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與柏格森之辯:改變我們時間觀念的跨學科交鋒

愛因斯坦與柏格森之辯:改變我們時間觀念的跨學科交鋒
定價:468
NT $ 388
  • 作者:(美)吉梅納·卡納萊絲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0785497
  • ISBN13:9787540785499
  • 裝訂:精裝 / 415頁 / 16k / 19 x 26 x 5.8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時間這一至關重要問題的幾乎百科全書式的探究。1922年4月6日,在法國哲學學會由知識精英促成了愛因斯坦與柏格森的一場會面,結果兩人之間爆發了尖銳的爭論。柏格森認為相對論更適用於認識論的範疇,時間必須以哲學的方式加以理解;他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是一種嫁接在科學上的形而上學,不是科學。愛因斯坦則針鋒相對地回應說哲學家的時間並不存在,在物理學家的時間之外很多只有某種心理學意義上的時間。

爭論過去幾個月後,愛因斯斯坦因為發現光電效應法則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柏格森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寫作了《綿延與同時性》,他的哲學生涯也因這場爭論而煥發了第二春,並於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達到了高峰,然而他們對時間問題的看法從未達成和解,分歧貫穿餘生,而且影響深遠。這場爭論的背景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由來已久的分野與交鋒。伴隨著相對論的提出及其所引發的世界性影響,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讓這種傳統的爭鋒變得更加尖銳。本書就是對這場爭論及其餘波的精密梳理和精彩反思,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證明了關於時間之謎的爭論是如何改變了精神的歷史進程,堪稱一部以時間為主題的思想認知簡史。
 

作者介紹

吉梅納·卡納萊絲(Jimena Canales)

物理學史專家,致力於研究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之間的關係。她在蒙特雷(Monterrey)大學獲得工程物理學學士學位,後於哈佛大學獲得科學史碩士和博士學位。卡納萊絲在科學史方面的學術文章發表於《英國科學史雜誌》(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科學史》(History of Science)等刊物;她在視覺和媒體領域的研究發表于《建築史》(Architectural History)、《視覺文化雜誌》(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和《門檻》(Thresholds)。

曾獲國際歷史與哲學聯合會“青年學者獎”,以及美國學術團體理事會(ACLS)頒發的查理斯·A.裡斯坎普研究獎學金。同時,她是全球許多大學和學術機構的訪問學者,如德國柏林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和普林斯頓—魏瑪夏季傳媒學院。卡納萊絲目前就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湯瑪斯·M.希貝爾講座教授(Thomas M. Siebel Chair),此前曾擔任哈佛大學科學史副教授。她的作品還有:《十分之一秒:一部歷史》(A Tenth of a Second: A History)。
 
 

目錄

導言

第一部 論爭
第一章 不合時宜
第二章 “比愛因斯坦更愛因斯坦”
第三章 科學還是哲學?

第二部 人們
第四章 雙生子悖論
第五章 柏格森的阿喀琉斯之踵
第六章 值得一提?
第七章 柏格森與洛侖茲的通信
第八章 柏格森與邁克爾遜
第九章 爭論的蔓延
第十章 巴黎歸來
第十一章 兩個月之後
第十二章 邏輯實證主義
第十三章 直接後果
第十四章 想像中的對話
第十五章 “完整的”時間
第十六章 去年春天
第十七章 教會
第十八章 普遍時間的終結
第十九章 量子力學

第三部 事物
第二十章 事物
第二十一章 時鐘和手錶
第二十二章 電報、電話和無線電
第二十三章 原子和分子
第二十四章 愛因斯坦的可逆轉的電影
第二十五章 柏格森的電影:失控
第二十六章 微生物和幽靈
第二十七章 一個新觀點:記錄設備

第四部 詞語
第二十八章 柏格森最後的評論
第二十九章 愛因斯坦最後的思想

結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3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