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這本書?
很多主管幾經波折,最後終於開了竅,發現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協助別的主管發揮才能。現代職場中,你的同僚具有何種特質、工作帶勁與否,在在影響到你自己的成功,在此前提之下,還有什麼事比拉別人一把更重要?我自己也常常思考:怎樣才算是傑出的經理人?從個人身上的哪些特質,可以看出他有過人的潛力?優秀的領導人,有哪些條件是與生俱來,或後天養成?我們能否靠訓練,成為卓越的主管?在茫茫人海中,要怎麼才能發掘這種人,進而分辨其中的優劣?
我這個人講的是實務取向,所以我的心得都是來自我的實戰經驗。目前是我第三度出任一家大公司的執行長。坐到這個位子的人,都面臨同樣的考驗:我要怎麼評估自己的管理才幹?我如何為公司選出明日的掌門人?公司裏哪些人值得好好提拔、栽培,以便日後接下管理階層的擔子?
這十年來,美國工業掀起了大革命。員工跳槽的速度更快、經歷變得更多樣、被解雇也不再是員工的錯。特別是在企業併購與縮編已成家常便飯的時候,如何讓自己在轉換工作時脫穎而出,遂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種種現象,在在勾起我的興趣。
我們討論的話題也愈來愈一致了。像是「我對現狀還算滿意,可是我想我該開始爭取公司的注意。」、「我覺得照目前這樣下去,八成不會有啥進展,也許我得採取行動了。」、「我要怎樣才能躋身公司的高層主管榜?」、「我要怎麼才能跳到更好的主管職位?」不過大家的疑問其實是一樣的:「我向來是埋頭苦幹,努力表現,拼死拼活的,可是要怎麼推銷自己?我真的一點概念都沒有!」
我因為有朋友在人力仲介業服務,他們也常常向我打聽消息,所以我對整個徵才過程算是有相當的了解。我自己前兩次換工作,也是透過人力仲介幫忙。雖然每回我給別人求職、跳槽方面的建議,結果都還算不壞,但我總覺得似乎還缺點什麼,因此一直想好好組織自己的思路,寫成比較有條理的東西。
到我出任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商學院的院長時,和這個「人力市場」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我和教授群必須負責設計培育未來經理人的課程,院內還開設高級主管在職進修班,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市場到底需要怎樣的人來領導企業。這時,我腦中靈光一現:除了天天和就業市場打交道的人力仲介公司之外,還有誰能客觀評估市場對經理人的要求標準?這些國際性的「獵人頭公司」,就像股市專家一樣,是針對主管個人才能,「炒」出市場的專業人員。
這本書就這樣誕生了。我用了許多客觀詳實的資料,告訴你徵才的過程中,如何才能雀屏中選、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只要你有換工作的念頭,這本書對你多少有點幫助。就算你對現狀十分滿意,多學點東西反正有益無害。
給無意跳槽的你
與年輕時努力奮鬥,現在終於做到高級主管的這一代相較之下,新生代的主管們,很少一輩子跟著同一間公司。因此如何藉由轉換工作,步步高升,將成為大家日益重視的必修課題。
在公司表現優異的人,往往正是其他企業趨之若鶩的理想人選,其實不管公司內或公司外,對才能和經驗方面的要求是一樣的。我們比較看不出來的是,這些人還具備了吸引人力仲介的兩大要素:(1)通達的人際網路,(2)爭取表現的機會,這兩點優勢在公司裏也是非常吃香。若是你仔細觀察這類員工的表現,可以發現他們有些共同的特點:
* 知道外界有意網羅自己,在公司裏總會覺得身價上漲。
* 他們積極拓展人脈,不僅可以從中學習,也是為自己樹立口碑的好方法。
* 他們在無意跳槽時就已經廣結善緣。因為等到走投無路,非得四處套關係的時候才下工夫,就毫無價值了。
最後一點,本書揭露的「配合企業文化」這個秘訣,用在內部升遷上,一樣說得通。絕大多數在工作上沒沒無聞,和自願請辭的人,十之八九都不是因為犯了重大過失,或缺乏基本管理技巧,而是因為和公司合不來。
雖然本書的內容和見解,主要是針對主管跳槽這方面,但無論你對自己的工作生涯有何規劃,我想你都能從中獲得啟示。我自己掌管公司、挑選人才、被人力仲介招徠、也參與過主管招募,整整花了二十五年,才領悟這場遊戲的奧秘。只要你關心自己的事業前景,就應該正視就業市場的遊戲規則。附記
本書係在雷博森(Ray and Berndtson)管理顧問公司大力協助下完成。該公司現於全球共有三十五間分公司,專門服務項目包括主管招聘、管理稽查、管理諮詢等,亦負責薪資調查、市場研究、事業合資或購併評估等。其服務對象涵蓋科技、金融、服務、製造等各行業,如美國電話電訊(AT&T)、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Corp.)、百工家電(Black
& Decker)、輝瑞藥廠(Pfizer, In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