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紅色資本攻城掠地 沒有煙硝的美中爭霸戰
美中貿易談判後,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原本劍拔弩張的態勢暫緩下來,遭美封殺的中國電信大廠中興通訊也有望解套。
多年來,華府指控中國以不公平方式取得美國智慧財產與尖端技術,在這波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中,更多次點名中國2015 年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北京則誓言捍衛一手培植的中國科技大廠,雙方互不相讓,使貿易鬥法成為一場多面向的美中爭霸戰。
紅色資本崛起也衝擊歐陸各國。中國大手筆的併購讓德國官員憂心忡忡,歐盟也對中資提高警覺。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手倡議下,歐盟年底前可望立法,賦予各會員國否決併購的權力。
此外,北京當局透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濟合作關係,提升國際政治、財經話語權與影響力,企圖主導國際政經格局的「強國戰略」。
「中國式崛起」讓自由貿易走到本世紀的十字路口,這也是包括美國在內,沒有一個國家能別過頭去的課題。
〈紅色資本爭霸〉從美國、德國、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台灣等各角度看美中科技戰、紅色資本併購與挖角實例以及「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戰略對各地的衝擊與影響,帶讀者一窺這場沒有煙硝但異常激烈的21世紀美中較勁。
美中貿易談判後,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原本劍拔弩張的態勢暫緩下來,遭美封殺的中國電信大廠中興通訊也有望解套。
多年來,華府指控中國以不公平方式取得美國智慧財產與尖端技術,在這波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中,更多次點名中國2015 年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北京則誓言捍衛一手培植的中國科技大廠,雙方互不相讓,使貿易鬥法成為一場多面向的美中爭霸戰。
紅色資本崛起也衝擊歐陸各國。中國大手筆的併購讓德國官員憂心忡忡,歐盟也對中資提高警覺。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手倡議下,歐盟年底前可望立法,賦予各會員國否決併購的權力。
此外,北京當局透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濟合作關係,提升國際政治、財經話語權與影響力,企圖主導國際政經格局的「強國戰略」。
「中國式崛起」讓自由貿易走到本世紀的十字路口,這也是包括美國在內,沒有一個國家能別過頭去的課題。
〈紅色資本爭霸〉從美國、德國、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台灣等各角度看美中科技戰、紅色資本併購與挖角實例以及「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戰略對各地的衝擊與影響,帶讀者一窺這場沒有煙硝但異常激烈的21世紀美中較勁。
編者的話
美中全球爭霸 資本科技布局對弈
世紀的美中較勁,不在於兵戎相向,兩國在科技領域的競逐暗潮洶湧,正在打一場沒有煙硝但異常激烈的戰爭。
美國在這波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多次點名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指控中國藉多種政策措施,強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企業,企圖讓「中國製造2025」在多個高端科技領域搶占領先地位。
北京拍宣傳片《厲害了,我的國》,本要凸顯中國已非過去任由列強入侵的虛弱帝國。然而,美國一紙七年的禁售令,卻幾乎毀了舉國體制發展的樣板國企中興通訊,令中南海十分難堪。中興事件可說掀開兩國科技博弈的序幕。
紅色資本的崛起也衝擊歐陸各國。中國大手筆的併購讓德國官員憂心忡忡,歐盟也對中資提高警覺。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手倡議下,歐盟年底前可望立法,賦予各會員國否決併購的權力。
此外,北京當局透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濟合作關係,提升國際政治、財經話語權與影響力,企圖主導國際政經格局的「強國戰略」。
本期封面故事〈紅色資本爭霸〉, 從美國、德國、台灣、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各角度看美中科技戰、紅色資本併購到挖角實例、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對各地的衝擊與影響,了解美中在21世紀的爭霸思路。(詳見26頁)
國際人才流動、競爭是未來趨勢,各國都致力提升青年學子的國際經驗,例如美國出國留學的學生僅占3%,美國政府喊出「倍增」計畫,希望增加到6%。台灣大專學生僅有約5%有海外經驗,教育部希望能在三年內達到10%。
台灣學生選擇留學的國家也趨於「多元」和「分散」,不再以單一國家為大宗,到美國留學的比例雖已下降,但仍穩坐龍頭,英國被澳大利亞、日本趕過,而加拿大則有小幅成長;至於留學年齡層則有下降趨勢。
〈留學面面觀〉專題訪談在加拿大、日本、美國、瑞典、中國大陸北京、香港等地留學的台灣學子,他們向讀者分享生活甘苦、學習經驗、心態調適與價值觀,值得計畫出國的學子參考。(詳見70頁)
〈看新聞學英文〉更豐富了!本刊與ETS台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合作開闢「多益全球職場通」,內容涵蓋國際時事、熱門電影或職場英語等,搭配多益模擬試題,英文學習實用又有趣。(詳見114頁)
本期〈看世界〉企劃「天文台巡禮」,跟著特派員的足跡造訪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台、新德里疆塔曼塔天文台、北京古觀象台、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北天文館與多倫多大衛鄧拉普天文台,一窺探索宇宙奧祕的聖殿。(詳見8頁)
世紀的美中較勁,不在於兵戎相向,兩國在科技領域的競逐暗潮洶湧,正在打一場沒有煙硝但異常激烈的戰爭。
美國在這波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多次點名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指控中國藉多種政策措施,強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企業,企圖讓「中國製造2025」在多個高端科技領域搶占領先地位。
北京拍宣傳片《厲害了,我的國》,本要凸顯中國已非過去任由列強入侵的虛弱帝國。然而,美國一紙七年的禁售令,卻幾乎毀了舉國體制發展的樣板國企中興通訊,令中南海十分難堪。中興事件可說掀開兩國科技博弈的序幕。
紅色資本的崛起也衝擊歐陸各國。中國大手筆的併購讓德國官員憂心忡忡,歐盟也對中資提高警覺。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手倡議下,歐盟年底前可望立法,賦予各會員國否決併購的權力。
此外,北京當局透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濟合作關係,提升國際政治、財經話語權與影響力,企圖主導國際政經格局的「強國戰略」。
本期封面故事〈紅色資本爭霸〉, 從美國、德國、台灣、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各角度看美中科技戰、紅色資本併購到挖角實例、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對各地的衝擊與影響,了解美中在21世紀的爭霸思路。(詳見26頁)
國際人才流動、競爭是未來趨勢,各國都致力提升青年學子的國際經驗,例如美國出國留學的學生僅占3%,美國政府喊出「倍增」計畫,希望增加到6%。台灣大專學生僅有約5%有海外經驗,教育部希望能在三年內達到10%。
台灣學生選擇留學的國家也趨於「多元」和「分散」,不再以單一國家為大宗,到美國留學的比例雖已下降,但仍穩坐龍頭,英國被澳大利亞、日本趕過,而加拿大則有小幅成長;至於留學年齡層則有下降趨勢。
〈留學面面觀〉專題訪談在加拿大、日本、美國、瑞典、中國大陸北京、香港等地留學的台灣學子,他們向讀者分享生活甘苦、學習經驗、心態調適與價值觀,值得計畫出國的學子參考。(詳見70頁)
〈看新聞學英文〉更豐富了!本刊與ETS台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合作開闢「多益全球職場通」,內容涵蓋國際時事、熱門電影或職場英語等,搭配多益模擬試題,英文學習實用又有趣。(詳見114頁)
本期〈看世界〉企劃「天文台巡禮」,跟著特派員的足跡造訪洛杉磯格里菲斯天文台、新德里疆塔曼塔天文台、北京古觀象台、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北天文館與多倫多大衛鄧拉普天文台,一窺探索宇宙奧祕的聖殿。(詳見8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5折$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