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
- 作者:鄭桑溪
- 原文作者:CHENG SHANG-HSI
- 出版社:躍昇
- 出版日期:1995-11-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3923819064
- ISBN13:9783923819065
- 裝訂:盒裝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自序-鄭桑溪
民國四十八年我考進政大新聞系,並創辦政大「藝術攝影研究會」,在一次和攝影社同學到九份山城,舉辦校外拍攝活動之後,當地特有的礦區景觀和人文風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受到我的恩師--張才老師人文寫實的攝影理念影響,使我不管是在炎熱的夏季或是多雨的冬季,每年總要好幾次造訪這黃金的故鄉--九份。
三十五年前,九份金礦的開採已漸趨沒落,傳說中光輝繁華的歲月,我沒能躬逢其盛,祇覺得這裡依山坡而建的一排排石砌房屋,瀝青油毛氈覆蓋的屋頂,窄小的石板道路和階梯,尤其是上層房屋的門庭道路,和下層房屋的屋頂齊高的特殊景觀,是別的地方很難看到的。這裡的民風淳樸,對於外來的訪客都很親切,年輕力壯的均到外地謀生,留下來的老人小孩,面對訪客的相機鏡頭,大都不會排斥,有的還擺姿態做表情,要訪客幫他們多拍照呢!另一個吸引我的力量便是台灣少有的獨立山形的「雞籠山」,山名不但讓世居基隆的我倍感親切,每次爬登山頂,放眼東北角海岸的風光,及浮懸海中的基隆嶼,真是心曠神怡,全身舒暢,而回觀猶如小火柴盒堆積而成的九份山城,和金瓜石山下蜿蜒如蛇的公路,更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雖然我學的是新聞科系,可並沒有意思以報導性的理念來拍攝九份,也不想用誇張或導演的手法來彰顯影像的張力,祇想借那一塊塊富幾何圖案美的油毛氈屋頂,石切的屋牆,和富線條的石板階梯為背景,以簡化畫面並框取想捕捉拍攝的人、事、物,也就是儘量讓被拍攝者能在自然、不受干擾甚至感覺不到拍攝者存在的情況下,攝取九份山城的各種人文風貌。
隨著經濟的發展,九份的景觀年有改變,基山街、輕便路拓寬並舖上了水泥,車輛已可橫貫整個山城,住屋也逐漸改為鋼筋水泥的樓房,燒煤的煙囪不見了,油毛氈屋頂及天窗也逐日減少,隨之出現的是一座座不銹鋼水塔和電視天線,改變最大的,則是受到電影及電視廣告的影響,不但引來了大量的遊人訪客,更吸引了很多藝文界人士的進駐。不過三五年間,隨著觀光商業的興起,歐式造形的建築物,咖啡座、速食店、藝品特產店不斷的出現,把九份山城原有的風貌,改變得面目全非,引得很多關懷鄉土文化人士的惋惜,和對於往昔九份原有風貌,產生一種追思和懷念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