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自然屋:有機住家實用指南

設計自然屋:有機住家實用指南
定價:350
NT $ 45 ~ 315
  • 作者:大衛.皮爾森
  • 原文作者:david pearson
  • 譯者:洪世民
  • 出版社:山岳
  • 出版日期:2007-04-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312272
  • ISBN13:9789868312272
  • 裝訂:平裝 / 176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不論你是要翻修住宅、擴建屋舍或是從零打造起,《設計自然屋》一書將是你必備的指南、新點子的源泉。它將帶你從頭到尾走完這趟建造自然住家的旅程,從決定目標、釐清目標的範圍、到選擇永續材料和方法等。

  以上實用而具知識性的主題間,均穿插了創新自然住宅的攝影小品,探究十個最漂亮的自然設計範例,說明屋主如何以饒富趣味及想像力的方式來應用他們選擇的環保健康材料。這十間住宅的規模、預算、風格和材料皆不相同,且聽我們娓娓細訴十位屋主的故事,一探他們怎麼會想建造綠家園、涵括了哪些生態特色,又為何如此。

  大衛.皮爾森的《新自然住家叢書》已在全球譯成十種語言、暢銷三十多萬冊,繼續鼓舞我們將「美好生活」融入住家中。而在這本最新著作裡,他活用我們在綠色革命中學到的一切知識,為盼能設計出永續、健康而充滿想像力的住家的我們,帶來全新的機會。

內容特點:

●尋找理想的地點,考慮土壤、日照、風和水等層面
●評估改建現有住宅的可能性
●研究永續性、自給自足和獨立自主等選項
●擬定俾利生態的計畫和行動
●選擇天然材料來做牆壁、門窗、地板和屋頂
●創造空間、樣式和色彩
●充分利用小空間
●做舒適、健康、具服務性質的設計
●遵循心靈需要及地方意涵

作者簡介

大衛.皮爾森

  是建築師兼設計師,事業生涯大半投注於英美兩國的內都市和新社區住屋建築界。他也活躍於生態設計和蓋亞(Gaia)哲學領域達二十餘年,同時擁有倫敦大學和柏克萊加州大學的學位。

  他是蓋亞國際(Gaia International)的創辦人之一,蓋亞國際是由各國生態建築師籌組的團體,在競賽或建築大事中進行合作。

  皮爾森先前出版的著作包括《自然住家手冊》(The Natural House Book,已修訂、更新為《新自然住家手冊》)、《從土地到心靈》(Earth to Spirit,再版為《尋找自然建築》)和《自然住家目錄》(The Natural House Catalog)。近作為《新有機建築:碎浪》(New Organic Architecture)、《傑克蓋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系列中的《樹屋》(Treehouses)和《亞洲、印地安和吉普賽的帳蓬》(Yurts, Tipis and Benders)以及《無拘束的家園》(Freewheeling Homes)。

譯者簡介

洪世民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喜歡文字、音樂和棒球。曾任職棒球隊翻譯、雙語教學雜誌副主編等,現為專職翻譯,譯作有《女人旅行三百年紀事》、《背痛輕百科》(山岳文化)等。

 

目錄

序 8
1 柱子之家  14

第一章 自然生活設計  20

2方克家園 28

第二章 選擇你的方式34

3 春田共建 40

第三章 開始吧46

4樹屋    52

第四章 創作設計  58

5 Earthship營房  64

第五章 建造70

6綠色公寓  76

第六章 運用大自然 82

7螺旋之屋  90

第七章、綠建築的選擇  96

8德蘇科生態窩  104

第八章 選擇室內建材──牆壁和門窗篇 110

9果園之家 120

第九章 選擇室內建材──地板篇 126

10太陽鷹    134

第十章、個人風格和裝飾 140

 

前言

  你即將展開一場發現之旅。你將在這趟旅程中發掘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設計、建造屬於你的自然住家的新方法。你不會單獨行動,有很多跟你一樣的朋友正準備展開類似的探索之旅,甚至有許多大膽無畏的先行者已平安歸來,和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了。你會在本書中遇到其中十位前輩,他們各自走過不同的旅途,終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自然住家。在迂迴穿過這些真實情景的同時,你也將從他們的實際經驗中汲取到寶貴的建議,做為完整的指南。

  我們為什麼必須展開這段旅程呢?原因昭然若揭:以永續方式過生活、住在永續性的房屋,已成了刻不容緩之事。數十年來,西方世界一直以不利於環境的方式在過日子、持續以失控的速度耗盡珍貴、非再生的天然資源。而在西方始終無法節制之際,印度、中國等人口遽增的新興發展中國家,也陸續展開經濟改革,此舉更無可避免地加重了世界資源的負荷。石油、煤炭、天然氣彷彿取之不盡似地被人們耗用,廣闊的熱帶雨林仍在濫墾濫伐,古老的溼地逐漸乾涸,海洋魚類過度捕撈,野生動物也紛紛被推向絕種邊緣。

  接踵而來的是土地、海洋和空氣的污染,其中又以地球暖化的危害最是深遠。除非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即刻巨幅降低,否則全球氣候變遷將帶來難以預測的極端天氣。異常嚴重的暴風雨和龍捲風就是最好的例子。洪災的頻率逐年攀升,造成更多家庭瀕臨危機。如果兩極的冰山持續融化,海平面不斷升高的結果,世界許多沿海、河濱大城將被淹沒,島嶼將一個也見不到。

  但儘管世界愈來愈難以安居,我們還是該做些什麼來改善情況,不應抱持駝鳥心態,對一切視而不見。一個小小的改變,只要很多人一起做,就能讓事情改觀;你就能讓一切不同。這取決於生活方式和個人選擇。從地球暖化的觀點來看,我們都需減少碳使用量(carbon footprint)、盡可能採用「碳中和」(carton neutral)的生活方式。其中一種做法便是住在節省能源和無污染的家園。

  家,是你可以直接促成環境改善的地方。家,也是你可以對當今另一個重大議題──個人健康──發揮影響力的地方。化學污染存在於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和呼吸的空氣中。化學敏感及呼吸道問題(例如氣喘)與日俱增,你必須了解如何保護自己及家人避免受害。

  如何減少住家對資源的衝擊、提升居家的健康品質,堪稱當務之急。本書介紹的十個住家提供了各種不同的目標、生活方式、預算、方法和地點。每個計畫皆因其特殊的建築技巧、生態特色、規模、用途而獲選,有的可在都市建造,有的則地處偏遠,充分享受奢華和自主。每一則故事中,每位參與創意團隊的成員──屋主、建築師、建造商和工匠──都面臨了不同的挑戰,但仍齊心協力、嘗試新的材料和方法,終能創造出獨一無二而極具魅力的自然住家。每個人都發掘到有關自己、隊友或住家的令人興奮(有時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也找到與自然和自己更和諧的生活方式。經歷這個過程,他們不但更睿智、更自主,內在也更強韌了。

  旅途期間,你也會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方式。只要從頭到尾遵循本書指引,相信你可以避開若干艱難險阻,一路平安、順利、樂趣無窮。

  人人都能有所作為。俗話不是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以,現在就展開這段美好的旅程,踏出第一步吧!

 

內容連載

實力① 柱子之家 Posts Standing
這棟木屋建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外海的一座小島上,靈感源自日本神社和印地安第一民族的長屋。它用了多株去皮的大型樹幹,展現樹一樣的直立感。

當這塊位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甘比爾島,濱水、多樹又岩石遍布的土地一出售,布魯斯和琳諾‧拉穆斯這對忙於創造的夫婦,便毫不猶豫地掌握了這個建造新家、遠離塵囂的機會。

布魯斯從小就想住木屋,但他始終不明白,傳統木屋中的木頭為什麼都要橫著擺。樹明明就是直的長,屋子裡的木頭位什麼不能直的擺呢?

琳諾和布魯斯一樣喜愛木造建築,還會利用剪貼簿保存她的構想:一看到報章雜誌介紹她喜愛的建築,如日本神社、第一民族的長屋等,便會把照片剪下來。但當夫婦倆想找建築師幫他們實現共同的憧憬時,所找到的多半不盡如意。

直到碰上亨利‧優克‧曼恩,事情終於有了轉機。一邊聆聽夫婦倆說明,一邊看著剪貼簿,他馬上抓到一些重點。他發現照片中的天花板都呈拱頂狀,而一如日式建築顯眼、複雜的屋頂,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我把這間屋子當成屋頂的家族,」他說。這個概念也表達了客戶想要的內部空間多元性。有些空間,例如客廳和主臥室,必須獨立出來;其他如廚房和餐廳則採開放式、方便進出。為了一圓布魯斯的心願──想讓房子有樹一樣的直立感,曼恩設計出一種可由大型實心樹幹做支柱的結構,當地即盛產這種直徑可達一點二公尺的樹幹。在挑選、砍伐之後,趁水氣未散,樹幹必須去皮,柱子才會有柔順光滑、金澄澄的外表。這三十四根紅杉刨成的柱子,形成拉穆斯家引人注目的特色,也賦予它「柱子之家」這個名字。

布魯斯和琳諾都熱愛永續建築法,只想用必要的天然原料而拒用合成或塑膠材料,因為天然原料不受時間影響、安全、可預測,又對人類及環境無害。他們的要求很簡單:主要房間至少有兩面要採自然光;為蓋房子而砍伐或移動的樹木數量愈少愈好、在島上建屋的限制也應顧及。此外還要多規劃一間工作室和臥房,做為客人或未來家人的寢室。

他們和量子建設公司的柯爾克‧史托克納及史帝夫‧雷德納合作,非常審慎地選擇了一塊只需遷移一棵樹的建地。接著,開工之前,眾人攤開這間面積一八五平方公尺、兩房格局木屋的設計圖,苦思最好的方位。由於甘比爾地處高地震帶上,因此需要非常穩固的混凝土地基。為加強橫向支撐及抗震力,結構用的杉柱均須栓入周圍的混凝土扶壁。

儘管木屋的根基堅固地打入地下,如瀑布般傾洩的屋頂,卻會「讓人覺得是件拍著翅膀的東西停在地上」──曼恩這麼形容。屋頂完工後,開始樹立十五公分厚的實心杉木牆──所有木板都和地面垂直,一遂布魯斯的心願。雖然鋪上金屬隔熱板的木頭屋頂相當重,但牆壁和柱子的質量足以負荷。朝南的大面窗可讓陽光灑進來,若嫌不夠暖,還有一座由當地工匠特製、燒木材的石製暖爐做後盾。這個設計的效果很好,暖爐一天只需點一次,燒個一會兒就夠了。蓄在石爐裡的熱可以慢慢釋放,貢獻整天的溫暖。整座壁爐是由回收的磚頭砌成。當地氣候潮濕,水源不成問題,在地一口淺淺的井就足以供應一家人所需。

這間木屋的配置管理方式均已考慮周到,能將污染、運輸、燃料使用及建造各方面對島嶼的衝擊降至最低。因為沒有汽車渡輪行駛,原料盡可能從當地取材。如原木採伐和木材鋸磨的作業,均在島上完成;混凝土是採當地的粒料,用手工調製而成;施工期間,工程人員全部住在島上。支撐木屋的大柱子都是用手豎起來的──「埃及人的方式,」布魯斯說。只有最大的一根得靠該島承包商的起重機幫忙就定位。

儘管建造時面臨重重挑戰,竣工後的屋子卻散發簡樸的氣息。天然未漆過的木材、暴露在外的灰色混凝土、紅杉柱子、拱頂天花板和自然光通通融合在一起,使木屋成為一座平靜、安詳的避風港。

曼恩保持的建築哲學是:建築能反映靈魂,應結合屋主的實際和心靈需求,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敬意。「聆聽客戶,也聆聽土地,」曼恩如是建議。他覺得設計的目的可用作家羅伯特‧麥卡特(Robert McCarter)描寫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美國建築師)的一句話來總結:「……如聖行一般努力表現出自古以來對建築的理解,努力讓建築物成為聖地。」曼恩強調,一幢建築物應像青少年發育一般逐漸成長茁壯──客戶、建築師、承包商和工人之間的合作。若能依循這個原則,不要隨便摻入建築師的自我意識,他保證成果一定更豐碩、更令人滿意:「用平常心和決心去做就對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3
    $45
  2. 二手書
    13
    $45
  3. 二手書
    17
    $60
  4. 二手書
    26
    $90
  5. 二手書
    37
    $130
  6.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