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

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
定價:220
NT $ 198
  • 作者:陳仲偉
  •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748530
  • ISBN13:9789867748539
  • 裝訂:平裝 / 195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為一個動漫畫愛好與研究者,作者從日本動畫的歷史文化與產業發展,結合對於近年來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現象,指出動漫畫文本、動漫文化參與者(同好)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正是日本動漫畫文化發展的根基。本書的出版,真正是面對大眾,是會被人拿在手上、看進眼裡,而與其對話的一個觸媒性的存在,而不只是在物理實體世界、在書架上的一本書。要深入或是改變動漫畫位處社會文化的邊緣處境,需要論述的力量,相應於此,創作則在實踐上提供明確的實績,這塊屬於我們的動漫畫園地證等待著我們的耕耘!

作者簡介:

陳仲偉
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
  東海大學社研所博士生,中台醫護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曾任曉明女中動漫社指導老師與中山醫學院動漫社外聘顧問,也曾從事同人誌創作,目前正於東海大學台灣研究室,舉辦動漫畫文化講座,並於中台醫護技術學院開設動漫畫文化相關課程。

 

  用文字表現繪畫的是小說、用繪畫表現繪畫的是插畫、用繪畫表現文字的是漫畫、用文字表現文字的是評論

--手塚治虫

  那麼,所謂的創作,重點在選擇自己想要說的故事、欲以用來說故事的形式;而不在於去界定文本形式的優劣上。看到手塚治虫的這句話,我這麼的想著;同時也想到任何一件創作一定有一部分是朝向於自身,但還有另一部分是朝向於外在世界。作為一本書的作者,總是會期待著自己的書能夠為讀者所喜愛與引起共鳴,最重要的是希望藉此得以能與讀者們有著心靈或者是知識上的交流。「會是什麼樣的人來看這本書呢?」這種想法會不斷地浮上心頭。有許多漫畫家會到書店去看看自己的漫畫賣得如何,或是什麼樣的人會去看他(她)的漫畫,就因為這個想法吧!對於手上正拿這本書的您,希望您是喜歡,或者是對動漫畫有興趣的人。

  然而,就在台灣的可見動漫畫相關書籍來說,這是一本不太一樣的書。這是一本「動漫畫研究」的書。作為一個動漫迷、也是動漫畫研究者的我來說,動漫畫一直是理解自我、理解社會與世界的基石。不過以動漫畫研究作為終身志業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常常會碰到他人質疑「動漫畫研究的正當性」,例如:「動漫畫僅僅是一種小孩子的娛樂,有什麼好研究的,還不就是那樣的東西?」「談動漫畫的學術研究,會不會太嚴肅了?這樣會不會喪失動漫畫的的樂趣?」、「漫畫評論是否對漫畫不但沒有幫助(評論不了解作者,還把讀者當作笨蛋,認為看漫畫是沒水準的…),還有可能殺漫畫發展!」、「動畫跟電影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要談動畫?動畫的特殊性為何?」作為一個打定主意,這輩子就是要作動漫畫研究的人,面對以上諸類的質疑與挑戰已是稀鬆平常(特別因為身為『重度的』同好,還會碰到「因為你喜歡動漫畫,所以你的論點一定有濃厚的偏見,只會替動漫畫說話。」的說法)。但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替他的生命志趣說話,那他的人生豈不苦悶至極?

  不過,「因為動漫畫對我來說是重要的,同時我也相信動漫畫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論思維上、或是實務上都有助於動漫畫與同好文化。」這樣的問話是不容易說清楚的。有時候談完之後還會有一種莫名的空虛感(經常碰到的喜歡就是喜歡,討厭的還是討厭的情形)。那麼,這麼累所為何?這是因為「我喜歡動漫畫。我希望與他人分享我在動漫畫中所獲得的喜悅。」相信許多同好都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這樣的努力並非徒勞無功,還是有點點滴滴的成果累積並逐漸顯露出來。

  動漫畫吸引我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動漫畫不只是具有「趣味」、「感動」,另外還有「知識」;這不是說看動漫畫有什麼教育意義,而是動漫畫對我們傳達了些「什麼」。舉例而言,如果料理漫畫內毫無知識的實踐意涵(料理是什麼?怎麼作料理?),那料理漫畫還會好看嗎?還是就只剩下一堆狀似貪吃鬼的人大快朵頤,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動漫畫的樂趣不只是娛樂,有時還是一種探索與對話,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激發我們的許多想法,讓我們體驗到不同的生命與思想。

  對動漫畫進行學術研究、發展論述與評論會不會是對動漫畫樂趣的喪失或是扼殺?我想不會。如果動漫畫可以傳達些什麼的話,我願意將這些什麼與更多的不同生命、知識進行交會與對話。事實上,或許我們也得反省,學術研究是不是已經與生活世界脫節?動漫畫評論與研究是我們對動漫畫的想法與感動,它還可以幫助我們用更多元的觀點了解動漫畫,但如果說所謂的動漫畫研究只是作一些類似於市場調查,看看大家看些什麼、買些什麼,或是想證明「動漫畫有害身心健康」、「動漫畫與不良行為、犯罪的關聯」的話(而且還說不定預設了答案是「yes」的立場),那引起反感也不難想像,但研究只有這些可能?以日本來說,多樣化的論述與研究是刺激動漫畫文化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那我們呢?誰敢說要成就一個好的、細緻的動漫畫、文學或是藝術作品的過程絕對是輕鬆愉快的?評論與研究的存在就是與動漫畫互補的成就,或許帶點苦澀,但也有著豐收的甜蜜與喜悅。最重要的是,以現在的台灣來說,我們應該、也必須提出一種由自我的生活世界的認識開始理解自我的研究取向,近年來風行的「生活風格」一詞,不只是說消費或是外貌上的裝扮,而是「認識我是誰、我要作什麼」的途逕。從自我理解開始,我們更會對於整體的社會產生認識,達成互動。這個,也正是台灣的動漫畫(迷)文化所疏漏,未去認真面對的。

  必須指出,台灣需要對動漫畫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不能只停留在「表象」,更要深入到「確立意義」的層面;這是一個重要也是刻不容緩的問題。在日本有許多專門研究動漫畫的專家學者與許多大學裡都有開設動漫畫研究相關的課程,這代表在日本動漫畫不僅僅是一個普及的休閒娛樂,還是一個具有高度實踐性意涵的公共領域;我們必須說,這可能正是台灣所欠缺的。相應於此,以台灣現有的研究文獻而言,動漫畫與動漫迷與他們實際在現實中的份量卻又是不成比例的。少有人願意且深入地探討動漫畫意涵與同好的需求與發展。而且一般對動漫畫的探討多半分散在動漫畫文本、發展及動漫迷,一直很少有整合性的論述,也少有對動漫畫社群的解析;在同好與社會情境也一直有著明顯的缺口,並且幾乎無人嘗試理解與填補。

  那麼,我們需要一些切入的途逕與方法;今日,我們說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的風潮深刻地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更是我們無可迴避的問題。在全球的諸多議題之中,全球共享的文化是否誕生一直受到注目,但所謂的「文化全球化」一直伴隨著文化帝國的陰影。相關的討論常會與一些傳播技術、跨國企業、市場或是文化商品有關。雖然對於全球性文化不見得就是西方文化佔有優勢的論述一再出現;但西方文化以外的全球文化、文化傳播或是商品有是否能夠本土化的問題常常未能有深入的論述與實例。「文化」並不只是指向傳播、商品,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實踐面向。問題是:我們怎麼應對文化全球化對我們生活世界的影響?

  相信以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現象作為切入點將會提供我們一個嶄新的視野,藉此我們可以處理文化全球化與往日我們不斷面臨到的「動漫畫文化侵略」的問題。重要的是,經由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研究可讓我們一窺日本動漫畫的堂奧。本書的第一章將敘述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重要歷程事件與探討其成功的因素,出日本動漫畫全球化是在地性的文化實踐、配合上全球傳播網絡的形成以及由「迷的文化」所建構。在第二章則回到日本動畫的發展史,剖析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基礎是日本動漫畫產生了獨特的「迷的文化」與公共論述的場域。文本、文化參與者與生活實踐的結合正是日本動漫畫文化發展的根基。這些動漫畫同好們自發性的活動是他們對動漫畫的共鳴與認同,也是面對自我存在之展現,更是強而有力的產業支柱。而日本動漫畫產業的生產動力則是:「技藝、專業與志業。」

  本書最重要的核心「迷的文化」,是日本動漫畫的特色,也是其全球化的主要支柱。在第三章將分析日本動漫畫在也界各地所受到的批評,從中指出公開論述機制的形成與動漫迷文化對處理這些批判的重要性。

  最後,本書也將思考在日本動漫畫全球化的現象重要的文化意涵?「日本傳統文化的再生、對全球文化的啟發、共享的價值。」這三點必須被我們提出。在台灣近年來也一直希望能夠發展台灣本土的動漫畫產業。那麼,這個對台灣動漫畫產業的發展有沒有辦法提供什麼貢獻?本書將以「迷的文化」與台灣動漫畫產業進行對話。

  文化全球化所需要的是文化能在各地生根,能產生在地化的本土實踐。日本動漫畫全球化是在地性、全球傳播網絡的形成,加上觀賞者有強大的動力與日本動漫畫進行對話;迷的文化則是集其大成者。相信在全球化時代中,支撐文化擴散與實踐不會只是資本與跨國公司;作為文化參與者的一般大眾,也是擁有對抗資本,以行動者的身分來來促進文化交流,進而成為文化的生產者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也正是動漫(迷)文化的可能性。

  在本書最後一節則是對動漫(迷)文化及其可能性的另一種理解途徑,也就是詮釋學。經由詮釋學的取逕,我們將更能了解同好與動漫間錯複的諸關連,與此同時,詮釋學對於迷的文化的發展能提供更有力的基礎。

  作為一個以動漫畫為志業的研究者,出版(publishing)並不是出書印刷,而是「面對大眾」,同時也是面對自我的生命史。回到動漫畫來說;基本上動漫畫是一種線性文本,有一個起點,也有一個終點。相應於,人生的歷程雖有其線性的部分,但在許許多多的情況裡比較像是一個複雜而糾結,沒有特定起點也沒有終點的意義網絡。

  在這個意義網絡中,有著許多的人共同去編織;一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有所就的。深受日本職人文化的影響(或許更的詞是「感召」也說不定)的我,對於「老師」、「師傅」、「師匠」此類的詞有著相當的感觸。以個人碩士論文《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作為基礎進行修改與增寫的本書,最需要感謝的是兩位論文指導教授張維安老師與王崇名老師。王崇名老師是我社會學的啟蒙恩師,我從王崇名老師那邊學到的不只是學術意義上的知識,還有一個知識份子對社會的深切的關懷。在二年多前從進入清華社研開始,更在擔任張維安老師的研究助理中學到將理論與研究結合的實務經驗;在這過程中,我努力的思索如何將原有的志趣與學術研究作具體的結合。張維安老師不斷地強調在思考與寫作上「說法」與理論思維的重要性,我想這會是我現在與未來重要的人生基石。

  在當時碩論的寫作過程裡,所上其他老師也與許多寶貴的意見,都對我在寫作的思維深度與廣度很有幫助,也激發我一些研究上的想像,有的可能無法在本書中提及,但我也著手處理。像李丁讚老師強調的迷的生活實踐、公共論述場域;周碧娥老師提到電影與動畫的比較、宋文里老師談的東西方藝術創作的差別、吳介民老師問的社會基礎、姚人多老師則是關心這篇論文能不能對台灣、對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文化產業有所項獻,還有吳泉源老師在方法論上的課程上不斷強調的核心論証,並提供了我多關於全球化與後殖民科學論述的資料,在後來擔任我論文口試委員時,吳泉源老師的問題與建議更讓我受益匪淺。另一位口試委員孫治本老師是在「2002年網路與社會研討會」上因為同場口試發表論文而認識的,孫治本老師對全球化有很深的研究,也對動漫畫同好文化有著濃的興趣,本書的出版更是由孫老師所促成,在此特別致謝。

  對於常常向朋友說我是動漫畫與學術研究的混血兒的我來說,個人在動畫領域上的師匠-洪嘉斌先生,是我從一個愛好漫畫的創作者轉向動漫畫研究與理解生活實踐的重要影響者,從高中時期開始,承蒙他的指導與提供的豐富資源打開了我的視野。最重要的是,我們著眼不僅限於動漫畫本身,最常處理的焦點是「如何過生活」;作為一個同好,重點不會只有在興趣上的收穫、收藏等等,能將興趣與生活做最妥善的平與結合這才是最重要之處。「了解動畫的人,他的生活必定是豐富、成功的」的想法更是深受他的影響而來。

  動漫畫是一種生活實踐,那麼生活環境與實踐的互動即為其核心。對於可算是半個「單身寄生族」的我來說,父母提供了我一個可以專注理想、學習的環境;有時還會叫我不要一直唸書,去看看電視或是打打電玩這樣的父母,實在是由衷地感謝他們。不過,跟我相處最辛苦可能是我的弟弟吧!我相信,有一個隨性霸佔他人生活空間(全部是書、書、書),極度討厭肉體勞動、會一直叫人跑腿作東作西的哥哥絕對不會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想,沒有比能有這樣的生活環境與家人更令人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這本小書只是一個動漫畫(文化)分析的開始,希望本書的出版真正是面對大眾,是會被人拿在手上、看進眼裡而與其對話的一個觸媒性的存在,而不只是物理實體世界、在書架上的一本書。如果說您對動漫畫有興趣的話,歡迎、也希望您一同加入或是建立動漫畫的論述或是創作社群。知識、論述與作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要深入或是改變漫畫位處社會文化的邊緣處境需要論述的力量,相應於此,創作則在實踐上提供明確的實績。這塊屬於我們的動漫畫園地正等待著我們的耕耘!

  希望能在動漫之「道」上有緣與您相遇。

--陳仲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98
  2.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