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以一通「告知父親病危」的電話揭開序幕。年僅十五歲卻從未感受過絲毫父愛的兒子,在冷眼看著個性冷漠、行為乖戾的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後,卻莫名其妙的收到父親遺留給他的「三張舊相片」。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隻身南下探訪父親小時候居住的小鎮,想要解開「相片之謎」,沒想到竟然得知一樁讓人震撼的命案真相……。作者以「罪」與「罰」以及「良心」與「懺悔」的因果關係貫穿全文,情節曲折離奇又充滿懸疑氣氛,讀來令人迴腸盪氣。
得獎榮譽
第一屆台北縣文學獎長篇小說第二名
故事以一通「告知父親病危」的電話揭開序幕。年僅十五歲卻從未感受過絲毫父愛的兒子,在冷眼看著個性冷漠、行為乖戾的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後,卻莫名其妙的收到父親遺留給他的「三張舊相片」。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隻身南下探訪父親小時候居住的小鎮,想要解開「相片之謎」,沒想到竟然得知一樁讓人震撼的命案真相……。作者以「罪」與「罰」以及「良心」與「懺悔」的因果關係貫穿全文,情節曲折離奇又充滿懸疑氣氛,讀來令人迴腸盪氣。
得獎榮譽
第一屆台北縣文學獎長篇小說第二名
一、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12
二、午夜噩耗 15
三、陰陽怪氣的父親 21
四、最後一面 29
五、相片之謎 33
六、舊剪報 39
七、謎中謎 44
八、踏上旅途 54
九、父親的老朋友 58
十、素蘭姨 71
十一、明爭暗鬥 77
十二、誰也沒得罪 83
十三、新房客 88
十四、瓜棚下 95
十五、寄藥包的吳桑 104
十六、新朋友和新玩具 109
十七、妒火 118
十八、打翻醋桶 127
十九、喀嚓!按下快門 133
二十、天大的祕密 138
二十一、爭吵 147
二十二、樂極生悲 152
二十三、賺吃查某 160
二十四、放飛機 165
二十五、惡言相向 172
二十六、紅字 180
二十七、從實招來 187
二十八、暗夜哭訴 193
二十九、全是大頭進的錯 196
三十、兩條人命 200
三十一、比打一隻瘋狗還凶殘 206
三十二、阿峻的眼淚 211
三十三、恍然大悟 220
三十四、重逢 226
三十五、最卑微的愛 232
三十六、好好的看一場戲 242
作者的自我救贖
「真相拼圖」原名「尋找父親」,是我第一屆台北縣文學獎長篇小說的得獎作品。當初構思情節時,本來要寫成少年小說,後來因為故事裡一些凸顯人物身份與性格的對話有點粗俗,擔心不能被接受,於是捨棄原先的構想。沒想到可白總編看完原稿後,非常喜歡,要我將它改寫回少年小說出版,而且建議所有的對話應該完全保留,讓青少年讀者感受故事的震撼。這讓我十分感動。
就我以往的寫作經驗而言,書寫是自我理念的實踐,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寫作的過程是愉悅的,完稿後的心情更是滿盈的興奮與滿足。然而,創作這部小說的過程卻帶給我全然不同的體驗。
小說中做為背景的小鎮和老舊三合院,是我童年賃居環境的原景重現;當時房客之間因利害關係所引發的種種衝突雖然屢見不鮮,但在我們小孩的世界裡,自有一套心照不宣的遊戲規則。往往在大人或大或小的口角之後,我們會很有默契的保持適當的距離,並察言觀色個一、兩天,等確定兩家的戰火沒有繼續蔓延的跡象,立刻恢復和樂融融的情誼。當然,小孩之間也難免會有爭吵,但大多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三合院充滿孩童歡樂笑語和偶爾夾雜父母打罵小孩的印象,並沒有被大人勾心鬥角的蹩腳劇情所影響,反而成了我成長過程中相當美好的回憶。
然而,在我色彩亮麗的記憶拼圖裡,仍有一小塊是暗灰色的。記憶中,附近三合院一位據說是「賺吃查某」的兒子,曾短暫和我們玩在一起。儘管現在對他已完全沒有印象,但他的特殊身份在一次口角中被大家群起攻訐取笑時,委屈落淚的身影卻深烙在我的心坎。雖然我只是跟著搖旗吶喊的小角色(當年才小學二年級),那段不愉快的經驗卻和我一起成長,成了我內心深處無法抹掉的一塊污漬。
為了替那塊暗灰色拼圖加上色彩,小說情節逐漸在我心中醞釀、成型,並進入書寫階段。當回憶和書寫逐漸帶我融入小說中的人物糾葛時,或淡或濃的愁緒總會冷不防的襲上心頭,讓我驀然停筆,對著稿紙慨嘆再三。而隨著情節的快速推展,愁雲慘霧鋪天蓋地的湧入胸臆,人物之間的衝突也愈加強烈,我的情緒終於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於是竟日與筆下的角色糾纏不清,不但和他們同喜同悲,也跟著感動落淚。甚至小說都完稿了,激盪的心情仍然久久無法平復。就這樣,我從書寫中得到救贖,那暗灰色的拼圖也在完稿後布滿亮麗的色彩。
寫作就是這麼有趣又難以捉摸,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陳肇宜
毒舌派的省思—導讀「真相拼圖」
初次讀完這部小說,我的內心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
三張發黃的舊相片和一趟充滿懸疑的南部小鎮之旅,十分戲劇性的牽引出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命案」,使一棟早已不存在的傳統三合院,突然跨越數十年的時空障礙,闖入現實世界,一舉揭開父親的神秘面紗,將父親的全部秘密和一切愛、恨、情、仇,活生生的呈現在兒子面前,讓他看清父親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找到父親一生冷漠怪異的原因,也終於知道父親其實是深愛著他的。
故事以一通「告知父親病危」的電話揭開序幕。透過兒子回憶往事,冷眼看著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以及收到父親遺物(三張舊相片和一張舊剪報)後試圖釋疑解惑的過程,父親生前抑鬱、冷漠的個性和乖戾、詭異的行為舉止,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而當兒子決定以實際行動(南下探訪父親小時候居住的小鎮)解決心中的謎團時,讀者絕對無法抗拒好奇心的驅使,滿懷期待的跟隨他展開解謎之旅,並在充滿懸疑的氣氛中,一起進入時空隧道,見證一樁命案的真相。
小說以「現在」情節包裹「過去」情節的方式,敘述現年十五歲的「我」在解謎過程的所見所聞,其中包含父親老友「阿燦伯」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與描述。兩種情節以不分軒輊的份量構成小說的主軸,而且彼此互為表裡與因果關係。
「現在」情節的部分以第一人稱敘述觀點(「我」是主角,剛搭上回程的國道客運),向讀者述說「我」解開謎結的來龍去脈(對父親誤解、理解到諒解的過程)。在敘述技巧方面,「我」以倒敘法將解謎之旅的緣由與過程娓娓道來;當故事進入尾聲時,車子剛好準備要下交流道,結束這趟充滿懸疑與感傷的旅行。也就是說,「我」利用國道客運班車約四個小時的行程,追憶過去的點點滴滴,然後又回到現實,為小說劃下句點。
至於「過去」情節的部分,藉由阿燦伯的第一人稱敘述觀點(阿燦伯的「我」是配角),向現在的「我」描述父親(主角)年少時的種種優異特質,同時鮮活的呈現民國四十年代庶民生活的樣貌,並揭開當年三合院命案的真相。在敘述技巧方面,作者讓阿燦伯的「我」回到過去的時空,以順敘法交代情節(其實是阿燦伯在倒敘往事),把三合院裡大人之間搬弄是非、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與自私自利的醜態做生動的描繪,並將四個原本天真活潑的小孩,因受大人影響而發生衝突,最後以悲劇收場的過程,巨細靡遺的述說出來。
總之,小說的情節道盡人間的愛恨情仇與喜怒哀樂,其中有輕鬆活潑令人發噱的對話與場景,也有冷酷無情使人心寒的爭鬥與仇恨,更有慘絕人寰讓人欷歔的哀號與死亡。而隨著情節的峰迴路轉以至柳暗花明,讀者如身臨其境般的和主角同喜同悲,並在謎底揭曉時,一起分享有如奇蹟般從天而降的父愛,也一起感動落淚。
讀完這本迴腸盪氣又充滿人性的小說,讀者會輕易發現「罪」與「罰」以及「良心」與「懺悔」的因果關係貫穿全文,並以「愛」作總結,其所揭櫫的主題十分明確。所以我們可以這麼推論,就因為悲劇人物(被罪惡感纏身的父親)先有「良心」的知「罪」,才有「懺悔」的受「罰」,而且唯有受盡至死方休的折磨與煎熬,自我的救贖才能竟其功,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愛也才得以昇華,並達到洗滌人心的震撼效果。
因此,小說的情節是寫實而充滿懸疑的,主題是嚴肅而正面的。對目前是非扭曲、價值觀錯亂的種種社會亂象而言,如此感人肺腑的小說是暮鼓晨鐘,也是荒漠中的甘泉;它不僅值得讀者細細品味,更是自我反省與惕勵的一帖良藥。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目前電視綜藝節目的嬉笑怒罵,以及政論節目的唇槍舌劍,幾乎已成引導社會大眾「言語流行」的主力。為了提升收視率,所有的主持人都朝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方向去發揮,結果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重,日常的用語也越來越麻辣腥羶。
對辛苦的上班族來說,這未嘗不是一種「福利」,白天辛苦工作,晚上聽聽電視人物相互嘲諷與犀利的笑話,隔天再和同事「複習同樂」一番,確實有抒壓解疲的效果。
但是對涉世未深的兒童與青少年而言,其所帶來的影響就未必如此了。他們或許只是「無心」或「頑皮」的跟著流行逞口舌之快,彼此較量誰的言語更尖酸、更麻辣;然而單純的他們,可曾想過,「毒舌派」的言語也可能成為殺人凶器,讓他們闖下大禍,因而終身遺憾?
我相信讀完這部小說,青少年會直接感受故事的震撼力,因而有所警惕,以後「使用言語」時,應該更懂得「拿捏輕重」才對。
小兵出版社總編輯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