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雅文
有一位小朋友曾經告訴我:「欣賞,就是你喜歡一個東西,而且又說得出來為什麼。」這句話說得真好!為了這一句話,自詡是「博物館人」的我,放棄了原先把我過去7年來的博物館經驗,寫成一本專業書籍的想法,決定使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說給那些平常不太接近博物館或只是對博物館參觀有興趣的讀者聽。
博物館,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十分遙遠的陌生事物,要把我在博物館中的觀察,用最簡潔的話說給他們聽,或至少能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和他們進行對話——這件事說來簡單,做起來可沒想像中那麼的容易。但是,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多麼富有挑戰性又讓人興奮的事!整個寫作過程在在直接的考驗著我:「妳真懂博物館嗎?妳到底懂得多少?」這本小書能夠做到多少當時我對自己的期許?還請諸位讀者明察和不吝指教。
1993年我拋開一切,踏上赴美留學之路,為的是研習「博物館學」。在繁忙的碩士班課程之餘,只要一有機會就開著我的
Civic二手車,帶著從大學時代就跟著我跑天下的10年老相機OLYMPUS,OM2,提著藏有我多年心愛歌曲的音樂盒,帶著乾糧,驅車前往美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去實地參觀、蒐集文獻、拍照、訪談、記錄。如果要認真地往前追溯,可以說在7年之前,我就已開始籌備和構思眼前出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了。
整個寫作過程對我既是痛苦,也是極為甘美的追憶之旅;幾乎每一件細節都會讓我魂牽夢縈,彷彿又回到當時參觀的氣氛或感動中,構築出一種人在台灣、心在美利堅的時空錯置情境和寫作氛圍。將這些參觀博物館的小故事寫出來,把幻燈片一一找出來,既是重新整理留美時期的種種經驗,也是治癒自己對留美歲月思念的藥引,更是把這段讀書時期的艱辛,昇華為甜美回憶的具體論述。
感謝我的父母,在艱困的年頭,一直培養我去接近和學習藝術,他們從來不對我說:「學藝術,恐怕會餓死吧!」謝謝哥哥開印、嫂嫂寶廉,從我赴美留學的第一天開始,給予我生活和學業上的種種協助,那時候我像是嬰兒初學走路,舉步維艱。哥哥愛深責切,從不輕易鼓勵,讓我在不滿足自己現況的心境下,不斷往前衝刺;他是全世界最宅心仁厚的人。哥哥的好友孔德明博士,在我去念研究所前,曾面對著尼加拉瓜瀑布,諄諄地點醒我:「雅文,要仔細想想:5年以後,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他送給我百卷柯達公司的幻燈軟片,讓我這個窮學生的博物館田野記錄工作,從無匱乏彈藥之虞。在這裡,謝謝孔哥。
我也要由衷地向幼獅文化公司的孫小英總編輯致上萬分的謝意,孫姊在文壇提拔培養過數不清的人才,我受邀寫稿,深感光榮,也感受到成為幼獅一份子的社會使命。文字編輯盧玉清、美術編輯鄧宜琨,他們要求完美的心,更甚於作者。
最後,我要感謝概允作序的王鎮華老師,在永遠畢不了業的簡德書院10年,向他學習中國建築與書經、修養品格,王老師是現代孔夫子,上他的課如沐春風,有一種與當代人物交流的幸福。另外,就是我的良師益友——張譽騰老師,他懂得我跳躍式的說話方式,耐心傾聽我天馬行空的夢想,幫助我釐清雜沓紛飛的思緒。回首1997年,我初回國時所寫的第一篇不像中文的文章(雖然如此,卻還不小心得到一個小獎),到現在稍能順心地以中文詮釋自己的見解和心情,他幾乎篇篇都讀過,讓我不得不感謝他友直、友諒、友多聞,循循善誘和軟硬兼施的鞭策,鼓勵我做一個既能有自己又能和讀者溝通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