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依德傳》第一冊:1856-1905

《弗洛依德傳》第一冊:1856-1905
定價:360
NT $ 164 ~ 324
  • 作者:彼得‧蓋伊
  • 譯者:梁永李宜澤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02-10-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411619
  • ISBN13:9789570411614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半世紀來最全面、完整、細膩的一本弗洛依德傳

精神分析是辨認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特徵的一種時代口音。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是否為一個弗洛依德主義者,都無損於當代精神分析語彙盛行不衰的境況,諸如潛意識、壓抑、解夢、語誤等術語無所不在地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儘管當下自然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但其對於心靈工程的解密方案,仍然未窺全貌。也因著這樣自然科學研究的缺漏,顯現著人性疏離後,精神分析以獨特的方言,成為撫慰人類心靈原鄉的母語,懇切召喚著異鄉的漂泊靈魂。

我們越來越清楚地察覺為何有人將弗洛依德的發現,類比於X光線的發現。在X光線發現約五年後,我們得以透視人體的組織結構;在弗洛依德提出精神分析後,同樣使我們得以揭開潛意識面紗,析解探勘心靈底層的慾望。(見本書導讀/林耀盛文)

這位曾冷冷地預測,自己會「驚醒沈睡中的人類」的巨人,在離開人世之後六十四年的今天,他的魂靈仍在人間展演著一場又一場絲毫不遜色於生前的論戰,他的生命依舊持續影響著當代。今天攻擊他的綿延砲火來自不同領域,有宗教方面,也有世俗方面的理由。

跟其他現代歐洲文化舞台的要角比起來,弗洛依德的身後報導之多,無人能比,然而,出人意表的是,他的脈搏卻從來沒有停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些排山倒海、毫不留情針對他的攻擊,也無須一波一波捲土重來。

這些鞭屍、驗屍之舉,不只來自嚴苛的心理學家、多疑的精神醫師或忿忿不平的支持者。報刊評論也有跟進的趨勢,它們頗為狐疑的,觀察著弗洛依德聲譽的起起落落,形成推波助瀾的效果。(見蓋伊序)

本書之出版乃是當代關於弗氏的著作中最引人注目者,它於1988年出版,立成美歐等地的暢銷書,書評率多給予正面評價,並獲美國國家書獎,陸續翻譯成九種語言行銷世界。

本書作者彼得‧蓋伊 (Peter Gay),是西方當代極負盛名的史學家,專治長為歐洲思想史,啟蒙時代與布爾喬亞研究,因此榮獲阿姆斯特丹獎(這是頒發給從事歐洲史研究傑出的一項重要榮譽獎項)。蓋伊不但是知名的歷史學者,並曾受過精神分析的專業訓練,著作等身,治學用功。以其學養與背景,著手撰寫弗洛依德傳記,使得本書在眾多弗洛依德研究作品中,佔有特出的地位。蓋伊其他著作本公司亦籌備出版中 。

林耀盛推薦/

蓋伊於本書中,試圖將精神分析、傳記與歷史相互結合,意在營造一種新思潮,顯示從鉅觀的時代脈絡與微觀的個體生平交織辯證探究劃時代的原創理念,得以成就一條認識論的新徑路。易言之,本書可說是一本整合個體的、內在心理動力的、智識的、社會的、政治的,與文化的大規模傳記歷史,讀來綱舉目張,氣象萬千。

值此「人性」這個不死的蒼老靈魂仍是項熱門議題之際,蓋伊這本著作的中文譯本出版,應當可以引起中文世界讀者的廣泛共鳴。蓋伊於本書中,旁徵博引地展演其博學識能的功夫,舉凡對於弗洛依德的相關資料運用,如書信、言談、檔案、講稿、論文、著作及對其經典個案的解析(如朵拉、施列伯、小漢斯、狼人與鼠人)等,嫻熟自裕,精緻了本書的品質,同時也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對精神分析一無所悉的陌生者而言,可以從本書的章節汲取認識弗洛依德的養料,進而登堂探頭進入精神分析的虛實世界。對於有經驗的臨床醫療工作者而言,本書可以當作案頭參考書,隨手翻閱,可以提醒激化有關弗洛依德臨床應用的學說結構、後設理論與實務技巧的交錯關係,甚至從本書的創意攝食靈感,以思考如何促發個案心理治療的頓悟。至於對知識論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藉由旅航蓋伊所用心擘劃的智識地景,探解歷史理念生產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究竟是如何地相剋相成。

閱讀本書保證是一趟充滿驚喜的與冒險的旅程,值得讀者們予以細細品味與反思批判。

劉森堯推薦/

近年所出版弗洛依德傳記中最具份量,且描述最詳實也是敘述風格最傑出的一本書。本書一千餘頁,寫來不疾不徐彷如一氣呵成,至於內容,我們幾乎可以大膽肯定,有關弗洛依德的一切,包括大師的生平、交友和著述生涯,鉅細靡遺。這顯然是近五十年來,繼鍾斯於1950年代所寫的三大冊《弗洛依德的生活與工作》一書後,最詳實也是最精彩的依本弗洛依德傳記。

這本傳記所佔的最大優勢是,它擁有最新和最充分的資料,特別是信件方面。所動用的資料也是史無前例。

作者簡介

彼得‧蓋伊(Peter Gay)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柏林,一九三八年移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目前為耶魯大學史特林(Sterling)史學教授、古根漢與洛克菲勒基金會學者、劍橋邱吉爾學院海外學者。歷獲各種研究獎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學獎等,其著作多次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目錄


第一冊
奠基期:1856-1905
第一章 知識的貪求
回憶的滋養
研究生涯的誘惑
戀愛中的弗洛依德
第二章 醞釀中的理論
一位必要的朋友與敵人
歇斯底里、投射與困窘
自我分析
第三章 精神分析
夢的秘密
獻給心理學家的心理學
從羅馬到維也納:一段緩慢的進展
性慾地圖
 

作者序

  一九八八年,我首度出版弗洛依德的傳記時,一場論戰正圍繞著他,如火如荼地開展,這種情形,跟他生前所經歷的斑斑論戰絲毫不遜色。他曾冷冷地預測,自己會驚醒沈睡中的人類,而他的確成功了,也引起人們五味雜陳的感受。十年之後的今天,關於弗洛依德的論戰仍不斷擴大,因此,他的生命依舊持續影響著當代。就此而言,今天攻擊他的綿延砲火固然來自不同領域,有宗教方面,也有世俗方面的理由,但是,即使只是跟十年前比較,就當代的趨勢而言,引發更激烈批判與辯護之聲的焦點,毋寧更集中在弗洛依德的生活與著作上(當然,這兩者是緊緊糾結在一起的)。跟其他現代歐洲文化舞台的要角比起來,弗洛依德的身後報導之多,無人能比,然而,出人意表的是,他的脈搏卻從來沒有停息。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些排山倒海、毫不留情針對他的攻擊,也無須一波一波捲土重來。
  
  這些鞭屍、驗屍之舉,不只來自嚴苛的心理學家、多疑的精神醫師或忿忿不平的支持者。報刊評論也有跟進的趨勢,它們頗為狐疑,觀察著弗洛依德聲譽的起起落落,形成推波助瀾的效果。《紐約時報》在一篇頭版文章中質疑,弗洛依德是否真的已死,而寧願認為他已死去;《紐約雜誌》的封面,則出現了一幅弗洛依德面容憔悴的畫像,面頰還流下一滴孤單的眼淚;流通量大、在文化圈頗具影響力的《紐約書評》,則不遺餘力,為弗利德力克.克魯斯 (Frederick Crews) 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發言空間,讓這位以消滅弗洛依德及其著作為職志的仁兄,暢所欲言。經過了三十年,曾經在一九五○年代光芒四射的精神分析,如今卻捉襟見肘,處處碰壁。而精神分析既然是由弗洛依德一手創建起來,攻擊精神分析,便無異於攻擊弗洛依德,雖然這句話並不適合由我來說,但是,我打從心底以為,弗洛依德的外顯立場,已讓我們迫切需要一部可靠的傳記。

  如果我們問的方向沒錯,我們想知道,弗洛依德和他的學說未來在心理學領域究竟會扮演什麼角色?檯面上各種耀眼的心理治療對手(並非全都來自加州)〔譯者按:加州有許多心理治療傳統路線不走弗洛依德路線,譬如已有三十年以上歷史的「加州整合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就強調更接近榮格派的身心靈整合路線〕、藥物減緩某些心理困擾類型的興盛趨勢,以及針對心靈問題發展出來的各種生物學進路,使得弗洛依德思想存在的價值越來越讓人存疑。但是,據此認定這些思想已老舊過時,卻是非常冒進的想法。很少人知道,年屆八十二的老弗洛依德,在他的遺作《精神分析大綱》(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中曾經主張,以某些尚未被發現的化學物質,來取代精神分析治療,換言之,這位精神分析之父,認為其精神分析觀點與神經精神醫學 (neuropsychiatry) 並無相悖之處,也就是說,要把這兩種看待心靈、面對心靈運作與失控的方式綜合起來,成為一個更龐大、完整的學說,似乎指日可待。不過,這份綜合工作所需要的思想家,其原創性和大無畏的精神,絕不能比弗洛依德差。

  如果我們翻開本書的註腳,應不難明白,當初我為這本傳記進行研究時,有幸能無所顧慮地參閱弗洛依德的全套信件,在過去的出版品中,這些信件雖然曾被運用過,卻多屬濫用。恩斯特.鍾斯 (Ernest Jones) 在三卷的弗洛依德生平中,審慎刪除了他與弗洛依德信件往返中某些最有趣的段落,顯然不想讓人注意到弗洛依德是怎麼死的,或者,說得更白一點,不想讓人注意到弗洛依德是在自己的要求下往生的。經過安娜.弗洛依德 (Anna Freud) 的慫恿,鍾斯甚至修改了她父親幾近無可挑剔的英文。而弗洛依德與卡爾.亞伯拉罕 (Karl Abraham)、歐斯卡.費斯特(Oscar Pfister)、盧.安德烈亞斯—莎樂美 (Lou Andreas-Salom? 的通信,在出版的書信集中也遭到令人髮指的竄改。至於弗洛依德與桑朵.費倫奇 (Sandor Ferenczi) 之間的重要通信,就現行出版的信件中,也只有少數樣本足以採信。為了跨越這些因時代錯誤而造成的斷簡殘篇,對於這本傳記的寫作目標來說,查閱原件當然會有莫大的幫助,結果,我才得以首度公開大約二千個段落,有些從未問世,有些經過校訂。

  我當然心存感激,但也僅及於此。我十年前就抱怨過,許多原始資料不見天日,如果我能取得這些資料,一定會對我描繪弗洛依德的形象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大有助益。一直到我所寫的傳記出版之後,我才被允許閱讀弗洛依德與其小姨子敏娜.貝內斯 (Minna Bernays) 的往返書信,然而經過證實,這一系列的書信集也令人痛心地被動過手腳、縮水了,雖然我得以參閱這當中的許多信件,其跨越時段約莫在世紀之交———也就是他們倆可能曾發生婚外情的時段,但最後我保留了這一段。

  在這兒我必須要插一句話,回答一個我最常被徵詢的問題:「弗洛依德和敏娜.貝內斯真的有婚外情嗎?」以示慎重。這本書的讀者會發現,從我所取得的證據看來,我認為這樁韻事乃子虛烏有。但是,如果有任何新的史料足以證實有這回事,我隨時準備改變我的想法。某些批評弗洛依德幾至體無完膚的評論者,會把有沒有這樁婚外情,視為精神分析的石蕊試紙,就好像一旦證明弗洛依德通姦屬實,他的學說即將隨之土崩瓦解一般。可是,這種 Q法讓我覺得頗為荒謬,我在本書一貫主張,弗洛依德的思想能不能站得住腳,要依照思想本身的脈絡來判定。

  雖然許多記載上的盲點依舊存在,但有一部分卻是無比真實的:也就是所謂的「未婚妻書簡」(Brautbriefe),弗洛依德與未婚妻的往返信箋。他們訂婚五年,聚少離多,幾乎每天給對方寫信。這些通信讓弗洛依德的形象躍然紙上,更讓瑪爾塔.貝內斯 (Martha Bernays) 的形象生動無比。弗洛依德寫給未婚妻的信,已有超過一百封以全貌或經過刪節出版(這裡面卻沒有她寫給他的信,只有我輾轉發現和出版的少數片斷),這不禁讓人引頸期盼,暗處裡還有數百封這樣的信件等著重見天日。我雖不相信這些信裡面有什麼大不了的祕密,但它們一定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弗洛依德的內在生活。當這些信札得以出版(或者學者得以一窺其內容)的那一天,也就是另一種版本的傳記將出現的那一天。

  如果我今天才動手寫這本傳記,我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我想,大概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師面貌之外,我會多談一點他屬於政客的那一面,我會重寫我對於施列伯個案 (Schreber case) 的看法,直到今天,這個案例還在激烈爭議中。除此之外,我想我可以站在文本一邊待命。畢竟,這本傳記在十年前上市的時候,獲得了熱烈的迴響,賣得很好,甚至成了美國、法國、巴西的暢銷書。書評給予正面的讚賞,並陸續翻譯成九種語言。當然,詆毀這本書的人也有,從極左派到極右派都對我砲聲隆隆。有些人認為我只不過是個打手,一味為既有的弗洛依德學派事業辯護,把弗洛依德當作偶像來崇拜;而狂熱的弗洛依德學圈中人,則痛責我竟敢與大師意見相左,還把大師視為一個平凡的人。這些嚴厲的評論者都讓我甘之如飴,他們在無意間讓我肯定,我做了某些對的事情。我想像著這本新的平裝版,會引發一些關於弗洛依德的新的身後報導,但我也相信,它們終將煙消雲散。

  彼得.蓋伊 一九九八年五月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知識的貪求
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四日,萊比錫和維也納的「佛藍茲‧德意地克書屋」(Franz Deuticke) 出版了西格蒙‧弗洛依德 (Sigmund Freud) 所寫的鉅著《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但是,在這本書扉頁上所標明的出版日期,卻是一九○○年,表面上,這個書目訊息所反映的不一致,只不過是出版的傳統手法,回頭來看,它卻有意無意象徵了弗洛依德在知識上所繼承的遺產,以及他最終所發生的影響,就像他所喜歡聲稱的:他這本「夢書」是十九世紀所塑造的心靈產物,然而,它已經變成二十世紀的財產,被人們珍視、辱罵,所無法逃避的對象。這本書的標題,特別是簡潔的德文「釋夢」(Dream Interpretation),挑釁味十足,讓人想起某種便宜的小冊子,目標是容易受騙而迷信上當的大眾,這類書把夢分類為吉兆和凶兆的預言,弗洛依德曾評論道:他當時「甘冒嚴格科學的大不韙,站在古人和迷信的這一邊」。

但是《夢的解析》有好一陣子乏人問津,在六年的時間裡面,只賣出三百五十一本,直到一九○九年才被要求出版第二版,就像弗洛依德後來所相信的,如果他的命運就是要喚醒沈睡中的人類,那麼這也只會在好些年後才發生。這種冷淡的反應,跟塑造現代文化的另一本革命性經典———查爾斯‧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的《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 比較起來,可真是冷靜!《物種起源》在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幾乎是在弗洛依德夢書出版的前四十年,它的第一版一千兩百五十本全數在當天傍晚之前賣完,而且很快就出了新的修訂版。達爾文的書頗具顛覆性,他站在劇烈爭辯的風暴中心,大家爭辯著人類的動物天性,而且這種爭辯讓人引頸企盼已久。然而,弗洛依德的書雖然也具有強烈的顛覆性,剛開始似乎只是少數專家私下愛好祕藏的食物,不論弗洛依德懷有什麼樣的期望,讓這本書得到廣大而快速的接納,都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

弗洛依德付出了長期的心血,幾乎可以跟達爾文數十年沒沒無聞的準備工作相媲美,他對夢的興趣可以遠溯自一八八二年,他在一八九四年就已經開始分析夢,不論《夢的解析》其進展的歷程顯得多麼遲緩,卻已成了弗洛依德生涯的軸心。一九一○年,他說這本書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他又說:「如果這本書要獲得承認,那麼正規心理學將整個更正,而且必須被擺到一個新的基礎上來理解。」一九三一年,弗洛依德在為他英文版第三版所寫的序言當中,再度慎重地對這本夢書表達了敬意:「即使從我今天的判斷,它都包含了我所有發現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像這樣的洞見,一生只有一次,有如從天上掉下來的好運一般。」

弗洛依德的自豪並非得意忘形,他早期研究的那些不可避免的錯誤,和無法避免的迂迴曲折,固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他在一八八○年代和一八九○年代所有的發現,都匯聚到了《夢的解析》一書當中。更有甚者,他在後來將會發現的東西,那些而不僅僅是跟夢有關的見解,都隱含在這本書裡面,這本書的廣博以及隨處充滿自傳的材料,使得此書對弗洛依德傳記作者來說,具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性,它總結了弗洛依德的所有學養,也總結了弗洛依德這個人的一切,直抵他那複雜多端的童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6
    $164
  2. 新書
    79
    $284
  3. 新書
    79
    $284
  4. 新書
    88
    $317
  5. 新書
    9
    $324
  6.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