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

臺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
定價:250
NT $ 225
  • 作者:林毅夫
  • 出版社:前衛
  • 出版日期:2004-04-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014333
  • ISBN13:9789578014336
  • 裝訂:軟精裝 / 329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寫這本書的動機完全是偶然的。大概在五至十年前,某日和好友許世模醫師閒談台灣國情之際,他問我台灣人的心態是否與受虐者的病態心理有關,因為精神醫學是我的專業,便慫恿我將此寫成一篇文章。我覺得這建議很有意義,就在業餘斷斷續續地整理思路,著手寫文章,準備在美國的台灣公論報或太平洋時報發表。那知越寫越長而不能收拾,以致後來這篇難產的文章就成為我自嘲和許醫師揶揄的對象。在另一次聚會中,許醫師再次向我提及他的見解,他認為台灣人的行為和Stockholm Syndrome極其相近。當聽到他這見解的時候,我的心裡感到十分矛盾;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一直特別留意有關受虐者心態、 Stockholm Syndrome和後創傷症候群的相關文獻,終於獲得同樣的結論,我甚至把它當做我的「新發現」而竊喜,不料許醫師幾句話就打破了我自認為「發現者」的幻想。不過,另一方面我既欣喜又欽佩許醫師對於心理學擁有敏銳的直覺,想不到心臟科醫師的他卻具有精神科醫師的天份。不僅如此,此後我更陸續讀到具有相同觀點的著作。陳茂雄在其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以Stockholm Syndrome來解釋台灣人的行為。李喬的「『二二八』在台灣人精神史的意義」一文,則以「後創傷症候群」的觀點來解讀台灣人的心理和行為,他認為今日台灣人的心態和行為可追溯到台灣歷史上的創傷-「二二八事件」。上述經驗確實打開了我的視野,沒想到有這麼多洞察力敏銳的台灣人,各自對台灣人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獨立的觀察,卻不約而同地獲得相同的結論。因此,我捨棄原本要替台灣開「處方箋」的心態,改用「描寫」的方式進行寫作。因為,不僅台灣的心理病態與一般受虐心理、Stockholm Syndrome或後創傷症候群相近,連目前台灣正蓬勃進行中的自救運動也與這些病症治癒的過程極其相近。從開始嘗試寫一篇文章到完成了這本書,已過了許多年的時間。其間,我不斷地以最新的時事來修改內容以闡釋本書的論點,但台灣政情變動地很快,令人有追不上的感覺,幸好時事的時間性對本書的論點並無大幅度的影響。由於開業早出晚歸,少有時間寫作,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又不是專業作家,因此下筆格外吃力。為了尋找寫作時間而忽略了許多本是份內的家庭雜務,幸好內人默默地一手包辦。而後父親來定居,加入了整理庭院的陣營,更減經我的負擔,在此要向他們表示萬分謝意。我特別要向李錦容女士、莊秋雄博士和林健一先生表達謝意,他們不花費許多時間細心地閱讀我的手稿,糾正當中的文句並給予建議;此外,我參考了張信重博士、劉麗珍博士、林健次先生、林邦夫先生和內人等的感想和評語對內容加以修改,終於促成此書的問世。最後希望讀者發現本書的意義,並幫助台灣人的心理重建。

作者簡介  

林毅夫

  1942年生於台灣新竹,,1967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科,1970赴美於西北大學和密西西比大學精神科受「住院醫師」訓練,1974結業後任職芝加哥近郊一州立精神醫院近八年,後四年為部門主管,1982就職印第安那州一社區精神健康中心的醫學主任,1984搬到俄亥俄州開業至今。

 

目錄

  • 第一章 導言
  • 第二章 二二八大屠殺──台灣人心靈的創傷 
    第一節 二二八事件的起因和結果 
    第二節 二二八事件在台灣人精神上的烙印  
     一、後二二八症候群  
     二、後二二八行為模式  
     三、第二層創傷──自我創傷
  • 第三章 「受虐者-台灣」和「施虐者-國民黨中國」的關係
  • 第四章 受虐者的適應機制
  • 第五章 台灣人的受虐心態 
    第一節 無力感 
    第二節 對中國的誇大評價與過分恐懼 
    第三節 末代台灣人 
    第四節 等待摩西──把自己的命運放在他人手中 
    第五節 原罪心態──替他人承擔責任
  • 第六章 虐待關係中的腐化文化 
    第一節 受虐者台灣人的中國結  
     一、國民黨中國信條的演化──依附心態的種種面相  
     二、依附關係和力量平衡的演化 
    第二節 紅包文化 
    第三節 中間路線 
    第四節 中間選民  
     一、缺乏公義感的既得利益者  
     二、產生依附心的既得利益者  
     三、激情掙脫依附心,認同候選人,改變投票行為  
     四、中間選民的永恆性質  
     五、中間選民缺乏國家認同的理念  
     六、恐懼維持依附心
  • 第七章 台灣意識的生長歷史與困擾
  • 第八章 外省人台灣心——難產的新台灣人
  • 第九章 走出受虐個性的陰影——台灣人的自救與解脫 
    第一節 擺脫中國本位的窄狹世界觀  
     一、中國如何看待它與西藏的關係  
     二、中國如何看待它與蒙古的關係 
    第二節 以台灣觀點看待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第三節 以台灣人的觀點看台灣人   
     一、台灣人的定義   
     二、堅定台灣人意識,步上台灣意識的道德高原   
     三、認同是心理功能   
     四、脫下華人外衣,恢復台灣人的身分   
     五、台灣人的內涵在台灣   
     六、用台灣人的感官來經驗世界   
     七、台灣人的台灣歷史   
     八、保護台灣的母語 
    第四節 建立安全的心理環境
  • 第十章 從傷痕得到力量--重訪「獨立革命二二八」 
    第一節 悲情二二八 
    第二節 獨立革命二二八
 

  自1947年228事件台灣人第一次意識覺醒以來,台灣獨立運動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台灣人意識浮沉的掙扎。起先五十年中國國民黨除了以教育及媒體來系統性的進行消滅台灣語言、文化及歷史外,並以高壓暴力的恐怖政策來強制執行這些消滅台灣人意識的政策。在五十年間,我們可以瞭解島內台灣人對討論台灣意識的恐懼感,但為甚麼當時在海外自由社會中生活的台灣人,及現在生活在民主自由體制下的台灣人,仍無清晰的台灣人意識?

  二十幾年來從事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時,常遇到一些人對台灣獨立運動有不合邏輯的反應。譬如說,當我們解釋台灣人如何達到自主獨立時,多數台灣人並不反對,但要贊成台灣獨立之前的第一個反應常常是︰「如果我們獨立了,你要如何對待這些外省人?」好像如果沒有好好安排這些「外省人」的出路,寧可不獨立。這與美國南北戰爭時雖然北軍要解放奴隸,但許多南方的黑人奴隸卻替他們的主人抱不平的心態有所類似。

  台灣人也似乎無法脫出中國情結的束縛,常對中國「偉大文化」有極大的憧憬,對中國及中國人有不尋常的感情。幾年前世界杯女足冠軍決賽由美國隊與中國隊對壘(在美國比賽),當時中國已向台灣沿海發射過飛彈,在台灣海峽對岸部署飛彈威脅台灣,中國應是台灣的敵人,但令人驚奇的,許多台美人卻替中國隊加油。我們可以預見,當2008年奧運,中國選手得到金牌時,台灣人會興奮不已的情景。

  台灣人的自我定位也因為中國情結的關係而曖昧不清。當一個韓國人說︰「我們都是韓國人」時,台灣人會馬上更正說︰「我不是韓國人,我是台灣人﹗」當日本人說︰「我們都是日本人」時,台灣人也會說︰「我不是日本人,我是台灣人﹗」但若有中國人說︰「我們都是中國人」時,大部分的台灣人卻都不敢對這些中國人說︰「我不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

  十幾年前,我讀到一篇有關「斯多哥爾摩症狀群」(Stockholm Syndrome)的文章,談到被虐待者的心態變化,才恍然大悟許多台灣人脫不開中國情結的病理原因。「斯多哥爾摩症狀群」描寫1973年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多哥爾摩的一件銀行搶劫案中,被擒為人質的受害者的心態變化。這四位人質被兩個歹徒禁制在銀行內與瑞典警察對立,在四天半的時間內卻變成兩個歹徒的同情者,不但譴責瑞典警察不應逮捕這兩個歹徒,而且事後又替這兩個歹徒捐錢辯護。這種被虐待者認同施虐者的病理心態,也可在被虐待的妻子中看到。被虐待者心態的形成是因為生命受威脅、一切生活所需必須依靠施虐者供給、資訊隔絕––所有資訊由施虐者提供、行為「正確」時可有小恩惠可得。這就是台灣人在五十年中國國民黨恐怖統治下相同的情景。

  我的好友林毅夫醫師是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對不正常的心理病症有專科醫師的專門知識,不僅能看出心理病的症狀,又能分析其病理過程,最後並提出治療的方法。林毅夫醫師並非一般的精神醫師,我十幾年來與他一起時,經常談到台灣的政治問題,我們同感台灣獨立的問題主要是台灣意識的掙扎。他常以精神科學來分析台灣人意識行為上的不正常表現,使人佩服。幾年來,我就鼓勵他以他的專業知識撰寫一本分析台灣人不正常意識行為的書。因為他有專業的臨床經驗,我也要求他寫出治療的方法。我本來想要與他共同撰寫這本書,但我讀了他頭幾篇後,覺得這是非常專門的學術寫作,除了給他鼓勵及提供一些思考材料外,只有他才能完成這個獨特、有意義並有臨床實用性的大作。果然,經過幾年的「苦心」撰寫後,林毅夫醫師完成了一本超出我預想的書。當今正是「正名、制憲」運動熱潮之時,林毅夫醫師這本書可說是「台灣意識」的新憲法,是台灣人心理重建的藍圖。

許世模(《台灣公論報》發行人、台獨聯盟中央委員) 於美國克里夫蘭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