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
- 作者:Joseph Campbell
- 譯者:朱侃如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1997-07-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453159
- ISBN13:9789578453159
- 裝訂:平裝 / 42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千面英雄》被稱為神話學大師坎伯的經典之作,本書追溯了幾乎所有全世界的神話中,英雄歷險和轉化的故事,並從中揭露同一原型的英雄。內容遍及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文學、心理學、比較宗教學、藝術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領域,由此融匯成為其獨特的神話學見解,奠定他在神話學領域的歷史地位,成為一代的宗師。
坎伯思想的創造性,在於將人文價值及宇宙性的精神體驗,注入當代科學及藝術的詮釋中,此一洞見,不僅豐富了神話學的研究領域,更為人類未來開闢出許多想像的空間。
本書於一九四九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啟發了好幾代的學生,行銷百萬冊。
英雄歷險的當代意義與啟示
朱侃如
《千面英雄》是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的成名作。自一九四九年發行至今已達百萬冊之多,是本不折不扣的長銷書,神話學的經典作品。它深入影響好幾代學者與青年的成就,並非僥倖得來。根據坎伯的自述,三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他隱居紐約上州鄉間,博覽群籍五年之久。這段他稱為「自由自在,毫無責任牽掛」的日子,不僅為他奠定雄渾的神話學基礎,也直接促成本書的問世。
由於本書是坎伯早期學術出版的代表作,資料的詳盡與分析的深入自然不在話下,而熟悉坎伯其他著作的讀者也會發現,他日後論述神話的角度與風格在本書中已隱然成形。但另一方面,正因為本書是一本學術著作,對一般讀者而言多少會增加些許閱讀上的困難。不過個人以為,讀者如果對全書主旨與架構有初步的了解,則神話故事本身的生動有趣,自然能夠激發閱讀的興致,從而在各類故事的縱橫連繫間,體會出作者全盤架構的整體意義來。當然,這並不表示讀者要完全同意作者的構思,畢竟神話的意義是無窮的,解讀神話的架構也不是絕對的。帶著思辨與批判的心靈閱讀本書,適可深入激盪出本書所欲探討的豐富人生內涵。相信這也是坎伯對讀者的期許。
全書環環相扣而結構嚴謹,首先確立神話主題的一元性,然後在此基礎上漸次開展英雄歷險的各個層面。在個人的層次上,坎伯以召喚→啟程→歷險→歸返為基本架構,適切填入取材自各大宗教文化傳統中的神話故事,對比之餘也有相互補充發揮之處。然而,英雄的歷險並不止於個人的層次,它同時也是宇宙的事件:就此意義而言,整個宇宙發生的循環過程,不僅是英雄歷險效法的模範,也是古今所有英雄終極歸宿之處。因此,英雄在完成身心轉化後的離世,乃是大小宇宙最終必然消解的註腳。最後,坎伯以神話與社會間的互動和今日英雄所扮演的角色作結,評析當代神話與英雄的可能發展。
坎伯認為,英堆是那些能夠了解,接受並進而克服自己命運挑戰的人。放眼各大文化與宗教傳統的文獻,英雄或以史詩般可歌可泣的事蹟留名青史,或在詭譎奇變的冒險歷程中亦莊亦諧的過關斬將,或甚至跨越人類身心的極限而臻於超凡入聖之境,種種類型的英雄事蹟可說是不絕如縷,俯拾即是。但是坎伯認為,英雄個人的命運繫乎更基礎、更廣大的宇宙生命,要成就前者,必須仰賴後者。因此,坎伯把英雄個人發展的心理層面和宇宙發生的形上層面,在理論上連繫起來,這可說是全書的精要所在。根據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說,個人對浩瀚宇宙運行之道領會的深淺,直接關係到英雄歷險的成功與否。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旅程上接受試煉的潛在英雄,要完成生命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成就英雄的事業,便有待我們對廣大深刻的宇宙生命有所醒悟。
然而,在當今科技化的物質社會中,還有英雄存在的價值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當代所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英雄呢?坎伯認為,神話中的英雄歷險乃是宇宙與文化生命永續不朽的主題,儘管描述它的文字、名相或角度必隨時代的演變而有更迭,各個文化和社會也因需求的差異而強調不同的英雄典型,但是人類社會之需要英雄,以及英雄之所以為英堆的質素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事實上,在當代人性受到科技發明巨大衝擊與挑戰的時刻,正是對生命有深刻反省能力的英堆崛起的良機;時代的危機不僅是英雄歷險的必備要件,未來人類社會興衰出路,也取決於英雄歷險的成敗。不過坎伯清楚慎重的指出,當代英雄的使命在於,凝望出一超越種族、國界、宗教、文化、社會等人為藩籬的象徵符號系統,從而使生命的深層意義為之彰顯。這當然有待當代人類集體的努力。
除了清晰的主旨與結構之外,本書的豐富素材與坎伯的雋永筆調,也值得讀者細膩品味。要在此說明的是,由於全書涉獵的神話故事幾乎遍及世界各主要文化傳統,而坎伯對許多文獻的理解與詮釋,也多半依賴同期各領域專家的譯文與註解,因此凡是對其一傳統有較直接或深入了解的讀者,便可能會對部分譯文與原典的出入產生質疑。關於這點,譯者所採取的立場是,凡原典為中文或中譯本者皆予參酌,儘量以原典為準,若原著作者譯文與原與有重大出入時則加註說明。
此外,為了增加讀者閱讀時的方便,中譯本已將原書冗長細膩的註解予以簡化,僅在對內文理解必要之處以譯註的形式擇要譯出。至於引文(中譯本的黑體字部分)的原註則直接在末了附上出處替代。並為免打斷行文的流暢,主文中出現的引文出處原則上略去。關於文中繁雜的專有名辭翻譯,西方神話部分大體依據國立編譯館出版的《西洋神話》,印度傳統的宗教文明以《佛光大辭典》為準,一般的中文譯名則參考讀者文摘版的《百科大辭典》。但尚無通行譯名的專有名辭,如非洲民俗傳說或印地安人傳奇等,則以音譯為主。坎伯所引中國神話的英譯資料,少部分名詞在考證後無法確認原有相對中文名稱的情況下,也只有在音譯後加註說明,倘祈讀者諒察。
本書所引原典範圍遼闊,其中又多屬經典名著,考證工作繁瑣而艱難,如此重要的典籍翻譯起來自難圓滿,疏漏之處尚請學者專家包涵指正。最後,謹對本書翻譯過程中提供法文、西班牙文等外語譯名協助的于士錚神文,指導日文譯名的父親,提供宗教學概念諮詢的外子(編者按:《神的歷史》譯者蔡昌雄先生),以及提供支援約立緒公司同仁,一併致上誠摯的謝意。沒有您們點滴心血的匯聚,本書是不可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