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人文漫步:一部城市圖像與文學史的重疊書寫

柏林人文漫步:一部城市圖像與文學史的重疊書寫
定價:300
NT $ 237 ~ 270
  • 作者:霍爾格.泰格邁爾
  • 譯者:劉興華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06-01-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16368
  • ISBN13:9789867416360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遇見穿梭在柏林酒館、出版社、沙龍與咖啡館、圍牆、車站、大街與廣場的文學人——
都柏林、班雅明、馮塔納、海涅、奧登、葛拉斯、傅赫斯、高達、黑澤、霍夫曼、榮格、漢利希.曼、諾特博姆、褚威格、恩瑟 ——

漫遊是一種街道讀物,在那,人們的臉孔、陳列品、櫥窗、露台咖啡、
道路、汽車、樹木,都成了位階相同的字母,不斷構成新書中的文字、句子和書頁。
要正確地漫遊,就不該有過於特定的企圖。-------法藍茲?黑澤(Franz Hessel)

  1989年,柏林圍牆在築起的第二十八年後倒塌,十多年來,柏林這座藝術之城、這座德國的文學首都仍注定反映出整個國家的狀況。

  柏林滿載著歷史與軼事,柏林的文學,一直是一座不安的城市的生活標記。不論時代精神在轉變、突破或瓦解,在一座咬齧人精神的大城市的迷人氣氛下,產生了一種其他地方所沒有,或只是例外的音域,特別是在已成過去的二十世紀歷史。

  漫步中,走過柏林的中心區、西城區、普連茲勞山、菲特烈樹林區與十字山,柏林的文學人,正探訪這座施普雷河畔的城市,呈現出一幅其張力與氛圍的迷人圖畫。作者並不在鉅細靡遺地處理數之不盡的重要人物與場景、沙龍與咖啡館,而是鋪陳地點與人物間的特殊衝突,展現文學與歷史如何在柏林的容顏上留下清楚無比與可以觸摸到的痕跡:從拉爾?方哈根到湯瑪斯?布拉戌;從黑澤、霍迪斯、梅林與布萊希特、都柏林、本恩與拉斯克-舒勒,到波托?史特勞斯、杜爾斯?格林班與拉夫?羅特曼……

  在柏林的文學中,一直可以察覺到與環境的搏鬥及那種好戰精神。那種味道,那種奇特、總是讓人錯亂的柏林氛圍,依附在所有可以見到的事物上,讀者會混雜在惱怒與著迷中,走入這座首都的自我經歷中。她,正在重生!身為世界的最重要人物,我相當獨特。

作者簡介

霍爾格.泰格邁爾(Holger Tegtmeyer)

  一九六四年生,在漢堡與哥廷根研讀日耳曼文學與歷史,擔任過電視台記者、廣告文案與侍者,現居柏林,為自由作家。《柏林文學漫步》是他第一本重要的作品。

譯者簡介

劉興華

  一九六二年生,政大東語系俄文組,政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德國波昂大學歷史系博士生,遊學德國多年,熱愛旅行,性嗜書,現從事出版工作。著有:《閱讀歐洲版畫》(三民書局),譯有《海德堡歲月》、《柏林文學漫步》等多部作品。

 

目錄

〈前言〉◎霍爾格.泰格邁爾

1 腓特烈大街之一

圍牆
從中間穿過

2 腓特烈大街之二

混雜的感覺
漫遊
沙龍
咖啡與墨水

3 從菩提樹下大街到波茨坦廣場

咖啡、瓦斯與電燈
世界之門
控制學習目標
全世界通用?

4 從菩提樹下大街到亞歷山大廣場

德意志存在
向後作夢
城市之眼,大陸中心
「東方」

5 普連茲勞山上

登山
廣場上
永保如新
被逐

6 普連茲勞山──地下活動與深淵

結束的開端
結束前的補遺
一群失敗的人
參與過

7 腓特烈大街火車站──離開過去

施普雷河上的橋
一切都在掌控中
宮殿

8 歐郎寧堡大門和哈克許市場間

生活藝術家
激情與無聊
大思想家

9 布萊特夏德廣場周圍

商品與價值
叢林小徑,鋪上柏油

10 從康德大街到薩維尼廣場

舞台世界與真實
動力
品味人士
理想主義者之死
思想與力量

11  選帝侯大道

過渡
一名波西米亞人的生活
空幻
怪人
事物──的起義?

12  布萊特夏德廣場

知識份子的遊樂場
當地面過熱時
俄國流亡份子
陶恩欽:古柯鹼

13  腓特烈樹林區

一座信仰與希望的碉堡
見證貧困
享樂主義者,和平主義者
寒冷震撼

14 十字山

這裡不是美國
勒曼的這一邊
金錢與貧困
換邊
展望

〈柏林文學書目〉

 

內容連載

城市之眼,大陸中心
建築師說的是另一種語言,那既詩意,又專業,既有想像力,又腳踏實地,既興奮,又冷靜。他們集未來的工程師與冷靜算計的現實主義者於一身。那個靠著猶太博物館在城裡留下自己品牌的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稱亞歷山大廣場為「城市之眼的瞳孔」,位於「瀰漫
著歷史的倉庫區和卡爾.馬克斯大道(Karl-Marx-Allee)旁的住宅區間……城內之眼眼瞼間的瞳孔」,是他們「最有遠見與最黑暗的地帶」。對這位怪異的幻想者來說,亞歷山大廣場是「歐洲大陸的大廣場之一」,他在自己的新構想中,賦予廣場一個重要的中介功能,不只是連結起不同的城區而已。在
「東西兩方的關係網中」,廣場未來負有其歐洲規模的重要意義。

廣場的未來似乎已經決定。漢斯.柯爾霍夫(Hans Kollhoff)贏得公開的競爭,他的規劃有新的拆除工程及高達一百五十公尺的辦公商業大樓。一種溯及過往的解決方式已不可能。這個廣場沒有人有興趣重建的過去。我們回想,就連都柏林的亞歷山大廣場也是個建築工地。「亞歷山大廣場上,蒸汽打樁機在阿辛格(Aschinger)面前轟轟敲擊著,那機器高達一層樓,輕而易舉地把鋼軌打入地裡。」「到處鋪著木板。」「亞歷山大廣場的風大,在提茲(Tietz)一角尤其強烈。風吹進屋內和工地坑洞中。」「不管有沒有風,拿過咖啡壺,抓起三明治,我們必須辛苦幹活,那些睡在自己羽絨被中剝削我們的寄生蟲正坐在上頭。」「阿辛格有間大咖啡屋和餐館。沒肚子的人,可以弄個肚子,有肚子的,可以看看自己願不願意加大。」

那是二○年代末。提茲早就沒了,現在換上一間幾年前還叫做中央商品屋的百貨公司,阿辛格也已不在了。在卡爾(Karl)和奧古斯特.阿辛格(August Aschinger)兄弟的分店中,可以吃得快又便宜,啤酒一杯接著一杯,資本主義似的國民餐,對當時還參考一般人吃什麼的詩人也不錯。那不需要任何特別的階級意識,便可明白在倉庫區的破爛住所和附近普連茲勞山(Prenzlauer Berg)及腓特烈樹林區(Friedrichshain)的出租房舍中會爆發何種社會動力。都柏林呈現得最為清楚,他並未揭發,而是懷著同情心伴隨著他那位搖擺不定,政治上猶豫不決的主角法蘭茲.畢伯寇夫(Franz Biberkopf),甚至在他不得不看著他的被保護人手裡拿著人民報刊想賺幾個馬克的時候:「他並不反對猶太人,但他要維護秩序,因為秩序一定是在天堂之中,每個人大概都這樣看。還有鋼盔,他見過的小伙子以及他們的工頭也這樣看,就是這樣。」

都柏林「比大多數無產階級的革命作家更熟悉北邊和東邊的窮人。在討生活的職業中,他是一位精神科醫生,講得更精確,是疾病保險醫生,也就是法蘭克福大道(Frankfurter Allee)上的窮人醫生 ……在共產主義作家作著革命的夢時,都柏林創造出一個可以讓人看出,為何三○年代大部份所謂的無產階級投奔到納粹的人物」,城市文學的專家米歇爾.賓內特(Michael Bienert)在《柏林:走在城市的文章中》(Berlin, Wege durch den Text der Stadt)一書寫到。這也讓當時部份的市民印象深刻,他們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可以發現「十分成功的企圖」,「將我們當代無產階級的事實提升到史詩的範疇」,正如在無產階級生活與存活問題上受人認可的專家湯馬斯.曼(Thomas Mann)所尷尬認可地注意到那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37
  2. 新書
    85
    $255
  3. 新書
    88
    $264
  4. 新書
    9
    $270
  5.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