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輯,本輯是(心眼指要)卷二、卷三,由章仲山慕集的作品,原著者是太平(浙江黃巖)孫竹田與鳥程(浙江吳興)沈禹平。二人生平及他們與章氏的關係均無從得知。或許是章仲山的師傅或太師吧?因仲山沒提及,無怪乎馬泰青說他「著書不言其師為誰氏」,是(忘本之人),筆者也不敢妄作臆斷。在一七九一~一八三六年那個時候--或更早的數十年--他們也許是江浙地區的地理明師吧?至少章仲山的門人也該知道孫、沈是何許人物。
比起章仲山自己所輯的卷一內容,這兩卷是以(眼)為主的巒頭要旨。孫竹田的部分,是言山龍法的窩、鉗、乳、突四穴象及蓋、粘、倚、撞四穴法,但他道:(更有法中之法,名曰理氣。若夫立向消納、承氣收水,莫善乎理氣。理氣者,即大玄空五行,分理三元九運,運行遷謝之氣也。茍能知是,巒頭、理氣無所不當矣!)又道:(龍法、穴法既曉,再悟之以心法不(上山下水)之趨避。(直達、補救)之玄機、(生生配合)之妙義,如是山龍、水龍、山水分用,自能得心應手,體用各得其當耳。)可知孫氏於眼法之外,亦甚精於玄空理氣。
沈禹平的部分,是言平洋的龍、穴、砂、水形象及作法,其中言平洋窩、鉗、突、乳穴型的正變,非常豐富,古今諸地書罕有其匹者。其言(水口須辨得失)、(尋龍點穴須合玄機)、(作用貴得師傅)、(收水須當得水)、(穴法心法)、(山向得失)、(修墳當辦玄機)…等章,均隱約透露玄空理氣的心法。綜觀其內容,大抵不出無著(目講)禪師之(地理索隱)、(平地宣言)及蔣大鴻之(地理辨正)、(歸厚錄)、(天元五歌)、(天元餘義)、(水龍經)(指理氣方面)等書的範圍。
二氏涉及玄空理氣方面的術語,與章仲山所註諸書的用詞,如出一轍,所以可肯定孫、沈、章之間必有傳承的關係。二氏穴法部分均有圖說,但因傳刻之版本窳陋,表達不佳,筆者重新予以編排、修飾、訂正,並參考(人子須知)、(天機會元)、(山法全書)、(平陽全書)、(山洋指迷)、(地學)、(玉髓真經)、(地理啖蔗錄)、(水龍經)等善本書,補充相關的圖說。
(心眼指要)三卷是(無常派)對外公開玄空巒頭、理氣的好書,可惜由於版本惡劣,著者對玄空秘訣有所保留,含珠不吐,因而降低了它的學術地位,甚至像蔣大鴻般,被想習玄空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詬詈怨讟,也成為同行地師詆毀的瑕疵,若因此而湮滅不彰,豈非明珠墜塵!筆者不忍,所以耗費很多心血來註解、編纂此書。
蔣大鴻的得意弟子姜垚在(從師隨筆)中提到,同門師兄弟張仲馨得到師父傳授天星選擇,時蔣師告戒張仲馨:(巒頭不佳,理氣不合,天星亦無用。巒頭,本也;理氣,末也;天星,末之又末也。)玄空明師固重巒頭,但過分強調巒頭,也不妙!一方面是現代社會龍真穴的之美地難求(甚至有的公墓人滿為患,死無葬身之地),一方面會落入只講巒頭、一味排斥理氣的地師口實,成為攻擊(理氣派)地師振振有詞(謂玄空明師也是只專注於巒頭)的憑據。
專講巒頭、排斥理氣,最有名的地師是明朝地師謝昌(安徽歙縣人,字子期,曾註(葬經)、(雪心賦)、(發徽論)、(囊金)為(地理四書),他曾為翰林院侍講學士程敏政葬父,程氏為其(地理曩金註)作序:(吾郡謝子期氏,以成化庚子(一四八0,時為下元八運)為先尚書襄毅公卜葬休寧之南山,嘗以所註(雪心賦)請予為序。既葬之數年,家多戾事,予亦去國,由是議者率咎子期,謂地當有水患,非吉,而予序之不審也。然是地實予與子期論定,考之郭氏書皆葉,獨不葉於世之所謂羅經星卦者,心鄙其說,弗聽。又數年,家事靖順,予復入朝。暨葬先夫人而所虛之壙極燥,有氣蓬勃上騰,距先公之葬十七年矣。由是議者慚沮,謂子期之學不可及,而予序之甚善。噫!何其說之不倫也。大抵學無主見,則易惑以變,無足怪者。)(一四九六年,時為下元九運)這位獨信謝子期,自己很有(主見)的程先生,換來的是子孫絕滅。
九十一年後的萬曆十五年丁亥(一五八七),餘姚呂本光祿大尖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為金達(號星橋,一五五六年中探花,官翰林院國史編修)之門人張鳴鳳(自儀舜,號龍墩)所著(地理參贊玄機仙婆集)作序,文中提及:(予見庸術之害人,誠不淺也,如程篁墩(即敏政)篤信謝昌,深闢八卦理氣之說,金篁墩之後,孑然無遺,可不懼焉!然天地之道,非河出圖、洛出書,八卦、太極之理,孰能明之?此吾儒聖賢之事也。)同時期,(人子須知)的作者-徐善繼、徐善述(江西德興人)孿生兄弟,在述(堪興宗旨)時也提及:(夫何謝子期者,定釋(四書)執其偏見,闢廢天星?篁墩程公不察,首敘雄文,一倡群和,流毒海宇,深可憫惻!)他兩兄弟在研習地理之初,本來也相當排斥天星理氣,一五四八年春得遇道士趙靈陽,覺以(世間法),及「博搜吾興(江西德興,是徐氏兄弟的出生地)諸仙遺文,徵其課驗名地,則皆吻合,於是始知教外別傳,豁然了悟,迄今三十餘年,頗亦真切。形勢方位,天星巒頭,誠為體用,不可偏廢。」
所謂「巒頭無偽書,理氣無真書」,那是因為山川形勢是用眼睛看的,方位星卦是用心傳的,山川形勢處處有之,心傳明師世上難逢。巒頭書自郭景純(葬經)之後,有楊益(撼龍經)、(疑龍經)、曾文辿(尋龍記)、吳景鸞(望龍經)、(道法雙譚)、廖瑀(泄天機)等相與發明,至精至當,只要是心靈目巧的人,自可窺其蘊奧,不會有意見分歧、無所適從的疑慮。理氣之真書不多見,明朝以後多宗三合,當時的理氣,通常是指翻卦、穿山、透地、百二十分金、四經三合、雙山五行、宗廟五行、渾天納甲、小玄空五行、宿度五行,羅經有用正針者,有用中針者,有用縫針的,紛紜繁雜,言人人殊斷驗難憑,禍福無憑,無怪乎士大夫鄙其為小道,而劉謙著(囊金)七篇,謝昌註(地理四書),鄒守愚節錄(記師口訣)黃慎纂(人天共寶)蕭明山著(堪輿經)(心法四十九篇),這些明朝有名的地理書都不談理氣。
玄空理氣,固肇於河洛、太極、八卦,後世皆以晉朝郭璞(西元二七六~三二四)傳黃石公(青囊經)為始祖,此後歷唐之楊益、曾求己,宋之陳搏、吳景鸞,元之目講師(無著禪師),明初之冷謙、劉伯溫等明師口授心傳,著出(天玉經)、(青囊序)、(青囊奧語)、(都天寶照經)、(傳心八易)、(三元一機)、含(玄空秘旨)、(玄機賦)、(金口訣)、(神火精)、(龍到頭)等篇,吉光片羽,偶現於紅塵。張承華云:(理氣家,(天玉)、(青囊)、諸書,雖亦傳自楊、曾,而頗多隱語,廋詞,難以畫曉,於是解之者有三合、玄空之異。有明以來,多宗三合,國朝蔣平階獨得秘解,始闢三合而尚玄空,著(地理辨正)一書,而真訣則引而不發,於是各以意解者,紛紛起矣。)(一八六六年孟秋(地理辨惑序)
蔣大鴻之後,乾隆以迄光緒的一百七十年間,治玄空地理者分六大派。
1. 滇南派╱宗范宜賓(名寅旭,號半池,一七五八年著)。
2. 無常派╱宗章仲山。後來的溫明遠、談養吾、朱旭輪、沈竹礽、沈瓞民、江志伊(迂生)、申笙詩(聽禪)、尤雪行(惜陰居士、演本法師)、榮柏雲、王則先、孔昭蘇、劉訓昇,皆其餘緒。
3. 蘇州派╱宗朱蓴(小鶴,浙江桐鄉人,著(地理辨正補),(客?隨筆)。
4. 上虞派╱宗徐迪惠(號鹿苑,浙江上虞人, 一八二五年參定端木國瑚所著之(楊曾地理原文): 端木國瑚著有(地理元文)、(周易葬經)。 言易經卦理者尚有張心言(字綺石,江蘇鹽城人, 一八二七年著(地理辨正疏)。
5. 湘楚派╱宗尹有本(一勺子,玉笥山人,江西吉安人, 一八0六年著(四秘全書)出版。按:湖南地區,有湘陰人蔣國(字宗城,號雲庵)一八一四年著(地理正宗)。江西地區有南安人鄧恭(字仙卿,號夢覺山人)著(地理知本金鎖秘)、(地理黃金屋)等書。
6. 廣東派╱宗蔡岷山(名本江,澄海東湖鄉人, 號東瑚散人,著(辨正求真),一八五一年卒)。 其四子蔡書雲(麟士)著(巒頭心法圖訣)。
若連上述及未述者,玄空地理流派發展至今,筆者保守估計,最少亦有百家,真是『百家爭鳴』,且有瓦釜雷鳴、黃鐘毀棄之虞!在紛亂的學習環境中,想得到真能知貴賤貧富、休咎吉凶的優良教科書、講義、參考手冊、談何容易?以筆者長期研修考驗的心得,玄空六大派中,以無常派的學理與楊、曾、吳、蔣的著述最密合,使用也最靈驗無比。
張承華云:(堪輿之學,其說有二:曰巒頭,曰理氣。巒頭論龍穴砂水,以察生氣,體也。理氣言元運方位,以著應驗,用也。無體則用無所施,無用則體不靈異,而葬之或不得其當。是二者,皆不可偏廢者也。世之業此術者,入主出奴,言巒頭則詆理氣為虛渺,言理氣則嗤巒頭為粗疏,求其兼通而不相背,蓋罕見其人焉。)
(心眼只要)是體用兼顧的,但巒頭方面失之於太簡約,欠博大深入﹔理氣方面則有(傳書不傳訣),固守門戶的弊病,欠學術公開的精神。筆者註解即針對其缺點予以補充,衷心期望讀者能透過(玄空地理叢譚)第五輯、第六輯,掌握無常派玄空地理形氣並重,靈驗無比的運用訣竅,更進一步參研(易經)八卦及九星意象,必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而為濟世寶筏,渡己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