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視角,重塑世界
文字 黎家齊
上月底,行政院會通過了「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草案,即同婚專法草案,規定年滿十八歲的同性伴侶可成立同性婚姻關係。去年底,該是三好兩壞抑或兩好三壞的公投貼紙,至今仍在台北各處可見,對於同志相關議題的討論、辯證或疑問,也依舊持續延燒。
二○一二年,在比利時列日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一名男子在深夜搭上了由四位男性所駕乘的灰色轎車,並就此消失無蹤;兩個星期後,他的屍體被尋獲,受盡屈辱地全裸曝屍在荒野。這是一場經法院認證因「仇恨同志」而起的謀殺,六年後,國際知名導演米洛.勞選擇將這起事件搬上舞台,發表《重述:街角的兇殺案》一作。在米洛.勞的觀點裡,他不是要「再現」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試圖使再現成為「真實」,同時也透過演出,挑戰觀演經驗的極端邊界,讓我們得以反思人性的本質。
作為一個創作者,米洛.勞其實更像戰地記者、社會學家、社運分子,甚至是思想家與革命家。於是,在他的舞台上,劇場裡的「事件」並不只是一個故事情節、一項戲劇行動,作品本身其實便是整體社會行動、研究調查的其中一環,甚或一個階段。
由此看來,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其實另有兩部作品的創作者們,也試圖重塑關於劇場三個W——What(事件)、Where(地方)、Who(角色)的另外兩個部分,他們分別是來自法國與比利時的藝術家喬治和德弗的《宅想新世界》,以及台灣明日和合製作所的《半仙》。前者試圖在一片空無的劇場裡,打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和規則,創作一個什麼都不是,卻又包羅萬象的世界;後者則再次試圖重新調整「觀眾—參與者—創作者」的相互關係,以民俗信仰、宗教文化為主題,把自己當作媒介,驗證神秘的前世今生。
由此,可以看到劇場的意義——與既有的世界、歷史、認知,不斷辯證,將建構起劇場的三個W,打破、重建,帶領觀眾重新思考,重新理解自身所在的世界。
換個角度、觀點看世界,除了藉由劇場裡的理性辯證,也可以透過純粹感官的體驗。四月份,兩廳院藝文廣場上將矗立起一座空氣建築「光影幻境」,來自英國的AoA團隊以「弧形垂曲線」的元素開展、架構出整個建築,讓進入其間的參觀者,體驗特別的光影色彩與空間感受,可以歡樂徜徉,也可以深思冥想。這個封閉的奇幻世界,是藝術家為人們創造出的放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