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工作
- 作者:魏特利(Denis Waitley),薇特(Reni L. Witt)
- 原文作者:Denis Waitley
- 譯者:尹萍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1986-04-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212898
- ISBN13:9789576212895
- 裝訂:平裝 / 27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
工作,是生活的負擔,抑或是可優游其間的樂事?此答案完全繫於讀者的工作觀。
本書提供讀者31天享受工作樂趣的心法,不僅改變我們大多數人的工作態度,更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忱。
閱讀本書,你將對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最重要的是;發現工作也可以是幫助你生命成長的動力。
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工作的樂趣。
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首先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奴隸,而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無止境的日夜工作正如無止境的追逐玩樂一樣不可取。
工作不只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把個人的生命賦予意義;工作也不只是為了生活,而是要把一己的經歷賦予光彩。
工作的樂趣不限於達到終點的剎那,而應當是工作過程中的每一時刻。一個演員快樂,要來自演戲的過程,不只在劇終;正如一個老師要在教學中得到快樂,不只在學生登榜的那一天;也正如一個待產的母親,她的快樂不只是來自嬰兒的誕生,同樣地要來自懷孕的喜悅。
成功背後的代價
世間有形形色色的人,從事形形色色的工作,產生了形形色色的結果。
有人羨慕明星的風采,但掌聲後面有多少辛酸?
有人羨慕首長的地位,但權位後面有多少犧牲?
有人羨慕文學家的才華,但傳世之作後面又有多少掙扎?
有人羨慕企業家的財富,但投資後面又有多少風險?
一般人只看到「一將成名」的榮耀,漠視了「萬骨枯」的代價。
受到社會讚賞的人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對工作熱愛、對目標執著。
他們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如實驗突破的科學家、投資創業的企業家、推廣理念的宗教家。
三項經濟原則
工作樂趣的產生及擴散,是來自(1)對工作的勝任、(2)對工作付出的代價、(3)對工作產生的實效。而這三點也可以用經濟原則來說明:
第一是「比較利益」原則。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個人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也就是在與別人相比時,自己的專長是最有比較利益的。要詩人改行變會計師、或者要會計師變成詩人,都是違反這一原則。如果選擇了自己的「比較利益」,就會減少羨慕他人的痛苦,因為別人的專長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專長。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對工作勝任愉快。
第二是「機會成本」原則。當自己選擇甲工作時,就不得不放棄其他工作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捨就反映出從事此一工作的機會成本。了解到從事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就容易減少對工作的厭倦或散漫,增加對工作的專注與認真。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自己工作時間有多長,而在於自己工作是否產生實效。
社會上不宜再稱讚一個人的「苦勞」,而要強調一個人的「功勞」。提高工作效率,就在增加工作的成效,在工作成效中,自己才不會有努力白費的失望,也才有努力得到報償的鼓舞。
遵循這些原則,工作不再是苦事,工作就等於樂趣。
做工作的主人
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但大多數平凡的人都想變成不平凡的人。這不一定是個壞現象。事實上,社會上的進步需要靠這股力量。可是,就當事人來書,就產生了心理上的壓力與情緒上的掙扎。不論我們是否能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但每一個人都應當從工作上得到樂趣。工作的樂趣如健康一樣的珍貴,但有時比名與利更難得到。
工作的樂趣不是與生俱來,它須靠工作者的自信、努力、謙虛、堅持……。
工作樂趣的觀念有時繫於一念之間,就能把工作的痛苦轉化成工作的樂趣。此一轉念對個人是煩躁的大解脫,對社會是生產力的大提升。我一直認為:追求財富常會失望;追求權力常會落空。現在我們再要提倡:追求工作的樂趣正如追求知識一樣,既不會失望,也不會落空。
「工作」是社會對我的要求;「樂在工作」則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一位「樂在工作」的人對得起社會,也才對得起自己。(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