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情緒WINDOW

打開情緒WINDOW
定價:220
NT $ 198
  • 作者:鄭淑麗
  • 編者: 鄒恆月
  •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出版日期:1998-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6933773
  • ISBN13:9789576933776
  • 裝訂:平裝 / 275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這個動盪不安、變化快速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有許多起伏不定的情緒。<張老師月刊>關照到大眾的需求,特別邀請台大精神科主治醫師王浩威帶領「搞砸EQ情緒工作坊」,探索彼此對恐懼、沮喪、疏離等十一種情緒的體驗。本書是「搞砸EQ情緒工作坊」的團體實錄,作者鄭淑麗詳實地記錄了團體討論的過程,王浩威醫師則在每一篇討論之後,撰寫了「情緒筆記」與「情緒出路」兩個專欄,建議讀者如何理解自己情緒,並提供紓解情緒的可能出路和方向。

  揭開情緒工作坊序幕����鄭淑麗��

  九七年,是創刊二十周年。 二十歲的刊物,在台灣算是長壽的了。 應該用什麼方法為月刊賀壽,甚至幫月刊「延年益壽」呢?歲末,天氣乍暖還寒。 無視於午後落地窗外的陽光正好,月刊�的編輯們坐在生意清淡的咖啡廳裡苦惱著。 �

  月刊一貫的特色是貼近人心的幽微處行走,我們的思考依隨著這個方向尋找線索。 漫談間,編輯們分別以自身為始點,想捕捉日常生活中最深刻的感受。 不約而同地,寂寞、沮喪、憤怒、無力感……等等感覺,在彼此的互動激盪下出現交集。 「人為何會失去力量?」是緊接著這些情緒浮現後,被提出來的疑問。 或許,我們可以採用成長團體的形式,做一連串的情緒探索,並且將每次團體聚會的內容摘要整理刊登在月刊上,讓沒有機會參加工作坊的讀者也能分享情緒探索的過程。這樣的想法在咖啡桌上經過反覆討論後成形定案。 �

  回到辦公室後,面對黑板,月刊的編輯們各自寫下影響自己最深的情緒,然後再以票選的方式做最後決定。 經過票選後,結果選出︰恐懼、寂寞、嫉妒、猜疑、背叛、憤怒、沮喪、疏離、罪疚、絕望等十種情緒。 有意思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讓月刊編輯們感受最多的情緒,竟然全是負面情緒。 有人笑說︰「嗯,人為何會失去力量?答案似乎隱約浮現。 」經過再次的討論,我們決定補充「信任」之類的正面情緒,做為團體討論的總結,或許可以藉此找回失去的力量吧!有人樂觀地期待著。 �

  主題確定後,經過慎重地討論,我們決定遊說台大精神科主治醫師王浩威來幫忙帶這個成長團體。 在一個晴朗夜晚的另一家咖啡廳裡,我們與浩威見面洽談。 身為月刊好朋友的他,很爽快地答應來主持這個情緒工作坊。 只不過看到這十個票選出來的情緒時,浩威略微猶豫地說,感覺上似乎漏掉某些情緒,而且這十種情緒中有些是重疊的,但是一時之間找不出更理想的情緒來替代,只好等團體進行時,詢問成員們的意見和視團體進行的狀況再做調整。 至於團體的名稱,除了原本的「情緒工作坊」外,浩威想一想後又加上一個「搞砸EQ情緒工作坊」的名號。 �

  一切工作準備妥當後,我們對外發出「搞砸EQ情緒工作坊」招募夥伴的訊息,並且要求前來應徵者附上自己對情緒的理解。 到報名截止前,來報名的人數共有四十八人,超過浩威預期以十人為限的團體人數。 為了挑選適合的人來參加團體,他安排了時間與報名者面談。 面談的安排除了有選定成員的作用外,還有事先告知工作坊進行時會同步錄音,團體的內容會以匿名的方式在月刊上刊�登,並且還會結集出書等等細節。 �

  因為有興趣報名參加工作坊的人全是女性,所以浩威在面談後挑出七位女性,另外基於性別儘量平衡的考慮,浩威和月刊的編輯又透過私下的管道找來三位男性。 �

  「搞砸EQ情緒工作坊」從一月中旬進行到四月底,在每週的星期五晚上聚會,每次進行約三個半小時,總計進行了十二次。 團體的討論從恐懼開始,寂寞、嫉妒依順序一路討論下來,而浩威認為猜疑的情緒和嫉妒的情緒重疊部分太高,決定先跳過「猜疑」的討論,最後再以「快樂」這個主題來代替。 �

  而工作坊的內容,則在每次的團體結束後,先逐字整理成數萬字的稿子,然後再由我重新組合成五、六千字的文章在月刊上刊登。 此外,浩威也以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輔以文學性的筆調,依每個月不同的情緒主題寫成另一篇文章。 而月刊的編輯卓軍每次撰文撘配的「EQ搞砸」小辭典很有趣,為「情緒十帖」這個特別企畫增色不少。 「情緒十帖」這個原本立意為月刊慶生的特別企畫,連續在月刊上刊登了一年,也是當年經過月刊讀者們票選後,很受歡迎的欄位之一。 �

  本書是「搞砸EQ」情緒工作坊的團體記錄。 在工作坊結束一年多之後,這些團體記錄要結集出書。 因為不再受限於月刊篇幅的限制,所以我做了大幅的修改和補充,希望能將工作坊內有意思的討論內容呈現更多。 而在這本書中,每一次團體討論的記錄結束後,浩威也將每一次的討論做了分析,提供「情緒筆記」和「情緒出路」,建議讀者們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提供紓解情緒的可能出路。 浩威也提供了「延伸閱讀」希望與讀者分享相關的書籍,期望能有所助益。 �

  本書雖說是團體記錄,卻不是工作坊內成員們互動的完整紀實。 因為從數萬字的錄音稿裡,挑出四分之一左右的內容,其中的刪減抉擇或重新組合,都受限於執筆者的主觀認定。 我想,這本書的作者雖是由浩威和我掛名,但是實際上,團體夥伴們彼此的觸發與分享,才是隱藏在這本書背後真正的創作者。 所以,我們也邀請團體的成員寫下自己參與情緒工作坊的心得。 在附錄的部分,也邀請了工作坊成員之一的阿陌寫下參與後的感想。 �

  在這本書定稿前,曾將初稿內容寄發給每位參加「搞砸EQ情緒工作坊」�的成員們,希望大家能給予意見。 不過,阿妹、吉吉、素素和阿正因為搬了家換了工作,住址和電話都更改了,因此無法寄出這些稿件,實在有些遺憾。 此外,也要謝謝其他成員給予的意見,尤其是晴子熱心地幫忙校稿。 此外,月刊�同事在工作坊進行期間,協助每次事前的準備工作,還有卓軍和麗雲在團體進行中全程的幫忙和分擔,慧卿在定稿前給予的意見,以及永泰幫忙描繪成員圖像,都讓我很感激。 此外,大力促成這本書出版的出版社總編輯桂花,也要在此一併感謝。 �

  最後,「搞砸EQ情緒工作坊」的團體參與和「情緒十帖」的整理記錄,所有的工作都在這本書出版後,正式告一段落。 雖然回想起來很懷念,但也有不少如釋重負的心情,畢竟這是我在月刊的工作中投注很多心力的部分。 �

 

目錄

����������� �目�次����

  豐富的情緒Party�序���吳就君�������

  看情緒的舞動��序���蔡榮裕�������

  學習凝視自己的情緒��前言一���王浩威���

  揭開情緒工作坊序幕��前言二���鄭淑麗��������

  �恐懼。 笑聲在暗夜裡迴盪�������

  �我們可以利用�恐懼�來觀察自己的內在修為。 愈自在的人愈毌需 擔心失控,面對任何變化和風險,往往都能隨遇而安。 ���

  �寂寞。 在人群中銷聲匿跡�������

  �害怕寂寞,就更要去凝視自己的寂寞。 想想自己無法忍受的是什麼?不經思索找個人來陪,恢復到不寂寞的狀態,究竟是得到更多,還是失去更多?���

  �嫉妒。 綠眼睛的魔鬼�������

  �佔有欲望是無所不在的。 熱戀時的情侶常有恨不得吞掉對方的念頭,也就是巴不得與對方�融為一體�。 不過�融為一體�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三者的存在常因捕風捉影而產生。 ���

  �背叛。 永恆因死亡而存在�������

  �被背叛是生命必然的儀式。 我們可能會因為被背叛而失去了徹底信任別人的天真,但也因為不再有與對方融為一體的念頭,此時的自我,更像為自己而活的自我。 ���

  �忿怒。 抑鬱的白雪公主��������

  �一味壓抑忿怒,忿怒並不會消失。 所謂�白雪公主症候群�,指的就是不敢生氣或沒有能力生氣,缺乏要求別人的能力,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反而比真正忿怒還悲慘。 ���

  �沮喪。 落入無邊的深淵��������

  �投向死亡的自殺,也就是最後的戰鬥了。 雖有一時之效,但也容易隨著時間流逝而被眾人遺忘。 所謂的沮喪,也就如孤魂野鬼般,流離失所卻永不散去。 ���

  �疏離。 人真的能像座孤島嗎?��������

  �人其實很矛盾。 害怕與人太親密會把自我吞噬掉,可是當沒有人要侵犯我們的自我時,那種孤獨的感覺會迫使我們忍不住要去找�我類�。 ���

  �絕望。 尋找遺忘的生命傷痕��������

  �對某些人來說,感情就是全部的生命世界,一旦失落了,人也崩潰了,不再有期待。 絕望到極點,也許成為行屍走肉,也許是更強烈的恨。 ���

  �罪疚。 走過黑暗的幽谷��������

  �把自己變成受害者,讓對方不能離開,經常是非語言的,只需要在神色間流露出來,就可以達成目的的巧妙方式。 可是,不斷被激發出罪惡感的對方,到最後總會因疲憊而遠離。 ���

  �快樂。 其實不等於罪惡��������

  �真能放開心懷去快樂嗎?如果我們永遠在意著別人的眼神,連短暫的放鬆也有壓力。 那麼,或許已經不知不覺喪失了快樂的能力了。 ���

  �信任。 I will be there��������

  �談愛情,大家都可以說自己愛誰,或許我們能掏出心去愛一個邪惡又醜陋的人,去成全他、包容他。 可是說到信任,決定把自己交給對方時,需要更強大的力量。 ����

  �美酒佳肴中畫下休止符���尾聲���������

  �尋找真正的自我回響���阿陌��������

  �帶領情緒工作坊的感言�後記一�王浩威��������

  �誠心的分享���後記二���鄭淑麗�������

 

  看情緒的舞動(蔡榮裕,台北巿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以文學書寫展現團體的流程所流露的情緒,不過,這本書的方向倒不像是展現團體心理治療的流程,而是著重於人類的十一種情緒裡所埋藏的煙塵往事。 人類的情緒當然不只是這十一種,但是本書所觸及的這些情緒倒也是精神醫學領域裡常處理的議題。 �

  既是書寫本書的序文,我就先從書的內容談起。 書中所意圖觸及與揭露的恐懼、寂寞、嫉妒、背叛、忿怒、沮喪、疏離、罪疚、絕望、信任、快樂等十一種情緒,我相信讀者皆已有各種不同程度的感受,但我也同樣假設,我們並不是皆已準備好要面對這些情緒,尤其當看見團體的主角們流露情緒時,那些情緒背後所懸掛及象徵的種種創傷經驗,依據我的臨床治療經驗,我也假設對某些讀者而言,可能更害怕自己的某些情緒,或者苛責自己無法言說某些情緒,或者變得更麻木而不易親近這本書所欲分享的情緒世界。 這些情況皆是可能且常見的,但也因為這些能夠親近或怯於親近的複雜狀況,使得對情緒的相關現象與內在世界的書寫及閱讀,形成了更多潛在豐富的可能性。 �

  閱讀這本書的手稿之前,我原本擔心是否易流於只將情緒視為某種客體,而只意圖陳述如何操控及管理各種情緒。 還好,作者的意圖不只是如此。 我所以如此擔心那傾向,是因為對於情緒做為一個客體與課題,若只以單純(或許也複雜吧)的管理與操縱為主要的處理方向,其實是相當易於流向彷彿某種主宰情緒的法西斯,意圖以商業化彷彿自由的字眼(如︰操弄、管理、自我管理等),而對人的複雜情緒切割成簡化的經濟生產流程,彷彿只要通過某些生產機器(如︰團體治療)的製造過程,就是某種貼有新標籤的新產品。 �

  對於情緒的管理與操縱,我是感到悲觀的,因為我假設那將會很容易觸及主宰者(包括個案與治療師)的法西斯傾向,而使得人類的情緒議題被窄化成幾條如工作守則般的文字。 但我對於人類情緒內容的探索則是樂觀的,那涉及的是我們對情緒如何得以被言說、被書寫充滿多少想像而定。 因為關於言說情緒與書寫情緒的過程裡,涉及一些變數而使得治療效果得以發生,的確仍值得從各種不同角度加以聯想。 �

  這也使得我假設團體中的主角們(雖然行文的字裡行間,隱約使團體領導者成為某種型式的主角)仍有一段各自的長路得探索,只因為這是一場無止盡的路程。 主角們已在這個團體流風程裡實踐了人生的另一場開場白,我也假設這本書中阿威(即王浩威)的表白也是他的另一個起點。 關於治療師在治療流程得流露多少自己的心中事,在不同的理論裡自有不同的出發點與期待。 雖然我傾向於保守地減少流露自己的心中事,但我對於讀者及團體中的主角們如何看待及想像做為團體領導者的阿威的心事流露,則抱持著好奇的心情,或許這也是另一本書的好題材。 �

  做為阿威的好友,不少事也是十幾年來首次聽他談得如此清楚,也讓我好奇及想像團體流程本身所展現及蘊含的某些動力因素與力量。 看了他的陳述,確也�起了多年前如阿威在文中曾提及的,一群在醫學院讀書時的死黨的種種往事與情緒,那是我閱讀後的聯想與感受。 不同讀者由於不同的成長背景與不同的心事之下,自然可能會有不同的聯想與感受,這是讀者能夠透過閱讀走自己的路的背景。 �

  書寫此序文的當刻,阿威正打算離開蘊育他多年的台大精神科,獨立出來自行闖蕩。 目前他正請假旅行俄羅斯與歐洲,直到回國後即正式離職,他正以自己的步伐走在自己的旅程裡。 而我此刻坐在英國倫敦的古老租屋裡因為時差而早醒,面對仍微暗窗外的歐式住家後院與屋頂,謄寫飛機上書寫的此序文,有一段與�團體�有些關聯,我仍抄寫如下︰�而我此刻正坐在飛往倫敦的班機,正在伊斯坦堡的上空,離倫敦還有三小時二十二分,我將在倫敦兩年修習精神分析,但此刻在飛機座艙裡的這個�團體�卻也是一個令我產生複雜感受的所在。 另一好友楊明敏原在法國巴黎修習精神分析,此刻正在台灣度暑假。 這種來來往往的現象,又在訴說些什麼呢?但是祝福仍是必要的事,祝福阿威能夠在離開大機構而自行闖蕩的過程裡,做出一些有意思及有趣的事。 ��

  若再回到本書的內容,如果書中的主角們願意以文字書寫陳述在團體中的其他感受與聯想,這會隨時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後續反應與內容,再配合本書內容,或許又會另有一番景象。 在中文世界的書寫與論述裡,這仍是頗匱乏的基本資料,也是一種值得的嘗試。 況且在嘗試探索人的內心情緒,不太快以�道理�淹沒了人類頗可貴的複雜情緒,畢竟要言�情�且說得有道理又不僵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可以看見作者的此種意圖,雖然我認為仍還有很多、很長的路值得探索。 �

  豐富的情緒Party(吳就君/師大教授)

  哇塞!好一個有趣的情緒Party,看完�打開情緒Window�文稿變得有一點灰姑娘的心情,盼望將來總有這麼一次是不是輪到我有那樣的時空情境,來捕捉自己的忿怒、孤獨、沮喪、嫉妒、背叛等故事,可以與一群陌生的朋友面對面地談情緒,從別人的寂寞、恐懼、罪疚、疏離、絕望、快樂的故事中,享受唯有人間獨有的情緒Party。 ��

  「是追逐理想還是自我放逐?理想似乎變成掩蓋恐懼的藉口。」��

  「我會……不太敢定下來,覺得定下來好像要負責任,就是要有成就感的樣子,要有車子呀、房子呀,果真那樣似乎會有什麼死掉了,也會覺得做久了成績到底在哪裡?」��

  「生命一成不變是恐懼,變得厲害也是恐懼,到底怎樣是好的,我也很困惑。」

  起先,我對這本書直覺上有兩個成見,第一、書裡談的情緒不會超過四十歲人的情緒吧!結果沒想到裡面有祖父母、父母、兩性之間內在自我之間的各種滋味,很有個性的一一出現,幾乎可以看到人生各種時段的許多心的面貌,以全人直接呈現,沒有批評,沒有分析,完整的人互相的分享,讓你好像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和自己的重要他人的情緒面。 我近來常有機會和大人們上EQ的課程,我要誠懇的把這本書推薦給情緒識字率低於警戒線的一群「大人」們。�

  第二個成見是如何看待情緒工作坊的助人療效?我本來想可能是座談會的資料整理罷了,那為什麼要去看它的療效因素呢?我懷疑自己又執著於自己這一行,或者不是喔!也許是投射我心中好久以來的願望──我一直期望台灣呈現多樣化的助人模式。 主持人王浩威醫師在尾聲中回答成員的問題時說到︰���

  「像在團體時,我是領導者,我已擁有了某些權力,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Depower,讓自己也變成分享者,可是自己又拋不掉帶團體的焦慮。」�

  這段話使我不必懷疑自己是否得了職業病了。 情緒工作坊的主持人浩威,他確實是想要做一些讓人們在團體中發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也就是對人的生活會有某一些衝擊的事情,所以從事助人同業者,瞧!他做得如何?再看看另外一個成員的話。 �

  「阿陌︰別人的聆聽,偶爾的鼓勵,都是支持我們得以繼續往下走的力量,有時是別人當我們的柺杖,有時候我們當別人的柺杖。我每一次都期待這次聚會,喜歡這個團體…從別人不一樣的生命型態裡看到什麼,可以跟自己對話。」

  果然這個情緒工作坊正是我尋找的,有創意的一個助人工作坊模式,我誠懇地邀請你來共同分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