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心理學

金融心理學
定價:360
NT $ 324
  • 作者:拉斯.特維德
  • 原文作者:Lars Tvede
  • 譯者:方耀
  • 出版日期:2006-11-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084276
  • ISBN13:9789867084279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當金融市場遇見心理學

  專業投資,其實就是找到物美價廉的投資標的——找到了,你可以買進,等待價格上漲,再出脫以賺取利潤。然而,價格並非唯一的考量因素。金融商品的價格隨時隨地在改變,雖然價格終將反應價值,但是還有一些其他因素驅使價格變化。《金融心理學》探討的就是這些因素。

  本書深入探討金融市場的神祕面向:市場心理如何發生,如何學習並且觀察它。某些帶動價格波動的心理機制是明智而合理的,有些則讀來令人莞爾。不過,如同我們將反覆看到的,心理機制不斷出場,和金融交易的存在時間一樣久遠。

  心理因素會影響股市的波動,《金融心理學》結合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理論來解釋技術分析之精髓,完整揭示市場心理驅動金融行情的變化過程。並對許多金融市場基本現象提出解釋,如多頭市場交易量何以高於空頭市場等現象。十分務實的《金融心理學》是交易員、分析師、財務顧問等金融人員,以及投資人的最佳讀本。

作者簡介

拉斯.特維德( Lars Tvede)

  曾任衍生性商品交易員、基金管理人,也是一位投資銀行家。他於1996年創立驚奇寬頻網路公司,也是聚焦歐洲避險基金的董事。特維德與家人目前定居瑞士。

  特維德在書中指出,投資人面對驅動金融商品價格波動之內部動能的問題,多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出發,研究市場結構與趨勢,多半相信市場價格跟隨結構化的模式變動。有趣的是,其中鮮少檢視此種做法何以有效。換言之,技術分析提供的是未經驗證的操作規則。

  另外,金融研究出自科學家的手筆,那就更加艱澀難懂了,優點則在於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分析金融市場動向。結論多半是:市場趨勢是隨機波動,或十分接近隨機波動。這個結論使得研究市場價格變化的意義不大。

  社會科學家與市場參與者的看法何以截然不同?特維德認為,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有其特定結構。雖然小型且流動性較低的股價多半是隨機波動,但在較具流動性的市場中,價格的變動往往並非隨機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投資人認為市場價格的變化有一定的趨勢。

  心理學可以用來解釋市場行為中的許多重要面向,包括了一般技術分析的觀點。由於心理學的科學架構較為鬆散,部分內容可能缺乏具體的研究文獻支持,本書將盡力解釋清楚。最後,希望讀者能夠從書中獲得些許樂趣,部分內容或許有些艱澀,還請多予見諒。好了,就讓我們開始吧。

譯者簡介

方耀

  美國喬治城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曾任職證券公司研究部,現任職銀行。著作包括《國際金融小辭典》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時間與未知的神祕力量
第1章 理性行動者與現實世界

起源
看不見的手
經濟預測的價值
重大障礙
凱因斯的創見
最糟的問題
技術分析論者及圖形分析論者∕神祕力量

第2章 實用的專業術語
基本圖形
熊市與牛市
特別的投資工具
圖形的選擇

第二篇 4項基本金融法則
第3章 法則一:市場率先反映經濟

貝伯森的晴雨計
晴雨計理論的測試
負一階導數
晚近的調查結果
債券是更好用的工具

第4章 法則二:市場是非理性的
一個小試驗
荷蘭1636年的崩盤
南海泡沫
更多泡沫
1929年華爾街崩盤
結論究竟是什麼?

第5章 法則三:混沌主宰一切
蝴蝶效應
定態混沌
不可預測性作為一種內生性的特質
羅伯.梅的祕密
經濟及金融混沌
對經濟的了解並非不重要

第6章 法則四:圖形會自我實現
影響股票交易的最重要因素
凱因斯和選美比賽
自我?滅的圖形訊號

第三篇 人的心理學
第7章 心理學的起源

古早時代
威廉.翁特:心理學之父
結構主義學派:化約到最小單位
功能主義學派:精神河流
習慣的養成

第8章 主要學派
行為學派:機械式的人
激進行為主義
心理分析學派:研究人們內心的祕密
格式塔:整體不只是個別的加總
人文心理學:自己創造的人生
認知心理學:了解心智運作過程
枝繁葉茂

第四篇 群體行為
第9章 鍊金術士

查爾斯.道
道氏觀點
進一步的闡釋
並非真正的理論

第10章 當金融市場遇見心理學
經濟心理學
經濟心理學的歷史
經濟心理學在美國的發展
最相關的現象
回到現實世界

第五篇 市場資訊心理學
第11章 城市裡最快的遊戲

大量買進
特殊郵件
新的情勢
叢林中的馬文

第12章 無風不起浪?
少年投機者
當壞人採取行動
卡位戰

第13章 大魚吃小魚
多頭共識指標
未平倉量
為什麼這些原則有用?
當媒體知道……
社會比較與說服效果
警訊
相反?對是錯的嗎?

第14章 框架與態度
框架和定位
群體思考
群體思考的症狀
當金融價格變成內心定位點
態度的效果

第六篇 市場趨勢心理學
第15章 跟隨趨
確認未來趨勢
好、壞與醜陋
時間選擇的遊戲
期待落空與三重打擊
反轉前的最後遲疑
支撐與壓力
移動平均
知識態度及時間的重要性
到移動平均的距離:希望與恐懼
自我強化效果?
計算基礎
趨勢線、通道和卡位戰
成交量的確認
較小的圖形型態

第16章 和諧與共鳴
股票市場
債券
外匯
大宗商品

第17章 龐西騙局
向張三借錢,還給李四
不太美的畫面
龐西的本性
多頭市場中的回饋循環

第18章 熊市與牛市的差異
展望理論和下跌市場
當市場上漲

第七篇 區間走勢心理學
第19章 懷疑與遲疑
沉悶的市場並非真的沉悶

第20章 當市場過度擴張
變動率

第八篇 轉折點心理學
第21章 趨勢反轉時,發生什麼事?

「軋空」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
零星衝突∕市場的關鍵戰役
如何辨識出貨過程?
時間因素的重要性

第22章 重要趨勢反轉的警告訊號
趨勢反轉的相似性
型態完成

第九篇 恐慌心理學
第23章 追蹤猛獸足跡

世界末日
恐懼浪潮

第24章 動物精神
穩定的人
注意力、不安與焦慮
金融暈眩
脫韁野獸

第十篇 領先一步
第25章 曝險與時機

交易策略的兩項要素
曝險策略
為什麼使用這種奇怪做法?
沉入成本的謬論
傲慢、報仇和一無所有

第26章 ?滅之路

附錄一 金融心理學年表
附錄二 技術分析年表
附錄三 金融危機簡史
附錄四 投資心理現象分析

 

前言

  專業投資其實就是要找到物美價廉的投資標的;找到了你可以買進它,等待價格上漲,出脫賺取利潤。然而,價格並非唯一應該考慮的因素。金融商品的價格隨時隨地在改變,雖然價格終將反應其價值,但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驅使價格產生變化。

  本書探討的就是那些其他因素,它將告訴你人類心理如何左右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化。  分析師及交易員針對金融商品價格波動之內部動態分析早已發表許多研究,他們幾乎都是從所謂「技術分析」,也就是圖型分析的角度來研究市場結構與趨勢。這些書籍與文章廣為人知,從事這一行的人多半相信市場價格波動有其結構與模式。有趣的是,這些書鮮少解釋上述做法何以致勝。換言之,這些書告訴我們的是一些沒有理論支持的規則。

  此外,也有相當多的研究文獻出自科學家之手,這些著作有點艱澀難懂,但它們的優點在於從科學角度分析市場,而結論多半是:市場趨勢呈現隨機,或是十分接近隨機變化。這個結論使得研究市場價格變化的問題變得意義不大。上述情況頗不尋常,專精市場研究的科學家與市場實際參與者的看法怎麼會如此截然不同?

  我個人認為金融市場的價格變動通常具有一種特是架構。雖然小型且流動性較低的股價多半是隨機波動,但在較具流動性的市場中,價格變動往往不是隨機的,這是因為:許多投資人相信市場是由反饋作用主導,其過程會形成趨勢。經濟學家認為其結果無非是隨機波動。不過,其他科學家(特別是自然科學家)則認為由反饋作用主導的系統中,波動的總合是一種定態混沌(deterministic chaos),雖然這種混沌系統中的內生動力很難預測,但並非完全不可能。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投資人認為:價格波動有其模式可循。那麼,何以科學家試圖證明投資人的觀點錯誤?如果我們運用傳統研究方法檢驗混沌系統,會得到隨機波動的錯誤結果。有效掌握金融市場動能的模型架構並非隨機漫步,而是定態混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測試市場的混沌程度,並且確認了這種現象。因此,過去的集體謬誤或可望修正。

  可是,如果科學家錯了,這表示技術分析是對的嗎?答案可能並非如此,你甚至可以主張技術分析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因為技術分析論者並未建立完整論述。少數科學家募集資金進行相關研究,這些人可稱為經濟心理學家、心理經濟學家,或是金融行為學家。並不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人仍屬相當少數,要獲得資金來研究這些迥異於已盛行數十載之主流學派的觀點並不容易。

  我認為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市場行為中的許多重要面向,包括了一般的技術分析觀點。由於心理學的研究架構較為鬆散,部分內容可能缺乏具體的研究文獻支持,不過我將盡力試著解釋。最後,我希望讀者能夠從本書中獲得些許的樂趣,這將請您自行判斷了。本書部分內容或許有些艱澀,請多予見諒。好了,就讓我們開始吧。 ──拉斯.特維德(Lars Tvede),於瑞士,2002年

 

內容連載

第一篇 時間與未知的神祕力量

股價波動並不是記錄價格變化,而是投資人對於價格波動的反應,也就是數以萬計個別投資人對於波動的想法如何影響未來市場表現。畢竟,股票市場是由人組成的。──投資大師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

第1章 理性行動者與現實世界

批評別人之前,應先穿著別人的鞋行走一哩,如此,當你批評時,你僅距被批評者一哩之遙,還擁有他們的思考模式。──佛瑞達‧諾瑞斯(Frieda Norris)
  
本書要討論的是股票市場中的神祕面,也就是市場心理學:市場的心理現象如何產生,我們應該如何觀察它。某些帶動價格波動的心理機制是理性明智的,其他則顯得有點好笑且荒謬。不過,如同我們將反覆看到的,心理機制一再出場,和金融交易的存在時間一樣久遠。

起源
股票交易的歷史可回溯至好幾世紀以前,雖然沒有人可以確定正確的時間,不過有若干證據認為股票交易始於十二世紀的法國,當時統治香檳區的伯爵從1114年開始交易衣物、酒、漁類、木材及金屬的標準化遠期契約(letter de faire)。

儘管法國是第一個出現類似交易所市場的國家,但在十二至十六世紀的歐洲,義大利才是金融交易的中心,那時義大利已經出現可以交易黃金、白銀及貨幣的金融公司。

現在歐洲仍習慣使用的交易所(bourse)一詞係始於十六世紀,當時范得堡(Van de Beurs)家族位於比利時布魯日的商社為金融證券的交易中心,想要做買賣的人就得去那裡才行,一般認為這就是交易所一詞的起源。同樣在十六世紀,交易所的交易活動遍及全歐洲,主要交易標的是需要資金的皇室發行的債券。

這種趨勢快速發展,1613年,史上第一個正式交易所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落成,隨後許多歐洲國家亦開始成立交易所。同時,早在1636年鬱金香泡沫發生之前,荷蘭即推出了第一支衍生性金融工具,也就是選擇權商品;至於全球第一支期貨商品則是日本於1654年在稻米市場推出的期貨契約。稻米期貨的交易須符合「帳合米交易」的規定,在此規則中,明確訂定了稻米期貨契約的標準規格及各種稻米等級的定義,由非營利的結算所加以管理,所有稻米期貨契約價差均以現金交割,而非實物交割。

看不見的手
自有股票交易以來,價格的波動性就常使人們感到訝異。許多人試圖解釋波動的發生原因,而學者大多支持下列這個看起來最合理的原因:長期而言,股票的交易價格反映其真實價值;短期的價格波動反映供給與需求的小幅變化,而這些變化是隨機無法預測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