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央 9月號/2018 第117期

全球中央 9月號/2018 第117期
定價:128
NT $ 122
  • 出版社:中央通訊社
  • 出版日期:2018-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封面故事

當我們同住在一起

共同居住的概念源自1960年代的丹麥,為協助家長分攤育兒工作形成共住模式,而如今,更為因應不同需求而百花齊放。

現今核心家庭式微,單身戶增加,疏離人際造成龐大孤獨感;此外,面對都市節節攀升的居住成本、高齡化社會的老人照護問題,共居的興起企圖為社會問題尋求可能的解藥。

英國倫敦的共居社區「新地」限定50歲以上女性入住,提供熟齡女性相伴養老;在德國,類似社區活動中心的「多代屋」遍地開花,透過地區居民交流和互助,打破世代對立。近來理念更形擴大,跨代共居成趨勢。

舊金山房租居全美之冠,為了分攤房租而興起共居文化;同樣房價奇高的香港,27萬「無殼蝸牛」輪候公共房屋,房屋共享計畫成救急的機會。

為了在寂寞城市中找到氣味相投的朋友圈,瑞典創業共居公寓Hus24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

日本更有為鐵道迷、高球愛好者及瘦身同好打造的主題式共屋。

本期封面故事除報導國外興起的各種共居模式,也回到台灣,以新北市「青銀共居」及台北市「青年共居」住民的親身體驗,探看台灣的社會問題,也提供讀者在血緣與婚姻結合之外對「家」更多開放的想像。
 

編者的話

共居新時代  打開家的無窮想像

全球大城市都面臨同樣的難題,擁塞的空間以及居高不下的房價,繁華的街景遮掩不了角落的冷漠。許多人開始謀求共同居住的可能性,因此出現了「共居」(Co-living)。

共同住宅的概念源自1960年代,為協助家長分攤育兒工作形成共住模式,國外近幾年興起的共居風潮,在共享經濟的推波助瀾下,因應不同需求而百花齊放。

這股潮流不但成為社會的新生活方式,或許也是解決城市疏離感的良方。2本期封面故事〈新共居時代〉報導英國、瑞典、德國、美國舊金山、香港與日本等國的共居風潮,包括英國熟齡女性的共居社區,姐妹相伴不孤單;瑞典創業共居公寓為專精人士打造的家;德國正夯的多代屋,串聯社區的互助力量;日本主題式共屋花樣百出,競爭激烈。另外,房價奇高的香港,27萬「無殼蝸牛」輪候公共房屋,房屋共享計畫成了救急的機會。

封面故事也回頭看台灣,以新北市「青銀共居」及台北市「青年共居」住民的親身體驗,探看台灣的社會問題,提供讀者在血緣與婚姻結合之外,對「家」更多開放的想像。(詳見30頁)台灣去年出生人數為19.3萬,換算成生育率為1.125,全球倒數第三。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出社會的養育金高達新台幣600萬元左右,也因為這樣,經濟的壓力成了年輕人不想生小孩的主因之一。

少子女化同樣是許多國家面臨的難題。本期專題〈搶救生育率〉走訪歐洲,了解法國如何完善家庭政策「催生」,讓生育率既高又穩定,傲視全歐。另外,瑞典兩性共同育兒的友善環境,加上父母共享育嬰假、領到16歲的育兒津貼、低廉的托育費用,生育成為幸福的樂事。

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華人俗稱的「牛奶金」,目的是確保兒童從出生到滿18歲前獲得一定的照顧。這項行之有年的福利政策在自由黨政府上台後重新調整並更名,今年7月再次調高金額。

生育、托育議題成為年底選戰與社群談論的焦點,行政院端出「持續加速托育公共化」、「建立托育準公共化機制」、「擴大育兒津貼」策略,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減輕家長負擔,本期專題有完整報導。(詳見68頁)〈看世界〉企劃〈駐足市政廳 聆聽城市的回聲〉,隨著世界各地特派員的腳步,一覽全歐最大、彷彿置身博物館的巴黎市政府、見證柏林歷史的紅磚塔式市政廳、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羅馬市政廳不同凡響之處、倫敦市政廳像蝸牛還是洋蔥、聖保羅市政廳竟然暗藏墨索里尼資訊、東京都廳舍從泡沫塔蛻變成熱門景點、還有全美公認最美建築的舊金山市政廳。(詳見8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