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大潮洶湧,中國西南邊疆許多少數民族農村,繼續倘佯在自成格局的大山生態之中。作者掀開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動員口號,模擬少數民族鮮為人知的各種回應策略──從效忠到疏離,從茫然到顛覆。我們自覺或不自覺活在身分困境中的讀者,可以透過字裡行間刻意營作的敘事脈絡,治療彼此間曾有的疑懼與怨懟,進出國家統治階層的封鎖性論述,掌握人生如戲的時代精神。
目錄
叢書序
趙 序
林 序
湯 序
張 序
自 序
概要
- 第一篇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一章 國家目的論:中央民族政策的思路
第二章 只有一個政策族:龍勝各族自治縣
- 第二篇 民族身分的能動性
第三章 意義的不可限定:金秀瑤族自治縣
第四章 讓制度活起來:羅城 佬族自治縣
- 第三篇 民族身分的流動性
第五章 都是同族: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六章 消失的民族意識:宜州散居水族村
- 第四篇 身在自治制度之外
第七章 非民族的民族教育:長安營侗族鄉
第八章 不介入與不融入:美姑彝族自治縣
- 第五篇 血緣化的民族想像
第九章 找回血緣民族:惠水布依族苗族考察的省思
第十章 自我凝視的深層:桂林民族民俗館
- 第六篇 多身分的跨界民族
第十一章 心向北京的越南人:廣西京族三島
第十二章 海內華人的祖先敘事:台灣與台僑
結論:官學界研究中國少數民族的知識視野
參考書目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