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庫樂街19號

史庫樂街19號
定價:280
NT $ 222 ~ 252
  • 作者:柯尼斯柏格
  • 譯者:蔡美玲
  • 繪者: BO2
  • 出版社:台灣東方
  • 出版日期:2006-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708032
  • ISBN13:9789575708030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主角瑪格列特?露絲?凱恩是《沉默到頂》(Silent to the Bone)康諾?凱恩的同父異母姊姊。它敘述瑪格列特十二歲那年暑假的經歷。故事由塔里夸夏令營講起,她在那個夏令營裡,被幾個同住一間木屋、原本就是一夥的室友惡意作弄,還替她取了不堪入耳的綽號。氣憤之餘,她也採取「不合作」運動,不參加戶外健行、不參加湖上戲水,卻因此被貶損為「無藥可救」。害她的夏令營日子悽慘難過。幸好在還沒被摧毀之前,她的兩位舅公──艾力山達、還有莫里斯──將她救出了夏令營。

  平安返回舅公位於「史庫樂街十九號」的住家時,她才發現原來她的舅公也正需要救援。過去四十五年時間,兩位舅公在住家後院一點一滴建造三座高塔。由於受到少數強勢住家所有權人的壓力,三塔被宣告為「街坊之害」,市議會投票決定,擇期拆除。瑪格列特?露絲覺得三塔根本是無可取代的藝術品:三塔會唱歌,會發出喜悅之音,它不僅是巨大完美的象徵,也是歷史的頌揚。瑪格列特?露絲決心讓它們永遠唱下去。

  從無與倫比的柯尼斯柏格筆下產生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它是一個關於藝術、歷史與竭力保護個體存在的故事。

得獎
★2004年獲SSLI國際學校圖書館學會銀牌?
★2005年入選ALA兒童圖書館協會年度好書
★2004入選學校圖書館雜誌年度好書
★2004入選Kirkus年度編輯選書 2004入選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
★2004入選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作者簡介

柯尼斯柏格

  一九三○年出生於紐約的柯尼斯柏格,在美國賓州一個小鎮長大,雖然自小喜愛閱讀,大學和研究所卻選擇主修化學,畢業後也順利當上化學老師。但慢慢的,她察覺她感興趣的是學生腦中在想些什麼,而不是試管中的變化。同時她也發現自己對繪畫有強烈的喜好,所以在生下第三個孩子後,即進入藝術學校就讀,等最小的孩子上幼稚園後,她便開始寫作,並且嘗試自己插圖。她的第一本作品《小巫婆求仙記》(Jennifer, Hecate, Macbeth, William Mokinley, and Me, Eilzabetn)得到一九六八年紐伯瑞銀牌獎,第二本作品《天使雕像》更摘下當年度這個獎項的金牌獎,一出手聲勢就不同凡響。一九九六年,她又以《The View from Saturday》奪下紐柏瑞金牌獎,同時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與廣受好評的《沉默到頂》(Silent to the Bone)息息相關的姊弟書《史庫樂街19號》,二○○四年甫出版,旋即獲獎無數,這些紀錄,再再證明她這棵文壇長青樹寶刀未老。

  柯尼斯柏格的布局細密、精準、充滿邏輯和幽默感,這或許歸功於她的科學訓練。她目前住在佛羅里達北部,不寫作時就畫畫、沿著沙灘散步或看電影。從容的生活態度更加深她的作品內涵。

 

每一個人都是故事! 鄧美玲(上善人文基金會執行長)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在台北縣某一國小的《論語》教學實驗課程,剛好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四年級的孩子聯手作弊。

  作弊當然要處罰。這是學校教育的普遍思維。但是,怎麼罰才不是只有「罰」,而可以帶著「學習」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如何藉由這個事件,幫助孩子作價值觀的釐清?

  我們的討論從作弊是為了得高分開始。小朋友想要得高分,基本上都是受到爸媽的影響,考好了有獎品、考壞了會挨罵。而爸媽因為愛,想要孩子「好,還要更好」,但又說不清楚到底怎樣才是「更好」;於是,「好成績」等於「好學校」等於「高成就」,而這個等式也被社會大眾簡化成幸福成功的指標。這些都是人的「基本社會慾望」,就像吃飯、喝水一樣,是維持生存的本能。但慾望的發展又會演變成各種面貌,於是,價值觀就慢慢形成了。

  小學四年級孩子的人格發展特質,已經可以引導他們逐漸了解:價值觀的形成,受到許多複雜的因素影響,例如個性、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流行文化等。一個人倘若不受流俗影響,敢於堅持己見,這又可能發展成兩種極端:一是反社會行為,一是自命清高。如何選擇適當的行為,從「不委屈自己,不為難別人」開始,學習保持和諧的群我關係?這個能力的養成,應該是所有學校課程的核心價值。譬如,最近我在台北縣頂溪國小王修亮老師團隊的教室裡,看到她們紮紮實實的都做到了;而我也正在向她們學習,並思考如何深耕教育的可能途徑。

  因此,在讀這個故事時,我不時退出來思考:如果要借這本書當作課程,它可以放在整個教學脈絡的哪個位置上?

  十二歲的女孩瑪格列特?露絲?凱恩被忙碌的父母送到夏令營,在那裡受到同寢室女孩的聯手欺負。於是她開始採取溫和的堅決反抗,最後逼得夏令營負責人只好讓她的舅公來把她領回去。不過這只是序曲。這種反抗的意識,促成她後來展開爭取保護三塔的行動。三塔是兩位舅公花了四十五年時間,利用金屬、玻璃與瓷器碎片,慢慢在自家後院建造完成的。因為街區開發,三塔遭到強制拆除的命運。瑪格列特透過各種關係,甚至讓當初欺負她的女孩們也加入行動,終於成功搶救三塔。

  有趣的是,這個出自紐伯瑞金牌獎得主柯尼斯柏格之手的故事,是從她另一本作品《沉默到頂》(《Silent to the Bone》)旁生出來的。她自己在「致讀者書」裡提到:「我寫完《沉默到頂》那本書之後,康諾?凱恩的同父異母姊姊,瑪格列特?露絲?凱恩不肯離開我。其實那時候,我也不肯離開她。我一直思索著瑪格列特那段回憶:『十二歲那年,我從夏令營返家。……記得,下樓晚餐時……理解到,我們這個家,永遠不會再像往昔了。』我曉得瑪格列特在夏令營裡過得很悽慘。」

  一個故事裡的配角,換一個角度,就是另一個故事的主角;每一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綿密錯綜的肌理網絡。這本書的故事最後,經過轟轟烈烈的搶救三塔行動之後,回到現實生活,瑪格列特一樣遭遇很多困難,例如:爸爸的外遇,以及隨之而至的爸媽離婚,接著是兩位愛她的舅公先後去世。而在《沉默到頂》這本書裡,她長大了,把舅公留給她的老房子改成辦公室兼住家,經營電腦顧問的事業。這就是真實人生。

這是多麼好的課程素材啊!

  如果能帶孩子用這種眼光讀這本書,書中每個角色都可以自成一個故事——營區主任柯普藍太太、裝傻的傑克、「野雲雀」小木屋裡那幾個耍陰險欺負人的女孩子……我想像著老師們若能引導孩子各自選擇一個角色,用自己的經驗,讓故事繼續發展擴大,那麼,我們要幫助孩子學習調和親子關係、同儕關係,乃至「個人的完整性」跟「團體意志」之間的衝突,就有了很好的介面。想想看,一個自信不足、為了贏得友誼,只能依附在團體當中跟著起鬨鬧事的孩子,會用怎樣的故事情節安排「野雲雀」那些「校友幫」的互動?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通常不會太惹人注意,但他的人格特質若未能經過適當的引導,長大成人之後,他在社會生活中使弄的小奸小惡,就會給大家添很多的麻煩。而若有小學老師可以及早敏感到孩子的這種特質,又能透過課程引導,很多個性沉痾造成的人生悲劇,至少可以防患於未然。

  這種人性改造的希望工程,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不過,今天的學校似乎並非如此。然而,這或許也是社會必然存在的侷限!因此,我們除了盡一切努力設法促成外,並不會感到遺憾。在充滿缺憾與侷限的環境中,不論成敗,永遠懷抱希望盡人事之努力,不正是《論語》所開展的生命格調嗎?而我們也正在嘗試透過孩子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故事,把孩子引到這樣的生命格調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22
  2.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