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尚不明,智者已將事情辦好,迷者還在幻想,明者已堅定信念。學「易」者自然而然可真正領悟到人、事、物的本質,並釐清問題的根源,進而避免災禍,解決問題,成就事業。
「生活易經」本書是從易經中淬取認知命運的哲學思維,提供現代人在”亂世”中的處世智慧。
愚者尚不明,智者已將事情辦好,迷者還在幻想,明者已堅定信念。學「易」者自然而然可真正領悟到人、事、物的本質,並釐清問題的根源,進而避免災禍,解決問題,成就事業。
「生活易經」本書是從易經中淬取認知命運的哲學思維,提供現代人在”亂世”中的處世智慧。
《自序》 對與錯的陷阱
《附錄》 易經啟發人的無限性
劉瀚平 序
斷除疑惘出愛流,揭示太極無上道
《易經》中藏有玄機嗎?
所謂「玄」是因為看不清楚,不明究竟。
我們常發現到:兩人爭吵,互相對罵,動了真氣說:「你這個人簡直莫名其妙!」
另一個反唇:「你才莫名其妙,誰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原是:其中的妙理,莫以名狀的意思,現代人不明就裡,責怪對方便把它當作「不講理!」「怪胎!」
我們站在對或錯的地方,去看對方的對錯,其實就跌落在是非場中了,豈知對有對的對錯,錯也有錯的對錯,「是非」如此,「高下」、「苦樂」、「美醜」……莫非如此。
我們是在不知、不覺下,不通情理,直來直往,傷害了人、傷害了自己而不自知!
一位不識字的老先生,到郵局去,請一位年輕人幫他寫明信片,寫完之後,年輕人很有禮貌地問他:
「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老先生想了一會,回答說:
「麻煩你在背後註明,字跡潦草,請勿見怪。」
易經陰陽構築的理性世界,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組成的八卦是一個集合,一個事象成果,陽中有陰陽,陰中有陰陽,其大可以無外,其小可以無內,透過這種太極思維,我們就不易陷人迷惘,執著於無明,沈晦而不能了悟了。
證嚴在天下雜誌「前瞻台灣」號曾指出中國人以筷子用膳,證明中國人比較聰明!法師獨具慧眼。
中國人以筷子用膳,正是無可無不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通俗例證。按常理說:筷子切不如刀,戳不如叉,這就是「無可」罷!但實際上是「無執」。無執所以無失,筷子這兩根小圓棒子,似具備更多功能,夾、切、叉、扒等手法視食品臨時決定,中國人運用得神出鬼沒,精妙絕倫,吃遍各式各樣菜餚不怕。
刀叉是有可有不可,就是有執故有失;筷子無執故無失,也就是無可無不可。中國人似乎對它很滿意,從來也沒有想到要改革它。
中國人發明的圍棋,棋盤格子死板,毫無變化,這是易理的不易。棋子除了黑白為對以分兩方外(象陰陽交場),所有棋子沒有區別,無大無小,無分工,不歸一定的性能。可一落到盤上,突然活了起來,都在謀在殺,一著能使通盤皆活,一著能使滿盤皆輸,變化莫測,不可端倪。這正是典型的易道玄機。
中國人的書法,一枝毛筆可將漢宇如此處理而使「百靈儼如其前,萬象森其在矚。雷電興滅,光陰糾紛。考無說而究情,察無形而得相。隨機恍憾,窮探杳冥。金山玉林,殷於其內。何其不有,何怪不儲。無物之象藏之於密,靜而求之或存,躁而索之或失,雖明目諦察而不見,長策審逼而不知。」(張懷瓘《評書藥石論》)
中國書法正以對現實世界中的什麼都不肯定而也就什麼都不否定的形象,自成一無限豐富的天地。
中國人的烹調,用「調和鼎鼐」為治理國家的代稱,宰相可稱超級廚師。賦予烹調以政治學、社會學的意義,中國烹調以五行(五味)的中和美好諧調為度,色香味的視覺效應,使其「技」與「道」高度結合,自是五行觀念的高度應用。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它的火候,陰陽兼顧,自有特殊地位。難怪老子要說: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小朋友跟老師告狀,陳述他對的理由,我們說他有理,另一個跑來說他的理由,指前者不對,我們認為後者也有道理,到底那一個才對,有第三者說:「老師啊,你太沒原則了,怎麼可能兩個小朋友都對呢,你倒是說誰對?」
老師則回答:「你最對!」
對錯非絕對,有對必有錯,有錯必有對,但在是非對錯之外的第三者,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最對。因此「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才是治國者的智慧。
本書中的單篇文宇,雖有講題、事例,都隨在陳述易經思想中「不易」、「變易」、「簡易」日常生活肌理,不見得能說得透,看來若能假以時日,可以逐卦支作一比照通釋,才能遂願,如今讀者且將它視為通論,過去的社論,先前的預測,祈願海內外大道方家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