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狼與貓頭鷹:陳沖的金融觀與世界觀

法國狼與貓頭鷹:陳沖的金融觀與世界觀
定價:280
NT $ 155 ~ 252
  • 作者:陳沖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7-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1200
  • ISBN13:9789570831207
  • 裝訂:軟精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金融改革與金控合併等議題攸關民生與台灣產業發展,也是近年來台灣最難解的議題之一,台灣的金融服務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如何有效提升國際競爭力?歷任財政部次長、證管會董事長、合作金庫董事長陳?,在本書分別從制度、法律、人性等三個面向,深入剖析台灣金融服務業的問題與機會。

三大面向,深入剖析台灣金融

  消費者與銀行間的貸款,原本單純的債權債務關係,因緣際會竟演繹成借貸者淪為「卡奴」的社會事件,還因此引起立法部門、行政部門的介入;二次金改公營銀行民營化、金控減半的規劃,卻引發「金融併購」、「圖利財團」的社會疑慮,甚至政治問題。

  金融的失敗有可能亡國。台灣的金融服務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金融改革與金控合併等議題攸關民生與台灣產業發展,已成為近年來台灣最難解的議題之一,如何有效提升國際競爭力?歷任財政部次長、證管會董事長、合作金庫董事長的陳?,從三個面向:調整視野、金融改革、跟上國際,深入淺出,直指台灣金融問題與機會的核心,教讀者一起改變台灣。

  做個睿智的貓頭鷹及有判斷力的法國狼

  一匹名為Grisdos的法國狼,領導狼群征戰獵食,某日獲知為深谷激流所隔離的彼岸,一片淨土,物產豐饒,適合久居,但卻不知如何超越天然屏障,遂先後二度請教森林智者貓頭鷹之意見,一次獲告可化為鳥,另一次則獲告可化為魚,即可克服天險,事實上此二建議均非狼群所能達到,Grisdos不得已乃第三度求見貓頭鷹請益,不想貓頭鷹面無表情的表示:「我只負責出主意,至於如何執行,那是你們的事」。

  台灣不缺貓頭鷹,怕的是有些貓頭鷹常有不切實際的變鳥變魚之論,徒託空言之口號,不免累死一群法國狼。

  台灣更多的是法國狼,驍勇善戰,長於執行,如果能再多一些本身的思考與判斷,則可不必自陷於貓頭鷹的隨興之言。

  期望讀者成為睿智的貓頭鷹及有判斷力的法國狼。

本書特色
◎深入剖析台灣金融服務業的問題與機會。
◎有助於提升台灣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健全國際金融人才的養成。
◎以說故事的方式,將金融法規與制度化繁為簡,幫助讀者掌握金融時事,具備國際思維。

作者簡介

陳沖

  歷任財政部法規會執行秘書、保險司長、金融局長、財政部次長、證交所董事長、合作金庫董事長。在合庫擔任董事長期間,短短兩年半,使合庫獲利成長十倍,同時完成民營化、現金增資、逐步國際化等。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銀行法、交通法研究所訪問學人,擅長以寓言故事針砭時勢、金融改革和社會現象。

 

目錄

金融時事
1. 從14到7一定要遞減嗎?
2.Champion應如何翻譯?
3. Overbanking,真的Over嗎?
4. 傑克不是英雄
5. 如果葛林斯班的接班人是Alan Blinder
6. 裸猿重裝上陣
7. 洋顧問當年留了一手
8. 金融政策權誰屬?
9. 天使、政府、金融
10. 催生本土信評事業
11. 從11到3的日本
12. Howard Davies的畏友諍言
13. 證管會不敵金石先生
14. 金融版之「大東亞共榮圈」
15. 重彈區域金融中心的舊調
16. 金融服務法不妨以堰為師
17. 戴蒙學說與金融併購
18. ICBC所引發的省思
19. 股東行動主義還是革命主義?
20. 委託書是mandate或mania?

國際思維
21.做好事,又賺錢
22.一件T-Shirt的告白
23.世界不易平
24. EU15 vs. EU10
25.耶穌也瘋狂
26亞利桑那的經驗
27是SOCA,不是SOGO
28足球與地球
29集資購買 不是罪惡
30鹹豬手不是唯一的問題
31有報可看應該很快樂
32小法蘭茲的煩惱

另類觀點
33「獨立」是形容詞還是動詞 ~ Chihuahua or Dobermann?
34請問你是C什麼O?
35咱說的可是同國語言?
36法國狼與貓頭鷹
37新年新願舊道理
38如果張生當選獨立董事
39不妨問問雷恩大兵
40巧合中自有哲理
41「戴錶」其實也是一種「代表」
42新下流社會的轉機
43詠蟬
44求劍不得 鼓瑟不成
45史景遷改變台灣?
46經續會應以螞蟻為師
47EIU真的錯了嗎?
48反應過度  究誰受益?
49Spin doctor就是硬?高手
50LV與日月光

 

自序

  這篇序原本不是現在模樣,在初稿完成當天,一則外電報導,使我決意改寫序文。

  2006年12月19日,國際市場傳來泰國中央銀行突然宣布嚴厲的外匯管制措施,力阻國際熱錢流入炒作,結果股市一日之間暴跌14.8%,影響所及,亞洲各地股市亦同步重挫,匯市劇烈波動,逼得泰國政府次日即收回成命,對投入證券市場的外資予以解禁,才得挽救行將崩盤的股市。針對此一事件,所有的觀察家、評論家都表示是1997年泰銖劇貶引發「亞洲金融風暴」所遺留的杯弓蛇影效應。

  的確,1997年的風暴帶給亞洲各國刻骨銘心之痛,從當年7月至10月亞洲新興市場的經濟體系一一崩解,媒體報導各國之慘狀,尤其是部分國家打家劫舍的災情,使我第一次感覺金融的失敗有可能亡國。特別是當年正擔任金融局局長職務,在與同仁共同努力穩定國內金融市場之餘,感受特別深刻,也更體認金融體系健全的重要性。 1993年,世界銀行曾出版了一本厚達500頁的名著《東亞奇蹟》(The east Asian miracle),敘述亞洲七國(包括台灣)的經濟成就,尤其台灣並非世銀的會員國,之所以被列入,也是因為經濟發展驚人,世銀亦不得不予正視。結果不到四年,金融危機發生且引起蔓延效應(contagious effect),短短三個月間,當年被讚美的經濟體,除台灣外,紛紛倒地。或許是面子掛不甚住,1997年10月世銀又出版一本小冊,在1993年的書名前加了五個字變成「Are financial sector weaknesses undermining the east Asian miracle?」,將經濟體系的瓦解歸咎於金融體系的缺失,卻也凸顯金融在一個國家的地位,更顯示在全球化趨勢下,國與國相互影響,更沒有國家能置於國際經濟體系之外。

  2005年9月起,應邀在《經濟日報》專欄執筆,鑒於金融之深遠影響,專欄開筆之初,原定位於金融問題之討論,其後隨時事之演變漸次擴及全球化、國際視野、關懷社會等議題。於今彙整出版,爰將五十篇專欄概分為三大類:「金融時事」、「國際思維」及「另類觀點」,各篇首另加一段引言,藉抒執筆當時未盡之心懷。

  本書書名《法國狼與貓頭鷹》,其實是所收錄文章之一的題目,該文絕對不是全書中最好或最滿意的一篇,但卻最能表達撰寫時之心境。該文的重心是一則法國寓言,描述一匹名為Grisdos的法國狼,領導狼群征戰獵食,某日獲知為深谷激流所隔離的彼岸,一片淨土,物產豐饒,適合久居,但卻不知如何超越天然屏障,遂先後兩度請教森林智者貓頭鷹之意見,一次獲告可化為鳥,另一次則獲告可化為魚,即可克服天險,事實上這兩個建議均非狼群所能達到,Grisdos不得已乃第三度求見貓頭鷹請益,不想貓頭鷹面無表情的表示:「我只負責出主意,至於如何執行,那是你們的事」。

  台灣不缺貓頭鷹,怕的是有些貓頭鷹常有不切實際的變鳥變魚之論,徒託空言之口號,不免累死一群法國狼。

  台灣更多的是法國狼,驍勇善戰,長於執行,如果能再多一些本身的思考與判斷,則可不必自陷於貓頭鷹的隨興之言。

  本書收納的文章,其實兼具貓頭鷹與法國狼的特質,有根亦有據,有分析亦有建議,但更注意意見的可行性,這種說法雖然難免有敝帚自珍之嫌,但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文章內所隱藏的熱情及對這個社會的一份關心。不妨仿古人披沙揀金之法,棄其沙而取其金,如此或真能成全愚者千慮終有一得。

推薦序1

林誠一

  「大力推薦」,是我對這本新書的序文開場。

  作者邀我寫序,原本我認為並不恰當,因為自忖輩分不夠,專業又談不上,充其量在相關領域我忝有約26年經歷而已。倒是從陳?先生的專欄刊登於《經濟日報》之始,我就是忠誠讀者,拜讀這些文章,啟發良多。

  《經濟日報》於每篇專欄最後對作者的介紹是:「前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曾任財政部次長,熟悉金融市場實務與管理」;我與作者因公因私交往了20年有餘,大學我比他早了十來年,所以至今他都稱我為學長。但到底長期以來他是我事業上的長官(財政部),因此迄今在正式場合,我原則上稱呼他「董事長」、私底下仍叫他「老長官」。

  因這層關係,我對作者有一定了解,他不僅熟悉金融市場實務與管理,尤其可稱道的是,他不僅聰明,處事待人更「四平八穩」,非常難得,也無怪乎我這個「前輩」常在人前人後對他「稱許」有加,特別「欣賞」。

  這50篇文章大體而言,屬於金融業界關心的時事問題,小部分涉及作者對金融發展、金融政策的看法。此外,作者在〈足球與地球〉一文中,巧妙地觸及目前台灣最敏感的省籍族群問題。從〈足球與地球〉這篇文章,讀者不僅領略了作者的「文采」之美,更發現連足球運動他都那麼在行,內容華實並茂。聽說作者對籃球也甚有興趣,不知真否?說他「文武兼備」實不為過。

  目前金融界最關心的,除了金融政策何去何從,期望政府能早日定奪,俾業界遵循外,我認為主要有兩件事。第一,就是消費者與銀行間的貸款。原本單純的債權債務關係,因緣際會竟演繹成「借貸者淪為『卡奴』」的社會事件,因此引起立法部門、行政部門的介入。

  立法部門提案修正民法最高利率的條文,針對目前20%的規定,提出不得逾15%、12%、10%不等的種種方案,甚至擬修正破產法或另立特別法規範;至於行政部門,則直接道德勸說或經由銀行公會要求業者,對於既存借貸關係的債權請求權行使方式,必須另立有別於一般依民法請求清償的程序,而實質強制債權人(銀行)務必依照行政部門指導之受償方式辦理,造成業界莫大壓力。

  「債務問題」儼然化身為「社會問題」,箇中原故固非常複雜,但社會期待銀行業者對此問題的處理方式脫離原有機制,導致原來正常清償的客戶,誤以為有立法部門支撐而產生逃避債務的道德風險,總是非常「不自然」甚且「極為不妥」的事。作者於〈洋顧問當年留了一手〉、〈傑克不是英雄〉、〈反應過度,究誰受益〉三篇文章說出了他的看法,值得吾人深省參考。

  第二,二次金改「定期定額」公營銀行民營化、金控減半的規劃,不意引發「金融併購」、「圖利財團」疑慮等社會乃至政治問題,行政部門疲於因應固不待言,諸此議題同樣也勞動立法院諸公,成為近兩年來最熱門的話題,甚至演變成一件政黨競爭攻訐的「惡鬥」(我實在不太喜歡用這個名詞)事件。

  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宏觀美意,竟落得以狹隘的複雜動機論評斷,似乎有些爭論已經跳脫理性的軌跡,甚至「有理說不清」之現象。未來討論如何正確聚焦,實有賴行政、立法部門及其他各界賢達人士冷靜思考,否則真讓人憂心。針對這些問題,作者以〈從14到7一定要遞減嗎?〉、〈Champion應如何解釋?〉、〈重彈區域金融中心的舊調〉及〈戴蒙學說與金融併購〉等文思辨,均有發人深省之論述,值得參考。

  金融產業發展務必與國際接軌、展望未來,惟在此同時亦不能忘記「自我存在」。舉凡法令制度之興革,無不針對特定時空環境而企圖引導其未來發展,但特定時空環境有其歷史累積、良窳俱存,因此於迎接現代時,決不能妄自菲薄、放棄自己固有的「很好之過去」,亦即應周全考慮自己現有的條件,一步一腳印;不能亦步亦趨、全盤皆收,因「崇拜」而「盲從」,無端打亂現況。

  近年來,金融界很多作法師法歐美,如銀行從業人員的稱謂、內部組織架構、人事獎懲等不勝枚舉,尤其擬自2007年起金控將強制引進獨立董事及新巴賽爾協定(Basel II)等制度,依我的看法,這就是政府將金融界帶往現代化、國際化的努力,也是金融業者非常艱巨的轉型工程。作者於〈法國狼與貓頭鷹〉一文中,以一則寓言(即貓頭鷹出點子,由法國狼執行)指出「負責引進制度提供意見,那是簡單的事;至於如何執行、如何落實,就不是那麼簡單」之意,頗值參考;其他如〈你是C什麼O?〉、〈「獨立」是形容詞還是動詞 ?吉娃娃或杜賓犬?〉、〈亞利桑那的經驗〉、〈詠蟬〉等文,均屬針對獨立董事制度及實施新巴賽爾協定諸問題之文章,文筆生動,又能切中要害,實不簡單。在〈重彈區域金融中心〉一文中,道出應以倫敦金融區(City of London)為努力目標,更具意義。

  本書共50篇論述,泰半均屬金融方面,但請拜讀前述〈足球與地球〉一文,文章內容意有所指點出,世足賽激化球迷民族主義的現象,與目前我們國家內部情形頗為相似,亦即「只問族群、不問是非」,「只有藍綠、沒有對錯」;其實就事論事,應當是「只看是非、不問立場」。

  有關前述金融併購、財團化所滋生的種種爭辯,以及單純債權債務關係竟然催化成複雜政治激情事件,都是在「對決」、「對峙」的社會氣氛下造成,且又成為大力推動金融改革的阻礙;若能摒絕這些意氣之爭,就不會發生。作者是否與我有同感,因而有〈足球與地球〉一文,我不知道;但「陳沖是『巧囝仔(台語)』、是人才」--我以這句話做為這篇短序的結語。

(作者為開發金控董事長)

推薦序2

劉憶如

  如果不是出自對金融制度與實務深刻的了解與體會;如果不是基於寬廣的國際視野與豐盛的知識;如果不是懷抱對台灣社會高度的關懷與熱情;如果作者陳?不是極為難得地同時具備上述之所有;今日我們也不會有機會看到這本書出版問世。

  自從陳?為《經濟日報》撰寫專欄以來,筆者每週都從拜讀這些既專業,又富哲理與趣味的文章中,得到非常多的收穫及啟發。但一旦因為要為這本書寫序,再次重新細讀每篇專欄,才又一次深深感佩這些文章涵蓋範圍的寬廣及寓意的深遠。

  陳?自2005年開始為《經濟日報》寫專欄時,正逢國內「二次金改」政策引發軒然大波。當時有許多人誤以為銀行愈大,競爭力就會愈強;因此甚至認為即使以違背市場競爭原則的方式,去創造大銀行,也是「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國際上有許多研究顯示當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欠缺時,「追求效率」無異於緣木求魚。在這種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其實所有對於如何提升競爭力的討論都是空談,這也正是書中所言「貓頭鷹不切實際地變鳥變魚的隨興之言」。

  當時,台灣的政策制定者普遍認為台灣的銀行家數過多,應予減少,甚至金控執照亦不應再發出;當時被略過不談的是這樣的政策對「既存勢力者」其實是一種不公平的保障;因為即使家數最後減少了,也仍應維持新進入者競爭的機會,才能透過市場競爭力量去主導最後的優勝劣敗。

  陳?當時所寫的〈從14到7一定要遞減嗎?〉,就極為清楚地點出整個二次金改方向的偏差。文章中說「我們應該要問,如果金控公司只剩7家,是否一定要由目前的14家去選?從14家到7家的目標是否一定要遞減?可否先增後減?在併購的競賽中,銀行如果夠優質,難道一定要做『sitting duck』,只能『坐以待併』?前述問題中,只要有一項答案是否定,就不宜堅持不再發給金控公司執照,……在併購的競賽中一決高下,從14到7不必一定是遞減的。」

  金融議題之外,陳?更藉由他最豐富的法律專業背景及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的經歷,對於證交法修正案,以及獨立董事如何才能具實質獨立性等等問題提出極為精闢的分析。〈如果張生當選獨立董事〉、〈耶穌也瘋狂〉這幾篇文章分別由不同角度點出,為何台灣不應一味複雜別的國家之典章制度。對於任何一種金融政策需要依各國不同的時空背景去設計,作者實有最深刻的體會。

  另外,〈經續會應以螞蟻為師〉一文中,可看見作者對事理觀察之入微與思緒之週密;〈一件T-shirt的告白〉中又可看到對現代全球企業經營模式,由作者以極為白話的故事鋪陳解說;〈有報可看應該很快樂〉可看出作者積極正面的處世哲學……。

  這本書,透過陳?的博學多聞、嚴謹專業及曼妙筆觸,實在提供太豐盛的饗宴。身為讀者,有許多的感謝;本人有機會寫序,更感榮幸。

(作者為現任立法委員、台大財金系兼任教授)

推薦序3

創造故事的人
陳鳳馨

  二十年前,第一次在《工商時報》看到陳?寫的文章,很專業且論文般地討論銀行法,當時以為這該是位學問深厚的老先生,隔了一段期間,在財政部的辦公室第一次見到陳?,才發現陳?不是一位嚴肅的老先生,而是幽默且言談充滿機鋒的聰明人。

  從事新聞工作這麼多年,接觸的採訪對象無數,但我一直認為,陳?是當中最聰明的一位,而且他的聰明就如尖錐入布袋,無法隱藏。

  因此,認識陳?多年,一路看著陳?從財政部法規會執行秘書、保險司長、金融局長、財政部次長、證交所董事長到合作金庫董事長,每一次升職調動,我都覺得理所當然,能者必為社會所識。

  但今日回想起來,自己看盡官場沈浮,怎麼還天真的以為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就能竄出頭?陳?其實是公務界的異數,他沒有班底、沒有背景,不拉幫結派,與任何長官都可以稱得上初識,卻能快速贏得信任與敬重,公務界這種「孤鳥」不多,陳?是我認識的採訪對象中唯一一人。

  以前在財政部採訪新聞時,每天很喜歡轉到陳?的辦公室閒聊幾句,不純是為了採訪新聞,陳?的腦中當然裝滿財經記者最想要的各種新聞,但最開心的還是與陳?聊天時衝撞思想所得,法學訓練出來的陳?邏輯嚴謹,可是幽默的天性讓他不喜歡一次說出結論,常用一個小故事、一篇小文章引導出一個衝撞世俗成見的看法,打破成見的見解精闢,推論的過程更精采。這些對話過程幫助我成長極大。

  陳?工作向來繁重,他有一個本領,只要到一個新的單位就能吸引長官交付最重的責任給他,即使擔任董事長,也能為自己找來最不可能的挑戰,合庫兩年半獲利成長十倍,還同時完成民營化、現金增資、逐步國際化等工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最令人驚異的是,我所看到的陳?永遠優雅而從容不迫。這應該不是我一個人獨有的看法,幾年前陳?還在擔任財政部次長時,我回財政部找些資料,巧遇當時主跑財政部的記者(真是年輕一輩可愛的一群),其中一位記者正好在模仿「陳次長」,手插口袋、一抹淺笑、不疾不徐、幽默言詞中處處藏著玄機,即使是記者的模仿都不忘傳遞陳?式的優雅。

  近幾年來,陳?固定在《經濟日報》寫專欄,與二十年前的論文式文章大不相同,一段話、一則故事、一個英語的縮寫帶出深刻的思考,每週固定看這些文章,彷彿就帶回當年在跑財政部新聞時與陳?對話的時刻,從金融、法律概念、國內政局、兩岸到國際,處處撞擊幾已僵固的思維。

  這些文章同時給了我一些解答,在〈法國狼與貓頭鷹〉這篇文章中,他可能不只要說明評論與做事之間的差別,他更希望自己同時是睿智的貓頭鷹及有判斷力的法國狼;在〈史景遷改變台灣〉一文中,他不只欣賞說故事的史景遷,更期許自己是創造故事的人。

  這些文章顯示,面對大局變化,陳?隨時思考了、也準備好了,所以做任何事都能從容不迫。這些思想的結晶,曾讓我獲益匪淺,期待也能帶給諸位智慧的撞擊。

(作者為「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5
    $155
  2. 新書
    9
    $252
  3.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