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慈悲的宇宙連結
- 作者:拉姆.達斯/保羅.高曼
- 譯者:許桂綿
- 出版社:生命潛能
- 出版日期:1998-07-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29204X
- ISBN13:9789578292048
- 裝訂:平裝 / 27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每天,我們都有機會去關懷別人不論在家中、職場、在街上或在電話中,我們都盡己所能。但是心中總會浮現一些疑問,使得原本單純的關懷變得複雜:「我這麼做能得到回饋嗎?」「做多少才夠呢?」「我怎麼處理別人的痛苦?」及「如何做才真的有幫助?」
在這本實際的助人寶典裡,作者從這些困惑中闢出一條道路。不論您身為助人的專業份子、義工、社區服務員,或只是扮演一個好朋友、好家人嘗試滿足他人的需要,都能叢書中得到真切的支持和鼓舞。
書中引述了許多真實而感人的故事:一位家庭主婦,帶著動物去探訪養老院裡的老人和精神病患,盼望能鼓舞他們;一名傳教士在尼加拉瓜發生暴動晚上,和受傷的革命份子躺在一起等死。一名警員對著站在屋簷上手中抱著嬰兒準備自殺的男子,進行策略性的勸導;以及一名育嬰室的護士,寧可讓生命垂危的嬰兒在她懷裡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也不願放他在保溫箱裡孤單死去。
從這些故事和作者的思緒引領當中.我們發現了潛藏於關懷行為裡的力主和智慧,澄澈而發人深思。本書提醒了每一個人,自己便是豐沛的資源,愈能敞開心去體會他人的苦難,愈能貢獻出對方所需要的幫助;而服務更促使我們品嚐到生命中最喜悅甜美的時刻。
推薦序
培育一顆關懷助人的心
陳榮基
國父孫中山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印度聖雄甘地說:「想像一個你所見過最貧窮的人,然後問自己妳的下一個行動是否有助於他。」英語國家的人,見到陌生人或徘徊無助的人,可以隨口說出:「我可以幫助你嗎?(May I help you?)」我常納悶為什麼中文沒有這麼順口的辭彙?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拉姆.達新教授,一生以「助人為快樂之本」,推廣並從事人道關懷的助人志業,融合西方心理學、人道哲學、印度哲學及佛學思想,寫成此書,中文書名「與慈悲的宇宙連結」。作者以其豐富的人生歷練及修為,娓娓闡述如何實踐助人、修練自己,在關懷生命中使自己更成熟、更完整。他說:「我們不斷被賦予機會去體驗與生俱來的關懷之心,每一次它有機會探出頭來,軌更強化了我們對它的信心,這份關懷之心是與宇宙的其他部分連結的。」書中不斷的把讀者拉近與「慈悲的宇宙」的距離。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以「愛」為出發點,可以使你活得更有意義,心情更愉快,並且更樂於幫忙別人。「在關懷別人當中,我們有時會不經意瞥見自己內在本質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經由幫助別人來修練自己,更有能力及願力去幫助別人。在實際﹁慈悲﹂助人、人性關懷中,「藉由認同服務和邁向一體意識覺醒的旅程者的關連,我們實踐服務。」
我們常常會思考:「我到底希望在人生中成就什麼?我可以奉獻什麼?我又能被賦予什麼樣職責?」
不論妳是貧窮或富有,不論妳是一個卑微的人或有偉大成就的人,你都可以伸出援助的手,你都可以獻出關懷的心。因為永遠會有比你更貧窮、更卑微或更痛苦的人,可以因妳的協助或關懷而獲益。在要不要伸出援手、如何援助或在許多需要幫助的對象中抉擇,以及如何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提供協助,在在需要學習。本書提供你很多思考空間。
在助人的行為中,也許妳會有很多挫折、很多心理的矛盾,你可能自我尋求打退堂鼓的各種理由:「我自己也有很多問題沒解決,或需要幫助:我們收入並不多……哪有能力幫助別人呢?」或者「深人饑荒落後地區,深入戰亂之地服務,多危險啊?」在服務別人的過程中,我們必需面對自我懷疑、需求和抗拒。
達新告訴我們:「我們願意撥出收入的十分之一來幫助解決饑荒的問題嗎?我們接受在社區的角落設置一處收容所給無家可歸的人嗎?」其實,如果你每月少打一次高球或少上一次餐館,可能就可以協助一個可憐的小孩一週或一個月的生活費;如果你每週撥出二小時作志工,可能就可以協助一個無靠的老人一天或一週的生活所需。甘地說:「簡單生活,卻足以讓另一些人求得溫飽。」本書作者也告訴我們:「我們愈能自由釋放關懷,軌愈能感受自我的完整與可用。」
不論是窮苦的人、病痛的人、傷心的人或臨終的病人,都是我們胡懷與服務的對象,如果你有心培育關懷的慈悲心,或希望使你的關懷工作更完美,我願鄭重推薦這本好書,希望它可以使你感受到「這一路上每一步都沒有白走……它的報償因服務他人而得的喜悅,不但減輕了世人的苦難,同時也使得自身的智慧增長,體驗自我的完整,並且擁有一段助人的快樂時光。」
陳榮基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院長
.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
.台大醫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