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認識台灣、發現台灣成為台灣學術界及民間社會的一個重要趨勢。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從過去所建立的有關台灣的知識基礎上,來加強對台灣的認識外,如何以新的觀點與研究方法,重新詮釋及發現台灣,成為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諸多認識台灣的新角度中,與人類息息相關也扣緊台灣的政經歷史發展的產業生產,即為其中重要的一項。
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島,但是由於地形、氣候及土壤水文條件的差異,因而呈現出不同緯度的林相,各種品類繁多的農作物。再加上台灣人民在傳統‘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勤勞刻苦的生活習慣,海洋國家所面對的國際經貿挑戰所淬練出來的貨殖與競爭的性格,使得台灣不僅成為農作物生產的豐饒之地,其農業生產技術之進步與農業產品之精良更是聞名於全世界。
探討台灣產業的發展,除了要考慮當地人文條件外,政權的輪替,政策的變換以及國際政經條件的動態發展都不能忽略。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使得台灣的農業產業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出現某些作物成為該時代的指標作物的現象。例如在清代,稻米與甘蔗的大量栽種與中國市場的需求有關,1860年代後北部丘陵地區茶葉的種植與焗腦事業的發展與開放通商口岸所造成的國際市場聯結有密切相關。日治時期,由於日本內需市場的擴大與殖民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來米、蓬萊米及甘蔗成為激烈競爭的作物(學界稱為米糖相剋現象)。戰後在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稻米與蔗糖都成為政策控制下的作物,生產者成為為政策服務的工具,幾乎喪失了作物栽種的自由。到了1970年代由於對日市場的開放,香蕉生產外銷成為1970~80年代的重要作物。以上有關農作物生產所透露出來複雜的現象,讓我們瞭解農作物的生產其實無法脫離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的影響。
洪馨蘭這本《台灣的菸葉》大致是放在上述的脈絡來瞭解菸葉生產在台灣的發展。具体而言,作者嘗試從下列幾個方向來述說:第一、政府與菸農之間的契約關係,菸葉是一種契約作物,因此生產必須獲得許可,栽種技術、生產過程、菸葉之收購與價值之制定都操之於公賣局的手裡,也成為政府穩定財政的工具。第二、因菸葉生產而形成的生活方式與產業文化。菸葉生產過程高強度的勞力需求影?了家庭的結構以及鄰里親戚間的換工關係;地方性的菸農組織(菸葉改進社)成為政治動員政黨支持的社團。第三、在洋菸品大量進口,公賣局轉型為公司型態的情況下,台灣的菸業生產已成為黃昏的企業,上了年紀的菸農何去何從?地方的文化工作者如何保留過去種菸的集体記憶,並將新的創意產業引進,以活化菸葉種植地區社會與文化的生機,這都是作者關心的重點。
本書作者洪馨蘭女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其碩士論文即是以美濃菸葉的生產與文化現象為主題。此論文後來修改出版為「菸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專書。此書可以說是197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孔邁隆(Myron
Cohen)的美濃研究之後對美濃最深入最有系統的研究。洪馨蘭的著作不像孔邁隆以傳統穩定的1970年代為研究對象,洪著對於國家政策的轉變,菸農在產業轉型過程中的掙扎與困境,美濃社會的動態改變過程有更多的著墨,各位讀者如果對美濃有興趣,同時閱讀孔邁隆筆下傳統的美濃以及洪馨蘭筆下轉變中的美濃,將會對美濃這個菸城有更多的瞭解。
洪馨蘭在完成了碩士論文後,即在美濃留了下來,加入當地著名的社運及文化團体「美濃愛鄉協進會」,全心全意投入在地的社區與文化研究與改造運動,她不僅學會了流利的客家話(馨蘭是閩南人),融入了美濃客家社會,並與志同道合的美濃優秀青年結為連褵,成為美濃地區許許多多外來媳婦中一份子。馨蘭在過去十年的學術與文化工作生涯可以說是台灣巨大社會文化變遷中的一個剖面,在這種歷史改變的過程中,許許多多年青的知識份子以一種積極介入的態度重新貼近土地及在地的生活經驗,並以實際行動成為推動台灣社會與文化改造不可或缺的動力。
對於台灣的菸葉與生產,我個人從小就有親切的經驗。由於家父徐金仁先生從1950年代起即任職於屏東菸廠,對於菸葉生產之各項制度(如公賣局與菸農間的契約關係,菸葉栽種過程之輔導,菸葉收購等)的建立與執行都曾作出直接或間接的貢獻。猶記得小時候,父親每年在菸草收購期間都會有一、二個月的時間離家集中在外地住宿,因此當菸葉收購期結束,等待父親歸來是我們家的大事,也是我們最期盼的日子。這樣一個性情質樸,不善於官場文化的台灣基層公務員,卻在1980年因心臟病發倒在旗山的菸田上。以父親對於菸草世界的默默奉獻,倒在菸田應該無所遺憾,但對於官場的人事紛擾,奉獻一生卻連個科長都無法擔任,恐怕也是戰後台籍公務人員的一種悲哀吧。
由於透過父親的關係與菸葉生產世界有一份熟悉感,因此在我個人的學術生涯上,也曾有一段時間以‘小商品生產’為題,在美濃地區投入菸草產業文化的研究,其目的即是希望以追尋父親所走過的道路,來重建台灣的菸業產業文化史。此一計畫後來因故未能完成,一直覺得對家父有些愧疚。如今看到學生輩的洪馨蘭能夠在美濃研究的基礎上,擴大為全台灣菸葉發展的全面性探討,我個人除了感到衷心的安慰外,也很樂意將這本書推荐給讀者。我要告訴讀者的是:閱讀本書會讓你對台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於過去曾經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財政穩定作出貢獻的菸農們,我們要致以敬意,並對他(她)們在政策轉型中所面對的困境與掙扎寄予關懷。
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任考試院考試委員 徐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