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抨擊他六親不認、無血無淚;也有人欣賞他的堅守原則,稱呼他為:「陳青天」。
有人推崇他改造宜蘭縣政成功,創造了「宜蘭經驗」,反對者卻叫他:「酷吏」。
有人指責他對事物要求嚴苛;也有人認同他是絕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
有人對他的企管精神給予高度評價;而批評者叫他「事務縣長」。
陳定南自己則說:「如果討人喜歡和受人尊敬不能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
追求高品質的政治
陳定南 序
在台灣,有心從事政治、社會、文化改造工作的知識分子,通常會遇到一些現實的挫折:地方派系的壟斷分贓、「柱仔腳政治」的牢不可破、貪污文化的根深柢固。這些無奈構成了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哀與一般人氏對政治的失望。十幾年前,在民主運動的歷史浪潮底下,我投入宜蘭縣長選舉,其間走過四次選舉、十三年公職生涯,以理想主義的標竿對抗惡質化的地方政治,一直是我始終不渝的座右銘。
有人說我是政治潔癖,其實我只是拒絕同流合污。
有人中傷我是酷吏,其實我只是面對特權,不卑不屈。
有人造謠說我反商,其實我只是依法行事,反對六輕至宜蘭設廠(它違反「北部區域計畫」)。
我以「高品質的政治」作為創造人民幸福的指南,我相信它在宜蘭實施的經驗,是值得記錄的。
有一回、有個朋友告訴我:宜蘭的氣象與台灣其他地方不同,我在宜蘭所推動的改造運動,與日本熊本縣知事細川護熙所成就的「熊本經驗」,在精神上一致。」後來、納川竟以清新的形象成為終結日本自民黨統治的新首相)。
後來,天下雜誌出版一本書,名為《新政府運動》(英文書名直譯為「改造政府」),裡面談到如何把企業理念帶入政府機構,使得追求效率、品質成為公務員行事作風的一部分。這個已經在美國各個大城小鎮實現的運動,和我在宜蘭的作法,竟然如出一轍。
因此,我深信人民心中所希望的那一座燈塔是相同的:杜絕貪污、減少浪費、善用民間力量。
如果政府成為巨靈,處處非法限制人民權利,這種政府值得期待嗎?
如果政府成為恐龍,喪失靈活的決策反應能力,這種政府根本是社會的負擔。
感謝在新聞界服務的兩位新銳記者,他們陪我作過多次訪談,感謝《商業周刊》的發行人金惟純先生,他讓我比較完整地陳述我的政治生涯與理念。
最後要邀請所有熱愛這塊土地的人民,一起來追求高品質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