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印刷術始於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出現在8世紀中葉的唐玄宗代時代,唐後期到五代,以長安兩京、長江流域為重心,雕印技藝廣泛傳佈,雕版印刷手工業走上了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北宋是雕版印刷急劇發展的時代。都城汴梁的國子監、印經院等官府刊印盛極一時。諸經正義、字書、史書、醫方和較大卷帙的類書、文章總集和大批佛教書籍,都開始第一次鏤板刊印。民間印造文字也迅速興起,實用書籍和古今別集多有刊印。本書作者大量輯錄《宋會要輯稿》等文獻著述,一一研究靖康之亂後海內外殘存至今的稀見珍本北宋刊印書籍,對汴京官私雕版印刷的發展面貌作了通盤梳理。
始于唐代的版畫雕印,入宋漸盛,題材由佛畫擴大到世俗人物和山水,形式也從單葉佛畫發展到大幅掛軸和長卷。
全面發展的南宋雕版印刷業,表現為中央和地方官府、學宮、寺院、書坊都在從事,出現雕版數量多、技藝高,印本廣泛流傳。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和盛產紙張的地點,如以行在所臨安為中心的兩浙、福建和四川成都附近地區,出現大批熟練刊工,各地域的印本風格逐漸形成。書籍史上刻本逐漸取代寫本的重大時代變化至此終於完成。
《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充分利用傳世與出土資料,厘清了中國雕版印刷早期和盛期的發展史,代表了中國在雕版印刷史研究上的新高度。本書於1999年由文物出版社初版,2001年獲得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此次收入《宿白集》,訂正訛誤,更新圖版,由三聯書店再版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