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媽媽的臉

閱讀媽媽的臉
定價:260
NT $ 50 ~ 234
  • 作者:山口真美
  • 譯者:彭春陽
  • 出版社:新手父母
  • 出版日期:2005-03-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94588
  • ISBN13:9789867894588
  • 裝訂:平裝 / 208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嬰兒視覺和心智的發展是從閱讀媽媽的臉開始
你知道嬰兒很早就認得媽媽的臉孔嗎?
你能夠想像出生不久的嬰兒以具有辨識簡單圖形的能力嗎?
你思考過為什麼嬰兒的長相總是那麼討人喜歡嗎?
這些答案在本書中會有令人驚奇的發現。

  本書透過一連串的實驗,深入淺出地剖析嬰兒從對媽媽的臉孔記憶開始,發展出「察『顏』觀色」的能力,我們都知道,臉孔的記憶對於幫助我們認識和區別其他人的重要性,對於嬰兒而言,對媽媽臉孔的記憶更是他們進行認知與心智發展的第一步。因此,對媽媽臉孔的記憶在嬰兒與社會的連結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閱讀媽媽的臉》即是從最初對媽媽臉孔的記憶,揭開嬰兒成長的奧祕。在本書中分別從以下五個主題切入探討:

  ˙嬰兒具備凝視和分辨臉孔能力的真相。
  ˙嬰兒何時能夠記憶媽媽的臉孔。
  ˙嬰兒觀察外界事物能力的發展情形。
  ˙嬰兒何時與為什麼產生「怕生」的情緒。
  ˙嬰兒可愛臉孔行成的原因與作用。

  這是第一本有系統而深入的探討嬰幼兒、兒童、成人,乃至於猿猴、猩猩的臉部發展與辨視機制的書,對於想一窺嬰兒視覺認知世界的父母及讀者來說,內容、觀點有趣而不落俗套,提供了讀者們一個更寬廣的思索空間。

作者簡介

山口真美

  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曾任ART人間情報通信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福島大學生涯學習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現任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心理學研究室副教授。針對嬰幼兒臉孔認知的發展,利用電腦圖像進行實驗,並與猿猴等他種生物作比較,以獨特的手法累積豐富的研究成果。

審定推薦者簡介

  周玉慧,日本廣島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主要在社會心理學,包括人際關係與人際互動、生活壓力與社會支持、家庭心理學等,以英、日、中文發表多篇論文著作於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

 

目錄

楔子

第一章 剛生下來的新生兒就會注視臉孔
●新生兒注視臉孔的證據
●嬰兒喜歡的是臉部的輪廓還是眼睛?
●嬰兒辨識臉孔的方法
●嬰兒喜歡複雜的東西嗎?
●新生兒為什麼要凝視臉孔?

第二章 何時認得媽媽的臉孔?
(新生兒出生後二日內的發展過程)
●嬰兒喜歡媽媽的長相嗎?
●生母與養母
●何時喜歡媽媽的長相呢?
●嬰兒喜歡的臉孔及人類如何觀看臉孔──被隱匿的關係
●嬰兒真的喜歡媽媽的臉孔嗎?只有人類才有這種傾向嗎?
●經驗與環境

第三章 嬰兒所見、所處的世界
●調查嬰兒如何觀看事物的實驗
●嬰兒的視力
●視覺機制的發達
●嬰兒的眼球運動與腦部的發育程度
●活在真實世界的視力
●嬰兒如何觀看大千世界
●嬰兒可以辨識形狀嗎?
●觀看臉形內部結構是在什麼年齡開始的?

第四章 嬰兒什麼時候開始「怕生」?
(六個月大以後的發展過程)
●嬰兒何時懂得辨識表情?──嬰兒對於表情的反應與喜好
●從什麼樣的表情開始辨識?
●嬰兒觀看表情的方式與成年人相同嗎?
●男女之間的訊息──靈長類人科為例
●男女之間的訊息──文化上的差異
●男女臉孔的區分──以嬰兒為例
●六個月大之後就會活用學習經驗──「怕生」是如何產生的?

第五章 孩童為什麼長得那麼可愛?
●孩童的臉孔與成年人臉孔的差異
●孩童的臉孔令人印象強烈嗎?
●孩童的臉孔為什麼那麼討人喜歡?
●可愛程度的發展曲線──嬰兒是因為柔弱無力所以才顯得可愛嗎?
●嬰兒可愛臉孔的形成

 

推薦序

嬰兒也會察顏辨色的有趣發現

  目前坊間關於嬰幼兒發展的書籍日益增加,尤其「少子化」的現代,父母關心的焦點都在子女身上;另一方面,與上一代共同居住的情形減少、小家庭增加,使得養兒育女經驗不容易傳承,即使有所傳承,年輕的現代父母可能也會先停、看、聽,確認上一代的說法是否仍合時宜,才決定是否依循。

  一些屬於日常生活的問題,諸如「喝完奶該不該拍背讓他打嗝?該拍多久?」「副食品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餵?」等等,請教自己父母或參考一般育兒手冊通常都可以得到解答。但稍微深入一點的問題,例如「到底孩子是否能看清楚我的長相?」「如何選購玩具?怎麼樣的玩具能吸引他,並對他的發展有幫助?」「他為什麼怕生?為什麼不讓爸爸抱?」則不容易找到答案,相關書籍通常也只是將月齡與嬰幼兒認知情緒行為發展情形作對應,很少針對嬰幼兒成長過程,進行有系統而深入的探究。

  山口真美教授所撰寫的這本書,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帶領我們認識嬰兒的視覺認知世界。嬰兒絕非茫然無知地只是吃與睡,剛出生的小寶寶其實已會注視人的表情,而且對臉面情有獨鍾,甚至能夠模仿人們臉上的動作;嬰兒喜歡看中等複雜、色彩鮮明、類似人臉具有眼睛嘴巴等顯著特徵的物體;這可作為選購玩具時的參考,父母不妨選擇繪有顯著臉部特徵的物品,能刺激嬰兒的視覺發展。

  嬰兒會注視人們的表情,不論在發展心理學上或是在實際應用層面上都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面部表情可以清楚地表現肯定與否定、接納與拒絕、積極與消極、強烈與輕微等各種向度的情感,也可以隨意控制、變化迅速,加上表情的線索容易覺察,故被認為是最有效的一種身體語言,也是人們在溝通上運用最多的一種身體語言。透過表情,可以顯示各種情感、表達對別人的興趣、以及顯示對事情的理解、表達自己的判斷。本書所提供的資料讓我們更加清楚明瞭,原來,對表情的注視,是人們與生俱來、用之以適應瞬息萬變社會的能力。

  特別值得提的是,本書中介紹了嬰兒視覺認知發展的幾個關鍵時期,讓父母在育兒時可以有所參考。首先,剛出生的新生兒已能區別圖形差異,此時就可以放各種圖形卡片在嬰兒床邊讓他觀看。三個月大的嬰兒已有三度空間概念(運動視差)、能判斷物體大小、形狀,也懂得分辨不同物體,因此附有各種臉形的轉動音樂吊飾是不錯的選擇。四個月大的嬰兒對表情已有喜好,喜歡微笑、欣喜的表情,不喜歡發怒、悲傷、面無表情的容顏;從出生至六個月大之間為嬰兒眼睛辨識能力的定型期,若此時期缺乏適當視覺刺激,日後對於細微的表情變化可能很難捕捉。至於七、八個月大的嬰兒,已能分辨一些表情的意涵,也會分辨男女性別,並能結合聲音與表情,採取與成人相同的辨識方式;十個月大的嬰兒則更進一步,能分辨表情中肯定與否定的意涵。在嬰兒五個月大之後,常常讓他接觸男女老幼各種人,讓他建立起辨視人們容貌的能力,不但能使他比較不會「怕生」,也能促進他的各種認知能力。

  眾所周知,親子關係、嬰兒照顧者與嬰兒的關係之良否,影響層面極為深廣,不僅牽涉到成人後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互動、維繫親密關係,連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認知發展都與之息息相關。本書中引證了一些實例:缺乏與人相處經驗的棄養兒或受到虐待的兒童,辨識及解讀人們表情的能力差,而且棄養兒易把別人的表情解讀為傷心,受虐兒則易把別人的表情解讀為生氣、發怒。這些研究結果更突顯嬰幼兒時期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為人父母應引之為借鏡。

  在談過嬰兒如何察「顏」辨色後,本書也從人類嬰兒臉龐發展的特殊性,來談嬰幼兒如何博取母親或照顧者的注意,如何以可愛得不得了的容顏,讓人們甘願不辭辛勞,為之做牛做馬;令人不得不感佩造物者的巧思妙計。

  本書另一個特色是,詳細而清楚地介紹如何對嬰兒進行認知實驗,讓讀者在知其然之後,更能知其所以然。認知心理學實驗難就難在如何設計出一套看似簡單,卻能測出知覺/認知與行為間關係的方法,山口教授與她的同儕們應用電腦圖像,成功地測量並建構出嬰兒眼中的世界。對於完全未曾接觸過實驗方法的讀者來說,初讀時或許不甚了然,如果配合精美細緻的圖表細讀,則能相得益彰、融會貫通。

  總結而言,本書有系統而深入的探討嬰幼兒、兒童、成人,乃至於猿猴、猩猩的臉部發展與辨視機制,對於想一窺嬰兒視覺認知世界的父母及讀者來說,內容、觀點有趣而不落俗套,提供了讀者們一個更寬廣值得的思索空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9
    $50
  2.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