des Abendlandes. Stuttgart 1962. S. 22, 30;頁 32-2:B. Russell: a. a. O. S. 24, 26;頁 34:C. Helferich: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Stuttgart 1985;頁 46-2:B. Russell: a. a. O. S. 86;頁 48-2:B. Russell: a. a. O. S. 82;頁 64:H. Kinder u. W. Hilgermann: dtv-Atlas zur Weltgeschichte. Bd. 1. M?nchen 1964 u. o. S. 180;頁 88-1:B. Russell: a. a. O.;頁 98-1:Carolus Bovillus, Liber de Intellectu (1509)、Jacob de Gheyn, Melancholie,兩者收錄於 Sem Dresden: Humanismus und Renaissance. S. 67, 235;頁 132:Moreau le Jeune,收錄於 Emile ou de l’?ducation. Hg. E. -P. Duharcourt. Paris o.J.;頁 152-1:R. Magritte: Lob der Dialektik;頁 184-2:H. Breuer: dtv-Atlas Physik. Bd. 2. M?nchen 1988 u. o. S. 348;頁 184-3:H. R. Pagels: Cosmic Code. Frankfurt 1983. S. 50;頁184-4:M. Drieschner: Einf. in die Naturphilosophie. Darmstadt 1981. S. 107 f.;頁 188-1、188-3:J. Knoll: Evolution. Braunschweig 1980. S. 7 f. u. 119;頁 188-2:C. Bresch.,收錄於 Lust am Denken. Hg. Von K. Piper. M?nchen 1984. S. 30;頁 200-1:D. Attenborough: Das Leben auf unserer Erde. Berlin 1979. S. 311;頁 202-2:Antonello da Messina (London, National Gallery),見 W. Biemel: Sartre. Rowohlts Bildmonographien Reinbek 1964. S. 48;頁 230-2:Walt-Disney-Figur;頁 238-1:C. L?vi-Strauss: Das wilde Denken. Frankfurt 1979. S. 178。
前言
導論
哲學的學門
東方哲學
概要
印度之一∕奧義書;正統體系之一
印度之二∕正統體系之二
印度之三∕耆那教;佛教
中國之一∕儒家;陰陽家
中國之二∕道家;墨家
古代近東思想
古代哲學
概要
先蘇期之一
先蘇期之二
詭智學派
蘇格拉底
柏拉圖之一:理型論
柏拉圖之二:認識論、辯證術
柏拉圖之三:人類學、倫理學
柏拉圖之四:國家論
亞里斯多德之一:邏輯
亞里斯多德之二:形上學
亞里斯多德之三:心理學、倫理學
亞里斯多德之四:政治學、詩學
斯多噶學派之一∕邏輯、物理
斯多噶學派之二∕倫理學
伊比鳩魯學派
懷疑主義;折衷論
新柏拉圖主義
中世紀哲學
概要
教父哲學
奧古斯丁之一
奧古斯丁之二
早期經院哲學之一∕耶里格納;坎特伯利的安塞爾姆
早期經院哲學之二∕共相問題;阿貝拉
阿拉伯哲學
興盛期經院哲學之一∕貝肯;波納文圖拉;盧爾
興盛期經院哲學之二∕大亞伯特;聖多瑪斯之一
興盛期經院哲學之三∕聖多瑪斯之二
興盛期經院哲學之四∕聖多瑪斯之三
興盛期經院哲學之五∕鄧?斯可圖斯;艾克哈特
晚期經院哲學∕奧坎的威廉;庫斯的尼可勞斯
文藝復興
概要
自然科學;培根
人文主義
義大利哲學
政治、法律理論;宗教改革
啟蒙時期
概要
理性主義之一∕笛卡兒之一
理性主義之二∕笛卡兒之二
理性主義之三∕史賓諾莎之一
理性主義之四∕史賓諾莎之二
理性主義之五∕萊布尼茲之一
理性主義之六∕萊布尼茲之二;沃爾夫
經驗主義之一∕霍布斯
經驗主義之二∕洛克之一
經驗主義之三∕洛克之二
經驗主義之四∕巴克萊
經驗主義之五∕休謨之一
經驗主義之五∕休謨之二I;斯密
法國啟蒙運動之一∕巴斯卡;伏爾泰
法國啟蒙運動之二∕孟德斯鳩;維科
法國啟蒙運動之三∕盧梭
德國觀念論
概要
康德之一∕純粹理性批判之一
康德之二∕純粹理性批判之二
康德之三∕純粹理性批判之三
康德之四∕實踐理性批判
康德之五∕判斷力批判
費希特之一
費希特之二;史萊瑪赫
謝林
黑格爾之一
黑格爾之二
黑格爾之三
十九世紀哲學
概要
叔本華
齊克果
實證主義
青年黑格爾學派
馬克思之一;恩格斯
馬克思之二
實用主義
新康德學派;歸納形上學
尼采之一
尼采之二
狄爾泰
二十世紀哲學
概要
自然科學之一∕物理學之一
自然科學之二∕物理學之二
自然科學之三∕生物學之一
自然科學之四∕生物學之二
生命哲學
現象學之一∕胡塞爾之一
現象學之二∕胡塞爾之二;梅洛龐蒂
現象學之三∕謝勒
存在哲學之一∕雅斯培
存在哲學之二∕沙特
存在哲學之三∕卡謬;馬塞爾
海德格之一
海德格之二
現代邏輯之一
現代邏輯之二
維根斯坦之一
維根斯坦之二
分析哲學之一∕弗列格;維也納學圈
分析哲學之二∕羅素
分析哲學之三∕語言行動理論;後設倫理學
分析哲學之四∕存有論
哈特曼;懷德海
馬克思主義
批判理論
社會哲學
批判理性論
人類學;詮釋學
結構主義
參考書目
原著
二手文獻
圖片來源
「*哲學*」一詞源自希臘文,意思是**愛智**。同理,「哲學家」一詞指的是**智慧之友**(phil?s 為朋友,soph?a 為智慧),其特色在於對各種知識的追求。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便已追問過人類本身當中作為哲學*起源*的本能為何,他們的答案是**驚奇**。
「因為驚奇自古至今不斷地引發了人類的哲學思考……問題與驚奇讓人覺得自己無知……為了脫離無知,他便開始做哲學思考……。」(***亞里斯多德***)
人類並不僅僅被動地接受經驗世界的現狀,他們會訝異,會找原因:「為什麼事物會存在?現象的背後是什麼在作用?我們為什麼而活?」 這種無時無刻不在湧現的問題讓日常的、理所當然的事物變得**可疑**。我們突然明白,在我們累積了許多片段的個別知識後,整體的本質與蘊含仍舊可能隱而不顯。
推動哲學思考並讓它始終繫於不墜的力量還有**懷疑**。我們自己的認知能力、傳統的價值與社會的規範都可以置於它的批判之下。
有人認為哲學的另一個起源是人類意識到了自己是走向**死亡**的存有。隨時可能逼近的終點制止我們日復一日過著毫無疑問的生活,逼迫我們反身自省,決定人生真正的要務何在。
痛苦與死亡是**臨界經驗**,戳破了人生舒適安全的表面,拋出了它的意義何在又如何**實現**的問題。
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特徵在於自然**本能**的**減退**。這迫使他以理性的規定取代其他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但這同時表示他得到了**主宰自我**的自由。
然而,這樣的存在者也必須不斷對自己的存在與行為實踐的基礎做出理性的反省。
「人類這種存在者想要的總是超過他的能力範圍,他的能力又總是超過他應該的範圍。」(***維克勒***)
哲學問題與每一個人都有關,哲學思考是每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的根本作為。因此,每一種哲學都可以理解為***康德***定義下的*啟蒙*:
「啟蒙意謂一個人走出作繭自縛的蒙昧,蒙眛意謂沒有能力完全不依靠他人而獨立自主地使用理性。」
我們無法以一個明確的概念來掌握哲學究竟是什麼,因為它的性格隨其選擇的進路而定。因此,以下選錄幾個*嘗試性的描述*:
「哲學的起點是人,一個想在其內在與外在世界的謎團中尋找方向的人……試圖在個殊世界的萬花筒裡辨認出共同性與普遍性的準繩。」(***雷波勒***)
哲學可以界定為「在世界中傳布理性的有方法而鍥而不捨的努力」。(***霍克海默***)
「以今日慣常的用法來看哲學,意思是指科學地處理與世界的認識及生命的智慧有關的一般性問題。」(***文德爾班***)
「當哲學家不能算是一個特定的行業;哲學家也不是一個可供他人師法的有形理想;一個哲學家存在的方式便是追求成為自己。這樣的生成過程在哲學思考的廣度裡得到空間、可能性與彰顯。」(***雅斯培***) 對於哲學的*根本問題*,***柏拉圖***列舉如下:
真、善、美。 到了近代,***康德***所表述的問題如下:
我可以知道什麼?(形上學)
我應該怎麼做?(道德)
我可以希望什麼?(宗教)
人是什麼?(人類學)
最後一個問題基本上涵括了其他的每一個問題。
與**單項科學**不同的是,哲學的目標不是實在界中圈限出來的一塊領域(生物學:生命;化學:物質的組成),而是一切的存有,旨在發現事物的本質與關聯網絡,並為人類發掘意義與價值。
單項科學從不可再後退的特殊預設出發,哲學與它們不同之處在於盡最大的可能追求無預設的立足點,其方法與對象皆非現成,而是有待它自己重新決定。
人類認清自己與世界的哲學過程沒有終點,在任何時代都是根本的要務。
本書透過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介紹哲學思想史,幫助讀者熟悉哲學的根本問題與回答這些問題的方法及概念。每一章開首的概論勾勒了有助於瞭解哲學家思想成果的歷史背景。
《圖解哲學百科》的編纂構想有助於一目瞭然的陳述,卻也迫使我們必須做出涇渭分明的選擇與時期劃分。在有限的篇幅當中,不是所有的哲學家都能得到應有的發言權,內容上也無法做詳盡的鋪陳。是以,我們努力的重點在於簡單明瞭地展現哲學家或學派的根本思想或概念。
以圖畫與圖形來表現哲學思想的嘗試,讓我們跨入了一個哲學表詮上陌生的領域。畫頁的功能在於為文字帶來生動活潑的說明、補充或概述。它們的目標在於促進瞭解,引發讀者自己的發問。
對於將我們的草圖轉化為美術作品的維斯,我們要衷心地感謝其親切的合作;對於 dtv 出版社的葛洛特(Winfried Groth)及其同事,特別是布赫娜(Lieselotte B?chner)與沃姆(Gabriele Wurm)(索引部分),我們要感謝其耐心的協助;同時我們還要感謝所有提供寶貴意見的人。
伍茲堡,1991 年 5 月
作者
$第十一版前言$
一如往常,我們再次更新了《圖解哲學百科》。在經過七個版本的徹底修訂與增幅後,如今我們也納入了電子媒體方面的資訊。有鑑於網路的週期相當短暫,我們的選擇標準如下:它必須具有一定的長久性,並提供可以作為路標的連結。
伍茲堡,2003 年 9 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