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服章之美,美在何處?美在一絲一線,一經一緯。古衣,不僅僅是一件民族服飾,更是一種生活美學,它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氣質。
萬物有靈,物周為器。器物之上,常見匠人之心,常懷生活高意。每一件古物,都是生命的延續,不僅連接了生死,也融洽了人生;每一件古物,都是時間的沉澱,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匠心、氣度和靈性。
沈從文的前半生獻給了文學;後半生投身於文物,把滿腔愛與美的熱忱投入到文物研究上,取得了與自身文學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古衣之美》與《古物之美》精選了沈從文有關「古衣」「古物」的文物研究文章40篇:既有對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國服飾的發展史等宏觀主題的概述,也有對緙絲、刺繡、織錦等工藝的細緻解讀;既有橫向上對書畫、玉石、古鏡、瓷器、車馬等分門別類地闡釋,也有縱向上以時間為軸論述文物的發展演變。
「古衣」與「古物」,不僅僅是簡單的服飾和器物,更是一種生活美學,一種生命的延續,背後凝結了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智慧、氣度、信仰、匠心與靈性。所以,《古衣之美》與《古物之美》也是傳統文化研究鑒賞的入門書。全書依據文章內容,精挑細選了來自故宮等博物館的精美大圖60余幅,直觀再現「一絲一線」的華美,「一器一物」的靈動。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中國二十世紀文學巨人,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沈從文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1949年以前,他是作家。他的作品清新淳樸,像一幅幅水墨畫,融寫實、象徵于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處處散發著鄉土氣息,出版了《邊城》《湘行散記》等具有濃郁湘西風土人情的作品,故而人們譽其為「鄉土文學之父」;1949年後,他專註于文物考古。在古代服飾和器物的研究上,他堅持以實物為依據,綜合材料、形制、紋樣的發展與聯繫,走自己獨特的研究道路,成為新中國文物鑒賞與文物研究的先驅者,取得了堪與自身文學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