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式是在歷史時空中經過反覆運用、選擇、凝聚和抽象的結果,並反過來成為引導人們行動的原則、規範和世界觀。有關思維方式的理解和使用,一般都比較寬泛。作為以不同方式解釋宇宙和世界的世界觀、作為認識事物方式的認知方法、作為建立社會政治秩序方式的秩序觀和使之正當化的合理觀、作為為事物賦予意義的價值觀等,如果常常以類型化和一般化(集體性)的形態來表現,都可以叫作思維方式。近代中國因遭遇了一個高度發達的異質文明而處在一個劇烈的變化過程中,那個時代的人們常常把它描繪成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外來的新事物需要接觸了解,傳統的舊事物需要重新審視,現實的危機需要擺脫,國家需要富強,這一切都構成了近代中國思維方式的對象。對象的變化伴隨著思維所運用的範式、方法和立場的變化,伴隨著思考和認識結果的變化,也伴隨著為事物賦予合理性方式的變化。經過演變而產生的近代中國思維方式,比之於傳統的思維方式確實有了很大的不同。
作者:王中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國法治與義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中華孔子學會會長、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會長,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出版《理性與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學》、《進化主義在中國的興起
:一個新的全能式世界觀》、《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會角色》、《道家學說的觀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從老子到黃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國兩個觀念的譜系探微》、Daoism Excavated :Cosmos and Humanity in Early Manuscripts、Order in Early Chinese Excavated
Texts:Natural,Supernatural,and Legal Approaches、《簡帛文獻からみる初期道家思想の新展開》等著作20多部,發表學術專題論文180多篇,主編「中國哲學前沿叢書」、「出土文獻與早期中國思想新知論叢」、《新哲學》、《中國儒學》(合作)、《老子學集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