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

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
定價:450
NT $ 356 ~ 405
 

內容簡介

法國女人創造沙龍,英國男人發明俱樂部。沙龍裡有男人,俱樂部中卻沒有女人?

  地理學怎麼會和性別扯上關係?難不成男人和女人生活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如果性別屬性是社會建構的,那麼,女性氣質與男性氣概隨著時空不同又有什麼變化?女男社會關係能有多大的變異範圍?地理學家對這些議題有什麼意見?

  這些是作者在本書中處理的核心議題。作者由各種地方開始,接著將視野擴大至全球的流動與遷徙,討論在其中性別關係的變化,如何影響和反映了這些空間的性質,以及人們對女男言行舉止的共同期待。本書結合各種日常生活經驗與理論,除了質疑二元對立的性別框架外,也更積極探討性別的多樣性,及其與空間的各種關係。

  本書巧妙地結合了理論與個案研究,並於每一章文末,大量羅列相關著作,提供讀者參考。對於空間與性別的關係,無論是初探式的了解,或者希望更深入的研究,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精彩讀物。

作者簡介

琳達.麥道威爾 (Linda McDowell)

  劍橋大學地理學研究院主任。主要研究當代英國經濟與社會的重組,尤其是與性別區隔、不平等形式、社會認同以及地方連結有關的本質變遷。此外則對與地理學的學科、研究與教學法有關的女性主義理論與方法論感興趣。現在則從事1950年代英國女性勞動市場經驗的研究。

譯者簡介

徐苔玲
  東華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柯司特對話錄》,現專事翻譯。

王志弘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近期翻譯、著作有有《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現代地理思想》、《人文地理概論》、《流動、空間與社會》、《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等書。

 

目錄

圖片目錄

圖表目錄

序言與誌謝

第一章 導論:地方與性別

第二章 安適其位與不得其所︰身體和體現

第三章 家、地方與認同

第四章 社區、城市與地域

第五章 工作∕工作場所

第六章 置身公共場所︰街道與快感空間

第七章 性別化國族國家

第八章 移置

第九章 結語:女性主義研究的困境

參考書目

索引

 

  前幾年,地理學的女性主義研究還沒有目前這麼建制穩固以前,我在某次工作面試時,被問道:「女人和地理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儘管現在的提問者可能不會這麼唐突,但被形形色色的人問及:「性別跟地理學有啥關係?」仍然是常有的經驗。

  本書企圖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目標在於,概述地理學觀點和女性主義取向的某些主要關連,並且以我過去幾年閱讀並樂在其中的經驗研究,來闡述這些關連。就和類似本書的文本一樣,這些重點反映了我的興趣,以及某些我曾經參與的研究。我主要研究當代英國的性別議題,其次則探討其他「先進」社會。我也是都市與社會地理學家,關注全球城市裡工作性質的轉變,所以我援引的事例便反映了這點。我嘗試兼容並蓄,但是在後文裡,有關像「第三世界」國家的性別關係,或是生態女性主義取向和運動的記述,仍然有所不足。令人欣喜,但又叫人洩氣的,是我們這個主題範圍廣袤,沒有人能夠精通其中的所有次領域。所以,本書不會提供你或許想知道的每件有關地理學與性別的事情,但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是趣味十足的起點,引導你探究(我認為的)目前我們這個學科當中,最振奮人心的學術成就。我介紹了「經典著作」和一些比較新的作品,我希望這些個案研究能夠激勵所有地理學家,考慮從事女性主義研究。

  雖然本書封面上有我的名字,但是像這樣的書,其實是連結許多國家地理學者的女性主義網絡的發展成果。我從事學術工作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參與這些網絡,以及從中激發的學術熱忱和諸多友誼。很難提及對這本書有所貢獻的所有人士,從中挑出一些人致謝,或許會招惹埋怨,但是,我特別想要感謝蘿絲(Gillian Rose),她對初稿的機敏評論,正是友情支持和學術批評的適當結合。我與瑪西(Doreen Massey)共事了幾年,她的精力和熱忱總能激勵我付出更大努力。感謝席格(Joni Seager)為人慷慨,讓我以她的研究為範例。鮑比(Sophie Bowlby)、福特(Jo Foord)、韓森(Susan Hanson)、路易斯(Jane Lewis)、麥肯齊(Suzanne Mackenzie)和孟柯(Janice Monk),都是一開始就支持我的好朋友。洛威(Michelle Lowe)是老朋友了。最近我與夏普(Jo Sharp)的合作樂趣十足。還有五位不尋常的女性主義者和研究生,我現在有幸與她們一起共事:富比士(Dorothy Forbes)、葛松-哈地(Flora Gathorne-Hardy)、克雷爾(Rebecca Klahr)、梅斯(Paula Meth)和派瑞(Bronwen Parry)。

  第九章較早的版本發表於《高等地理教育期刊》(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1997),題目是〈女性∕性別∕女性主義〉(Women / gender / feminisms)。感謝期刊編輯與發行人同意我重印其中部分。

 

內容連載

性別的地方
性別與地理學如何產生關聯?男人和女人是否在世界不同地方,過著迥異的生活?還有,如果性別屬性是社會建構的,那麼,女性氣質與男性氣概如何隨著時空不同而變化?女男社會關係有多大的變異範圍?在所有社會裡,男人通常占據舞台中心,而女人侷限於邊緣地帶嗎?地理學家對這些議題有什麼意見?

這些就是我在本書裡要檢視的各種問題。這些議題,在廣泛的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裡,似乎日漸重要,近幾年來,以卓越的地理學術語進行的辯論,成果斐然。各種學科裡的學者,以字面和隱喻的意義,撰寫移民和旅行、邊境和疆界,以及地方與非地方。這些爭論反映了近幾十年來,特定人士與特殊地方之間的聯繫,發生了重大的分裂和轉變。大量的人民遷徙和金錢流動—比較抽象的社會科學語言,稱之為勞動和資本—是現代世界中,聯繫各地的多組社會關係與連結,日漸朝全球尺度發展的結果。而且這些遷徙已經移置(displace)並阻斷了數百萬人的生計。國族主義運動、戰爭、饑荒,以及跨國資本和全球企業的發展,導致許多人被迫遷移,其他成千上萬人,則志願且通常是暫時性的動身橫越廣闊的地理距離,為了娛樂和增廣見聞而旅遊。

這兩種移動類型都徹底改變了個人和群體認同、日常生活,以及領域或地方之間的關係。對越來越多人而言,遠離「家園」變得司空見慣:有些人在離出生地很遠的地方定居謀生,世界有太多成為「居無定所」(placeless)、「不得其所」(dis-placed)的人,注定處於沒有歸屬的棄置邊境,無論是歸屬於有國族領土基礎的國族,還是歸屬於階級或區域。對許多參與這些旅程的女人而言,移動和無產階級化(proletarianization)有關,因為地方資本和多國資本將她們大量引進,成為新國際分工的受薪勞動力。資本的觸手遍及全球,意味了在韓國、柬埔寨和加德滿都(Katmandu)的女人,最後都跟西歐的女人一樣,替同一家公司工作。
  
對這些女人當中的某些人而言,她們的旅行也許不涉及廣闊的地理移動;可能只涉及地方旅行,甚至完全沒有身體移動。反之,隨著女人進入工廠,或是在菁英分子家中擔任家務勞動者,以及因為她們透過西方資訊科技和大眾文化的滲透與文化支配,取得與其他時代和地方的聯繫,她們經歷的移置(displacement),乃是經濟、社會與文化環境變遷的結果。無論移動是否涉及身體,移動幾乎總是與性別區分的重新協商有關。這些重新協商正是後文各章的主題。

研究者已經針對各種空間尺度,依照家庭、工作場所和公共場合的不同位址,針對這些變遷進行了理論化和探索,在轉移焦點到這些討論以前,我想檢視這些龐大的物質變遷,如何影響我們對地方與認同之間關聯的認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56
  2. 新書
    79
    $356
  3. 新書
    85
    $383
  4. 新書
    9
    $405
  5. 新書
    9
    $405
  6. 新書
    9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