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歷史

神的歷史
定價:460
NT $ 179 ~ 414
  • 作者:Karen Armstrong
  • 譯者:蔡昌雄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1997-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9910847
  • ISBN13:9789579910842
  • 裝訂:平裝 / 65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世界三大一神宗教歷史的書。作者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以她切身的宗教條持體驗和淵博的宗教史知識,試圖在對照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神觀念演變的基礎上,重新反省檢討西方這個代表終極真實與意義的符號,在過去四千年人類歷史中的功過得失,並喚起有識之士,共同思考它對當前普遍瀰漫著深沈無意義感的世俗社會,所能提供的撥亂反正之道。

  全書以猶太人從巴比倫的異教偶像崇拜,逐漸轉型到史無前例的真正一神概念為開端,按著討論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如何在這個革命性觀念的基礎上,重新塑造適合他們自己社會和政治環境需求的一神概念。在鋪陳過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後,作者開始轉向三大宗教後期的發展情形,從古典哲學、中世紀神秘主義,到宗教改革、啟蒙時期,以至現代的懷疑主義,每一章節均兼顧三大宗教,在同一時期或方向的對比介紹。在書末結語討論到一神概念的未來時,更強調以史為鑑對創造二十一世紀新信仰的重要性。

  作者客觀處理這個題材的寫作態度,兼容並蓄地照顧到現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各次級團體的關懷,企圖以相對客觀的人文主義觀點,把絕對超越的一神概念,當成是人類歷史經驗來考察的構思。本書主題內容雖然局限在西方三大一神教的範圍,但在基本的精神上,卻是以整體人類文化的終極關懷為依歸的。

 

目錄

  • 本書相關評論
  • 《序》每一代人必須體驗「神」成為他們自己的「神」周聯華
  • 《序》宗教學不可或缺的導航書陸達誠
  • 《序》人禍交流關係的歷史傅佩榮
  • 《序》從永恆到變遷沈清松
  • 《譯者序》以史為鑑,創造二十一世紀新信仰蔡昌雄
  • 導論
  • 太初
  • 一神
  • 照射異邦人之光
  • 三位一體:基督宗教的「神」
  • 唯一真主:伊斯蘭教的「神」
  • 哲學家的「神」
  • 神祕家的「神」
  • 改革家的「神」
  • 啟蒙時代
  • 「神」死了嗎?
  • 「神」有未來嗎?
 

宗教學不可或缺的導航書

   這是一本非常可愛的書,一位女性描繪一位「男」性神祇,右腦試圖修正左腦的成品,作者用輕鬆的筆調敘述不輕鬆的話題,贏得廣大讀者群的回應,高居英文暢銷書排行榜一年之久,讀之,可知實至名歸,偉哉,阿姆斯壯女士。

  二十世紀歐洲二次世界大戰幾乎摧毀了四千年的精神堡壘:許多信念與信仰不翼而飛,整套理論破解構,虛無主義橫行,「神」被宣稱死亡,倫理之基礎動搖,人要往那裡去? 一群猶太領袖在奧斯威茨審判「神」,定以「殘酷和背叛」之罪,並認為後者沒有酌情減刑的條件,故判他應受死刑。這是本書第十章之尾聲(第六一四頁)。不過作者在故事後加了幾句話:「猶太教士宣讀了判決書,然後他抬起頭說:審判結束,晚禱的時候到了。」

  很機巧,也很幽默地,作者把「這個神」與另一個「神」作了區分。被處死的是「這個神」,但他們回去向另一位「神」繼續表示忠誠。作者要說:我們對「神」所製造的觀念,我們給「神」取的名,都非「神」自己,因此「神」的觀念有所變動是非常正常的事,只要變得好,「神」是不會死的。在本書導論及末章<「神」有未來嗎?>,作者坦誠地交代撰寫本書的目的,此非他,乃要告訴我們:「每一代人必須創造適合於他們自己的神意象」(第七頁),而身處二十一世紀前夕的我們,應當參考四千年來神的歷史,「創造一個充滿生機的新信仰」(第六五四頁)。

  阿姆斯壯女士是美國人,信天主教,曾入修院修道七年(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九),學了許多天主教神學,但因缺乏切身體驗,始終末入信仰的堂奧。當她擴大自己的研究範圍,涉獵了大量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典籍之後,她對神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也走出理論,試圖與理論建構者之偉大心靈契交,她在這些宗教家的信仰根源處,找到了那位超言說的神聖者,她不描繪祂,但從頭再把有關祂的理論細訴一遍,並鼓勵新時代的人類與她一起完成創造新神的巨業。在這樣一個大氣派的思想脈絡上,她置放了三大一神教關於「神」的所有的重要資料,從巴比倫到迦南,從以色列到耶穌時代,然後穆罕默德登場,加上希臘哲學、佛教、印度教、神秘主義以及當代存在主義等資料,使三大一神教之神觀有極寬廣的幅度。讀她書的人,驚嘆加讚嘆,佩服她超人的毅力和智力,因她能把重要的信仰思想言簡意骸地介紹,一針見血的品評,她實能站在巨人的肩上發言。

  由於作者早期對宗教的經驗偏向抽象與客觀式的理論,因此,她的書就發展出宗教另一向度,強調美、藝術、音樂、想像力、具象語言、女性主義、神秘經驗的重要性。宗教不能被哲學取代,天人合一及「無」的體驗都超越言說。卡巴拉教聖徒路里亞(I Luria 1534-1612)用「收縮或退縮」的方式解說上帝內產生非他的地方,「一個他可以藉自我敵示兼創造的過程來填補的虛空」(第四四一頁)。這種對神的理解可與新約之「神」自空(Kenosis)對照,是了解「神」之洞見,值得大家注意。有關女性主義,作者一面指出「神」人格化之後,難逃被定為男性之命運,而各宗教偏向父權也其來有自。作者提出《神曲》作者但丁與女友比亞翠絲的邂逅(第三九一頁)及伊朗神秘家阿拉比與妮匝姆的關係(第三九0頁)來說明對女性之美及愛的神往,可助男性直通「神」,這是「神」自顯(Epiphany)的一種方式。

  人類忍受苦難的事實是「神」存在之最大考驗。何以全善全能的神不能造一個更好的世界?也不能減少眾生之苦?然而作者似乎沒有招架「惡」之詰難的能力,大概她要把這難題留給其他神學家罷。

  其實,神的歷史就是猶、基、伊三大一神教的神學史。要把神的歷史寫下去,就需要比三宗教之大德大智繼續詮釋及演繹符合新時代的神學,這樣才能滿足宗教「消費者」的需要,而神的歷史不致於中斷,神也不必死亡了。

  阿姆斯壯女士帶引我們走向另一山頭,她的書堪稱為宗教學不可或缺的導航書,尊意如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9
    $179
  2. 二手書
    45
    $209
  3. 二手書
    62
    $286
  4. 新書
    79
    $363
  5. 新書
    9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