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類學」源於20世紀70年代法國年鑒學派的第三代學者,它是汲取人類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進行歷史研究的跨學科領域,並在90年代進入中國,影響了華南地域社會的歷史研究。本書梳理了歷史人類學的理論方法及其在華南研究中的部分理論貢獻,歸納了歷史的實質論、主體論、過程論、實踐論的理論框架,並嘗試以人類學「實踐理論」的視角來思考歷史研究。
本書內容涉及歷史的能動者及其能動實踐,歷史建構中的資本與象徵實踐,以及「文治復興」的共主體實踐等。
張小軍,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發展人類學專委會主任,貴州省「候鳥學者,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經濟人類學、歷史人類學、發展人類學、西南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扶貧與鄉村發展等領域的研究與行動實踐。發展的論文和著作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民俗學、經濟學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