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台灣嗎?!-【關於台灣瑰寶系列叢書】
對許多人來說,中國五千年歷史,也許說不上耳熟能詳,但因為從小學到中學,歷史課要上、要背、要考的,主要就是這些內容,所以,即使歷史成績不夠好,或者老搞不清楚哪個皇帝是哪個名號的人,對中國史總也不陌生。相形之下,有文字記載的短短數百年台灣歷史,對大多數人來說,可就陌生得多了。你知道台灣最早的住民是誰、來自何處嗎?你可知道你的先祖不畏險阻浪濤,橫渡黑水溝後,從何處上岸?
同樣的,許多人對於長江、黃河流經哪些大陸省份,可能都還背得出來;對於「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可能也不加思索就可以朗朗上口,但台灣有哪三大河川,你知道嗎?或者你知道淡水河也曾香魚成群嗎?
台灣-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除了葡萄牙水手驚艷之餘所喊出的「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封號之外,台灣所擁有的,絕不止於此。包括台東卑南遺址在內,已出土的一千五百多處史前遺址,不但顯示台灣先住民是南島語系分布點最北端,同時也將台灣歷史往前追溯數萬年;小小的台灣擁有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而其天然植被隨海拔變化,由亞熱帶溫帶至寒帶,不但林相變化多端,野生動物更是種類豐富;全台僅有的,且六十七個島嶼羅列於大海之上的澎湖玄武岩地質地貌,以及豐富地形變化與海蝕作用所形成的海蝕柱、海蝕洞的成群發育,更為全球罕見;太魯閣國家公園則擁有世界地質史上最年輕的造山運動呈現,是一部活生生的地質初期演化史,也是國際學者眼中的「地質天堂」。
《台灣瑰寶》系列的製作與推出,對於作者、編輯來說,是重修曾經被忽略了的這個美麗寶島的歷史;對讀者來說,則可能是重新認識你所在之地的開始。無關黨派,不分顏色,只要生長在台灣、生活在台灣,就是正港的台灣人,對於台灣的美麗與價值,我們不願敝帚自珍,但也不願意藉由外來的認可或加持才算數;自信與自重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而自信與自重則來自對自身之所由來、所在、所有的深刻瞭解與體悟。
《台灣瑰寶》,讓你真正認識台灣,愛戀這塊土地。
黃金之城:金瓜石的傳奇-【關於本書《台灣瑰寶-金瓜石》】
百年前,一位鐵道築路工人午餐後在基隆河八堵橋下以飯盒戲淘河沙,竟發現沙裡含有閃閃動人的砂金,而且數量還不少,從此掀開了基隆河沿岸的淘金狂潮序幕。
隨後,循溯基隆河而上,以小金瓜露頭為中心,附近的大粗坑、小粗坑、大竿林、金瓜石等礦床相繼被發現、開採,原本寂靜純樸的山林,頓時喧鬧繁盛。現在的瑞芳鎮就是因為當時往來基隆、金瓜石間的淘金客在此匯聚而形成,金瓜石璀璨百年的採金歷史也堂煌登場。
耀眼的黃金光輝,照亮了這個面積不到五平方公里的礦山聚落,採金盛期,原來人煙稀疏的小山村,一度湧進了超過八萬的人口。尤其到了日據時期,日本經營者引進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採金技術、設備與專業技術人員,不但讓小小的金瓜石成為「日本首一」的金礦山,更躍居「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金瓜石礦山的黃金單位面積產量全球第一。
因黃金開採而興榮,卻也因黃金停採而沒落的金瓜石,與黃金礦業幾乎已畫上等號,而其百年興衰史,彷彿也就是台灣金礦業史的化身。
至今,礦山雖已關閉多年,採礦期間所使用的機具設施也因廢棄經年而毀損,但在漫草叢生的礦山上,仍隨處可見礦坑、運礦軌道、索道、水圳橋,以及選礦場的蹤影殘跡。而在目光穿不透的地表下,更包藏著一條條縱橫交錯,宛若一座大型地下迷宮的採礦坑道。
金瓜石的美,不止於留存完整的礦業遺跡,溫柔連綿的群山、以黑色為主調的黑屋頂,或者上下相連、貫串全聚落的石階路,或者盤桓山海間、曲折蜿蜒的公路;淘金夢醒,人潮遠去後的寧靜金瓜石山城,更有一份特屬於繁華褪盡,透顯著淡淡的哀愁的美。
金瓜石的價值也不僅止於假日郊遊踏青,在地居民對於這片土地的未來積極熱情地參與;青壯居民組成「金瓜石觀光發展促進會」,敦促並監督政府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甚至連退休的老礦工也和年輕人一起去上生態課,希望成為最優秀的金瓜石礦區及生態導覽員。這些更是金瓜石寶貴而無窮的資產。
金瓜石的傳奇,不止於曾經年產數萬噸的黃金,不止於可能還深藏地底,未曾現身的黃金礦體;金瓜石的傳奇更在於百年來,世代居民因應惡劣環境所發展出來的素樸生活智慧,讓每座屋宇廊簷、每片石牆,都富含了溫潤的生命行跡。
全書架構:
- 1. 歷史探源-
探索金瓜石聚落自十七世紀探險家的發現、清領、日治時期的計畫開採,以迄戰後停採的發展脈絡。 - 2. 人文史蹟-
重建金瓜石地區生活場景、聚落特色、風俗信仰,以及日人遺跡和金礦遺址。 - 3. 自然景觀-
呈現金瓜石礦脈形成的地質特色、礦體分布、礦坑挖掘,及陰陽海、黃金瀑布和金水公路的獨特山形海景。 - 4. 周邊采風-
描繪金瓜石鄰近的山城-九份,從「小上海」到「悲情城市」,從礦村到藝術村的時代發展。 - 5. 賞遊資訊-
a.周邊賞遊點之簡介、地圖、實用旅遊訊息、遊程規劃
b.延伸閱讀
c.參考書目
d.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