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編《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文∕天衛文化出版總監 沙永玲
從事童書編輯二十年,一心一意想要為臺灣兒童文學建立一座美麗花園,但一路辛勤耕耘,總感覺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普遍照顧到整體。
一方面要考慮出版社的生存發展,各種題材及文類都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為了出書力道,總是得選擇較有知名度的作家及夠分量的作品,因此往往失去了許多與有才華的新銳作家合作的機會,真是非常可惜。
每次見到靈動的新人作品乍現,總是心想,如果有更多讀者讀到這樣的作品,有更多人討論,這位新人也許會一直寫下去吧!
二○○六年是小魯創社二十週年,我們一直在想,要用什麼樣的行動來激勵自己堅持理想?贊助兒童文學研討會,設立文學獎,贊助新人寫作計畫
這些想法都與兒童文學界的好朋友們商討過,最後,小魯選擇以編選兒童文學選集的方式,作為二十週年的紀念獻禮。我們認為,小魯存在的理由是為臺灣小朋友編好書,而為臺灣兒童文學建構優質的創作環境則是小魯的核心價值。
很高興這樣的想法獲得臺東大學人文學院林文寶院長的支持,他並召集了洪志明先生、陳沛慈小姐、陳景聰先生擔任編輯委員,展開艱辛的選編工作。
我們決定從二○○○年開始編起,希望每年為臺灣讀者選出當年最優秀、最精華的兒童文學作品,並配合各項兒童文學推廣活動,讓老師們在教學現場能活用這些最新鮮的素材,讓每個創作欲正旺的作家能感受到小讀者閱讀的反應與熱情!小魯相信,只要我們有毅力做下去,臺灣兒童文學一定會發光發熱 ,成為二十一世紀華文文化世界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二○○二年兒童文學文化觀察 文 / 兒童文學作家 陳景聰
二○○二年,是新世紀的第二個年頭,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在臺灣方興未艾的兒童文學創作,是否也能披上新世紀的光鮮羽毛,乘著前兩個年度鼓吹「兒童閱讀」的長風,順勢高飛呢?
這一年,兒童閱讀活動持續在校園推廣,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出版活絡;各地讀書會、故事媽媽團體的積極推廣,開創了童書繪本的閱讀風氣。而朱學恆成立了「奇幻文學藝術基金會」,為《哈利波特》、《魔戒》帶動的奇幻文學創作與研究風潮創立了發展的基地。
正當民間熱衷於推動兒童文學之際,當年四月,新任的教育部長黃榮村卻以「時代已經改變,沒有存在的意義」為由,決定將在年底裁撤成立三十八年,原屬於臺灣省教育廳,後屬於教育部的「兒童讀物編輯小組」。連帶的,由政府出資請臺灣兒童文學作家執筆的一系列兒童讀物將不繼續出版。
隨著時代與政治的變異,代表政府教育機構所出版的兒童讀物,或許面臨政策變遷與市場機制開放的雙重考驗,然而政府裁撤了本土兒童文學創作者的發表空間,對臺灣的兒童文學創作不啻潑下一盆冷水,必定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無獨有偶,由臺灣省教育廳傳承下來,連續舉辦十四年,發掘了二百餘篇優秀童話與少年小說,並將出版得獎專輯贈送全國中小學及圖書館的「兒童文學創作獎」,也在當年停辦。
繼之而起的「文建會臺灣文學獎」雖也徵求童話,但並非專為推廣兒童文學而設,得獎的童話作品不乏優秀者,只可惜篇數及篇幅均大幅縮減,而印行的專輯亦不知所終。過去官方大力推廣的兒童文學獎,如今竟是聊備一格,轉變之劇烈,令有心投入兒童文學創作、角逐獎項的老手和新手,痛失一處絕佳的舞臺。
相較於民間對兒童文學的傾力投入,官方的態度,不免令兒童文學工作者為之氣結。
臺灣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多半是經過文學獎的磨練與肯定,才脫穎而出。如果說兒童文學獎是兒童文學作家的搖籃,實不為過。二○○二年較引人注目的兒童文學獎項有「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信誼幼兒文學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臺灣文學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徵選」、「南瀛文學獎」和「吳濁流文藝獎」等。
信誼基金會年年舉辦的「幼兒文學獎」已連續舉辦十四屆,孕育出多位臺灣新生代的圖畫書與幼兒文學作家。九歌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現代兒童文學獎」也有十年的歷史,同樣發掘不少創作少年小說的傑出作家。文學獎之所以吸引創作者,除了發表的作品備受肯定,還能獲得獎金。上述兩種獎項的首獎獎金都高達二十萬,想要獲得此等殊榮與報酬,參賽者肯定都相當賣力。
本年度選錄的兒童文學作品,涵蓋童話、故事、詩歌、散文和小說。作者包羅老、中、青三代的作家,還有初試身手的師院生。子敏的故事〈老闆請開門〉深刻感人,馬景賢的散文〈小河彎彎〉情味雋永,兩位都是筆耕不懈的文壇長青樹,不僅作品卓越,創作精神更值得敬佩。
或許是因為報章的版面適合刊登童話,使得童話成為臺灣兒童文學的「顯學」,作品數量凌駕其他文類。今年初,《國語日報》發表了上年度「海峽兩岸兒童文學聯合徵文」的優勝作品 。林峻堅的〈一二三,稻草人〉、白淑菁的〈大青石圓夢記〉、吳燈山的〈靈石記〉三篇作品都是以無生物為主角,幻想受限於主角無法自主行動的
「物性」,不過三位作者都能發揮高度的幻想技巧來安排情節,巧妙地掌握童心,展現童趣,手法與創意都相當耀眼,出色的表現令彼岸的優勝作品相形遜色。
此外,鄭如晴的〈紅麵龜〉散發著濃厚的臺灣鄉土氣息,兼有新鮮的趣味,是一篇傑出的本土童話。
故事類方面,特別選入一篇帶有寓言性質的創作。從事寓言故事創作的作家向來不多,因為寓言雖然簡短,卻是靈光一閃,極難掌握的文類。今年度較出色的寓言故事為「師院生兒童文學獎」的得獎作品——洪雅齡的〈運氣差的青蛙〉,雖然情節較為繁複,少了簡短淺易的「寓言風格」,然頗能掌握寓言警世、諷刺的特色。
詩歌亦是常見諸報章的文類。因為有「文建會兒歌一百」徵選活動的推波助瀾,使得詩歌的創作質量大增。林峻堅的〈包春捲〉童趣十足,富音樂性;廖炳焜的〈貓頭鷹〉情境生動,音韻和諧。兩篇皆是極富吸引力的作品。
今年度的散文創作,在「陳國政兒童文學獎」的催生之下,出現不少優秀作品。鄭宗弦的〈奇妙的飛行〉迴盪著想像的奇趣,嚴淑女的〈夏蟬的第一次飛行〉洋溢出自然觀察的感動,兩篇皆是出色的得獎作品。馮輝岳是優秀的散文作家,作品〈阿太搬新家〉生動地呈現出老人的性情,將淡淡的惆悵埋藏於歡喜的筆下。張友漁的〈窗臺上的麻雀〉則是一篇獨特的散文詩。
小說是兒童邁向成人文學的前哨站,可惜的是,國內留有兒童版的報章雜誌數量既少、版面又小,無法刊登篇幅較長的小說類文章;此外,本年度亦缺乏針對兒童或青少年設立的小說徵獎活動,陳沛慈獲得臺中市「大墩文學獎」的短篇小說〈承諾〉 ,是本年度唯一能蒐羅到適合兒童與青少年閱讀的優秀小說。
臺灣社會每年都吸納了無數外國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然而我們能被外國接受的兒童文學作品卻是鳳毛麟角。
追根究柢,除了文化上的差異之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們缺乏足夠的動力來培養專業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是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文化產業,臺灣的兒童文學想要成長茁壯,邁向國際,除了依靠民間的努力之外,還有待力量強大的推手,那就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