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喪失了的祖國,祖宗的大地呵,為何我如此大聲疾呼,卻不回答我?這裡有個願意為你奉獻生命的青年,你為何不接受?」
「我無國家,也沒有民族。我是永遠流浪的猶太人。」
「來世絕不要生在殖民地,再貧窮的小國也罷,要生在擁有自己的政府國家。那麼,您就不必為政治操心了。讓政治家去管,你儘管逍遙荒唐吧。寧願看到你這樣。」
從日據時代,台灣人民對於祖國──中國大陸的期待到光復後台灣人民對國民黨的失望,有多少知識份子迷失在這個混亂錯愕的時代?作者利用台灣、日本、中國大陸三個場域,將當時台灣人民內心抗日,疼愛台灣的心情細細鋪陳於《濁水溪》及《客死》二篇小說中,字裡行間,不禁令人動容。看看過去,想想未來,珍惜現有的這塊土地,方是當今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