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百慕達-解開魔鬼三角的神秘失蹤事件
- 作者:羅伯.麥克葛瑞格,布魯斯.傑農
- 原文作者:Rob McGregor,Bruce Gernon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6-07-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47033
- ISBN13:9789861247038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第十九飛行中隊——在一次例行飛行訓練任務中消失的五架美國海軍魚雷轟炸機——以及其他在百慕達三角消失的、無法計數的受害者,究竟經歷了什麼神秘事件?從哥倫布、林白與傑農勇敢的冒險故事中,我們又能學到哪些教訓?
本書的共同作者傑農,兩度在百慕達三角的恐怖遭遇中逃過一劫。現在,他要向我們訴說他的傳奇。
《重返百慕達》呈現了由飛行員傑農自創、有關百慕達三角的創新理論,這個在相關科學研究中引領風騷的理論,建基於傑農的親身經歷以及其他從百慕達三角生還的見證者的回憶實錄。傑農認為,許多發生於百慕達三角、看似超自然事件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這種自然現象會導致時間扭曲、飛行員迷航以及儀器故障。
但是,惡名昭彰的百慕達三角仍然保有其他不為人知的秘密。《重返百慕達》也探索了百慕達三角和幽浮、美國秘密海軍基地,與一個消失的古代文明之間可能的關聯。
作者簡介
羅伯.麥克葛瑞格(Rob McGregor)
出版過數十本著作,內容遍及小說、星象、瑜珈、新世紀靈修等神秘學領域。一九九六年以《預言之石》(Prophecy Rock)獲愛倫坡獎(Edgar Allen Poe Award)年度最佳小說(Best Young Adult Novel of the Year),一九九七年以《鷹月》(Hawk Moon)入圍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一九八九年為史蒂芬?史匹伯執導的《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撰寫電影小說,之後並以《聖戰奇兵》的劇中人物印地安納瓊斯為主人翁,撰寫了六本系列冒險奇幻小說。
布魯斯.傑農(Bruce Gernon)
擁有三十多年飛行經驗的優秀飛行員,經常在加勒比海區域航行,兩度在百慕達三角遭遇神秘事件,並根據自己在這兩次遭遇中所目睹的神秘現象,創發出「電子迷霧」的理論。許多以百慕達三角為主題的紀錄片和書籍都曾報導過他的故事。傑農和麥克葛瑞格都住在美國的南佛羅里達、百慕達三角的邊緣地帶。
圖表目錄
序
引言 何謂電子迷霧?
——電子迷霧的概念說明
第一部 走進迷霧
1.傳說與迷霧
——飛行員布魯斯?傑農的創傷經驗
2.誰畫出百慕達三角?
——百慕達三角的相關爭議說明
3.百慕達三角的最新信息
——在百慕達三角消失的飛機新案例;約翰?肯尼迪的墜機事件
4.航向湮沒
——第十九飛行中隊的神秘失蹤事件
5.迷霧纏粘
——從電子迷霧生還的飛行員案例
第二部 超越迷霧
6.繼續監視三角
——庸俗的媒體如何不斷炒作百慕達三角傳奇
7.幽浮的電磁引力
——瞄準百慕達三角;電磁能量理論
8.鏡中奇緣
——百慕達三角:時間旅行的入口與異次元漩渦
9.第五十一區與百慕達三角的交會
——安德羅斯島上的美國海軍秘密基地:大西洋海底實驗與計算中心,與百慕達三角現象的可能關連。
10.亞特蘭提斯的動力
——亞特蘭提斯的傳說,及其與百慕達三角的關連
第三部 迷霧
11.近程反應
——遇到電子迷霧時,某些飛行員會迷失方向、困惑,有些則很快就昏迷過去
12.遠程反應
——某些電子迷霧生還者的各種遠程反應,其中包括超自然能力
13.測量迷霧
——電子迷霧的分類及推論
附錄1 失蹤的船隻:在百慕達三角失蹤的船隻
附錄2 失蹤的飛機:在百慕達三角失蹤的飛機
附錄3 消失的亞特蘭提斯:幾世紀以來研究者所標示的亞特蘭提斯可能地點
參考書目 203
索引 205
序
吉安.夸薩(Gian Quasar)
過去十五年來,在研究惡名昭彰、極度邪惡的百慕達三角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許多經歷奇特事件的見證者。這些見證者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在尋找一個解釋,以求理解自身的遭遇。在我嘗試記錄這些見證者對自身經歷的描述時,經常感到挫折:我想請他們提供資訊,他們卻千篇一律地向我索求一個解答,而且經常是要一個簡單而快速的答案。
這個答案並不容易給。我很難告訴這些見證者,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遭遇了種種超乎尋常的事件:電磁異常、羅盤瘋狂亂轉、導航設備故障、地平線突然消失、飛機周圍出現奇怪的水汽和雲霧、被異常的亮光包圍等等。我只能肯定地說,這些超乎尋常的事件確實發生了,而且這些見證者屬於「幸運的一群」。
這些奇怪的事件無情地與加勒比海相連結。在百慕達三角失蹤的飛機和船隻,數量遠比其他地方來得多。這些超乎尋常的現象是否彼此相關?即使我已經從數十個經歷過這些現象的人的故事中,進行相關資料的整理和比對,仍然很難說明造成這些超乎尋常的事件的確切原因究竟為何。
然後,布魯斯.傑農跟我聯繫,向我介紹他自己。傑農從我在一九九九年建置的一個網站上得知我在研究百慕達三角。他和我認識的其他見證者完全不同。我讀過一些介紹他的故事的舊書,所以當他提到自己的名字時,我立刻就知道他是誰。我真的很驚訝會收到他的信;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像他一樣,在晚近十年中那麼認真仔細地研究了百慕達三角。
傑農和其他那些曾經向我訴說自身故事的人不同。他不甘於只是偶爾苦思自己的奇怪遭遇、隨便找個解釋來安慰自己,或乾脆嘗試遺忘這段記憶,他是第一個自己著手研究以破解謎底的見證人;到二○○○年為止,他已經做了大約三十年的研究。他擁有優秀的現場觀察能力,經常廣泛地在百慕達三角區域飛行,而且總是樂於坦誠地討論自己的奇怪遭遇,以及他的遭遇與其他失蹤事件的可能關連。
《百慕達之霧》是第一本由見證並從百慕達三角相關奇特現象中倖存之人所寫的書。在本書中,傑農不僅詳細描寫了自己的奇特遭遇,更提出了一個有關百慕達三角神秘之謎的理論。
傑農身兼百慕達三角神秘之謎的見證者與研究者,而本書的另一位作者羅伯.麥克葛瑞格(Rob MacGregor)則長期致力於神秘現象的調查研究,並且出版過許多有關神秘現象的書籍。傑農和麥克葛瑞格都住在百慕達三角的邊緣地帶,也都擁有多次飛越百慕達三角的經驗。我和他們兩個認識的這些年來,他們一直跟我保持聯繫,讓我知道百慕達三角的最新發展;因此當年輕的科學家伊凡.利馬(Ivan Lima)跟我聯絡,向我訴說他的神秘經驗時,我便將這個訊息轉給傑農。不久之後,傑農與麥克葛瑞格飛到羅德岱堡(Fort Lauderdale),跟利馬在一家餐廳中會面。這家餐廳剛好位於前美國海軍基地的舊址,第十九飛行中隊就是從這個基地起飛、從而引爆了百慕達三角的神秘謎團。
我至今仍然經常到百慕達三角進行研究工作,因此我很確定,將來我一定還會在百慕達三角遇到傑農。當我搭著船深入百慕達三角時,總是想像傑農正駕著飛機從上空飛過,我會聽見那嗡嗡嗡的引擎聲、看到那斜傾的機翼,認出是他的飛機。每當有人打電話給我,請我推薦電視紀錄片的相關拍攝人選時,我總是很樂意、而且早已準備好要推薦傑農。而在本書中,傑農終於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訴說他的故事了。
傑農的確掌握了解開誘人的百慕達三角之謎的重要線索。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解開百慕達三角的謎底。傑農之所以認真地研究這個主題,唯一的動力來源,就是希望瞭解百慕達三角的秘密,好造福眾生;他不僅僅有志於記錄百慕達三角的相關神秘事件,也致力於尋找答案,以免人們繼續在百慕達三角受害。
※吉安.夸薩著有《航進百慕達三角》(Into the Bermuda Triangle),也是百慕達三角網站(http://www.Bermuda-triangle.org)的站長。
推廌序
從駕駛艙看百慕達三角洲──一個飛行員的實務觀
何飛
當我還在唸空軍幼校的懵懂之年,就曾經聽聞老師與同學們談過「百慕達三角」以及「神秘的死亡飛航區」之類的傳奇故事,後來進入空軍官校,開始接觸到更多有關的飛航知識,便試著想要將這些幾近恐怖的飛機失事在現代科技與理論的範疇裡找到解答,無奈當時的學力與經驗都不足,對於百慕達三角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一團迷霧與鬼魅魍魎之間。
從昔時的軍事飛航到今日的民用航空,我擔任飛行的工作總計已有二十六年了。隨著飛行時數與經歷的增長以及相關飛航本識學能的累積,神秘的「百慕達三角」並沒有從我的腦海裡消失,但已然成為我飛行任務裡一種戒慎自持的心情,甚至於是一種敬畏恐懼的態度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這樣說會不會太誇張了點?你根本不在百慕達三角洲的上空飛行,幹嘛把飛行弄得神經兮兮的呢?錯矣!錯矣!我並不是一個動不動就把那些光怪陸離的典故傳說奉作金科玉律的緊張大師。多年的實務經驗告訴我們,類似「百慕達三角」裡的諸多飛機失事事蹟絕對是真真切切、鮮鮮活活地存在我們這個飛行時空的大環境之中的!
或者讓我這麼說吧!在這本書裡所提到過大部分的飛機失事,無論是私人飛機的單機失控或者是整個中隊的集體迷航都可以在歷年的飛機失事案例裡找到類似情境的失事原因。
飛行員操縱飛機有兩種主要的方式:一是目視飛航,一是儀器飛航。正如美國國家安全運輸委員會在一次典型的飛機失事之後所做的結論:「飛行員迷失了方向,無法判斷上下左右,因此飛進了海裡。」這在真天氣的飛行實務上,我們稱之為「空間迷向」(Spatial Disorientation)。在水面上或天空狀況不算很清朗的飛航環境裡飛行的飛機,由於缺乏天與地交界的那條天地線(Horizon)的參考,飛行員極可能因為生理的自然作用而產生了方向識別不良以及身體感覺錯誤等錯覺,飛行員如果沒有及時意識到自己已陷入這種自然發生的危險情境,立即從目視飛航改成儀器飛航,讓飛機維持在適當的飛行姿態上,空間迷向時的飛行員幾乎無一能逃過飛機失事的厄運。再進一步說:由於飛航環境的不理想,讓飛行員很自然地陷入空間迷向的狀態中,此時的飛行員唯有完全相信狀態儀(Gyro) 上的儀表顯示,而絕對不可以相信自己身體的感覺與視覺,才能從鬼門關前抽腿逃生。不幸的是,除非受過極嚴格與定期的空間迷向訓練,人畢竟是人,在緊急存亡的關頭,總是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感覺,而不相信儀器的顯示,終而走到機毀人亡的地步。更不幸的是;空間迷向是人體在混沌不明的飛航環境裡所自然產生的,不論飛行員的性別、年齡、技術、資歷與經驗,無人能夠倖免,差別端在飛行員能不能夠在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已身陷空間迷向的危機中,從而說服自己、克服錯覺,按照狀態儀的指示從目視飛行改為儀器飛行。
可能有讀者會問:「如果在遭遇到空間迷向之際,不巧狀態儀的儀器故障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問得好!
在飛行實務上來說:這種機率很低很低。因為現代的飛機上配備了不只一具的狀態儀,有主狀態儀以及備用狀態儀。對儀器飛航的飛行員來說,這個儀器實在太重要啦!重要到沒有它就沒辦法也不准許起飛的程度呢!而有些大型的飛機為了避免重要的狀態儀在緊急關頭同時故障,還因此配備多達三具以上不同效能與不同作動原理的狀態儀來確保飛機的姿態,它們已經被設計好了以不同的作用原理,比如電子、機械等方式來操作各項儀器,難不成這些詭異不可知的神秘現象除了干擾電子和磁場的作用,連單純的機械傳動都能破壞殆盡嗎?你說這種機率是不是很低很低?
可能又有讀者會問:「就是百慕達三角上神秘的電子迷霧或隧道漩渦等等、未經分類的地理氣象學狀況把飛航儀器弄壞了呀?」
這個問題也是問得好!因為它就是這本書的關鍵所在,也是這本書的迷人之處。
當我仔細瀏覽完這本書的初稿之後,就一個飛行員的直覺來看;我並不以為然!
怎麼說?
這本書裡提到的失事案例大都是私人或者是民用的小型飛機,僅有幾個零星的商用民航客機牽涉其中,比較起來,這些小型飛機的裝備與設施當然要比載客的商用客機略遜一籌,其中甚至很多的機型可能連備用狀態儀都付諸欠缺,在單一儀器的飛航狀態下,飛機失事就很容易歸咎於單純的儀器故障而非神秘的大氣現象啦!不然,你怎麼解釋這些恐怖莫名的大氣現象老是只找小飛機的麻煩,對巨型客機就束手無策了呢?
再以當時儀器設計的精密、耐用、可靠性與維修情況來說都是讓人擔心的,是故該儀器在海上飛行時發生故障的機率實在是很難論斷的了。
還有,書中提到許多次的飛機失事,都是在關鍵時刻其飛行儀器因神秘不可解的因素而失靈,那些儀器好像都集中在磁羅盤(Magnetic Compass)或航向儀(Heading Indicator)上,而在飛行實務上,這並不是飛行員在空間迷向或飛行迷航時最重要的參考儀器啊!我可以這樣說:磁羅盤或方向儀的故障其實可以說不算是個太嚴重的機務故障,即使是在空間迷向或者飛行員迷航搞不清方向時,也不至於會有立即而明顯的危險,一個經驗豐富又技術優異的飛行員是不難從磁羅盤或航向儀故障的狀況中脫困而出的。但請記住我剛才特別強調過的話──不論飛行員的性別、年齡、技術、資歷與經驗,無人能夠倖免於空間迷向的發生,因為那是人體正常而自然的生理現象,唯有飛行員能夠在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已身陷空間迷向的危機中,從而說服自己、克服錯覺,確實按照狀態儀的指示,從目視飛行改為儀器飛行,才是脫離險境的不二法門。
當然,我得承認;我只是一個飛行總時數超過一萬多小時,飛航資歷跨越軍民兩界的飛行員,我的能力、知識、經驗都極其有限,對於已開發成熟練有關的飛航知識,我當然是竭盡所能地服膺遵行,以便安全順利地執行我的飛航任務;對於尚未被發掘出的無知領域,我毋寧是懷抱著崇仰、欣賞而又存疑再議的心態,這應該就是一個坐在駕駛艙的飛行員所需具備的客觀、務實的立場吧!然而,如果把我換成一般的讀者,那當我展讀書中許多詭譎奇異的現象和理論以及諸般不可思議的人物與情節,那種閱讀的樂趣又是另一種境界啦!
(本文作者為現役民航機長,飛行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capthoflightblog/index.php?pbgid=22129)
推廌序
電子迷霧:解開神秘百慕達的新思維
江晃榮
世界上有許多以現今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Mysterious Phenomenon),例如不明飛行物(UFO)、神秘的未確認動物(UMA)、納玆卡高原巨大地上畫、古文明遺跡以及知名的百慕達三角海域等。
現今物質化的科學是無法解釋所有宇宙現象的;科學並非萬能,也不是在追求真理,狹隘的科學有很多盲點,對無法說明的現象,科學家稱之為「謎」,長久以來百慕達三角海域就是科學上難以解開的謎之一。
事實上,全世界神秘海域不止一處,但以百慕達的知名度最高,也最為大家重視。有關百慕達海域神秘現象的解釋有多種不同觀點。某些科學家認為百慕達現象並不特別,只是普通現象的誇大版而已,任何號稱以科學角度來解釋的都是偽科學(pseudo-science),不值得重視。百慕達海面有較高濃度的甲烷(methan,俗稱沼氣),因此也有所謂沼氣造成神秘三角海域說。船與飛機經常在百慕達藻海(Sargasso sea),發現海面上升起類似花椰菜的水團,所以也有人認為白水現象可以解釋船與飛機神秘失蹤原因。另有研究人員拍到百慕達海域有超大漩渦,所造成的透鏡效應足以說明百慕達的神秘。
一九九七年四月七日,考古學家在百慕達海底發現了疑似金字塔的海底遺跡,使得百慕達現象可能與消失的古文明亞特蘭提斯大陸有關之說,討論得更為激烈;與此說法相似的便是有研究人員認為,百慕達海底是飛碟基地,常有航海家及飛行員目睹UFO。也有人提出超時空理論,認為百慕達海域連通時光隧道,使得船與飛機進入另一空間而無影無蹤。
當然有些科學家也嚐試以物理及自然現象來求証百慕達現象的科學原理,例如風的剪力現象、突發的異常氣象以及強磁力反應等。但到目前為止,並沒出現足以說服大多數科學家的理論來。
而本書作者依自己的經驗與研究,提出了一項新思維與理論,來說明百慕達現象其實並不神秘,這就是書名所稱的「電子迷霧」(electronic fog)。這是由百慕達海底陸地所放出的電磁能量所造成,也是現今物理氣象學上尚未歸類的現象,所以科學家還無法接受。筆者最近致力於推動能量醫學,主張肉眼看不到的電磁能可以改善疾病,是值得推廣的整合醫學之一,但仍不為台灣媒體及科學界認同,此點與本書理論呈現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書是水準很高、值得一讀再讀的科普著作。內容以非常客觀平實的描述,說明百慕達現象及迷霧理論,但也包容了解釋百慕達現象的其他說法,是這幾年來百慕達相關書籍中上等之作,任何階層的人均應閱讀。除了可增加知識外,並能使大腦有另類思考空間,創意與點子必然會不斷湧現。
二○○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本文作者為中華UFO科學學會理事長,也是全球最大UFO研究團體〔MUFON〕台灣代表與顧問,是台灣UFO、外星人、古文明及神秘現象研究權威。)
推薦序〉
向上尋求問題的根源
高騏
發生在百慕達三角區域之神秘離奇事件,一直是歐美國家民眾在茶飯過後所熱衷討論的話題。然而相關故事情節對台灣民眾來說,卻有如遙遠的神話故事。本書作者之一的布魯斯?傑農將其身歷其境的兩次奇遇很詳細地記錄下來,並且經過多年與其他人類似經驗的報導比對,最後提出一個比較接近事實的看法。傑農認為造成飛機和船隻離奇失蹤,是因為遭遇到所謂的電子迷霧所致。作者認為電子迷霧是一小團帶電的霧氣,它會沾黏和包覆在移動中的飛機或船隻上面,就像鉤住它們來搭便車一樣;這使飛行員會有種飛在離奇的大霧中的錯覺,有時會導致機上電子通訊設備的故障,使飛行員陷入迷失或者昏厥,最後墬機死亡。一旦電子迷霧消散,又會使人覺得恍由地獄逃離出來一般。同時,電子迷霧又會吸收雷達波,這使得地情人員無法由雷達上找出迷失的飛機。在某些情況下,電子迷霧甚至會猛烈撞擊飛機、飛行員與機上乘客,使他們的時間變的較慢或者較快。作者並將電子迷霧分成五級,由輕而重。遇到輕微的電子迷霧,是有可能逃離它的干擾,僥倖逃過一劫的。
本書作者確實花了許多時間來研究分析這些失蹤離奇事件,並且也提出一些科學家們的看法。電子迷霧理論的提出確實解釋了許多離奇現象,避免將這些離奇事件歸納為惡魔或外星人的作祟。但是,作者仍然無法解釋:這電子迷霧是怎麼會產生的?書中分析認為可能與大西洋海底的地殼運動以及美國政府在大西洋海底試驗與評估中心所進行的秘密實驗有關;或者與埋於加勒比海深處的遠古能量源、亞特蘭提斯這塊神秘的陸地也有關。但這些仍只限於揣測階段。其次是,這些失蹤的人和飛機又掉到何方?由作者所調查的紀錄顯示:失蹤的飛機至少有千架以上,大小船隻也不少於千隻,這麼多失蹤的機船和人員都掉落在何方?為何大多找不到其殘骸?
自二十世紀初以來,人類已由神權支配的文明走向理性的科學文明,透過理性思辯與實驗檢驗,人類對自然界的變化已有深入瞭解。但面對這廣大而又無垠無涯的宇宙, 人類所知實在有限。例如在天文物理方面發現了黑暗物質與黑暗能量,這到底是甚麼東西?目前科學界尚未定論。但它在宇宙中所佔的比例遠比一般的物質與能量多太多了,也就是說人類所瞭解的遠少於所不瞭解的,這還沒有談到不同空間層次的性靈生命。在這個宇宙中,除了肉眼所見的物質世界,是否還有無形的精神世界存在的可能?假如它真的存在,又和我們人類有何關係?人類有可能和這些無形精神世界的性靈聯繫溝通嗎?這些問題自古以來就困惑著人類,到今天仍然沒有答案。
本書對百慕達三角區域的神秘離奇事件的研究,提供一個人們重新思考這些問題的空間;這些電子迷霧只是隨機發生的,還是遵循某種規則定律發生,亦或其發生是深具某種意義涵蓋其中?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線索,使人們能向上尋求問題的根源。這些大量失蹤的機船和人員又都去了何方?它們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難道真是被外星人帶走了嗎?這些問題是否有可能透過科學家和宗教學家一起研究,提出一個嶄新而比較接近事實的看法?我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將能促使這一天早日到來。
(本為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