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其實一直沒有擺脫體內的人猿
卻不停渴望成為天使

與吉朋、湯恩比、布勞岱爾並列的史學大師 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中時開卷2006年翻譯好書《食物的歷史》作者再度掀翻歷史,挑戰你的人性極限

  海豚會覺得自己和其他動物不同嗎?病毒會覺得自己是造物主,獅子會自認是萬獸之王嗎?為何只有人會那麼執著,非要區隔自己和其他生物?

我們「認為」自己是人,但我們是從何時開始如此認為的?

  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組幾乎有百分之九十五重疊,如果火星有人類學家,可能認為這兩個物種是同類。隨著人工智慧不斷發展,人類也不再是唯一擁有理性、意識和想像力的生物。哲學和科學的新發現不斷動搖傳統,我們越固守過往的人性觀,人的定義就變得越模糊。然而,要是傳統定義錯了,人類價值、尊嚴和人權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人類》這本出色的小書,就是在處理「人」這個看似現實、實則飄渺不清的概念。作者費南德茲─阿梅斯托以其豐富專業的歷史素養,別開生面地探討人類定義的爭議。他出入古今搜資料,爬梳西方傳統思想,也述及東方漢學精華,創意獨具,文筆優雅,被譽為與吉朋、湯恩比、布勞岱爾並列的史學大師。

  如果你也不了解「人是什麼?」和「誰是人?」,歡迎跟著費南德茲─阿梅斯托走一趟人性的簡明史,一起打開這個思想史上的黑盒子。

作者簡介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

  知名歷史學者,著作豐富,已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包括暢銷書Civilizations、Millennium、《食物的歷史》、《真實、真相、真理》、《改變世界的觀念》。他自一九八三年起在牛津大學現代史系擔任教職,目前也是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歷史學和地理學教授。他以海洋與殖民史的著作贏得不少榮譽,包括一九九七年英國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凱氏獎章和一九九九年的約翰.卡特.布朗獎章。各書評媒體對他讚譽不斷,《文學評論》說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歷史學家之一,《紐約時報》也為文稱評論者將他比擬為吉朋、湯恩比、布勞岱爾等歷史學大師。

譯者簡介

賴盈滿,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現旅居歐陸。

 

目錄

引言 「人類地位」大辯論
第一章 動物邊緣——人類怎麼定義自己?
第二章 成形為人——從外形來定義人
第三章 從野蠻到文明——用文化來定義人
第四章 演化難題——從化石尋找新人類?
第五章 後人類未來?——基因和機械人時代的人類

 

引言 「人性」競技場

  過去三、四十年來,有個非常矛盾的現象:世人投注了大量思想、情感和資產,拋頭顱灑熱血,追求所謂的人類價值和人權,捍衛人性尊嚴和人類生命。但同時,科學和哲學卻在不知不覺間,以驚人的破壞力,動搖了我們對「人」的傳統觀念。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何在,開始出現矛盾不一的見解。如果連「人」這個概念都莫衷一是,那「人類價值」又該從何說起?當前,人類和人性(humanity)都陷入了困境,但威脅並非來自眾所周知的「大規模毀滅」和生態浩劫,而是人在「概念」層次出現了危機。

  追究危機的來源,有以下六個:首先是靈長類動物學者收集了許多實例,顯示猿猴和人類非常相似。學者指出,過去公認專屬於人類「理性」的種種能力,猿類都有,例如使用語言、製作工具、符號想像和自我意識等等;你想到什麼人類擁有什麼能力,靈長類動物學家就能找到某種猿類,證明牠們也有類似的能力。依據客觀標準,黑猩猩和人類幾乎沒有差別,火星來的人類學家很可能會將兩者歸成一類,就像有些人類科學家將「智人」稱為「裸猿」或「第三種黑猩猩」,或者主張擴大「人屬」的範圍,將猿類囊括進來一樣。過去數百年來,人類和其他靈長類究竟有什麼差異的問題始終爭論不斷(西方中世紀有許多人稱其他靈長類為「墮落的人」),在我們這個時代更複雜混亂到了極點。人類到底是「裸猿」,跟其他猿類只有某些身體特徵不同,還是蒙神感召的「靈猿」,因為獲得意識而超越其他同類,演化成為獨一無二的物種?

  其次,動物權運動興起,讓我們不得不努力尋找各種理由,說明人跟其他物種到底有什麼不同而必須另眼相待。過去普遍認為人和動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但如今這條界線越來越模糊,兩者的差別有時甚至不比人種之間的差異還明顯。現代社會面對「人之異於動物者幾希」的問題,有時會提出非常極端的看法,例如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就主張動物是機器,而人體雖然也是機器,卻包含靈魂。笛卡兒的追隨者更進一步主張:被打得哎哎叫的狗與其說是因為痛,不如說因為牠像樂器,所以只要敲打就會出聲。這樣的見解並非從外在可見的事實推論出來——十七世紀英國政治家波林布洛克(Lord Bolingbroke)伯爵便說,只要是正常人,都不可能認為「公牛和教堂報時鐘」完全沒有差別。話雖如此,但就像歷史學家湯瑪斯(Keith Thomas)所說的,這樣的主張讓人可以名正言順壓榨動物,不會覺得太過殘忍、不可饒恕。不過,在我們這個時代,以目前的知識和理解來看,人和動物並沒有絕對的分野,要再像笛卡兒一樣主張人性獨一無二,已經不大可能了。於是,面對同樣的問題,有些人選擇了另一個極端,提倡所謂的「深層生態學」。動物倫理學家辛格(Peter Singer)就大力抨擊人類的「物種歧視」思想,而呼籲「人性之上的平等」。凡事都按客觀事實立論的人通常傾向支持動物權;英國政治學教授葛雷(John Gray)從科學和哲學的角度切入,跟辛格一樣提出尖銳的批評,質疑人和其他物種到底有什麼區別。此外,現代社會還出現各式各樣不以生物學標準來定義的「人」的概念(人是製作工具的動物、人是擁有語言的動物、人是會煮食的動物、人是有意識的動物、人是有想像力的動物、人是道德的動物等等),然而,只要仔細反省就會發現,這些主張都不夠嚴謹和周全。

  第三,人自認為「人」不只是生物分類的問題,還具有道德意涵。現代社會面對這一點在思考時,都無法迴避古人類學提出的問題:「從演化的角度看,人類是在哪一個時間點上獨立出來的?」前人在「人屬」和其他物種之間劃下的界限,已經被古人類學全盤否定了。過去有的物種被歸為跟我們人類同一屬別,有的則被歸成「類猿」的南猿,但現在看來,兩者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不同。只要檢視化石資料就會發現,許多根據過去的定義絕對會被視為是「人」的特徵,例如雙足行走、腦容量大、使用工具和雜食等等,古代很多物種也有,有的物種甚至不在人類演化族譜裡面。尼安德塔人在當前學術界引發激烈爭論(詳見本書第四章),就充分顯示有些人的內心極度不安,因為他們發現其他物種也有跟人類似的心靈、情感和道德抉擇能力。關於尼安德塔人是不是「人」的爭論,有些說法和用字竟然跟十九世紀輿論爭辯黑人是不是人非常類似,實在讓人驚訝。

  第四,哲學界有一個懸宕已久的問題是,物種的區分是自然形成的,所有物種都各有基本且不變的特徵嗎?或只是人為了辨別方便、隨意分類的結果?過去,這兩種看法都有支持者,彼此僵持不下。然而,生物學過去五十年左右的進展似乎讓其中一方占了上風。根據現今對演化的理解,要證明甲特徵只有甲物種才有,而且甲物種的所有成員都有這項特徵,幾乎是不可能的。物種之間的界線既模糊又不斷改變。甲物種和乙物種之所以各自成類,原因通常不盡相同,而且就算物種成員有共同的特徵,我們也找不出來。任何東西都可以自成一類,完全不需要明顯特徵。換句話說,物種分類是暫時的,隨時可能改變,既非永恆也不是不得不然。我們現在之所以屬於「人類」,不是因為我們具備什麼特質,而是我們認定人是自成一類。

  第五,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哲學界開始重新思考人類過去界定自己所以為人的許多關鍵概念,例如意識、推理、想像和道德情感等等。靈長類動物學和古人類學的發現讓我們相信上述這些「人的」能力不但不斷在演化,而且連非我族類也可能擁有;人工智慧研究則讓我們不由得猜想其他人造事物也可能擁有「人的」特質。因此,機器人可以像迪士尼電影《森林王子》的猴王路易一樣:是盪樹之王「也是人」。和我們分享世界的可以是人造人,而非人親生的人。這樣的世界或許永遠不會到來,但我們還是不得不因而重新思考人的本質。

  最後,基因研究讓人類有方法判定誰是同類,同時測量人和其他物種的差距。結果卻出乎意料,人類頭一回發現自己和禽獸原來這麼相似。基因學也讓科幻小說《人魔島》莫洛博士的構想有可能實現、甚至威脅人類:藉助基因技術,非人類物種也能具備人的特質。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生物,要怎麼歸類呢?這些想像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會如何影響我們對人類自身的看法?

  關於人是什麼,二十世紀的人類擁有最寬容的定義——只要能跟其他族群繁衍後代的就是人類;儘管如此,二十世紀卻也是歷史上最殘暴不仁的時代。於是,「新人道主義」應聲而起,文化交融使得種族主義失去市場,也讓人權和人的概念畫上等號。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晚期,在我們了解「人性」的路上又出現兩個新方向,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帶來更多痛苦。首先是社會要求墮胎合法化的聲浪高漲,創造出新的「次人」領域,亦即尚未出生的胎兒;但從前胎兒被認為和成人相同,擁有完整的人權,於是乎有人提出「人素」(personhood)的概念,主張重新定義胎兒的地位,而「人之所以為人到底是基於生物遺傳還是文化?」的老問題也再度引發關注。不只人的過去出現問題,人工智慧和基因工程的發展也讓人的未來陷入危機。政治經濟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預言的「後人類」未來真的會實現嗎?或者,既然我們到現在還想不透人是什麼,不如乾脆擴張人的定義,將問題推到以後?

  本書計畫從「歷史」切入,藉由回顧「人性」概念的演變來回答這些問題。這麼做是因為另外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們對於自己身為人類這件事很有把握,也自信有能力辨認彼此身上的人性,卻從來沒想到我們非常了不起地擁有如此包容的觀點,就算膚色和文化差別很大,還是能看出彼此共通的人性。我們現在對「人」的理解其實是近代的產物:歷史上大部分社會中的大部分人要是聽到現代人對人類的寬容定義,肯定會覺得非常訝異。絕大多數古人連了解「人」這個字的含意或在語言中找到同義詞都有困難,他們頂多用它來指稱同類而已。對古人來說,同類以外的是他者、異類,跟野獸和魔鬼一樣。現代區分人和非人的準繩其實並非理所當然,也不是放諸四海皆準,而是西方世界長久以來為了理解人性而不斷辛苦探索的結果,目的是希望既能清楚區分人和非人,又不至於像過去種族主義和族群中心主義一樣將某些同胞排除在外。根據目前爭論的走向和我們現有的知識來看,想要回答上面的問題似乎不可能完整,甚至不可能成功。我們現在不可能得到最後答案,因此本書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回顧「人性」概念的歷史,而非探討概念所指涉的人。當然,就算只討論「人性」的歷史,以本書篇幅來說還是太過龐大,但由於它非常重要,之前又沒有人做過類似研究,相關文獻零散不全,因此與其撰寫一部窮究之作,不如簡單介紹梗概,或許還能收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我們現在對「人是什麼」有理所當然的看法,這一點其實讓我非常擔心,因為這樣的自滿在我們面對新挑戰的時候反而是個阻礙。而且,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覺得現在的定義不需要調整,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必須不斷檢視「人性」的概念,以便彌補缺陷。古人類學家希望能讓更多人猿類成為人類的一員,靈長類動物學家試圖重劃人屬的範圍,好將黑猩猩容納進來,道德論者則對剝奪胎兒和臨終之人部分人權的做法大加抨擊。不同領域的人都在挑戰「人性」概念的極限;或許它比我們認為的還有彈性。人性概念的演變和延伸——也就是本書接下來的主題——還沒有結束。面對「人是什麼?」和「誰是人?」的問題,現代人心中的答案已經迥異於過去不同文化所提出的想法,但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卻跟過去一樣困難。

  這麼說來,我們其實一直沒有擺脫體內的人猿,卻不停渴望成為天使。我們在演化之路上到底前進了多少?又還有多遠要走,才能真正擁抱完整的人類家族,永遠和其他生物區分開來?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就像科學研究一樣注定沒有終點,只有不斷模糊過去確定的答案。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動物邊緣 人類怎麼定義自己
我們喜歡聽的故事裡,有很多主角是動物。伊索寓言和法國的拉封登故事集之所以那麼有道德說服力,因為故事雖然是說給人聽的,裡面的角色卻是牛、老鼠和狐狸。希臘劇作家亞里斯多芬筆下的角色如果不是化身成為鳥和青蛙,對人的嘲諷絕對不會那麼入木三分。童話故事裡,人格特質出現在人身上一點也不好玩,很膚淺,但只要套在動物身上,立刻魅力無窮。美國《大青蛙布偶秀》裡的布偶如果是人,而不是小毛豬和可愛熊,有趣程度可能剩不到一半。化身成蛇的撒旦感覺很真實,魯益師(Lewis)則把耶穌比做一頭獅子。圖騰神話永遠能喚起我們的同感,讓我們的想像力模糊(甚至跨越)人和動物的界限。

然而,在「像人的動物」和「像動物的人」之間其實有一條模糊但不可跨越的界線。我們讓動物說人話,讓獸類擁有人的情感,這麼做有什麼問題?我們在故事裡加添人性(或是獸性)是為了表達和質疑人類自己?我們是不是藉此承認人和動物其實沒有兩樣,或只是藉由諷喻,點出我們和動物不同?雖然我們讓動物在人類神話裡擁有尊貴的地位,表現出難以置信的謙遜,卻沒有將牠們視為同類?人和非人的界線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凡與牲畜同寢的,那人必須處死。」

我們認為自己是人,但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認為的?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將其他種族看成自己的同類?又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類和其他(通常是較「低等」的)生物之間劃下清楚的界線?關於「人是什麼」,爭論最久的就是人和動物的區別,而我們這一章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主題,希望了解為什麼不可能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還有為什麼隨著我們理解增加,人和動物的界線非但沒辦法劃得更清楚,反而越來越模糊。

動物王國的一份子:自我放逐的不可能
我們攬鏡自照,鏡子裡的動物身影總是讓我們心有不安。區分人和其他生物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只有人會那麼執著,非要將自己和其他族類劃分開來。海豚會覺得自己和其他物種不同嗎?病毒會覺得自己是造物主,獅子會自認是「萬獸之王」嗎?這些問題,我們始終無法確定,雖然我們手邊有那麼多科學儀器,但當其他生物心懷恐懼從我們身邊飛走或搔首弄姿逗弄我們,我們卻經常感覺牠們對我們的認識似乎比我們對牠們的理解還多,而這一點讓我們倍感困惑。

基本來看,我們所劃下的界線對某些生物來說似乎並不明顯,這些生物很容易就將其他族群納為同類:大多數鳥類都會照顧侵入的杜鵑幼鳥,母狼也會餵養人類幼兒。的確,貓狗和猩猩之類的寵物再怎麼樣也不會忘記自己是誰:牠們會嗅聞同類,以便哺育後代或建立地盤。然而,這些動物看起來好像也覺得自己和飼主一樣,是尊貴的人類,而牠們表現出來的模樣也是如此。牠們吃人類的食物,參與人類的休閒活動和經濟事務,像照顧自己後代一樣保護人類嬰兒,會回應人類說話,有時甚至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理解能力,並且在肢體條件許可下會模仿人類行為。實驗者讓人猿觀看大量相片,人猿通常會將自己的相片放在「人」那一類,卻把和牠相似的族群(如猴類)放到非人的那一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5
    $100
  2.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