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5日,一個安靜的星期日晚上,理查德•尼克松總統發表廣播演說,宣布他的新經濟政策。政府將實施全國性的價格管制,對國外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附加稅,並禁止用美元兌換黃金。由於一場正在進行的貨幣戰爭摧毀了人們對美元的信任,美國正處於危機之中。一次又一次,紙幣貶值,資產凍結,黃金被沒收,資本被管制。對此,美國也無法獨善其身。
事實上,從1770年代到1970年代,經歷了革命、內戰、大蕭條和卡特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美國一直是美元貶值的引領者。今天,我們正介入一場新的貨幣戰爭,另一次美元信任危機即將到來。這一次的後果要比尼克松面對的嚴重得多。
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和槓桿化產品在過去四十年裡的增長,使得金融恐慌及其蔓延幾乎不可能被遏制。本•伯南克領導下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正在進行金融最大的賭博。從2007年起,美聯儲通過短期利率削減和自由借貸來抵禦經濟崩潰。
最終,利率歸零,美聯儲的彈藥用完了。之後,在2008年,美聯儲發現了新的彈藥:量化寬鬆。雖然美聯儲宣稱,該計劃是通過降低長期利率以緩解金融狀況,但究其本質,它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印鈔方案。一種非常現實的危險是:美聯儲的印鈔會突然變身為惡性通貨膨脹。更糟的是,所有這一切都不是在真空中發生的。印製美元的影響是全球性的;通過實行量化寬鬆政策,美聯儲事實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貨幣戰爭。雖然美聯儲印製萬億美元的規模可能史無前例,但貨幣戰爭並非前所未聞。貨幣戰爭曾發生過——單單20世紀就有兩次——而且結局總是很糟。
在最好的情況下,貨幣戰爭造成有些國家從貿易夥伴那裡竊取了經濟增長。
在最壞的情況下,對資源的爭奪導致了侵略和戰爭,它蛻變成通貨膨脹、衰退、報復和暴力。一個國家,是不能靠貨幣貶值走上繁榮之路的。