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的東京視覺力
2007年6月底,以《2000年大趨勢》一書暢銷全球的趨勢專家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應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邀請,來台進行兩場演講,與多個拜會行程。
那一次趨勢專家奈思比為台灣讀者帶來11個決勝未來的定見,並點出五大未來趨勢。事實上,早在2006年11月底,奈思比最近新書《MIND SET!》就已經由天下文化出版,我前後翻閱了幾次,發現在他點出來的未來五大趨勢中,我個人每次閱讀都會受到震撼的,無疑是視覺力當道。
奈思比旁徵博引了世界各地的最新發展動態,得出未來將是視覺力決勝一切的年代。例如,他談到建築時,就指出建築已經不再是讓人在裡面活動的房子而已,而是必須與文化、藝術、歷史、設計等結合的新生活藝術。也就是說,未來每一棟建築在規劃時,除了硬體機能、軟體使用必須考慮外,還必須思考如何呈現超強「視覺力」,才是成功之道。
豈止是建築,從媒體發展、商品設計、產品包裝、到大規模的都市規劃等,視覺力都將是決勝因素。
這本書正是探討東京新興的「城市視覺力」,正在如何成形、如何發展、以及如何震撼全世界。
2007年3月底,東京精華地帶六本木Midtown開幕後,引起國際媒體大量關注,各種分析與解讀不斷,是吸引我們前去一探究竟的最主要原因。
當台灣的都市規劃概念還停留在「容積率」、要多保留一些綠地空間時,Midtown早在七年前規劃之初,就用「設計」為主軸,從硬體、軟體、到商店、商品,全部用設計概念貫穿呈現。簡直是提出了一個大型的概念都市給全世界看。
5月底、6月初,我到東京訪問時,每有空檔就到Midtown走走看看,感受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細節的濃濃設計味,集設計、美感、精緻、奢華、綠色、環保於一身,心中也不免驚歎:原來日本比台灣進步這麼多。
但是六本木Midtown並不是東京唯一的變臉。追溯起來,東京從21世紀一開始就逐漸在改變市容,從點、線、到面,浮現新城市美學的氣勢。到底東京有什麼新面貌?正在如何演變中?背後的思惟理念又是什麼?都是我們想要解答的問題。
不過,目前台灣出版市場上也有很多東京的旅遊、設計相關書籍,我自己也一直在問自己,這本書到底跟其他介紹東京的書籍有哪些不同呢?
我想,最大的不同在於這本書的內容完全是《遠見》記者的第一手採訪資料。凡是書上的內容都是千辛萬苦爭取到建築師、開發商、設計師本人的面對面訪問後,再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跟一般書籍可能是作者自己的遊記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對想要了解創作背後思維的人,應該有更大的參考價值。
再來,儘管這本書也具備旅遊東京時的導覽手冊功能,但這其實並非一本旅遊書,而是探討設計產業如何發展、甚至延伸到各種面向的故事。
同時,這本書也專訪了七位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日本設計師和建築師,包括安藤忠雄、黑川紀章、原研哉、植村秀等人,聽他們暢談創作的理念。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日本設計與建築大師的專訪,其實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我相信帶著這本書遊東京,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東京設計之旅。
推薦序:二十一世紀的日本高度
從去年至今,我密集造訪日本有六次之多,因為太過頻繁,街上甚至有個謠言說,我媽媽是個日本人。
言歸正傳,我最近研究創意經濟、創意新貴(creative class)與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加上對日本的觀察,我深刻認為,東京在十年的經濟蕭條之後,正以創意城市的企圖心再起。
過去,CNN搬到亞特蘭大去,所以媒體相關從業者就必須跟著搬去;現在,創意經濟卻改變遊戲規則——哪一個都市適合創意人住、吸引愈多創意人,公司就會開在那裡,於是,這城市就會變成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吸引更多創意人。我相信,東京是要往創意城市走。
為什麼?
無印良品最近出版一本書《家》,畫出日本人口變化的曲線。在西元2000年,日本總人口數開始下降。以前日本人的平均居住空間小,當未來人口變少,居住空間應該會變大。所以理論上,日本需要開放、多元化、多樣化,才能接收各國來的創意新貴,以增加未來的國力。
【小標】紀律和實力讓日本重新站起來
從創意城市的角度來看現在東京的整個新變化,我就有這個體會。
以前,日本的開放是很慢的,語言尤其是個問題;現在,到東京中城(Midtown),講英文幾乎是可以通行的,還有針對外國創意階級、外國人口的各種文化、綠化與居住設施。
除了創意城市之外;我另一個對東京的觀察,就是它的國力。
1980年代,日本人普遍認為,有錢就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日本人之富有,連美國洛克斐勒大樓都買得下來;泡沫崩潰後才發現,再怎麼有錢,還是會有垮掉的一天。過去的十年,是日本最辛苦的十年,但是,我發現日本並沒有浪費時間,讓我敬佩的是,它不是從八○年代的高度站起來,而是以二十一世紀的高度站起來。
為什麼?
日本人一直沒被擊潰的,還不只是紀律,而是實力。當泡沫經濟崩潰之後,日本人發現他們擁有的錢變成泡泡,於是,它回過頭來看,沒有失去的就是根,那就是它的紀律和強大的實力。它上面雖然被砍掉了,但是下面又再發芽長出新的樹,這次,日本人在實力上長出一棵新的樹,可以面對未來,而不是想要重新回到富有,也就是說,在文明上,它又向前走了更大一步。
在中城與它的週邊,就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紀的日本高度。
在中城與周邊的博物館,你可以看到回歸日本傳統文化的設計,比如大量採用人造的木皮、竹皮,可見環保已經相當程度被實踐,不再需要砍樹。在中城有許多回歸、擷取傳統文化元素的概念店,整個中城的步調比較屬於慢生活的,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日本已經走到「素華」(understated luxury)或「低調奢華」時代的重要元素,我認為,這其實更像二十一世紀。
八○年代的日本是一種很有錢、很忙碌、需要靠一大堆名牌來撐場面、強調「豪華」的氛圍。相較之下,走在中城,你會覺得很放鬆,像國立新美術館或森美術館,這些都成為日本素華life style中很重要的元素。
這種素華,也可以在日本現在引領潮流的建築身上看到。像安藤忠雄那種清水混凝土的建築能被接受,這類型的建築師已開始被選擇,就表示日本已經不喜歡做豪華的東西了。
【小標】不從原地跳起,而是向前跳躍
過去這幾年,台灣也已經進入一個政治跟經濟比較低盪的時期。有人問我,台灣有沒有可能像日本這樣再起?
我覺得,台灣要學的不是複製原本的樣子,從原地跳起,而是往前跳。我們不太可能學日本,因為我們的民族性格跟日本人就是不同,台灣的民族性是非常不守規矩,所以無法學日本的一板一眼,但可以在不守規矩中做對的事。我們不可能變成日本,但是我們可以學它們,如何在看似沒有路的情勢下走出來,它能有遠見地做都市更新,雖由財團主導、規劃、興建,在做的過程中跟政府合作,卻能做出觀光客川流不息的開發案,幫助日本向未來跨出一大步。
期待台灣也能出現一個包容更多可能性、多元的創意人的創意城市,在創意經濟時代,向前躍步再起。(姚仁祿口述,藍麗娟整理)
推薦序:東京——一座美學的洗禮池
東京是個設計之都,喜歡設計或從事設計的人,都會時常前往這座都市朝聖或見學。每次前往東京都像是被設計美感重新洗滌了一番,特別是居住在台北這樣一座缺乏美感城市中的人,更感覺需要經常到東京去遊逛走走,接受美學的洗禮。
這些年來,我每年幾乎都要到東京旅行觀察,因為東京這座城市每年都會推出許多令人驚喜的設計作品,從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媒體設計,到建築設計,甚至都市規劃等領域,綻放著一朵朵燦爛美麗的美學煙花。
以建築領域為例,數位建築師渡邊誠以前衛的手法,在澀谷地區創造了令人驚異的機械怪獸建築,新世紀初又在飯田橋設計了一座美麗的金屬花朵,顛覆了地鐵車站出口傳統的呆板與無趣;妹島和世則在表參道精華區設計了CD旗艦店,明亮輕巧的造型,突顯出女性纖細潔白的美學特色;伊東豐雄所設計的TOD’S旗艦店則以表參道櫸木為設計靈感,呈現在其建築立面,其新穎的結構方式,叫觀者莫不瞠目結舌。
除了日本當代建築師的表現之外,國外建築師也紛紛到東京開創新局,早期的法國設計師菲力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曾在淺草吾妻橋旁,設計了一座屋頂有金黃色火焰的建築,不僅成為當地的地標,也成為東京知名的後現代建築;後來拉斐爾?文尼歐里(Raafael Vinoly)為東京市設計了一座足以誇耀世界的玻璃建築——TOKYO
FORUM,讓每個到東京開會的出差者,都會感受到東京的偉大與富強;表參道上最耀眼的明珠,要算是瑞士雙人組赫佐與莫諾(H & de M)所設計的PRADA旗艦店,整座建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散發出高貴與華麗的名牌氣質。
【小標】成為全球都市更新的觀摩典範
都市規畫案也是東京這幾年最吸引人的焦點。自從六本木之丘推出之後,全世界的人都希望前往東京去觀摩,希望瞭解這座都市更新案是如何成功的?不論是街道家具、公共藝術、美術館規畫、庭園規畫等等,都成為眾人討論的話題,六本木之丘同時也掀起了美學的革命,創造出美學至上的新東京形象。
如今又有品川、汐留等都市更新開發案,而2007年春天推出的「中城」規劃案,更因其中包括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建築大師所設計的美術館,加上青山公園旁,由建築師黑川紀章新設計的國立新美術館,形成了所謂的「美學金三角」,間接創造了都市美學經濟學的新指標。
走在東京街頭,處處可見精心設計所留下的痕跡,或許我們可以說,東京是一座設計密度強烈的城市,街頭的小型建築——派出所,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內的派出所都是制式的紅鋼磚碉堡,但是觀察東京街頭的派出所建築,可以看見建築師多樣性的巧思設計與建築哲學,例如池袋車站東口的貓頭鷹派出所,成功呈現池袋地區「貓頭鷹」的傳統地區印象;由知名女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的調布車站北口派出所,則類似一塊巧克力三明治,十分另類;北川原溫設計的日本橋派出所充滿著超現實主義的色彩;最令人驚豔的是建築師藤木隆男所設計的派出所,漂亮的玻璃組合猶如陽光下閃耀的水晶魔術方塊,叫人難以不去注意它。
除了派出所之外,市區交通系統的設計也叫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東京地區的電車系統以懷舊著稱,但是行駛在隅田川的交通船卻展現出東京設計的多元性。整個隅田川中,有掛著紅燈籠、帶著江戶情調的「屋形船」,也有一般平扁的現代遊船,最近更出現了一艘類似科幻電影中的玻璃太空船,這艘船是由創作《銀河鐵道999》與《宇宙戰艦大和號》著名的漫畫家松本零士所設計,將人們帶入未來世界的科幻想像之中。
最近到東京搭乘最新的小田急浪漫列車VSE50000型前往箱根地區,列車是由建築師所設計,新穎的外型,加上充滿細緻感的室內設計,坐在其間享受精緻的艙內咖啡服務,佐以窗外的流逝美景,深覺置身在設計感強烈的東京,真是無比的幸福!
《遠見》雜誌、天下文化所策劃製作的《新?東京美學經濟》一書,是國內少數深入東京、研究探討城市設計活力的一本書,編輯群辛勤奔走東京最近最火紅的設計風暴區,不只是做浮面的觀察報導,同時也從數據、深度採訪中,探求東京設計力突飛猛進的內在動力與企圖。
身為一位東京城市觀察家,我極力推薦本書給所有喜歡東京、對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們,讀完這本書對於你的東京功力指數,絕對會有加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