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經

河經
定價:280
NT $ 45 ~ 252
  • 作者:吉塔.梅塔
  • 原文作者:Gita Mehta
  • 譯者:陳念萱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日期:2004-07-0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574206
  • ISBN13:9789867574206
  • 裝訂:平裝 / 26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娜瑪妲河是印度的聖河,總有有成千上萬的朝聖者來到河的兩岸,朝拜、修行、瞻仰聖河的尊容。傳說中,娜瑪妲河是濕婆神的汗水匯流成的河,姿態優美撩人,濕婆神看了之後大喜,為她取名為娜瑪妲,意思是可人兒,並且賜福頌讚:「妳將永遠神聖,永不枯竭。」然後把她嫁給眾多追求者裡最耀眼的佼佼者,即眾河之王的海洋。據說看一眼娜瑪妲河水,人們世代累積的原罪就能夠被洗滌乾淨。

  《河經》這部小說描述的就是在娜瑪妲河岸所發生的故事。

  故事的一開始,說到一個保守卻單純可愛的半退休印度官員,他無親無故,又面臨了「中年危機」,渴望能有機會突破心靈枷鎖,於是產生了遯世的念頭,自請遷調到娜瑪妲河邊,擔任一座偏僻的國有賓館的管理者,準備專心步入隱遁冥想的生活。

  他原以為能從此過著平淡無為的日子,卻在聖河邊陸續結識了體透人情事故的回教穆喇、拋棄龐大鑽石產業繼承權轉而專心苦修的年輕耆那僧人、守護天才蘇菲吟唱男孩的失志音樂老師、因情慾迷醉而難以自拔的茶莊經理、被盜匪綁架的哈瓦麗藝妓、初體愛戀滋味的醜陋女音樂家,以及收養一位小雛妓的苦修武僧。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令人低迴不已,見識到生命的深刻與絕美。而與這些人的交會,也為這個主人翁平淡無奇的生命烙下了深淺不一的印記。

  《河經》的「經」(sutra)字,原意是將文稿貫穿成書的線繩。在《河經》中貫穿整部小說中不同故事的主軸有二:一是聖河娜瑪達;另外一個則是「愛」──每一位故事的主人翁都在嚴苛的現實當中以自己的方式尋找、表達愛。到最後,作者更將靈性追求的可能性推展到了極至,給了這位中年官員當頭棒喝,從而讓他體會到平凡人性中深刻的美感。閱讀至此,相信讀者也會忍不住拍案叫絕!

  透過《河經》這部迷人的小說,吉塔?梅塔呈現了印度的多元文化。她以優美迷人的筆調,把印度風土民情、各派宗教與神話的傳說、人性的愛、憎、情、慾,刻劃入裡。一旦開始閱讀,就不忍放下。現在就讓梅塔引領我們進入河經這個神祕、深情、淒美的半真實世界中吧!

作者簡介

吉塔.梅塔(Gita Mehta)

  寫過兩本書:《可樂經》以及《拉吉》(Raj,梵文,意思是統治,指的是1757到 1947年間大英帝國對印度半島亦即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的統治)。她為英美以及歐洲的電視公司編寫、製作以及導演過幾部紀錄片,也曾寫文章發表在週日時報、觀察家報(Spectator)、饒舌雜誌(Tatler)以及風尚雜誌(Vogue)和浮華世界(Vanity Fair)。她的書被翻譯成十三種語言,出版於二十七個國家。目前她不定期住在紐約、倫敦以及印度。

 

我看《河經》 陳念萱

--凡人版本的流浪者之歌
--各種古老印度信仰的修行者傳奇

  1943年在印度德里出生,兩星期後,父親因獨立抗爭被補入獄,母親將全副精神都投入到營救父親的活動中,因此作者Gita Mehta三歲就被送進寄宿學校就讀。Gita的意思即自由之歌,作者1997年的散文集《蛇行上梯》(Snakes and Ladders)便是藉由這簡單的印度古老遊戲(後由英國引進而流行至歐美各地)隱喻自由的抗爭,若要贏得棋局,需源自持續不斷地撿拾機會,雖再三滑落蛇性般的印度生活中,總能等到攀上目的地的日子。

  熱情好客的Gita Mehta雖跟隨從事出版業的丈夫遊走歐美西方國家,從倫敦移居紐約曼哈頓,然每年冬季返鄉的慣例,讓Gita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有更深的體悟與依賴,1979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Karma Cola: Marketing the Mystic East】行銷神秘東方,即嘲諷西方人探索東方靈性世界的抄捷徑癖好,而介紹了作者眼中熱愛的印度;父親再度因背離的印度民主混亂鋃鐺入獄,也給了Gita許多文化省思的素材,這用三星期寫就的散文集,便是東西方文化撞擊下被激怒的智慧產物。1989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Raj】則藉由印度自由解放的五十年做背景,印度人經歷了甚麼樣的文化衝擊與心靈轉變,作者以故事性的戲劇效果展現。而1993年出版的小說【河經】則巧妙地介紹了印度信仰的神髓精華。喜歡自喻為照相機的Gita像個職業照相師,快速地捕捉了印度這叫她銘感於心的家鄉。

  躲避專業的老公而與出版商協調不斷的Gita Mehta,雖意外地兩度成為歐美暢銷書作家,卻還沒有準備好做個忙碌的專業作家,她說:「我最喜歡躺在床上發呆的日子!」也因此在二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只出版了兩本散文與兩本小說,卻受到市場熱烈的歡迎。

  Gita Mehta在【河經】裡呈現主人翁個性上的文辭特點與思考邏輯,有著讓人熟悉的中國味道,那種半弔子知識份子苦惱,非常傳神地在這老冬烘身上流洩,帶有隱微的戲劇性趣味。作者是個非常會說故事的妙人,她時光倒流地引用各種古老信仰傳說,融會貫通又細緻開放而深具幽默感,流暢地闡述信仰傳統基調,微妙地引出深奧的精神指標,卻又引人入勝地讓人近距離窺視神奇的生命之美,以舞蹈般的細膩簡約詞藻,寫出一場拍案驚奇的舞台劇,是動人的戲劇,更是精彩無比的真實人生,而且還是濃縮版的心靈探索之路,絕對不亞於【流浪者之歌】能夠激發的靈性啟示。

  小說中的主人翁是個有點冬烘卻很單純可愛的人物,做為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政府官員,終日誠懇盡責,期待來日能有機會突破心靈枷鎖,中年退休後,孤家寡人又無親故陪伴,因此產生遁世念頭。沒想到在聖河邊隨興冥想的日子裡,居然有幸遇見一波又一波的奇人,呈現各種多樣的印度古老信仰面貌,最原始的冥想尋奇,循序漸進地提升了主角的靈性層次。這原本有點憂鬱症的中年危機,就這麼神奇地被一連串的意外因緣給化解了。老冬烘像個剛入學的孩子般,見識了生命的神秘與奇蹟,最後,返回原點的重重一擊,打碎了自以為是的「冥想位階」,驚奇地看見生命沒有分化似的高低修行之路,只有自己最清楚內在的道路走到了何方。美!就是在這樣的路程中,展現了最上乘的生命藝術,幽雅的曼妙舞姿,教人神往。

  印度婆羅門教徒一生必需經過四種生活形態,按婆羅門教法典所載,過程依序為︰一、學生期(梵行期,brahmacarya)︰拜師學習吠陀聖典。二、家住期(ga^rhasthya)︰撫育兒女並主持家族祭祀。三、林棲期(va^naprastha)︰在森林中隱居修行。四、遊行期(sam!nya^sa)︰居無定所四處乞食遊走修行。這四階段的每一階段都定有嚴格的義務,每一階段是一住期。【河經】的主角宣稱進入第三期,卻又不敢真的走進去,因此才在開端自圓其說地表白:調整了一下傳統(只觀察不陷入),作者暗諷修行居士的嫌疑很大。「住期」即梵語a^s/rama。古代印度以宗教的義務、財產、性愛為人生三大目的,為滿足此三目的而組織家庭傳宗接代。而在奧義書思想興盛以後,更以苦修冥想證悟解脫為最終的宗教理想。四住期的制度即為實踐這二種理想而設。「a^s/rama」字面意義為疲勞,尤指因宗教行為引起的疲勞,後專指宗教修行場所如隱居寮房、庵、僧院等。【河經】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闡述了心靈的脈動如何被古老的傳統誘引,而找到枯井急盼的源泉。

  期待現代化的印度,經過西方文明的洗禮與崩解,於慢慢站立起來的顛簸下,能夠回到最原始的文化面貌裡,尋找生命的源頭,補給失去的生命力量。就像聖河女神的孕育,始終無私地餵養包容並淨化各種人性的自我荼毒。Gita Mehta以文字呼喚,招引迷途的東方文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6
    $45
  2.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