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圖台北散步: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

古地圖台北散步:一八九五清代台北古城
定價:350
NT $ 315
  • 作者:河出圖社
  • 出版社:果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10-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796225
  • ISBN13:9789867796226
  • 裝訂:平裝 / 72頁 / 21 x 28.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台灣開發歷史不長,從有台北這個名字的出現到現在,也不過一百二十餘年,很難想像,在這裡曾有一座中國式的古老城池存在過,有城牆、衙門、轅門、書院等等典型中國政治思想下產生的建築形式及空間,不過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二十年左右。是什麼樣的因素,讓人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蓋起一座城池又旋即拆毀?首府定在台北的經過是如何?當時的台北古城又是什麼樣的面貌?為什麼有人不居住在較熱鬧的艋舺及大稻埕反而定居城內?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清代遺跡,真的只有殘留在二二八公園內的幾座石牌坊而已嗎?

  清代的台灣史,對一般人而言,是較為曖昧不明的,大多都只有片斷的概念或口耳相傳的鄉野諺語,像是「一府二鹿三艋舺」、劉銘傳是台灣現代化的肇始者等等。但當我們把台北城的發展放入一個時空軸中重新審視,就會發現這些說法並不全面,如清末時的台南府城雖然寸土寸金,但就商業發展而言,艋舺和大稻埕早已超越台南,甚至有面對全世界的貿易網絡;劉銘傳最早推動台灣很多現代化的建設,但到後來因種種因素無法持續。而且我們還會發現,現在流行的官辦民營、合作開發,早在當時就已開始,小南門的出現,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土地開發案件。透過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不但認識清朝時期的台北城,更可一窺清朝台灣的面?。

  本書以一張極稀有的一八九五年間繪製的台北古城地圖,配合年表、清朝概況圖表、古今地圖對照、二百幅照片及圖像、深入淺出的專題討論,不僅是一本可讀性高的好書,更是一本具查索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隨書附贈「一八九五年台北古城地圖」海報乙張。

作者簡介
  河出圖社:一群熱愛古地圖的台灣史研究者,長年以第一手的影像及史料一步一腳印地踏查台灣,發現台灣,對台灣史有獨到的見解與心得。

 

目錄

目次

一八九五年台灣台北城之圖 4
清代台北古城路上觀察 6
認識清代台灣與台北 9
 制度:「台北」名稱的出現與行政區域變遷
 地理:淡水河流域、台北盆地與周圍丘陵
 時間:歷史中的拓墾與開發活動
 人:清代漢人的生活基本概況
清代台北大事記

第一章 時間索隱
一張一八九五年的〈台灣台北城之圖〉 14
台北--邁向首都之路 17
台灣建省與台北建城 22
北首府與南首府──台北、台南府城之比較 24
台北城的政治建設 28
台北的商業與交通建設 33

第二章記憶圖考
一、官署
  巡撫衙門
  布政使衙門
  台北府署
  淡水縣署
  善後局行台
  行台、籌防局
二、軍事
  兵營
  參將衙門
  軍械所
三、交通
  府後街
  府直街
  府前街
  北門街
  西門街
  石坊街
  文武廟街
  火車頭
  機器局
  商務及鐵道局
四、宗教
  天后宮
  城隍廟
  武廟
  廣澤尊王廟
  魯班廟
五、文教
  考棚
  文廟、府學、明倫堂
  登瀛書院
  明道書院
  西學堂
  台灣通志總局
  節孝祠
  黃氏貞節石坊
  洪騰雲急公好義石坊
六、城門
  大南門(麗正門)
  小南門(重熙門)
  東門(照正門)
  北門(承恩門)
  西門(寶成門)

 

編輯室報告

當你震懾於古代建築的榮光,驚嘆金字塔、萬里長城、希臘神廟的宏偉壯闊;心生對千古風流人物的嚮往,思及蘇格拉底、亞歷山大、拿破崙的功業事蹟時便禁不住要反覆思量、與人描繪討論,那麼,你是喜歡歷史的。

若是再追問你喜歡台灣歷史嗎?許多人卻要在心裏升起小小的問號,一面想起鄭成功、劉銘傳或二二八事件…,似乎突然有點意興闌珊。其實歷史經過時光的淘洗,留存的流風遺緒,正在我們生活的週圍,不只是那些被博物館收藏起來、被政府指定的古蹟、或寫進教科書裏的才叫做歷史,我們今日的所用所見、所言所行,無一不是經過歷史積累而來,只是遺落得太多,記憶得太少,與過去的鏈結一次又一次斷裂,以致人們漸漸想不起過去的完整樣貌。

台灣歷史研究,在解嚴前因為政治因素而導致研究風氣低迷,解嚴後由於人們的渴知、史料的解禁、研究主題的自由,曾經炙手可熱而有一波熱潮,在大學課程裏更一度成為顯學,但是它多半還是被關在學院的高牆裏,枯燥無味且難以親近。

另一方面,在面對觀光產業、地方特色等民間對當地歷史知識的強大需求,則由個人愛好者或文史工作室來填補,因此今日在許多觀光景點,可以看到許多強調當地人文歷史背景、地方色彩濃厚的介紹文字,形成另一種台灣歷史敘述。

但是,有沒有第三種歷史取向呢?能不能在太沈重的學院研究和主題太小的地方特色介紹外,有別種選擇呢?「發現別冊:台灣古地圖」系列,將是這樣理念具體的實踐場域,你可以用最嚴格的學術標準來審核這本書,也可以在這裏發掘到整體歷史的面貌,更重要的是,你會讀台灣歷史讀得興‧味‧盎‧然,尋覓與過去斷裂的鏈結,也細緻地讀到過去與現實如何銜接密合,在被重建的時間空間裏,你將在我們的帶領下回到那個年代,了解那個年代,又清楚地知道它對現在留下了什麼樣的影響。

「發現別冊:台灣古地圖」系列由河出圖社負責企劃,以一張有代表性的地圖為空間畫出格線,貫串時代的主題文章為時間的軸線,還有圖上各種地名地物的個別解說,罕見且精準老照片影像的鮮活呈現,以及規劃如何實際走訪古跡的路線圖,讓你能夠撫今追昔,散步在21世紀的街道上,想像這座城市建造的歷程。

期待在這樣的努力下,台灣歷史將不只是工具書或教科書,而讓台灣歷史的閱讀成為一種可能,成為一種趣味。

收藏者序

小時候,大約民國四、五十年左右,父母親常對我們小孩說:你們要是乖乖的話,星期天帶你們到城內看電影、吃飯。當時總覺得台北又沒城牆,為什麼有城內呢?後來高中時常被動員至總統府前廣場呼喊口號,那時看到景福門,一直以為那城門就是清朝留下來的古蹟,可是為什麼古蹟卻被貼上一大堆標語呢?一直到開始接觸台灣歷史之後,才知道景福門的原?竟然與現在不同,同時也才了解父母親說要帶我們到城內的話意,因為日本人拆掉城牆後將原來的城內建設成日本人的居住及商業繁華區。有關台北城建設發展的文字記載眾多,可是影像或早期描畫台北城內的地圖卻非常罕見,因為早期台灣官方並不重視台灣文物的保存,加上戰亂,使得一些早期資料更加難尋。近年,以民間力量為主的台灣文物收藏盛行,雖然每個人力量有限,收藏到的文物也是片斷,但是,如果能夠集合眾人的力量,大家以愛鄉、愛此土地的心情出發,讓社會大眾以認識我們居住的地方及其歷史的演變串連,進一步也許能讓愛護我們的家園「台灣」成為一種共識。本人做為一個愛好台灣文獻的收藏者,希望能透過這一張台北城古地圖的整理與研究,讓大家感受台北城的風?,體會先民造城的心境,了解歷史,必能創造未來。

林于昉寫於
秋江紀念博物館籌備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