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由一顆溫柔心: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

經由一顆溫柔心: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
定價:260
NT $ 114 ~ 234
  • 作者:李敏勇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07-09-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32111
  • ISBN13:9789861332116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你感覺到,來自宇宙的信號嗎?
  你能寫下,來自世界的靈感嗎?
  隻字片語的接受和傳達,
  都經由一顆溫柔心……

  這是一個詩人、評論家、異議份子的文學跨國視野與情懷。

  一詩一世界,李敏勇期待以文學、文化的力量,呈現對台灣最深刻而永恆的關懷。回顧東亞鄰國的戰後詩情,以戰後為共同舞台,以詩為共通語言,有重建、再生、悲憫與反思,為當下歷史留下深刻見證。每一首詩都呈現一種人文的景深與獨特的藝術風格。

  書中集結並賞析二次戰後台灣、日本、韓國三個東亞國家,其戰後詩人之血淚創作。有感於他們的詩,雖然都是從戰爭夢魘的廢墟走過來,但悲歡離合的共同情愫,擁抱不同國度人們的心,激盪出的文化省思及民族風情令人動容。

台灣,沉默的星星

台灣光復後因二二八、白色恐怖等政局變動及語言轉換紛擾,同期詩人便顯得沉默也悲情……

  台灣與韓國,戰後皆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韓國在光復和獨立的形勢下進行重建,當日本和韓國詩人正刻劃二戰後的夢與現實時,台灣卻面臨黨政統治權力壓制,歷經二二八事件、五○年代的白色恐怖,以及戰前所使用的日文,必須轉換成通行中文的瘖啞裡,多少政治受難者的血淚印記在歷史的形跡裡,所以相對沉默著。

日本,罪與罰的反思

二戰後日本因戰敗羞恥、原子彈摧殘,罪與罰同時降臨,詩情在在顯露戰後的反思。

  同時期日本是太平洋戰爭的加害國,也是被害國,在戰敗的羞恥和破壞下,罪與罰同時降臨,許多文化反思及自我責任的清算,也在文化藝術領域顯現,成為戰後日本詩文學的新視野。

  日本和台灣,有相同的戰爭體驗,卻有對立的戰爭動機,這樣的反省便形塑成戰後詩的體質,田村隆一即是日本戰後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

韓國,半島的叫喊

韓國受日本殖民而後獨立、分裂,詩情更突顯其悲壯、強悍的民族性。

  而韓國和台灣一樣,戰後脫離日本殖民統治,雖光復、獨立,卻因南北韓戰爭分裂成南韓、北朝鮮兩個國家。韓國的詩情反映他們國度的既悲且壯,不同於台灣的悲情。回顧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韓國人和台灣人的際遇和情境是有差別的。

  韓國人強悍,台灣人溫和,戰後,韓國的歷史清算、自我批評嚴厲,詩句裡「死時要成為一塊岩石,」這種至死不渝的堅硬,是韓國人的意志也是感情,特別是其經歷內戰,導致南北分裂的歷史,更讓韓國詩人兼具溫柔和悲壯,流露動人情懷。

【本書特色】

  * 作者榮獲2007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

  本書為《新台灣新聞周刊》專欄集結。

  全書共分三輯,橫跨東亞台灣、日本、韓三國之戰後詩人詩作及賞析。

【作者簡介】

李敏勇

  ◆2007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 屏東恆春人,1947年出生於高雄縣。

  ◆中興大學畢業,以文學為志業,並積極參與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

  ◆主編過《笠詩刊》,並擔任《台灣文藝》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

  ◆出版著作包括:《傾斜的島》《人生風景》《文化風景》《情事》(以上為圓神出版)《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心的奏鳴曲》《青春腐蝕畫》《一個台灣詩人的心聲告白》等約四十部著作。內容含括詩集、小說、散文、譯詩集、文學及社會評論。詩作曾被譯介為英、日、韓、德、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語文。被譽為持有發亮的瞳孔、冷冽的觀察力、善於表現觀念的詩人。

  ◆ 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

 

目錄

輯一 沉默的星星──台灣詩散步

淚珠,淚珠,淚珠……    <淚珠的>?詹冰
我底死,我忘記帶回來     <信鴿台灣>?陳千武
扎根在泥土才是真的存在    <樹的哀樂>?陳秀喜
南國的火紅花影    <鳳凰木>?林亨泰
只能等待新的聲音    <聲音>?杜潘芳格
執拗地挖掘    <挖掘>?錦連
測量死亡    <火和海>?葉笛
焦灼的臉    <電視>?非馬
迸濺的血跡    <輸血>?李魁賢
問天    <天空>?白萩
水啊!水啊!     <旱>?許達然
根源的鄉愁    <懷鄉石>?杜風清
從小小的窗口    <雁與鴿子>?拾虹
漂泊心    <青森的家>?曾貴海
新生命的哭聲是喜悅    <我聽見>?李敏勇
遺忘的傷痕    <車站廣場>?陳明台
沉默的星星    <不能不>?鄭炯明
因為有思想,而沉重    <問號>?江自得
歷史的悲愴    <中元>?陳鴻森
潛伏著瘋狂的種子    <含羞草>?利玉芳

輯二 面對熾熱之光──日本詩散步

給我們真正的、人性的死亡    <廣島的神話>?嵯峨信之
破滅的災難記憶    <群雀>?小野十三郎
重新活下去的人生    <極端分子>?菅原克己
倒下的中國人    <原野-戰時中國記憶>?金關壽
不能被簡化成生活或歌     <詩法>?*川信夫
這就是正義    <三尾魚>?石垣鈴
仍然在漂流     <漂流>?秋谷豐
原爆輓歌     <為什麼>?田村隆一
在我內裡有許多你的相片    <我的照相機>?茨木則子
世界最甜美的聲音     <歌>?新川和江
我變成一株樹    <樹>?谷川俊太郎
櫻花祭    <東京輓歌>?大岡信
水與火    <燃燒的冥想>?白石嘉壽子
在傾斜的燈光中    <黃昏的鎮魂歌>?小海永二
經由一顆溫柔心    <來自未知的信息>?有馬敲
面對熾熱之光    <夏天的文法>?多田智滿子
在表象背後的存在    <樹>?高良留美子
燃燒吧,我的悲傷    <你啊,沙漠的風>?渡邊三枝子
假使那讓我快樂    <在一個苜蓿園>?高橋順子
祖國究竟是什麼?    <我看得見祖國>?宗秋月

輯三 半島的叫喊──韓國詩散步

我死時讓我成為岩石    <岩石>∕柳致環
革命是孤獨的    <藍天>∕金洙*
不堪回首的路    <路>∕盧天命
以眼淚擦拭,擦亮岩石     <愛>∕朴木月
印拓複雜情愫的風景    <春日>∕趙芝薰
眼淚煥發的力量    <一首詩的序曲>∕金春洙
在無止境的溫柔中    <表現>∕鄭漢模
情念之歌     <春熱>∕洪允淑
言靈    <花和語字>∕文德守
頌讚的一天    <主日>∕金光林
再會吧!心所愛的人    <飄落的花瓣>∕李炯基
半島的叫喊     <菊花>∕高銀
素朴心    <無有>∕朴在森
春天會在我的胸脯築巢    <冬樹>∕金后蘭
下雪的冬夜,在港口    <叫喊的港口>∕黃東奎
死寂的風景    <沒有人>∕金芝河
奔向愛才有完全的自由     <變動>∕吳世榮
生與死    <疑惑>∕朴堤千
草絕不會因為它是草而感到難過    <為窮人>∕許炯萬
連帶著海與土地的女人     <婦人>∕姜恩喬

 

詩的散步,心的旅行--新東亞的詩,新東亞的心

  大約二十年前,在「第三屆亞洲詩人會議」,(1988,台中),我以「穿越亞洲歷史的光與影」為題,引進台灣,日本、韓國,共九位詩人的作品,探討了三個關連國家經由詩貫穿二戰,延伸到戰後的心靈動向。

  記得,在相關的題旨中,我特別提到「做為一個台灣詩人,從亞洲的戰後詩經驗,特別是台灣、日本,韓國的詩經驗,常常使我得到教訓和啟諭,得到慰撫和勉勵。從詩人的志業裡所追求的超越國境和洲界的人類愛,才是真正能貢獻亞洲發展的精神指標。」

  在結語中,我強調「穿越亞洲歷史的光與影,才能真正邁向一個和平與福址的亞洲,才能真正邁向一個和平與福祉的世界。詩人就是為了探索這些語言而存在的;詩就是使這些語言光亮著才有真正的價值。」

  也大約在那時際,我編選的一套三冊台灣、日本、韓國三國詩人作品,二百四十首,以《旅途》,《情念》、《憧憬》,在圓神以「詩教養文庫」出版。在三本書的封面,標示著「撫慰心靈的詩」,彷彿就和我的人生一起穿越二十世紀末期,進入二十一世紀。

  出生於一九四七年,戰後世代的我,對於台灣、日本、韓國之間的特殊歷史關連,隨著我的詩經歷明晰地存在著。其中,跨越語言一代的台灣前輩詩人們的影響,是一個原因,從經由他們的譯介,閱讀日本和韓國詩人的作品,到我自己經由英文的輔助親身譯讀這兩國詩人的作品,形成了我以台灣、日本、韓國構成的新東亞詩風景。

  《經由一顆溫柔心》是以二十位台灣詩人,二十位日本詩人和二十位韓國詩人作品,加上我對每一位詩人作品的解說隨筆,編集而成的一本書。輯一的「沉默的星星」,從台灣詩人詹冰到利玉芳;輯二的「面對熾熱之光」,從嵯峨信之到宗秋月;輯三的「半島的叫喊」,從柳致環到姜恩喬。閱讀這些詩人的作品,就像探觸著這些台灣、日本、韓國詩人的心。這六十首詩,六十篇隨筆,都發表在《新台灣周刊》「新東亞的心--台灣、日本、韓國詩散步」專欄。

  台灣、日本、韓國,二戰前是殖民與被殖民的關係。二戰後三個國家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發展,關係也至為密切。在亞洲的太平洋岸,三個國家更具有新東亞的特殊地緣性。三個國家人民之關,經旅行互訪的緊密接觸,形成文化風景。

  如果說,詩是一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東西,是一個國家的靈魂。那麼,在台灣探觸日本和韓國的詩,並且放在探觸自己國度台灣的脈絡裡,經由諦聽各個國家的詩--作品的聲音,一定會是一種感動的心靈之旅。

  沉默的星星也自由地閃爍光芒;面對熾熱的光,你從夢的關節移動;面對半島的叫喊,從死亡和謊言奔跑。六十首詩,六十篇隨筆,帶你穿越亞洲歷史的光與影,在台灣、日本與韓國詩人作品裡呈顯特別的心靈景致、特別的文化風景,會豐富你的視野。

 

內容連載

輯一 沉默的星星──台灣詩散步
沉默的星星
台灣∕鄭炯明(1948-)
不能不
不能不向你說一聲再見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裡
窗外,颼颼的北風
吹起了狂舞的落葉
飄向黑暗的盡頭

不能不給你編織一個謊言
在這樣一個無奈的時刻
說我即將出門遠行
到不知名的國度
踏著踉蹌與失望的步履

不能不強忍著
就要墜下的悲哀的眼淚啊
讓曾經長駐我心頭的你底影子
逐漸擴大,擴大
把整個孤單的我吞噬

然後告訴遠方的友人
當天空的烏雲盡散
沉默的星星,不管大的小的
都將自由地
閃爍它應有的光芒

戰後的台灣曾經長期是不自由的國度,但諷刺的是,標榜自己為「自由中國」。一九四五年從日本接收了台灣,並因而有一個國家流亡地的「中華民國」,以國民黨中國對峙共產黨中國,在國家成立時不相關的台灣實施戒嚴統治,一黨化。

被稱為白色恐怖統治的高壓化,是用來對付赤色共產而言的肅殺政治。異議分子,或被認為潛伏的反叛者,在戒嚴體制下,不必經由法律的正常程序就可能被逮捕、拘禁、管束,政治的良心囚犯在威權的監獄裡失去自由。這樣的歷史成為集體的記憶,烙印在有歷史意識的人們腦海裡。

有良心的詩人不會漠視威權獨裁的存在,不會對政治迫害噤不出聲。關心政治受難者,並嘗試為受難者發聲,成了戰後台灣詩的經驗。鄭炯明,是一位戰後世代台灣詩人,在他的詩裡留下許多這樣的見證。

鄭炯明的詩集《蕃薯之歌》曾經在綠島監獄的美麗島事件受難人之間傳閱,被隱喻為蕃薯的台灣,被隱喻在蕃薯之歌裡的台灣心境,經由一行一行詩句,經由一首一首詩篇,與為台灣受難的政治良心囚犯對話,撫慰了許多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心。

不能不向你說一聲再見;不能給你編織一個謊言;不能不強忍著就要墜下的悲哀的眼淚,訴說者是政治良心囚犯,而訴說對象呢?是孩子嗎?或是年邁的長輩?「遠行」就曾經是一位政治良心囚犯、同時也是一位作家的語詞,用來描述他受難的經歷。

不能不,帶著些許無奈「說再見」,但不是有意離開;編織一個謊言,但並不是故意欺騙;忍著眼淚,但並不是不感到悲哀。這些心境交織在政治受難者走入黑暗監獄時的胸臆或腦海。
但是,詩不絕望,詩人不絕望。天空的烏雲散盡後,星星──被烏雲掩蓋的星星;星星──也是一個一個政治受難者,被關在監獄失去自由的人,都將自由地閃爍它的光芒,都將獲得自由。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4
    $114
  2. 新書
    79
    $205
  3. 新書
    79
    $205
  4. 新書
    79
    $206
  5. 新書
    85
    $221
  6. 新書
    88
    $229
  7.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