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時間這一至關重要問題的幾乎百科全書式的探究。1922年4月6日,在法國哲學學會由知識精英促成了愛因斯坦與柏格森的一場會面,結果兩人之間爆發了尖銳的爭論。柏格森認為相對論更適用於認識論的範疇,時間必須以哲學的方式加以理解;他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是一種嫁接在科學上的形而上學,不是科學。愛因斯坦則針鋒相對地回應說哲學家的時間並不存在,在物理學家的時間之外很多只有某種心理學意義上的時間。
爭論過去幾個月後,愛因斯斯坦因為發現光電效應法則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柏格森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寫作了《綿延與同時性》,他的哲學生涯也因這場爭論而煥發了第二春,並於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達到了高峰,然而他們對時間問題的看法從未達成和解,分歧貫穿餘生,而且影響深遠。這場爭論的背景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由來已久的分野與交鋒。伴隨著相對論的提出及其所引發的世界性影響,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讓這種傳統的爭鋒變得更加尖銳。本書就是對這場爭論及其餘波的精密梳理和精彩反思,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證明了關於時間之謎的爭論是如何改變了精神的歷史進程,堪稱一部以時間為主題的思想認知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